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东地区高陡构造带寒武系洗象池群天然气成藏条件
1
作者 包汉勇 刘皓天 +4 位作者 陈绵琨 盛贤才 秦军 陈洁 陈凡卓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51,共9页
利用岩心、测井与地震资料,采用地震解释、平衡剖面以及包裹体检测等技术,恢复了川东地区高陡构造带的构造演化史,并对平桥、建南、梓里场构造的天然气来源、运聚与保存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川东地区平桥断背斜圈闭东翼的... 利用岩心、测井与地震资料,采用地震解释、平衡剖面以及包裹体检测等技术,恢复了川东地区高陡构造带的构造演化史,并对平桥、建南、梓里场构造的天然气来源、运聚与保存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川东地区平桥断背斜圈闭东翼的单条逆断层使得下盘的龙马溪组烃源岩与上盘的洗象池群储层发生了侧向对接,天然气可穿过断裂带向上盘储层运移,具备较好的输导条件,且圈闭盖层未受到断裂作用破坏,保存条件良好,有利于天然气的聚集成藏。(2)建南断背斜圈闭翼部的多条平行的逆断层虽然实现了部分源-储对接,但是多条断层组合降低了其侧向输导能力,天然气未能大规模聚集。(3)梓里场断背斜圈闭的源-储配置与输导条件优良,但盖层的封盖能力较差,大多被断层破坏,钻探显示储层为水层。(4)川东地区高陡构造带寒武系洗象池群天然气聚集成藏的主控因素包括:断层或断层组合控制下的源-储配置、侧向输导条件以及盖层的封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储配置 侧向输导条件 封盖能力 洗象池群 寒武系 平桥 建南 梓里场 高陡构造带 川东地区
下载PDF
渝东地区平桥构造寒武系洗象池群天然气成藏特征及意义
2
作者 陈绵琨 梁西文 +1 位作者 刘漪 盛贤才 《华南地质》 CAS 2024年第1期85-94,共10页
位于渝东地区南部平桥一带的平桥1井在洗象池群中获得天然气勘探突破。本文通过对洗象池群气藏中的天然气碳同位素研究,认为气藏中烃类来源于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基于平桥1井岩心、成像测井,结合毗邻的南川三泉等洗象池群剖面的储... 位于渝东地区南部平桥一带的平桥1井在洗象池群中获得天然气勘探突破。本文通过对洗象池群气藏中的天然气碳同位素研究,认为气藏中烃类来源于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基于平桥1井岩心、成像测井,结合毗邻的南川三泉等洗象池群剖面的储层初步研究,认为:平桥1井的产气层段孔洞发育,气藏属于孔洞型或裂缝—孔洞型;平桥1井洗象池群岩心裂缝中的白云石、石英及方解石等矿物充填序列及包裹体特征研究表明,裂缝形成及矿物充填主要发生在燕山-喜山期,发育构造变形的燕山期是洗象池群气藏充注的重要时期,燕山—喜山期的隆升期也是气藏进一步充注的时期。渝东南部平桥一带洗象池群的成功勘探证实早期页岩气藏通过部分页岩气释放及侧向供烃可以形成工业气藏,对整个渝东高陡构造带下组合的油气勘探具有推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武系 洗象池群 成藏特征 平桥构造 渝东地区
下载PDF
鄂西渝东地区下寒武统石龙洞组成岩作用特征 被引量:6
3
作者 盛贤才 郭战峰 +2 位作者 冯畅 胡晓凤 包汉勇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7,151,共4页
应用鄂西渝东地区利1井(或剖面)下寒武统石龙洞组301件碳酸盐岩薄片的观察资料,结合储层流体包裹体以及埋藏史、热史资料,对其成岩作用类型、成岩演化序列、储层孔隙演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区石龙洞组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包括胶结... 应用鄂西渝东地区利1井(或剖面)下寒武统石龙洞组301件碳酸盐岩薄片的观察资料,结合储层流体包裹体以及埋藏史、热史资料,对其成岩作用类型、成岩演化序列、储层孔隙演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区石龙洞组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包括胶结、压实—压溶、白云石化、破裂、溶蚀等作用;浅埋藏阶段白云石化以及中—深埋藏阶段溶蚀是储层形成的关键性成岩作用;研究区石龙洞组沉积时期潟湖边缘浅滩、浅缓坡浅滩发育区域(龙山茨岩塘一带及其以西)将是储层发育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 下寒武统石龙洞组 鄂西渝东地区
