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巧用入侵物种拯救生态
1
作者 真纳罗·托马 蔡雨辛(翻译) 《环球科学》 2024年第13期16-17,共2页
20世纪30年代,为控制当地一些有害的甲虫,澳大利亚引入了原产于南美的海蟾蜍(Rhinella marina)。自此,海蟾蜍严重破坏了澳大利亚的生态系统,并且这种破坏一直持续至今。这些入侵的两栖动物的皮肤会分泌毒素,因此宠物和其他捕食者吃了海... 20世纪30年代,为控制当地一些有害的甲虫,澳大利亚引入了原产于南美的海蟾蜍(Rhinella marina)。自此,海蟾蜍严重破坏了澳大利亚的生态系统,并且这种破坏一直持续至今。这些入侵的两栖动物的皮肤会分泌毒素,因此宠物和其他捕食者吃了海蟾蜍后会被杀死。其中潘氏巨蜥(Varanus panoptes,一种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的大型蜥蜴)受到的影响尤为严重:在海蟾蜍入侵的大部分地区,潘氏巨蜥的数量下降了90%以上,进而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了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蟾蜍 入侵物种 澳大利亚 宠物 捕食者 两栖动物 巨蜥
原文传递
毛毛虫也能感知静电
2
作者 真纳罗·托马 林清(翻译) 《环球科学》 2024年第19期18-19,共2页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电场无处不在。而有些动物已经演化出了探测不可见电场的能力。这种看似奇异的能力叫做电觉(electroreception),常见于水生动物,但在陆生动物身上却很鲜见。最近,有研究人员发现,毛毛虫可以感知逼近的黄蜂产生的静...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电场无处不在。而有些动物已经演化出了探测不可见电场的能力。这种看似奇异的能力叫做电觉(electroreception),常见于水生动物,但在陆生动物身上却很鲜见。最近,有研究人员发现,毛毛虫可以感知逼近的黄蜂产生的静电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生动物 毛毛虫 静电场 水生动物 感知 无处不在
原文传递
小鸟也有“建筑学”
3
作者 真纳罗·托马 李承泽(翻译) 《环球科学》 2024年第23期23-23,共1页
从漫长曲折的迁徙路线,到复杂婉转的叫声,再到工具的巧妙使用,人们已经意识到鸟类的许多行为不仅会在同伴之间扩散,还能在世代间传承。研究人员将这样的现象称为鸟类的“文化”。最近,一项发表于《科学》(Science)杂志的研究发现,这些... 从漫长曲折的迁徙路线,到复杂婉转的叫声,再到工具的巧妙使用,人们已经意识到鸟类的许多行为不仅会在同伴之间扩散,还能在世代间传承。研究人员将这样的现象称为鸟类的“文化”。最近,一项发表于《科学》(Science)杂志的研究发现,这些文化还可能影响鸟类建造的巢穴形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徙路线 《科学》 巢穴 巧妙使用 建筑学 叫声 鸟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