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四氢生物蝶呤缺乏症患者6-丙酮酰四氢蝶呤合成酶基因突变特点及一种新突变的发现 被引量:3
1
作者 瞿宇晋 宋昉 +1 位作者 金煜炜 王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0-174,共5页
目的分析四氢生物蝶呤缺乏症(BH4D)患者6-丙酮酰四氢蝶呤合成酶(PTPS)的基因突变特点,为开展BH4D基因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PCR-序列分析法对5例疑似BH4D的高苯丙氨酸血症患儿及其父母进行PTPS基因突变检测;应用序列比对和突变蛋白结... 目的分析四氢生物蝶呤缺乏症(BH4D)患者6-丙酮酰四氢蝶呤合成酶(PTPS)的基因突变特点,为开展BH4D基因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PCR-序列分析法对5例疑似BH4D的高苯丙氨酸血症患儿及其父母进行PTPS基因突变检测;应用序列比对和突变蛋白结构分析推测检测到的新突变的性质,同时用人工引入酶切位点的酶切方法对正常人群进行新突变的筛查。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相关资料。结果PTPS基因分析共检测出4种突变:N52S、P87S、D96N和L127F;4例患儿的突变基因型为N52S/L127F、P87S/D96N、N52S/D96N和D96N/-。其中L127F突变(c·379C>T)是首次报道的新突变,筛查50例正常儿童未检测到该突变,同时,经序列比对和突变蛋白结构分析,该突变位点在物种进化上是高度保守的。经基因分析和临床资料核实,1例疑似病例排除了6-丙酮酰四氢蝶呤合成酶缺乏症的诊断。结论BH4D患者的PTPS基因突变构成特点与以往国内研究一致。L127F突变可能为致病性突变,与严重的临床表型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苯丙氨酸血症 四氢生物蝶呤缺乏症 6-丙酮酰四氢蝶呤合成酶基因 突变分析
下载PDF
四氢生物蝶呤反应性的苯丙酮尿症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瞿宇晋 宋昉 《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 2005年第4期253-256,F0003,共5页
本文综述对四氢生物蝶呤(BH4)反应性的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缺陷的苯丙酮尿症(PKU)的研究进展。分析BH4反应性的PAH基因突变,探讨这一现象潜在的发生机制,介绍一种新的临床分类法,并对PKU的BH4替代治疗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 四氢生物蝶呤 苯丙氨酸羟化酶 苯丙酮尿症 替代疗法 四氢生物蝶呤(BH4) 苯丙酮尿症(PKU) 反应性 临床分类法 基因缺陷 基因突变
下载PDF
脊髓性肌萎缩症SMN1基因2+0基因型携带者的家系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曹延延 程苗苗 +4 位作者 宋昉 瞿宇晋 白晋丽 金煜炜 王红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0-168,共9页
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是一种儿童时期较为常见的神经肌肉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绝大多数SMA由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 (survival motor neuron 1, SMN1)的纯合缺失突变所致。而SMN1的2+0基因型个体作为一种特... 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是一种儿童时期较为常见的神经肌肉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绝大多数SMA由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 (survival motor neuron 1, SMN1)的纯合缺失突变所致。而SMN1的2+0基因型个体作为一种特殊的SMA携带者,给携带者筛查以及家系的遗传咨询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已有研究表明,g.27134T>G和g.27706_27707delAT多态位点变异对于Ashkenazi犹太人群中的2+0基因型个体具有提示作用。为进一步探究这两个多态位点是否在中国人群也具有特异性,本研究纳入了44例家系成员和204例已知SMN1基因拷贝数的对照样本。44例家系成员来自于9个无关的SMN1基因纯合缺失的SMA家系,先证者双亲之一疑似为2+0基因型携带者。利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和短串联重复(short tandem repeat, STR)连锁分析进行基因型的鉴定以及多态位点的筛查,最终通过对家系三代成员或多子女家系两代成员的分析确定了9个家系中的10例个体为2+0基因型携带者,多态位点筛查显示1例携带3拷贝SMN1基因的个体同时存在g.27134T>G和g.27706_27707delAT多态位点的变异。因此,本研究通过对2+0基因型携带者的鉴定,为家系遗传病的诊断提供了精准的遗传咨询。g.27134T>G和g.27706_27707delAT多态位点可能与中国人群2+0基因型个体的关联度较低,尚需寻找中国人群特异的多态位点以提高2+0基因型携带者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性肌萎缩 SMN1基因 2+0基因型 STR连锁分析 多态位点