下载PDF
秦岭—大别造山带南侧兴山地区中上寒武统白云岩储层特征 被引量:8
4
作者 盛贤才 郭战峰 刘新民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2-176,共5页
秦岭—大别造山带南侧兴山地区中上寒武统白云岩储层较为发育。在野外露头剖面测量的基础上,结合常规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图像分析、物性分析等测试手段,认为该区中上寒武统白云岩有效储层主要为泥粉晶云岩、颗粒云岩和细晶—中晶云岩... 秦岭—大别造山带南侧兴山地区中上寒武统白云岩储层较为发育。在野外露头剖面测量的基础上,结合常规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图像分析、物性分析等测试手段,认为该区中上寒武统白云岩有效储层主要为泥粉晶云岩、颗粒云岩和细晶—中晶云岩等。泥粉晶云岩的有效储集空间以晶间孔为主;颗粒云岩主要包括鲕粒云岩、砂屑云岩和砾屑云岩等,有效储集空间主要包括粒间孔和粒内溶孔;细晶—中晶云岩非选择性溶孔和晶间孔较为发育。储层的形成与演化主要受到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共同影响。其中沉积作用是储层形成的基础,决定了储层的空间展布特征。尽管平坦的沉积底形以及频繁的相对海平面变化导致储层多呈薄层状,但储层厚度较大,而且白云石化和埋藏阶段的选择性溶蚀使得颗粒云岩以及细晶—中晶云岩孔隙度变高,连通性变好,成为中上寒武统较好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上寒武统 白云岩 储集空间 孔隙类型 兴山地区 秦岭—大别造山带
下载PDF
江汉平原簰深1井石炭系黄龙组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盛贤才 郭战峰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52-656,共5页
江汉平原是我国南方勘探程度较低的地区之一。利用偏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和冷热台,对钻于该区的簰深1井黄龙组岩心中的裂缝(晶洞)充填物及细晶白云岩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样品含有丰富的盐水包裹体和含烃盐水包裹体。单样品包裹... 江汉平原是我国南方勘探程度较低的地区之一。利用偏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和冷热台,对钻于该区的簰深1井黄龙组岩心中的裂缝(晶洞)充填物及细晶白云岩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样品含有丰富的盐水包裹体和含烃盐水包裹体。单样品包裹体形成期次表明,白云石脉、方解石脉以及细晶白云岩均含多期包裹体,显示其为多期充填成因或者晚期脉体中有含改造的早期包裹体的矿物残留。根据均一温度分布特征、宿主矿物类型,结合不同脉体(晶洞)等的时间关系等,将包裹体形成期次分为5期,平均均一温度分别为74.7~86.4,94.6~106.5,111.1~131.8,141.3~152.9,158~162.6℃。结合埋藏史、热史研究认为,包裹体主要形成于三叠纪晚期—白垩纪,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较大,印支运动晚幕及早燕山运动主幕有气态烃充注,但由于充注量小于散失量,油气未能最终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黄龙组 簰深1井 江汉平原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缘上三叠统中侏罗统层序地层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盛贤才 梁西文 +2 位作者 何文斌 刘晓宇 肖传桃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12,共4页
