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膀胱出口梗阻 被引量:12
1
作者 瞿创予 孙颖浩 +1 位作者 钱松溪 郑家富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1997年第2期74-77,共4页
对主诉为排尿困难和(或)盆底部疼痛的病人510例行四导程尿流动力学检查。分析其临床表现及尿流动力学检查等结果,360例属膀胱出口梗阻(BOO),含神经源性功能性BOO 77例,非神经源性BOO 283例,其中机械性梗阻239例(BPH 189例,膀胱颈梗阻即B... 对主诉为排尿困难和(或)盆底部疼痛的病人510例行四导程尿流动力学检查。分析其临床表现及尿流动力学检查等结果,360例属膀胱出口梗阻(BOO),含神经源性功能性BOO 77例,非神经源性BOO 283例,其中机械性梗阻239例(BPH 189例,膀胱颈梗阻即BNO 45例。远端尿道缩窄即DUS5例),功能性梗阻44例(外括约肌痉挛症24例,特发性非神经源性尿道内括约肌痉挛症即MNISS 20例)。同时检出非梗阻性特发症MNISS13例,其尿道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是盆底内脏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眈出口梗阻 尿流动力学 节胺唑啉 交感神经
下载PDF
苄胺唑啉尿道压力分布试验及其意义 被引量:9
2
作者 瞿创予 郑家富 +1 位作者 马永江 钱松溪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06-107,共2页
对410例排尿功能障碍及会阴部盆底紧张症状明显的病人行四导程尿流动力学检查,其中最大尿道闭合压增高者167例行苄胺唑啉尿道压力分布试验,阳性者83例。表明苄胺唑啉尿道压力分布试验是判断尿道及盆底交感神经兴奋性的一个良... 对410例排尿功能障碍及会阴部盆底紧张症状明显的病人行四导程尿流动力学检查,其中最大尿道闭合压增高者167例行苄胺唑啉尿道压力分布试验,阳性者83例。表明苄胺唑啉尿道压力分布试验是判断尿道及盆底交感神经兴奋性的一个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 苄胺唑啉 分布试验 排尿功能障碍
下载PDF
女性原发性膀胱颈梗阻 被引量:1
3
作者 瞿创予 高旭 +1 位作者 郑家富 孙颖浩 《江苏医药》 CAS CSCD 2000年第6期420-422,共3页
目的 研究女性原发性膀胱颈梗阻 (PBNO)的临床及尿动力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6 1例原发性膀胱颈梗阻及 32例压力性尿失禁病例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结果 PBNO病人分为内括约肌痉挛症 (ISS)组及非交感神经功能亢进 (NSO)组 ,前者 41... 目的 研究女性原发性膀胱颈梗阻 (PBNO)的临床及尿动力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6 1例原发性膀胱颈梗阻及 32例压力性尿失禁病例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结果 PBNO病人分为内括约肌痉挛症 (ISS)组及非交感神经功能亢进 (NSO)组 ,前者 41例改良苄胺唑啉尿道压力分布(UPP)试验阳性而后者 2 0例内窥镜检见膀胱颈抬高现象。压力 /流率测定成功率ISS组低于NSO组及对照组 (49%、80 %、81% )。ISS组及NSO组直线被动尿道阻力关系 (Lin PURR)BOO分级94 4%在Ⅱ级以上 ,而对照组 99 3%在 0 Ⅰ级。ISS组及NSO组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的指标为膀胱开放逼尿肌压 (Pvb)、A G数 (PdetQmax 2Qmax)、剩余尿量及最大尿道闭合压 (MUCP)。结论 PB NO诊断重要参数为Lin PURR分级、Pvb及A G数 ,改良苄胺唑啉UPP试验是内括约肌功能性梗阻定性定位良好指标。Lin PURRⅡ级以上提示有梗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膀胱颈梗阻 尿动力学 苄胺唑啉 原发性
下载PDF
前列腺癌药物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瞿创予 张艳斌 《当代医学》 2000年第11期24-26,共3页
前列腺癌的药物治疗 包括激素治疗及细胞内治疗两方面。前者有延迟激素耐受及加用新类型激素的进展。如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后者包括细胞凋亡激动剂、血管生成抑制剂及树突状细胞的免疫治疗。
关键词 前列腺癌 细胞凋亡 半胱天冬酶 药物治疗
下载PDF
尿流动力学检查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瞿创予 《临床外科杂志》 2006年第11期701-702,共2页
关键词 尿流动力学检查 压力性尿失禁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碎石机及其应用