下载PDF
口-面-指综合征一家系的基因诊断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建才 高莹 +2 位作者 刘晓雁 胡瑾 瞿宇晋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6年第9期520-522,共3页
口-面-指(趾)综合征(oral-facial-digital syndromes,OFDS)是一种主要表现为面部畸形、口腔异常及骨骼畸形的先天性综合征,临床中极为少见,早期诊断比较困难。我们对临床所见的一例可疑患儿进行了全外显子测序,在其OFD1基因上发现了1个... 口-面-指(趾)综合征(oral-facial-digital syndromes,OFDS)是一种主要表现为面部畸形、口腔异常及骨骼畸形的先天性综合征,临床中极为少见,早期诊断比较困难。我们对临床所见的一例可疑患儿进行了全外显子测序,在其OFD1基因上发现了1个错义突变(c.2524 G>A),最终明确患儿的诊断,同时也发现其母亲携带相同的突变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面-指综合征 OFD1基因 基因诊断
下载PDF
九个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单点突变重组质粒的构建和鉴定
5
作者 白晋丽 瞿宇晋 +2 位作者 金煜炜 王红 宋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27-530,共4页
目的构建Y154H、R157I、Y206C、G247R、D282G、G346R、S349A、A389G、R400K9个PAH基因突变型重组质粒,为下一步研究这些PAH突变体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蛋白功能奠定基础。方法①选择错义突变位点。结合突变位点所在酶蛋白的结构域(如催... 目的构建Y154H、R157I、Y206C、G247R、D282G、G346R、S349A、A389G、R400K9个PAH基因突变型重组质粒,为下一步研究这些PAH突变体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蛋白功能奠定基础。方法①选择错义突变位点。结合突变位点所在酶蛋白的结构域(如催化结构域或与辅因子BH4结合位点)及患儿相关临床表型进行了9个突变位点的选择。②构建PAH基因突变型重组质粒。以野生型PAH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PAH-wt为模板,应用PrimerPremier5.0软件自行设计了9对突变引物,并在Platin-iumTaqDNA高保真聚合酶的作用下直接利用体外PCR定点突变法构建PAH基因突变型重组质粒。③初筛PAH基因突变型重组质粒。氨苄抗性初步筛选:利用重组基因含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的特点,可筛选出阳性克隆;PCR及酶切技术筛选:根据野生型与突变型靶序列酶切片段的差异进行筛选,其中S349A、D282G、G247R、Y206C、Y154H这5种突变存在MvaⅠ、MvaⅠ、HindⅢ、RsaⅠ、RsaⅠ的天然酶切位点,而R157I、G346R、A389G、R400K与其相应的野生型所在位点周围并不存在天然的酶切位点,需要在目的位点的上/下游设计引物,即人工构建DdeⅠ、HindⅢ、PstⅠ、MvaⅠ酶切位点,然后利用上述限制性内切酶进行突变体的酶切鉴定。④验证PAH基因突变型重组质粒,突变体最终由DNA测序加以验证。结果这9个突变型PAHcDNA序列除特定碱基位点被突变的碱基替换外,其他序列和野生型的完全保持一致。结论成功构建了9个PAH基因突变型重组质粒。体外定点突变技术准确、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H基因 点突变 质粒
下载PDF
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和限制性酶切分析法对脊髓性肌萎缩症的基因诊断 被引量:2
6
作者 倪昊 宋昉 +3 位作者 王立文 瞿宇晋 王红 金煜伟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2期115-120,共6页
目的对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早期诊断提供基因学特征和可靠的辅助检测手段。方法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和PCR-限制性酶切分析法对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神经科门诊的30个SMA家系和50名入托查体正常儿童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S... 目的对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早期诊断提供基因学特征和可靠的辅助检测手段。方法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和PCR-限制性酶切分析法对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神经科门诊的30个SMA家系和50名入托查体正常儿童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SMN)的第7和8外显子进行缺失检测。