根据层序地层理论,在四川盆地东缘晚三叠世中侏罗世陆相盆地充填系列中划分出3个构造层序和5个层序。3个构造层序代表3个充填演化阶段。早期稳定沉降补偿充填阶段,气候潮湿炎热,有利于储层及烃源岩发育;中期中等强烈沉降欠补偿补偿充填... 根据层序地层理论,在四川盆地东缘晚三叠世中侏罗世陆相盆地充填系列中划分出3个构造层序和5个层序。3个构造层序代表3个充填演化阶段。早期稳定沉降补偿充填阶段,气候潮湿炎热,有利于储层及烃源岩发育;中期中等强烈沉降欠补偿补偿充填阶段,气候潮湿半潮湿,有利于烃源岩及盖层发育;晚期强烈沉降补偿充填阶段,气候半干旱,对储层及盖层发育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上三叠统 中侏罗统 四川盆地
下载PDF
长江源地区中侏罗世巴通期层序地层 被引量:3
7
作者 盛贤才 牛志军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02年第1期34-40,共7页
长江源地区在侏罗纪巴通期发育一套稳定碳酸盐岩夹碎屑岩沉积 (布曲组 ) ,其沉积环境经历了开阔海台地、台前缓坡、陆棚、近滨、陆棚、台前缓坡至开阔海台地等变化 ,于布曲组内部识别出三个Ⅱ型层序界面和四个不完整三级层序 ,在此基础... 长江源地区在侏罗纪巴通期发育一套稳定碳酸盐岩夹碎屑岩沉积 (布曲组 ) ,其沉积环境经历了开阔海台地、台前缓坡、陆棚、近滨、陆棚、台前缓坡至开阔海台地等变化 ,于布曲组内部识别出三个Ⅱ型层序界面和四个不完整三级层序 ,在此基础上提出布曲组的顶底界面 (岩性界面 )可能不是一个等时面 ,而是穿时的 ,巴通期的相对海平面经历了下降、慢升快降、慢升慢降及慢降等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罗纪 巴通期 布曲组 层序地层 长江源地区 碳酸盐岩 沉积环境
下载PDF
鄂西地区寒武系底部层状硅质岩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8
作者 盛贤才 肖传桃 +2 位作者 梁西文 刘漪 甘玉青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4期1-8,I0001,共9页
为探讨鄂西地区震旦纪寒武纪之交的沉积转换机制,对鄂西长阳黄家坪、鹤峰白果坪岩家河组底部层状硅质岩通过主微量(含稀土)元素测试开展成因分析。按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将硅质岩分为2类:Ⅰ类硅质岩具有相对较高SiO2质量分数(平均96.75%),... 为探讨鄂西地区震旦纪寒武纪之交的沉积转换机制,对鄂西长阳黄家坪、鹤峰白果坪岩家河组底部层状硅质岩通过主微量(含稀土)元素测试开展成因分析。按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将硅质岩分为2类:Ⅰ类硅质岩具有相对较高SiO2质量分数(平均96.75%),较低的Al2O3质量分数(平均0.13%)与TiO2质量分数(小于0.01%),Al/(Al+Fe+Mn)在0.36~0.88之间,氧化物双变量图解落入生物成因硅质岩区;富集亲下地壳和地幔元素Ni、Co、Ag、V和热水沉积敏感元素Sb、As、Ba、U等;稀土总质量分数较低,重稀土富集,具有Ce轻度负异常(平均0.74)和Eu正异常(平均1.56),经北美页岩标准化后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表现为左倾,应为受热水作用影响的生物成因硅质岩;Ⅱ类硅质岩具有相对较低的SiO2质量分数(平均85.77%),较高的Al2O3质量分数(平均4.06%)与TiO2质量分数(平均0.20%),Al/(Al+Fe+Mn)在0.63~0.95之间,氧化物双变量图解更接近火山成因硅质岩区;富集亲下地壳和地幔元素Cr、Ni、Co、Ag、V和热水沉积敏感元素Sb、As、Ba、U等;稀土元素质量分数相对较高,具有Ce轻度负异常(平均0.76)和Eu轻度负异常(平均0.85),经北美页岩标准化后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变化平缓,应为受火山作用影响的硅质岩。结合前人报道鄂西地区寒武纪初岩家河组、牛蹄塘组下部火山作用、热水沉积的相关记录,认为层状硅质岩的形成主体应为早寒武世初期兴凯运动在鄂西地区的构造响应,兴凯运动对鄂西地区沉积转换、烃源岩形成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硅质岩成因 岩家河组 寒武系 鄂西地区
下载PDF