6
作者 瞿创予 钱松溪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CAS 1994年第1期53-55,共3页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是本世纪80年代的高科技技术。1980年2月首先在德国由Chaussy等治疗肾结石取得良好效果。1983年后由德国Dornier公司相继制造出HM<sub>3</sub>、HM<sub>4</sub>、MFL5000及MPL9000等...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是本世纪80年代的高科技技术。1980年2月首先在德国由Chaussy等治疗肾结石取得良好效果。1983年后由德国Dornier公司相继制造出HM<sub>3</sub>、HM<sub>4</sub>、MFL5000及MPL9000等类型的碎石机,在世界各国广泛用于临床,适应症扩展到输尿管结石,近年又成功地用于胆结石。1985年后法国、美国、以色列,我国的北京、上海、汕头、西安也制造出了类似的碎石机。ESWL揭开了物理医学新的一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碎石机 输尿管结石 肾结石 冲击波治疗 输尿管镜 辅助治疗 肾功能 冲击波发生器 ESWL
下载PDF
逼尿肌收缩力:男性下尿路功能障碍测定的新指标
7
作者 瞿创予 徐丹枫 +2 位作者 郑军华 任吉忠 熊林平 《中华国际医学杂志》 2004年第2期86-90,共5页
目的:研究逼尿肌收缩力测定的可行性及其意义。方法:推导出逼尿肌收缩力测定的公式,逼尿肌收缩力由其压力(Pdet)及膀胱内体积(V)决定,等于0.05×Pdet×V^0.667,单位为牛顿(N)。回顾性分析逼尿肌收缩力在379例不同梗阻分... 目的:研究逼尿肌收缩力测定的可行性及其意义。方法:推导出逼尿肌收缩力测定的公式,逼尿肌收缩力由其压力(Pdet)及膀胱内体积(V)决定,等于0.05×Pdet×V^0.667,单位为牛顿(N)。回顾性分析逼尿肌收缩力在379例不同梗阻分级下尿路功能障碍男性的数值及其与其他尿动力学指标的关系。结果:1、在379例病人中,除前列腺增生外,发现失调性排尿44例(12%),内括约肌痉挛症13例(3%)。2、随膀胱出口梗阻分级增加,病人年龄、逼尿肌压及收缩力逐渐增加,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及<0.001)。但在逼尿肌压及收缩力两两比较中,梗阻1、2级及4、5级间Fiso(等容性逼尿肌最大收缩力)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5及P=0.052),其余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3、多变量判别分析法结果:Qmax(最大尿流率)、Fiso、pdetQmax(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组合对梗阻诊断价值最大,无梗阻判别正确率100%,梗阻的判别正确率为76.5%,总的判别正确率80.5%。结论:以膀胱容量及膀胱逼尿肌压间接推算逼尿肌收缩力是合理和可行的,对逼尿肌生物力学及病理生理学研究有显而易见的意义,值得临床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逼尿肌收缩力 膀胱出口梗阻 下尿路功能障碍
下载PDF
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管理与临床康复指南 被引量:200
8
作者 廖利民 吴娟 +13 位作者 鞠彦合 李建军 付光 谢克基 徐智慧 许光旭 黄孝庭 刘铁军 丛惠玲 高丽娟 瞿创予 宋波 沈宏 王建业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01-317,共17页
1概述1.1指南制定的意义与方法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是世界各国的高发病患之一,外伤性、医源性或血管源性等原因皆可导致脊髓损伤,呈现出高发生率、高致残率、高耗费、青壮年患者居多的特点。据美国脊髓损伤学会统计,2... 1概述1.1指南制定的意义与方法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是世界各国的高发病患之一,外伤性、医源性或血管源性等原因皆可导致脊髓损伤,呈现出高发生率、高致残率、高耗费、青壮年患者居多的特点。据美国脊髓损伤学会统计,2000年美国脊髓损伤发病率为30-35/100万,四肢全瘫占67%,其中60%患者小于30岁,70%患者小于40岁,脊髓损伤后人均医疗费用为每年40341美元。2002年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和北京卫生信息中心公布的北京市脊髓损伤发病率调查报告显示:北京市脊髓损伤发病率20世纪80年代末为6.8/100万,而2002年达60/100万,同80年代末相比上升了近1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患者 泌尿系管理 临床康复 指南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人均医疗费用 青壮年患者 发病率
