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腾冲地区地震的潮汐应力触发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春艳 解朝娣 +5 位作者 王先星 朱叶 钟琪 徐彦 刘本玉 相传芳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20-424,共5页
选用云南腾冲地区2009~2019年地震目录,采用Schuster检验方法分析地震活动的潮汐相位角分布特征,并结合2019年地震活动与月相的对应关系,探索腾冲地区的地震活动与天文潮汐应力可能存在的关系。Schuster检验结果显示,腾冲地区的地震发... 选用云南腾冲地区2009~2019年地震目录,采用Schuster检验方法分析地震活动的潮汐相位角分布特征,并结合2019年地震活动与月相的对应关系,探索腾冲地区的地震活动与天文潮汐应力可能存在的关系。Schuster检验结果显示,腾冲地区的地震发生时刻存在优势潮汐相位角,Schuster检验P值远小于5%;2019年地震的发生时间与朔望呈现一定的对应关系,尤其是中强地震发生时其月相效应更明显。2种统计检验均表明,腾冲地区的地震活动与天文潮汐有一定的相关性,且主要是较浅的地震活动受到天文潮汐的调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冲地区 潮汐触发 Schuster检验 月相
下载PDF
青藏高原西部及邻区构造应力场反演和断层滑动趋势分析
2
作者 杨颖 解朝娣 +2 位作者 徐彦 相传芳 刘本玉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94-699,共6页
基于Global CMT提供的1976-01-01~2015-12-31期间1255个M;≥3.5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利用FMSI方法对青藏高原西部及邻区(新疆西部地区)应力场进行反演,得到区域应力场特征,并分析西昆仑断裂带及阿尔金断裂带的断层滑动趋势。结果表明,青藏... 基于Global CMT提供的1976-01-01~2015-12-31期间1255个M;≥3.5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利用FMSI方法对青藏高原西部及邻区(新疆西部地区)应力场进行反演,得到区域应力场特征,并分析西昆仑断裂带及阿尔金断裂带的断层滑动趋势。结果表明,青藏高原西部及邻区的最大主压应力轴σ;整体呈NNE-SSW向,自西向东顺时针旋转;最小主压应力轴σ;整体呈NWW-SEE向。最大主压应力轴σ;倾角大小约为5°~9°,说明该地区的构造应力场以水平运动为主。西昆仑断裂带及阿尔金断裂带具有较强的滑动趋势(T_(s)≥0.5),说明西昆仑断裂带及阿尔金断裂带未来失稳滑动的可能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西部及邻区 震源机制解 FMSI方法 应力场反演 断层滑动趋势分析
下载PDF
利用CAP方法分析吉林松原4.9级地震震源机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爱华 张伟 +4 位作者 龚飞 姜锦华 张雁翔 李俊秋 相传芳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8年第6期78-85,共8页
地震震源机制解的确定,对于地震研究及孕震机理解释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东北几次破坏性地震主要发生在吉林松原地区,分析震源机制,对认识该地区地质构造和孕震机理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2017年7月23日吉林松原发生4.9级地震,利用CA... 地震震源机制解的确定,对于地震研究及孕震机理解释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东北几次破坏性地震主要发生在吉林松原地区,分析震源机制,对认识该地区地质构造和孕震机理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2017年7月23日吉林松原发生4.9级地震,利用CAP方法,反演得到此次地震震源机制解:节面Ⅰ:走向307.0°,倾角66.0°,滑动角12.0°;节面Ⅱ:走向212.1°,倾角79.1°,滑动角155.5°;震源深度6.9km,结果表明此次地震震源机制解类型为走滑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松原地震 CAP方法 震源机制解
下载PDF
永胜地震台钻孔应变震前异常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赵琴 相传芳 王迪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8年第1期129-138,共10页
使用永胜地震台分量钻孔应变2013—2016年观测资料,对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异常的成因既有干扰因素,也有前兆因素。在云南省几次M 4.4—5.5地震发生前,永胜地震台分量钻孔应变出现较为显著的短期异常,异常特征主要表现为:... 使用永胜地震台分量钻孔应变2013—2016年观测资料,对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异常的成因既有干扰因素,也有前兆因素。在云南省几次M 4.4—5.5地震发生前,永胜地震台分量钻孔应变出现较为显著的短期异常,异常特征主要表现为:震前多分量应变速率突然增大或张性与压性应变交替变化,异常结束后1—20天发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分量应变观测 应变异常 异常分析
下载PDF
地磁绝对子夜均值年变化量空间分布特征
5
作者 孙贵成 胡秀娟 +4 位作者 丁成 李文军 孙澎涛 张玉林 相传芳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7年第5期62-65,共4页
选用中国21个地磁基准台站2011年的绝对子夜均值数据,分析D、H、Z分量年变化量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各分量年变化量等值线分布比较均匀,其中:D分量年变化量等值线大致沿南北向分布,零经线附近台站年变化量较小;H分量年变化量等值线... 选用中国21个地磁基准台站2011年的绝对子夜均值数据,分析D、H、Z分量年变化量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各分量年变化量等值线分布比较均匀,其中:D分量年变化量等值线大致沿南北向分布,零经线附近台站年变化量较小;H分量年变化量等值线大致呈U型分布,且中心点位于甘肃省;Z分量年变化量等值线沿纬线方向,随纬度减小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基准台站 绝对子夜均值 年变化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