鄂西渝东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古岩溶作用特征
9
作者 盛贤才 郭战峰 胡晓凤 《海相油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2-38,共7页
鄂西渝东地区中寒武统蒸发岩类盖层之下的震旦系灯影组海相岩溶地层是我国南方的重要勘探目的层。基于野外地质调查、系统薄片观察以及地球化学资料,认为这一地区存在桐湾运动两个幕次的隆升过程以及相关的古岩溶作用。在灯影组上部和... 鄂西渝东地区中寒武统蒸发岩类盖层之下的震旦系灯影组海相岩溶地层是我国南方的重要勘探目的层。基于野外地质调查、系统薄片观察以及地球化学资料,认为这一地区存在桐湾运动两个幕次的隆升过程以及相关的古岩溶作用。在灯影组上部和中部分别形成了1个和2个洞缝带,其充填作用规律性强,以化学沉淀充填为主。上部洞缝带依次被泥晶白云石、微晶白云石以及粉晶至粗晶白云石三期充填,而中部的两个洞缝带依次被泥晶白云石、微晶白云石、纤状白云石以及粒状白云石四期充填。初步认为这些充填物发育与否主要受下渗的饱和碳酸盐流体的流动路径、流速等因素控制,残存孔隙是现今储集层的主要储集空间。灯影组古岩溶型储层应是今后这一地区油气勘探中需要关注的重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震旦统 灯影组 岩溶作用 鄂西地区 渝东地区
下载PDF
中扬子区海相地层水化学特征与油气保存 被引量:16
10
作者 胡晓凤 王韶华 +1 位作者 盛贤才 肖传桃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2-37,共6页
根据对中扬子区86口海相探井地层水测试成果的总结与分析,辅以盖层、水动力条件以及地表热液、热水(泉)、油气苗等流体的分布规律,系统研究了中扬子区海相地层水化学特征,认为中扬子区地层水具有垂直分带性(自由交替带、交替阻滞带、交... 根据对中扬子区86口海相探井地层水测试成果的总结与分析,辅以盖层、水动力条件以及地表热液、热水(泉)、油气苗等流体的分布规律,系统研究了中扬子区海相地层水化学特征,认为中扬子区地层水具有垂直分带性(自由交替带、交替阻滞带、交替停滞带)和横向分区性(开启区、次封存区、封存区);阐述了地层水化学性质与油气保存的相关性,建立了中扬子区地层水化学特征与油气保存评价标准;认为中扬子区纵向上下组合地层水属交替阻滞交替停滞带,地层开启程度低,油气保存好,上组合地层水大多属自由交替带交替阻滞带,地层开启程度较大,油气保存逊色;横向上以石柱复向斜(石柱)、当阳复向斜中部(江陵)、沉湖土地堂复向斜中南部(仙桃)为封存区,油气保存好。提出下组合地层以及石柱、江陵、仙桃地区是中扬子区油气勘探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水 水化学性质 垂直分带 横向分区 油气保存 油气勘探 中扬子地区
下载PDF
湘鄂西地区构造演化特征及成因机理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陈玉明 高星星 盛贤才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1期157-162,203+12,共6页
本文基于湘鄂西地区二维地震资料,结合研究区野外地质调查资料,认为研究区是江南—雪峰造山带及其前陆冲断带和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及其前陆冲断带两个盆山体系联合而成的复合盆山体系,具有"两山夹一盆"的区域地质结构。自基... 本文基于湘鄂西地区二维地震资料,结合研究区野外地质调查资料,认为研究区是江南—雪峰造山带及其前陆冲断带和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及其前陆冲断带两个盆山体系联合而成的复合盆山体系,具有"两山夹一盆"的区域地质结构。自基底形成以来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构造演化及构造特征复杂,发育多种类型的构造样式,整体具有对冲干涉、南北分带、纵向叠置的结构特征,部分地区存在"双层结构",本文对其演化和成因机理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鄂西地区 前陆盆地 褶皱 构造特征 构造样式
下载PDF
中扬子区海相层系石油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选择 被引量:6
12