下载PDF
膀胱出口梗阻诊断标准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瞿创予 郑家富 +2 位作者 孙颖浩 许传亮 杨庆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1999年第10期458-460,共3页
关键词 膀胱出口梗阻 诊断标准 定性诊断 定位诊断
全文增补中
压力性尿失禁的新微创法治疗 被引量:24
10
作者 任吉忠 闵志廉 +1 位作者 朱有华 瞿创予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857-858,共2页
关键词 压力性尿失禁 微创法 外科治疗 经阴道无张力尿道吊带术 女性
下载PDF
建立人工膀胱反射弧治疗脊髓损伤后弛缓性膀胱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钟贵彬 侯春林 +3 位作者 王诗波 周晖 瞿创予 刘亚平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12-815,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脊髓损伤平面以上健存的体反射重建人工膀胱反射弧,恢复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后膀胱排尿功能。方法1岁龄雄性Beegle犬8只,体重9.5±2.0kg。取后正中切口暴露L4~S3的棘突和椎板,全椎板切除后暴露硬膜和脊神经... 目的探讨利用脊髓损伤平面以上健存的体反射重建人工膀胱反射弧,恢复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后膀胱排尿功能。方法1岁龄雄性Beegle犬8只,体重9.5±2.0kg。取后正中切口暴露L4~S3的棘突和椎板,全椎板切除后暴露硬膜和脊神经根,在硬膜外初步分离和确认L6和S2前根。确定犬左侧为实验侧,将左侧L6与S2前根分别在穿神经根管处切断,切开硬膜囊,从硬膜外L6和S2前根追溯硬膜内神经根,在显微镜下将L6和S2前根在硬膜内吻合。经一段时间轴突再生后,建立“膝腱-脊髓中枢-膀胱”人工反射弧。神经缝合术后8个月,在破坏S1~S4脊髓节段前后,分别进行神经电生理、膀胱肌电图及尿流动力学等远期功能观察。结果术后8个月,3只犬死亡,3只犬未能分离出吻合的神经,无实验结果。余2只犬均获得满意结果,定为1号和2号犬,进行观察。刺激(连续刺激强度200μV,刺激间隔为5ms)截瘫前和截瘫后2只犬左侧L6后根、神经吻合口,均可在吻合口远端记录到运动诱发电位,其波形和波幅相似;尿流动力学检查可见,当刺激开始时膀胱内压迅速上升,而腹内压增加幅度较小,刺激中止后膀胱内压迅速下降,证实膀胱内压升高主要是由逼尿肌收缩产生,电刺激左侧L6后根和吻合口膀胱内压升高值均可达到正常的60%左右。结论利用脊髓损伤平面以上健存的体反射重建膀胱反射通路是成功和有效的,体神经的运动支通过轴突再生能够长入自主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纤维,并具有良好的传导运动兴奋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膀胱 反射弧 神经再支配
下载PDF
肉毒杆菌毒素尿道外括约肌注射联合巴氯芬口服治疗脊髓损伤后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症 被引量:7
12
作者 崔心刚 瞿创予 +3 位作者 徐丹枫 任吉忠 孔乐乐 林海洋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75-877,共3页
目的:评价A型肉毒杆菌毒素(BTX-A)尿道外括约肌注射加巴氯芬口服治疗脊髓损伤后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症(DESD)的临床效果。方法:尿流动力学检查证实脊髓损伤后DESD患者38例,男31例、女7例,平均年龄(36.5±17.8)岁。200 U BTX-A溶解... 目的:评价A型肉毒杆菌毒素(BTX-A)尿道外括约肌注射加巴氯芬口服治疗脊髓损伤后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症(DESD)的临床效果。方法:尿流动力学检查证实脊髓损伤后DESD患者38例,男31例、女7例,平均年龄(36.5±17.8)岁。200 U BTX-A溶解于8 ml生理盐水,使用尿道镜注射针分8点二平面注射于尿道外括约肌(1 ml/点)。术后第2日,随机选取12例患者(BTX-A+巴氯芬组)加服巴氯芬10 mg/次、3次/d,服用3个月,与另外26例患者作比较(BTX-A组)。4周后复查尿流动力学,随访2~9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排尿症状、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的变化,并观察毒副作用。结果:治疗后1个月,膀胱贮尿和排尿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最大尿流率、单次尿量、最大膀胱测压容积、膀胱顺应性增加,剩余尿量及充盈末逼尿肌压力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TX-A+巴氯芬组患者症状改善程度及膀胱顺应性明显优于单纯BTX-A组(P<0.05)。