结果SMN基因外显子7和8缺失检测结果:在30例SMA患儿中,22例(73.3%,22/30)同时缺失SMN1基因外显子7和外显子8,4例(13.3%,4/30)显示单纯SMN1基因外显子7纯合缺失,4例(13.3%,4/30)SMN1基因外显子7或8均未见缺失,未见单纯SMN1基因外显子8纯合缺失。1例SMAⅠ型患儿父亲为SMN1基因外显子7和8的纯合缺失。1名正常儿童有SMN2基因外显子7和8的纯合缺失。经过PCR-限制性酶切法检测不伴有缺失的2例SMAⅢ型患儿及其家系SMN1基因外显子8SSCP电泳图中出现了异常条带。结论PCR-限制性酶切和PCR-SSCP分析法对SMN1基因外显子7和8缺失进行检测是诊断SMA的有效辅助手段,两者联合应用可以相互验证、互为补充;SMN1基因外显子7或8的缺失检测对SMA进行基因诊断是一种简便、特异的诊断方法,并且由于其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易被家长接受,是SMA临床症状前诊断、鉴别诊断和临床确诊的重要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性肌萎缩 基因诊断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神经肌肉疾病基因检测有技巧
7
作者 白晋丽 瞿宇晋 《健康世界》 2024年第4期27-29,共3页
亮亮小朋友出生的时候一切都很正常,他在3个月的时候可以抬头,4个月的时候可以翻身,7个月可自己坐,9个月会自己站。但是,从11个月开始,父母发现亮亮不会自己扶着物品站立了,坐的时候腰背也不挺直了。
关键词 神经肌肉疾病 基因检测 腰背
原文传递
脊髓性肌萎缩症治疗研究进展
8
作者 黄文琛 瞿宇晋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19-123,共5页
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muscular atrophy,SMA)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神经肌肉病,主要特征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变性导致的四肢近端进行性肌无力和肌萎缩,可累及呼吸、消化及骨骼等多个系统。未经治疗的严重1型SMA患儿通常在2岁内死... 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muscular atrophy,SMA)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神经肌肉病,主要特征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变性导致的四肢近端进行性肌无力和肌萎缩,可累及呼吸、消化及骨骼等多个系统。未经治疗的严重1型SMA患儿通常在2岁内死亡。近年来,SMA的治疗获得飞速发展,多种药物已获批上市,患者有望从中受益。然而,现有的任何一种治疗药物和方案都不能达到完全治愈的效果,因此不同治疗策略、不同作用机制药物的联合治疗以及潜在药物的研究开发成为未来SMA治疗的发展方向。该文就SMA的治疗药物及联合治疗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SMA的治疗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性肌萎缩症 药物治疗 联合治疗
原文传递
SMN2拷贝数和fl-SMN2转录水平对脊髓性肌萎缩症表型及生存的影响
9
作者 欧阳世佳 白晋丽 +7 位作者 金煜炜 王红 黄文琛 彭晓音 葛绣山 焦辉 瞿宇晋 宋昉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63-868,共6页
目的探讨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2(SMN2)拷贝数及SMN2全长转录本(fl-SMN2)水平在脊髓性肌萎缩症(SMA)1-3型患儿中的分布,明确其对疾病表型、进展及预后评估的意义及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到首都儿科研究所就诊并经基因... 目的探讨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2(SMN2)拷贝数及SMN2全长转录本(fl-SMN2)水平在脊髓性肌萎缩症(SMA)1-3型患儿中的分布,明确其对疾病表型、进展及预后评估的意义及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到首都儿科研究所就诊并经基因诊断为SMN1纯合缺失且未经治疗的78例SMA患儿的临床资料,采集患儿的临床横断面数据,包括发病年龄、获得的运动功能、并发症等,并随访采集运动功能退化及生存数据,同时测定患儿携带的SMN2拷贝数和fl-SMN2转录水平,应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Kaplan-Meier分析用于生存分析,Kendall′s tau-c分析这两个标志物与疾病表型、发病年龄、运动进展及结局之间的相关性。结果78例SMA患儿中1型为17例(21.8%),2型34例(43.6%),3型27例(34.6%)。约41.2%(7/17)的1型患儿死亡,中位生存年龄为11个月,2型和3型患儿中未观察到死亡。