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1956年以来洞庭湖盆的演变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徐琪
瞿毅然
朱博渊
柴元方
-
机构
长沙理工大学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
水沙科学与水灾害防治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伦敦大学学院巴特莱特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
-
出处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9-124,130,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2209079)
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项目(IWHR-SKLKF202211)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1JJ40607)。
-
文摘
1956年以来洞庭湖盆经历了萎缩和扩容的历史过程,为分析各历史阶段变化原因和预测变化趋势,根据1956-2019年洞庭湖水系水沙和湖盆水面面积、湖容实测资料开展研究,基于分离变量法重点识别泥沙淤积、湖盆沉降、湖区围垦及洞庭湖水系采沙对湖容变化的贡献比例。结果表明:1956-2019年洞庭湖水面面积减小1247.59 km^(2),其中东洞庭湖水面面积萎缩最为严重,1956-1980年湖区围垦是洞庭湖水面面积减小的主要因素,1980年以后洞庭湖水面面积趋于稳定。三峡水库蓄水前(1956-2002年)入湖沙量及出湖沙量均持续减少,泥沙淤积率约为70%;三峡水库蓄水后(2003-2019年),入湖沙量大幅减少,泥沙淤积率降至14%。湖盆沉降、湖区采沙与泥沙淤积对湖容的影响存在抵消效应,洞庭湖盆目前仍处于缓慢的构造沉降中,平均沉降速率约3 mm/a;2003年以后随着采沙活动进行,洞庭湖萎缩速率有所减缓。1980年以前湖容减小,湖区围垦、泥沙淤积和湖盆沉降对湖容增大的贡献比例分别为-92.7%、-13.2%和5.9%;1980年以后湖容经历了由减小至变大的过程,整体为减小,1981-2002年泥沙淤积、湖盆沉降的贡献比例分别为-107.6%和7.6%,2003-2019年泥沙淤积、湖盆沉降及采沙的贡献比例分别为-11%,24.8%和86.2%。三峡水库蓄水后湖盆沉降速率大于泥沙淤积速率,同时湖区采沙为三峡水库蓄水后湖容变化控导因素,随着新一轮采沙规划(2023-2027年)实施,洞庭湖将呈现扩张趋势。
-
关键词
洞庭湖
水面面积
湖容
驱动因素
贡献比例
-
Keywords
Dongting lake
water surface area
lake capacity
driving factor
contribution ratio
-
分类号
TV142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