BTX-A+巴氯芬组有3例患者因出现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而停药,其余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BTX-A注射加巴氯芬口服可以有效改善脊髓损伤后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症患者的排尿障碍,长期疗效尚需进一步的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毒杆菌毒素 A型 巴氯芬 脊髓损伤 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
下载PDF
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尿动力学分析(附357例临床报告) 被引量:6
13
作者 任吉忠 徐丹枫 +6 位作者 郑军华 姚亚成 刘玉杉 高轶 车建平 瞿创予 闵志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7-108,共2页
目的:观察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手术前后的尿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探讨尿动力学检查(UDS)对BPH诊断、术前评估、术后疗效评价的价值。方法:357例BPH患者术前均有严重的排尿梗阻症状,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为(27.8±3.5)分,UDS检... 目的:观察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手术前后的尿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探讨尿动力学检查(UDS)对BPH诊断、术前评估、术后疗效评价的价值。方法:357例BPH患者术前均有严重的排尿梗阻症状,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为(27.8±3.5)分,UDS检查均提示BPH诊断。其中17例患者UDS检查发现伴有膀胱尿道功能性疾患(膀胱逼尿肌收缩力异常与不稳定收缩、尿道外括约肌收缩强度过高等),包括低顺应性膀胱5例、逼尿肌收缩无力6例、逼尿肌反射亢进1例、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8例、不稳定膀胱7例、逼尿肌排尿后持续低幅度收缩1例、尿道外括约肌痉挛2例。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及UDS检查。结果:术后1个月随访,340例术前UDS检查无膀胱尿道功能性疾患患者排尿通畅,无梗阻症状,I-PSS(2.3±1.5)分,UDS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最大尿流率时间、总尿流时间、尿量及尿流曲线改善等);17例术前存在膀胱尿道功能疾患患者,术后排尿仍不满意,I-PSS(26.8±2.1)分,UDS示膀胱尿道功能疾患仍存在,膀胱与尿道外括约肌的异常收缩无显著改变,但尿道膀胱镜检查未发现机械性梗阻。结论:手术治疗能解除大部分BPH患者的机械性梗阻症状,但对功能性梗阻患者效果可能不明显,手术前后有必要进行UDS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选择手术时机并对术后疗效进行正确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症 尿动力学 尿动力学检查
下载PDF
人工膀胱反射弧重建治疗脊髓损伤后弛缓性膀胱 被引量:6
14
作者 钟贵彬 侯春林 +4 位作者 王诗波 周晖 瞿创予 谢庆平 刘亚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781-784,I0004,共5页
目的:探索利用截瘫平面以上正常的体反射重建膀胱反射弧,恢复脊髓损伤后弛缓性膀胱排尿功能的可行性。方法:将Beagle犬L6前根近端与S2前根远端在硬膜内显微吻合,经一段时间的轴突再生后,建立"膝腱-脊髓中枢-膀胱"人工反射弧,... 目的:探索利用截瘫平面以上正常的体反射重建膀胱反射弧,恢复脊髓损伤后弛缓性膀胱排尿功能的可行性。方法:将Beagle犬L6前根近端与S2前根远端在硬膜内显微吻合,经一段时间的轴突再生后,建立"膝腱-脊髓中枢-膀胱"人工反射弧,术后8个月,在破坏S1~S4脊髓节段前后分别进行神经电生理、膀胱肌电图及尿流动力学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示踪等检查:对1例L1压缩性骨折伴截瘫患者行右侧T11与S2前根经腓肠神经移植硬膜内吻合术。结果:2只犬在术后8个月时电刺激截瘫前和截瘫后左侧L6后根、神经吻合口近端均可在吻合口远端记录到运动诱发电位,其波形和波幅相似;尿流动力学检查,当刺激开始时逼尿肌压力和膀胱内压均迅速上升,而腹内压增加幅度较小,刺激中止后膀胱内压迅速下降;膀胱注射HRP后48h实验侧L6脊髓节段前角中发现HRP标记的大神经元细胞。临床1例患者术后55个月时随访,膀胱充盈后可产生自控性排尿,尿流动力学显示排尿完全是由膀胱逼尿肌的收缩引发。结论:利用截瘫平面以上正常的体反射建立人工反射弧通路是成功和有效的,可恢复脊髓损伤后弛缓性膀胱自控性排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膀胱 反射弧 神经再支配 排尿