携带2、3和4个SMN2拷贝患儿的中位发病年龄分别为1.8、12.0和24.0个月(F=4.943,P=0.01),fl-SMN2转录水平均值分别为196.25±68.79、331.21±108.79和455.69±122.27(F=37.154,P<0.001)。2拷贝SMN2的患儿1年、2年和5年时的生存率分别为50.5%、0、0,中位生存期为7个月,而在3拷贝和4拷贝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7.4%和100.0%。fl-SMN2转录水平与SMA表型严重程度呈负相关(Kendall′s tau-c=-0.444,P<0.001),且存活患儿的fl-SMN2转录水平(342.93±125.74)明显高于死亡患儿的水平(212.14±92.31)。在运动功能的获得方面均表现出SMN2拷贝数越多,fl-SMN2转录水平越高,获得的运动功能也越多的趋势(P<0.001)。此外,fl-SMN2转录水平在独坐和独站功能未退化组和功能退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32,P=0.023;F=4.315,P=0.047)。结论SMN2拷贝数和fl-SMN2转录水平均与SMA表型严重程度和生存状况有关,是评估SMA表型重要的生物标志物。fl-SMN2转录水平还可能与独坐和独站功能的退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性肌萎缩症 SMN2拷贝数 fl-SMN2转录水平 相关性评估
原文传递
北京地区苯丙酮尿症基因突变构成及基因型与表型相关分析 被引量:21
10
作者 瞿宇晋 宋昉 +4 位作者 金煜炜 王红 张玉敏 秦金莉 裘蕾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5-119,共5页
目的明确北京地区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患儿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phylalanine hydroxylase gene,PAH)突变图谱及其突变基因的微单体型(STR/VNTR)构成,探讨突变基因型与生化代谢表型的相关关系。方法应用PCR/SSCP... 目的明确北京地区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患儿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phylalanine hydroxylase gene,PAH)突变图谱及其突变基因的微单体型(STR/VNTR)构成,探讨突变基因型与生化代谢表型的相关关系。方法应用PCR/SSCP、序列分析和变性凝胶电泳等技术,对50例北京地区PKU患儿及其父母,进行PAH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两侧的内含子序列和STR与VNTR多态性分布的分析。依据由基因型预测生化代谢表型的方法进行基因型与生化代谢表型的相关关系分析。结果(1)共检测到34种PAH突变基因,总的检出率为95%;较为常见的突变有R243Q(20%)、EX6-96A〉G(11%)、Y356X(9%)和V399V(7%),其次是R111X(5%)、R413P(5%)、R252Q(3%)和A434D(3%)。(2)北京地区PKU患儿的STR杂合度较高,共检测出8种等位基因,以240bp(34%)和244bp(44%)最为常见;而VNTR的杂合度较低,只检测到3种等位基因,以VNTR,(83%)最为常见。(3)由基因型预测的生化代谢表型与患儿实际的生化代谢表型之间一致率为81,5%,在经典型PKU中一致率达到87,5%。结论(1)北京地区共有34种PAH基因突变,检出率为95%,以R243Q、EX6-69A〉G、Y356X和V399V突变为常见突变。(2)PAH突变基因的微单位(STR/VNTR)构成以240/3和244/3最为常见。(3)PKU患儿基因型与生化代谢表型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关系,一致率达到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酮尿症 苯丙氨酸羟化酶 突变 基因型 表型
原文传递
脊髓性肌萎缩症的SMN1基因点突变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瞿宇晋 都娟 +6 位作者 李尔珍 杨艳玲 邹丽萍 白晋丽 王红 金煜炜 宋昉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1-126,共6页
目的 通过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survival motor neuron gene 1,SMN1)点突变研究,对SMN1单拷贝缺失的疑似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SMA)患儿给予基因诊断.探讨SMN1复合杂合突变患儿的临床表型.方法 按照国际SMA诊断标... 目的 通过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survival motor neuron gene 1,SMN1)点突变研究,对SMN1单拷贝缺失的疑似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SMA)患儿给予基因诊断.探讨SMN1复合杂合突变患儿的临床表型.方法 按照国际SMA诊断标准对3例患者进行临床拟诊和随访分型.应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技术进行SMN1和SMN2基因的拷贝数定量分析.