作者 郭战峰 盛贤才 +2 位作者 胡晓凤 刘莉 文可东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6期1-9,共9页
中扬子地区一些新的勘探投入以及进展使得对其勘探领域需要重新认识和评价。基于盆地形成与沉积充填、分析测试、钻井等最新资料,进一步证实了中扬子地区发育4套主要烃源岩、5套储层以及4套重要盖层,但区域差异性极强;加里东-印支期研... 中扬子地区一些新的勘探投入以及进展使得对其勘探领域需要重新认识和评价。基于盆地形成与沉积充填、分析测试、钻井等最新资料,进一步证实了中扬子地区发育4套主要烃源岩、5套储层以及4套重要盖层,但区域差异性极强;加里东-印支期研究区构造改造微弱,生成的油气聚集于中扬子北缘隆起带以及斜坡部位形成岩性或地层-岩性油气藏;早燕山期构造改造强烈,弱构造改造区油气藏调整运移后保存几率较大,南北推覆体下盘原地体亦具有较好的成藏地质条件;晚燕山期深埋作用有利于演化程度较低的烃源岩二次生烃以及残存古油藏热解生气与晚期成藏。现今弱构造改造区的调整型油气藏、白垩纪-古近纪深埋区二次生烃型(残存古油藏热解)油气藏、上古生界地层-岩性油气藏、造山带周缘推覆型油气藏以及寒武系、志留系等层系的页岩气是值得探索的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层系 石油地质特征 勘探方向 中扬子地区
下载PDF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侧加里东期古隆起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郭战峰 刘新民 +1 位作者 盛贤才 马登峰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1-185,共5页
加里东期在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侧江汉平原地区存在一个继承性古隆起,前人所称的"鄂中古陆"是其具体的表现。"鄂中古陆"在时间上存在于晚震旦世末—中寒武世,在平面上主要展布于江汉平原北部神农架—保康—荆门—... 加里东期在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侧江汉平原地区存在一个继承性古隆起,前人所称的"鄂中古陆"是其具体的表现。"鄂中古陆"在时间上存在于晚震旦世末—中寒武世,在平面上主要展布于江汉平原北部神农架—保康—荆门—京山及以北地区,向北东越过现今的青峰—襄樊—广济断裂带,其后古隆起继承性发展,控制了中扬子地区加里东期北高南低的古地貌特征。加里东期古构造可划分为东秦岭堑垒带、中扬子北部隆起带、中扬子中部斜坡带、中扬子南部坳陷带等4个单元。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侧加里东期古隆起对油气成藏条件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古隆起是早期液态烃运移聚集的有利指向区,是目前江汉平原地区震旦系—下古生界油气勘探突破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条件 震旦系—下古生界 古隆起 加里东期 江汉平原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侧
下载PDF
鄂西渝东及邻区寒武系盐下层烃源演变特征 被引量:3
14
作者 胡晓凤 冯畅 +4 位作者 丁青 郭战峰 盛贤才 文可东 吉婧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9-38,共10页
鄂西渝东及邻区广泛分布中寒武统覃家庙组膏盐岩层。膏盐岩层之下的下寒武统石龙洞组和上震旦统灯影组储层是本区的重点勘探层系。下震旦统陡山沱组、下寒武统天河板组—牛蹄塘组是本区的两套烃源岩,但因烃源岩的热演化程度高,这两套勘... 鄂西渝东及邻区广泛分布中寒武统覃家庙组膏盐岩层。膏盐岩层之下的下寒武统石龙洞组和上震旦统灯影组储层是本区的重点勘探层系。下震旦统陡山沱组、下寒武统天河板组—牛蹄塘组是本区的两套烃源岩,但因烃源岩的热演化程度高,这两套勘探层系中的烃源一直受质疑。对高—过成熟阶段烃源灶因性质演变所形成的气源接替效应分析表明,烃源灶具有印支期以前的干酪根裂解型与印支—燕山期的油裂解型两种类型的烃源。碳、氧、锶等稳定同位素标记物的流体行为轨迹追踪,进一步证实本区存在多期次的烃源充注,且有效供烃量巨大,计算表明,灯影组和石龙洞组的最大有效供烃量分别为155 548.9×10~8m^3和589 255.76×10~8m^3,认为本区具有较大的天然气资源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旦系 寒武系 盐下油气藏 烃源岩 烃源灶 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鄂西地区 渝东地区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缘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特征 被引量:8