下载PDF
当代排尿障碍疾患的诊断治疗
15
作者 瞿创予 《中华国际医学杂志》 2001年第1期4-6,共3页
关键词 排尿障碍 压力性尿失禁 药物疗法 微创疗法 电调节疗法 诊断
下载PDF
膀胱控制器恢复截瘫犬膀胱功能的尿流动力学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诗波 侯春林 +5 位作者 张世民 陈爱民 尹承慧 张伟 瞿创予 刁颖敏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87-190,共4页
目的:观察膀胱控制器重建截瘫犬排尿功能时的尿流动力学变化,评价膀胱控制器对截瘫犬排尿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4只健康杂种犬经T10平面造成截瘫后,在双侧S2神经根上植入刺激电极并通过导线与皮下的接收器连接,通过体外发射器进行电刺激... 目的:观察膀胱控制器重建截瘫犬排尿功能时的尿流动力学变化,评价膀胱控制器对截瘫犬排尿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4只健康杂种犬经T10平面造成截瘫后,在双侧S2神经根上植入刺激电极并通过导线与皮下的接收器连接,通过体外发射器进行电刺激,同时作硬膜内S1~S3后根切断。术后每天进行电刺激,观察截瘫犬的排尿情况,并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4只犬均获得电刺激人工控制下排尿,排尿量80~140ml/次,尿流动力学检测证实为刺激后排尿模式。结论:国产膀胱控制器结合骶部神经去传入能很好地重建截瘫犬膀胱的贮尿和排尿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控制器 截瘫 膀胱功能 尿流动力学 脊髓损伤 电刺激治疗
下载PDF
女性原发性膀胱颈梗阻
17
作者 瞿创予 《中华国际医学杂志》 2001年第6期484-487,共4页
目的 研究女性原发性膀胱颈梗阻(PBNO)的临床及尿动力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原发性膀胱颈梗阻及32例压力性尿失禁病例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结果 PBNO病人分为内括约肌痉挛症(ISS)组及非交感神经功能亢进(NSO)组,前者41例... 目的 研究女性原发性膀胱颈梗阻(PBNO)的临床及尿动力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原发性膀胱颈梗阻及32例压力性尿失禁病例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结果 PBNO病人分为内括约肌痉挛症(ISS)组及非交感神经功能亢进(NSO)组,前者41例改良苄胺唑啉尿道压力分布(UPP)试验阳性,而后者20例内窥镜检见膀胱颈抬高现象。压力/流率测定成功率ISS组低于NSO组及对照组(49%、80%、81%),ISS组及NSO组直线被动尿道阻力关系(Lin-PURR)梗组分级94.4%在Ⅱ级以上,而对照组99.3%在0-I级。ISS组及NSO组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的指标为膀胱开放逼尿肌压(Pvb)、A-G数(PdetQmax-2Qmax)、剩余尿量及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结论 PBNO诊断重要参数为Lin-PURR分级、Pvb及A-G数,改良苄胺唑啉UPP试验是内括约肌功能性梗阻定性定位良好指标。Lin-PURRⅡ级以上提示有梗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膀胱颈梗阻 尿动力学 苄胺唑啉
下载PDF
经阴道尿道无张力吊带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附40例报告) 被引量:4
18