应用逆转录PCR和克隆测序技术进行SMN1点突变研究.通过核心家系成员拷贝数和点突变分析,明确突变在家系中的传递.结果 确定了2种SMN1基因点突变:p.Leu228X(1例)和p.Arg288Met(2例).其中错义突变p.Arg288Met为中国SMA中首次报道,无义突变p.Leu228X为中国大陆地区首次报道.携带p.Leu228X突变的患儿具有2个SMN2拷贝,为Ⅰ型SMA;而携带p.Arg288Met突变的2例患儿SMN2的拷贝数均为3,表型分别为Ⅰ型和Ⅱ型.结论 p.Leu228X和p.Arg288Met突变均遗传自父母,而非新发突变.两种突变导致了严重的Ⅰ型和较为严重的Ⅱ型SMA.3例SMA患儿发生SMN1基因杂合缺失同时伴有SMN1基因点突变,提示我国SMA存在复合杂合突变机制.对SMN1基因单拷贝缺失的疑似SMA患儿,进行点突变分析十分必要,能够为患儿的临床诊断、家庭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性肌萎缩症 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 点突变 拷贝数
原文传递
脊髓性肌萎缩症患儿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及不良反应调查 被引量:4
12
作者 瞿宇晋 田亚林 +6 位作者 宋昉 王嘉 白晋丽 曹延延 金煜伟 王红 程苗苗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08-313,共6页
目的了解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儿国家规定计划免疫疫苗的接种率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进行回顾性横断面调查研究。以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注册登记的192例SMA患儿(1~3型,男116例、女76例... 目的了解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儿国家规定计划免疫疫苗的接种率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进行回顾性横断面调查研究。以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注册登记的192例SMA患儿(1~3型,男116例、女76例)和同期朝阳区奥运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接种的191名健康儿童(男115名、女76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电话随访和查阅疫苗接种记录,了解计划免疫疫苗的接种时间、接种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不同型别的SMA患儿各疫苗接种率,SMA患儿和健康儿童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92例SMA患儿年龄(66±43)月龄,基础计划免疫完成率为62.0%(119例);1~3型SMA患儿完成率分别为52.2%(12/23),55.7%(68/122)和83.0%(3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3,P=0.002);各疫苗接种率随SMA患儿年龄增长而降低:卡介苗为100.0%(192/192),第3剂乙肝疫苗为94.3%(181/192),第3剂脊髓灰质炎疫苗81.8%(157/192),第3剂百白破疫苗为88.5%(170/192),首剂A群流脑疫苗83.9%(161/192),首剂麻疹或麻风二联疫苗76.6%(147/192),首剂乙脑减毒疫苗80.2%(154/192),首剂甲肝疫苗68.2%(131/192),麻风腮疫苗69.8%(134/192),A+C群流脑疫苗54.7%(105/192)。73例未完成计划免疫的SMA患儿中78.1%(57/73)因为患儿监护人害怕加重病情而主动放弃,21.9%(16/73)是免疫接种部门因为疾病的原因而终止接种。SMA患儿疫苗接种后的一般反应发生率与健康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8%(38/192)比18.8%(36/191),χ^2=0.055,P=0.815],均以发热和局部红肿多见;异常反应在SMA患儿和健康儿童中发生率分别为2.6%(5/192)和3.7%(7/1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5,P=0.551),主要为皮疹或神经血管水肿。SMA患儿的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的接种率分别为22.4%(43/192)和31.8%(61/192),接种肺炎疫苗的SMA患儿肺炎发生率从接种前的59.0%(23/39)降到41.0%(16/39),接种流感疫苗的58例SMA患儿在接种当年均未发生流感。结论SMA患儿基础计划免疫完成率低,尤以1型患儿最低,主要是由于家长主动放弃接种。SMA患儿接种疫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健康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接种后可以预防肺炎发生或降低肺炎次数及流感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性肌萎缩 儿童 接种 疫苗 肺炎