15
作者 梁西文 何文斌 盛贤才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06年第1期59-65,共7页
根据露头剖面实测、观察资料,分析和总结了四川盆地东缘上三叠统须家河组(T3x)的地层、岩性特征及沉积相标志。研究区内须家河组岩性为成分成熟度低的砂岩夹泥岩(局部有薄煤层及煤线),结合沉积相标志的研究结果认为其主要为三角洲-湖泊... 根据露头剖面实测、观察资料,分析和总结了四川盆地东缘上三叠统须家河组(T3x)的地层、岩性特征及沉积相标志。研究区内须家河组岩性为成分成熟度低的砂岩夹泥岩(局部有薄煤层及煤线),结合沉积相标志的研究结果认为其主要为三角洲-湖泊、辫状河、曲流河沉积,且以辫状河沉积为主。三角洲-湖泊沉积在须家河组下部相对发育,包括了沼泽、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浅湖等微相类型,辫状河则在该组中部发育,包括了心滩、废弃河道等微相类型,曲流河沉积发育于该组近顶部,包括了边滩、泛滥平原(沼泽)等沉积微相,其中辫状河心滩是区内主要储集体,而三角洲-湖泊泥岩是良好的烃源岩,提出了区内须家河组的沉积相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三叠统 须家河组 沉积特征 四川盆地东缘
下载PDF
江汉平原海相油气成藏潜力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韶华 胡晓凤 +2 位作者 李志祥 盛贤才 林娟华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08年第3期316-319,共4页
为进一步明确平原海相油气勘探潜力,通过对盆地沉积演化及石油地质响应特征研究认为,江汉平原海相地层经历了加里东—早印支期克拉通盆地期、晚印支—早燕山期前陆盆地期、晚燕山—喜山盆地伸展改造期、晚喜山期盆缘挤压变形期等多期盆... 为进一步明确平原海相油气勘探潜力,通过对盆地沉积演化及石油地质响应特征研究认为,江汉平原海相地层经历了加里东—早印支期克拉通盆地期、晚印支—早燕山期前陆盆地期、晚燕山—喜山盆地伸展改造期、晚喜山期盆缘挤压变形期等多期盆地演化与构造运动的叠加改造,具备较好的油气成藏条件。主要发育了上震旦统、下寒武统、下志留统、二叠系等四套海相烃源层;发育了上震旦统灯影组、下寒武统石龙洞组、上石炭统黄龙组等三套主要储集层系;存在下寒武统、志留系、中上三叠统—侏罗系和白垩—下第三系四套区域盖层。形成了包括古隆起发育区、"晚期成藏"立体勘探区、构造活动相对稳定区、逆冲推覆体发育区等多个勘探领域。其中,构造活动相对稳定区、"晚期成藏"立体勘探区是目前主攻的油气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平原 海相地层 勘探潜力 勘探领域
下载PDF
江汉平原中、上古生界油气立体勘探条件分析——以越舟湖地区为例
17
作者 胡晓凤 王韶华 +3 位作者 盛贤才 李志祥 郑爱萍 刘琴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3-27,共5页
江汉平原的越舟湖地区具有"圈闭叠置、多源充注、储层发育、封存箱复合"等油气成藏特点。通过地震资料精细解释与圈闭描述,越舟湖构造中、古生界构造呈镜像关联;应用白垩系原油与二叠系、三叠系原油特征对比以及原油与烃源岩... 江汉平原的越舟湖地区具有"圈闭叠置、多源充注、储层发育、封存箱复合"等油气成藏特点。通过地震资料精细解释与圈闭描述,越舟湖构造中、古生界构造呈镜像关联;应用白垩系原油与二叠系、三叠系原油特征对比以及原油与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同位素系列特征对比,并结合油气纵向运移特征等方法分析认为,白垩系原油来自上覆下第三系、下伏上三叠统-下侏罗统、三叠统大冶组等多套烃源层;地质与地震相分析,提取了识别储层敏感属性,预测白垩系、石炭系储层优良;流体封存箱评价技术分析认为,中生界白垩系简单封存箱型油气成藏模式与上古生界叠置封存箱型油气成藏模式并存。因此,越舟湖地区具备中、上古生界油气立体勘探基本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舟湖 圈闭 多源充注 封存箱 成藏模式 立体勘探