作者 任吉忠 朱有华 +1 位作者 闵志廉 瞿创予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796-797,共2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新的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微创方法———经阴道尿道无张力吊带 (TVT)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对40例患者于阴道前壁距尿道外口 1 0cm处将阴道黏膜纵形切开 1 5cm后置入吊带。结果  34例完全治愈 ,无尿潴留、无尿失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新的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微创方法———经阴道尿道无张力吊带 (TVT)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对40例患者于阴道前壁距尿道外口 1 0cm处将阴道黏膜纵形切开 1 5cm后置入吊带。结果  34例完全治愈 ,无尿潴留、无尿失禁 ;2例术后 2周内、1例术后 3个月后出现轻度尿潴留 ,经尿道扩张后均消失 ;2例术后尿失禁显著减轻 ;4例术中出现膀胱穿孔 ;1例术后出现大片阴道黏膜脱落 ,后自愈 ;1例术后 5天出现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死亡。结论 TVT术作为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新的微创手段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效果好、并发症轻微、安全性高的优点 ,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失禁 压力性 经阴道尿道无张力吊带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压力性尿失禁的TVT术治疗 被引量:2
19
作者 任吉忠 董贺玲 +3 位作者 闵志廉 朱有华 齐隽 瞿创予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897-897,共1页
关键词 压力性尿失禁 TVT术 术式 疗效 经阴道无张力尿道吊带术
下载PDF
带血管肋间神经移位与骶神经根选择性束间吻接行截瘫患者尿便功能重建(英文)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少成 马玉海 +7 位作者 Johnson Laurance 王志伟 瞿创予 张振伟 胡玉华 张传森 党瑞山 张秋林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190-192,共3页
背景:T12以上脊髓节段损伤截瘫,由于失去了与高级中枢的联系而无自立排尿排便功能。目的:采用带血管肋间神经移位与S2~4神经根行选择性束间吻接重建截瘫患者的尿便功能。设计:自身前后对照观察。对象:选择1990-01/2000-12解放军第二军... 背景:T12以上脊髓节段损伤截瘫,由于失去了与高级中枢的联系而无自立排尿排便功能。目的:采用带血管肋间神经移位与S2~4神经根行选择性束间吻接重建截瘫患者的尿便功能。设计:自身前后对照观察。对象:选择1990-01/2000-12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T9~L2平面外伤性截瘫患者30例。截瘫平面T9~T11者17例,T12~L2者13例。全部患者均已施行过椎板减压内固定等手术,其中24例已再次手术取出内固定。单位: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方法:切取患者截瘫平面以上的两组正常的肋间神经及伴行肋间动、静脉(一般为7,8或9,10肋间神经)。T11以上者于锁骨中线将其切断,结扎远端后将近端游离至肋提肌外缘处,经肌下遂道转移至椎管内。取相应长度的腓肠神经剪成2段,一端与肋间神经端端束外膜联合缝合,另一端分开束组后与部分切断的S2~4神经根行选择性束间缝合;脊髓损伤平面为T11以下者,则于腹壁切口切取第10,11肋间神经或肋下神经,经侧腹壁隧道转移至腰部,用移植的腓肠神经与S1,2平面后路显露并选择性切断部分神经束的S2~4神经根相桥接。术后1,3,6,12,24个月及随访时评定患者的尿便功能;术前、术后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主要观察指标:①患者尿便功能评定结果。②患者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30例患者,平均随访5年,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患者尿便功能评定结果:26例(86.6%)排尿、排便感觉恢复,23例(76.7%)恢复了排尿反射,19(63%)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主动收缩功能恢复。②患者尿流动力学检查:术后最大尿流率、剩余尿量和逼尿肌最大收缩压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12.0±3.0)比(2.0±0.3)mL/s,(80±12)比(150±30)mL,(11.76±3.43)比(5.88±1.47)kPa,P<0.05];术后低顺应性9例,逼尿肌无反射7例;均较术前人数显著减少(术前依次为26,27例)。结论:采用带血管肋间神经移位与S2,3,4神经根行选择性束间吻接可重建部分截瘫患者的排尿排便功能和臀、会阴和外阴部感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瘫 神经移位 排尿障碍 功能恢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