原文传递
苯酮尿症的分子研究及其基因型表型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瞿宇晋 宋昉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06年第1期23-26,共4页
苯酮尿症(phenlketonuria,PKU)主要是由于编码苯丙氨酸羟化酶(PAH)的基因突变,导致肝脏PAH活性降低或缺乏所致。各国应用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对PAH基因突变进行了广泛研究,到目前为止,有498突变基因被确定,其中致病性的突变有460余种;研究... 苯酮尿症(phenlketonuria,PKU)主要是由于编码苯丙氨酸羟化酶(PAH)的基因突变,导致肝脏PAH活性降低或缺乏所致。各国应用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对PAH基因突变进行了广泛研究,到目前为止,有498突变基因被确定,其中致病性的突变有460余种;研究者们应用体外表达预测酶活性和测定体内苯丙氨酸氧化率等方法研究基因型-表型的相关性,希望通过基因型来预测未知的表型,以便指导PKU的分类和治疗。该文综述了PAH基因突变在不同地区、人种和民族的特点,同时对基因型-生化代谢表型以及基因型-智能表型的相关关系的研究进行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酮尿症 苯丙氨酸羟化酶
原文传递
酶切法检测6-丙酮酰基四氢蝶呤合成酶基因常见突变
14
作者 瞿宇晋 宋昉 +1 位作者 王红 金煜炜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80-682,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特异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法检测中国人6-丙酮酰基四氢蝶呤合成酶(6-pyruvoyl-tetrahydropterinsynthase,PTPS)基因的常见突变。方法应用人工构建的酶切位点,对4例四氢生物喋呤缺乏症(tetrahydrobiopterindeficienc...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特异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法检测中国人6-丙酮酰基四氢蝶呤合成酶(6-pyruvoyl-tetrahydropterinsynthase,PTPS)基因的常见突变。方法应用人工构建的酶切位点,对4例四氢生物喋呤缺乏症(tetrahydrobiopterindeficiency,BH4D)患儿及其父母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RFLP)分析,检测中国人最常见的3种PTPS基因突变N52S、P87S和D96N;同时采用测序的方法验证PCR-RFLP的结果。结果4例BH4D患儿的PTPS突变基因型为N52S/-、P87S/D96N、N52S/D96N和D96N/-;PCR-RFLP分析与DNA测序结果一致。结论(1)人工引入酶切位点的酶切方法操作简便、特异性好,适于PTPS基因常见突变的临床检测;⑵高苯丙氨酸血症(hyperpheny-lalaninemia,HPA)患儿有必要进一步分析PTPS基因,以便早期鉴别BH4D,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氢生物蝶呤缺乏症 6-丙酮酰基四氢蝶呤合成酶基因 突变检测 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原文传递
中国北方地区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的突变构成 被引量:57
15
作者 宋昉 瞿宇晋 +4 位作者 杨艳玲 金煜炜 张玉敏 王红 余伍忠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1-246,共6页
目的了解中国人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PAH)基因的突变构成。方法应用PCR单链构象多态结合序列分析检测230例苯丙酮尿症患儿PAH基因全部外显子及其两侧内含子。结果(1)在460个PAH等位基因中检测出75种不同的突... 目的了解中国人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PAH)基因的突变构成。方法应用PCR单链构象多态结合序列分析检测230例苯丙酮尿症患儿PAH基因全部外显子及其两侧内含子。结果(1)在460个PAH等位基因中检测出75种不同的突变基因,总检测率达94.6%(435/460),其中3种突变基因(S251-R252〉SfsX89、Y387D和A389G)尚未见到报道。常见的突变基因为:R243Q(21.7%)、EX6-96A〉G(10.2%)、R111X(8.3%)、R413P(6.5%)和Y356X(6.1%)。较常见的突变基因为:V399V(4.1%)、IVS4-1G〉A(3.5%)、IVS7+2T〉A(2.2%)和R241C(2.2%)。大部分突变集中在第3、5、6、7、11和12外显子及其两侧内含子区域。(2)检测出10种多态性位点,突变率高的4个位点IVS3-22C〉T(56.7%)、IVS10+97G〉A(75.9%)、Q232Q(89.0%)和V245V(81.9%),提示PAH基因cDNA序列存在人种差异。结论中国人PAH基因的突变构成与欧洲人群完全不同,与亚洲其它人群有频率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酮尿症 苯丙氨酸羟化酶 突变分析