下载PDF
川西义敦岛弧带晚三叠世植物化石
18
作者 姚华舟 盛贤才 +1 位作者 王大可 冯少南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2000年第4期440-444,共5页
通过 1∶2 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三叠系专项研究 ,在义敦岛弧带的四川省新龙县雄龙西、白玉县热加获得一批植物化石 ,计 15属 2 0种 ,其中包括两个新种 ,一个属种为国内首次发现。这些化石不仅丰富了本区植物化石组合内容 ,而且对地层时代... 通过 1∶2 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三叠系专项研究 ,在义敦岛弧带的四川省新龙县雄龙西、白玉县热加获得一批植物化石 ,计 15属 2 0种 ,其中包括两个新种 ,一个属种为国内首次发现。这些化石不仅丰富了本区植物化石组合内容 ,而且对地层时代的确定及与邻区的对比和沉积环境的恢复提供了重要的古生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三叠世 植物化石 四川西部 地层时代 沉积环境
下载PDF
桐湾不整合面对鄂西渝东区灯影组油气成藏的影响
19
作者 梁西文 包汉勇 +1 位作者 胡晓凤 盛贤才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14年第3期1-4,共4页
为了厘清鄂西渝东区桐湾不整合对下伏灯影组油气成藏的影响,基于野外露头及岩心薄片的观察,孔隙度、渗透率和包裹体均一温度等的取样测试,研究桐湾不整合的发育特征及其对灯影组油气成藏的影响。桐湾不整合是由上部的海侵体系沉积、中... 为了厘清鄂西渝东区桐湾不整合对下伏灯影组油气成藏的影响,基于野外露头及岩心薄片的观察,孔隙度、渗透率和包裹体均一温度等的取样测试,研究桐湾不整合的发育特征及其对灯影组油气成藏的影响。桐湾不整合是由上部的海侵体系沉积、中间的风化粘土层和下部的风化淋滤带三者组成的空间结构。其下部灯影组遭受了明显的古岩溶改造,垂向上分带明显,顶部表层岩溶带为富含铁铝质结核、灰岩或白云岩角砾的粘土层;之下的渗流岩溶带和潜流岩溶带交替出现,两个带相同之处在于均见表征淡水淋滤的葡萄石发育,不同之处在于渗流岩溶带葡萄石穿层分布,而潜流岩溶带多顺层发育。多个样品实测证实鄂西渝东区遭受古岩溶改造的灯影组储层物性较好。桐湾不整合下部淋滤带中的"孔-洞-缝"系统在印支期为湘鄂西区生烃中心的烃类向鄂西渝东区运聚提供了良好的运移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西渝东区 桐湾不整合面 灯影组 岩溶 运移通道
下载PDF
对地层学中“岩组”含义的商榷
20
作者 姚华舟 盛贤才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1998年第4期54-58,共5页
建议把岩组界定为构造变形强度上介于组与杂岩之间的过渡性地层类型及划分这类地层的基本单元。组是原岩组构保存良好的地层类型,即这类地层的结构构造主要是沉积构造、火山岩原生构造。岩组的结构构造则主要是后期变形变质过程中形成... 建议把岩组界定为构造变形强度上介于组与杂岩之间的过渡性地层类型及划分这类地层的基本单元。组是原岩组构保存良好的地层类型,即这类地层的结构构造主要是沉积构造、火山岩原生构造。岩组的结构构造则主要是后期变形变质过程中形成的劈理、片理等构造面理,是由构造置换作用形成的次生结构构造。岩组和杂岩的区别在于:杂岩的构造变形和变质作用更强烈,原生沉积单层被肢解.不同层位的地层发生了强烈的构造混合并常伴有同构造期或(和)后期的岩浆作用的改造;岩组内部及岩组之间则依然保存了明确的岩性和构造分界,各自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和连续性,具有一定的延展范围。提出了界定岩组的具体标准并认为岩组的英语译名以“Mixed Formation”或创名为“Mixformation”较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组 地层类型 地层基本单元 岩石地层 构造变形强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