原文传递
疑似脊髓性肌萎缩症患儿338例的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分析 被引量:21
16
作者 宋昉 瞿宇晋 +7 位作者 邹丽萍 王立文 龙美娟 王旭 杨艳玲 陈倩 王红 金煜炜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919-923,共5页
目的研究儿童脊髓性肌萎缩症(SMA)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SMN1缺失和诊断的意义。方法根据国际诊断标准、病例随访和基因分析结果对338例疑似SMA的患儿进行诊断和分型。应用PCR-酶切方法分析患儿SMN1基因外显子7和外显子8的纯合缺失。应... 目的研究儿童脊髓性肌萎缩症(SMA)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SMN1缺失和诊断的意义。方法根据国际诊断标准、病例随访和基因分析结果对338例疑似SMA的患儿进行诊断和分型。应用PCR-酶切方法分析患儿SMN1基因外显子7和外显子8的纯合缺失。应用等位基因特异PCR结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HPLC)方法分析患儿的SMN1基因拷贝数,确定杂合缺失。结果(1)确诊SMA267例,其中Ⅰ型143例,Ⅱ型82例,Ⅲ型42例,分别占53.6%、30.7%和15.7%。(2)267例SMA患儿的SMN1基因缺失分析显示:SMN1基因外显子7和8均纯合缺失为183例,占68.5%(183/267),仅外显子7纯合缺失,外显子8不缺失为34例,占12.7%(34/267),外显子7杂合缺失为33例,占12.4%(33/267),非缺失为17例,占6.4%(17/267),未见SMN1基因外显子8的单独缺失。(3)Ⅰ型和Ⅱ型SMN1基因缺失率相近。Ⅲ型SMN1基因纯合缺失率较低于Ⅰ型和Ⅱ型,杂合缺失率较高于Ⅰ型和Ⅱ型。结论(1)我国儿童SMA的SMN1基因纯合缺失和杂合缺失频率提示,SMN1基因突变存在种族异质性,SMN1基因内微小突变需要研究。(2)SMN1基因诊断具有特异性和无创性,80%SMA患儿通过SMN1基因纯合缺失分析得到诊断。(3)Ⅲ型SMA的临床诊断和基因分析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性肌萎缩 儿童 基因
原文传递
PCR-RFLP法在脊髓性肌萎缩症基因检测中的局限性 被引量:11
17
作者 金煜炜 瞿宇晋 +2 位作者 王红 白晋丽 宋昉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技术在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基因诊断中的应用。方法用PCR-RFLP分析935例... 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技术在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基因诊断中的应用。方法用PCR-RFLP分析935例临床疑似SMA患儿的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survivalmotor neuron,SMNl)第7和第8外显子的缺失,同时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分析其中339例疑似病例的SMNl基因拷贝数改变。用Pearson卡方检验分析两种方法检测SMNl纯合和杂合性缺失的一致性。结果共发现SMNl基因第7外显子纯合缺失590例,疑似患者的SMA基因诊断率为63.1%(590/935)。用PCR_RFLP和MLPA技术联合分析疑似病例339例,PCR-RFLP共发现SMNl纯合缺失194例,MLPA发现196例,二者的一致性为9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P=0.88)。PCR-RFLP仅发现SMNl疑似杂合性缺失4例,而MLPA证实有17例,二者的一致性为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9,P〈0.01)。结论PCR-RFLP尽管简便、特异、实用,但对于5%-10%SMNl杂合缺失合并点突变的病例则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性肌萎缩症 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
原文传递
运用DHPLC技术分析非纯合缺失型脊髓性肌萎缩症患儿的SMN基因拷贝数 被引量:6
18
作者 龙美娟 宋昉 +4 位作者 瞿宇晋 孟岩 王红 金煜炜 黄尚志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1259-1263,共5页
目的 建立一种准确、快捷的方法,定量检测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SMN)的拷贝数,以便分析非纯合缺失型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儿中SMN1基因的杂合性缺失。方法应用等位基因特异PCR(AS-PCR)分别进行SMN1与SMN2基因的特异扩增,用另外... 目的 建立一种准确、快捷的方法,定量检测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SMN)的拷贝数,以便分析非纯合缺失型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儿中SMN1基因的杂合性缺失。方法应用等位基因特异PCR(AS-PCR)分别进行SMN1与SMN2基因的特异扩增,用另外2个无关基因作内对照,进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HPLC)分析,确定基因拷贝数。结果(1)改进的双重AS-PCR与DHPLC相结合的技术,能够有效分离SMN1和SMN2基因,通过与对照基因的对比,可准确地判断SMN基因的拷贝数,SMN1和SMN2基因1-4拷贝之间不存在重叠。(2)38例非纯合缺失SMA患儿中,20例的SMN1基因为1个拷贝(52.6%),判断为SMNl基因的杂合性缺失,其中15例(75.0%,15/20)的SMN2基因为2个拷贝,5例(25.0%,5/20)SMN2基因为3个拷贝。(3)30名SMNl基因纯合缺失型突变患者的双亲中,有24名(80.0%)的SMNl基因为1个拷贝。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能够准确、快捷地检测SMN基因的拷贝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性肌萎缩 儿童 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 变性高效 液相色谱法
原文传递
脊髓性肌萎缩症三例及其家系的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都娟 瞿宇晋 +5 位作者 熊晖 李尔珍 金煜炜 白晋丽 王红 宋昉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11-415,共5页
目的 对3例脊髓性肌萎缩患儿及其家系成员进行运动神经元存活(survival motor neumn,SMN)基因的突变分析,探讨突变对SMN蛋白功能的影响及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技术分析SMN拷贝数,采用RT-PCR及克隆测序技... 目的 对3例脊髓性肌萎缩患儿及其家系成员进行运动神经元存活(survival motor neumn,SMN)基因的突变分析,探讨突变对SMN蛋白功能的影响及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技术分析SMN拷贝数,采用RT-PCR及克隆测序技术进行SMN1基因点突变研究,通过对患儿父母的基因分析来明确SMN1基因缺失和点突变在家系中的传递.结果 2例来自不同家系的患儿SMN1均为单拷贝,且发生了相同的p.Glu134Lys突变;另1例患儿及其哥哥的SMN1基因也为单拷贝,均发生了p.Ser230Leu突变.这些患儿的SMN1基因点突变均来自父亲,SMN1单拷贝缺失均来自母亲.结论 共确定2种SMN1基因的点突变,其中p.Glu134Lys突变首次在中国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中被发现.p.Glu134Lys和p.Ser230Leu均为致病性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性肌萎缩 儿童 突变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分析 拷贝数
原文传递
15qll-13缺失型Angelman综合征17例遗传学诊断及临床特点 被引量:5
20
作者 白晋丽 宋昉 +6 位作者 邹丽萍 杨欣英 瞿宇晋 王立文 杨艳玲 金煜伟 王红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39-943,共5页
目的对临床诊断的Angelman综合征(As)患儿进行遗传学诊断和临床特点分析。方法利用MS-PCR、STR家系连锁分析和染色体核型分析,对17例临床诊断As的患儿(其中男7例,女10例,年龄8个月~5岁)进行遗传学诊断。依据国际诊断标准,分析1... 目的对临床诊断的Angelman综合征(As)患儿进行遗传学诊断和临床特点分析。方法利用MS-PCR、STR家系连锁分析和染色体核型分析,对17例临床诊断As的患儿(其中男7例,女10例,年龄8个月~5岁)进行遗传学诊断。依据国际诊断标准,分析15q11-13缺失型As患儿的相关表型特点。结果(1)17例确诊为15q11-13缺失型AS。(2)患儿出生情况无明显异常。所有的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运动和语言发育迟缓,以语言发育落后更为显著,并伴有特征性的快乐行为。(3)AS的经常性表现:癫摘(15例),异常脑电图(14例),发生率约80%~90%,只有35%的患儿(6例)存在小头畸形。(4)与As较为关联的表现:平枕/枕骨凹陷(12例),下颌突出(10例),宽嘴和齿缝稀疏(13例),频繁流口水(8例),过多的嘴部动作(9例),肤色及发色浅淡(13例),运动时屈曲手臂(9例),睡眠障碍(9例)等,发生率47%~77%。〉2岁年龄组患儿的AS相关性表现的发生率均高于≤2岁年龄组患儿。结论联合应用MS—PCR、STR连锁分析和染色体核型分析,确诊17例患儿为15q11—13缺失型AS。我国15q11—13缺失型AS患儿的临床表现与国际诊断标准基本一致,惟小头畸形比率低于白种人,可能存在人种表型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AS相关性表现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ehnan综合征 染色体 15对 染色体缺失 症状和体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