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和小麦在光合诱导期间非光化学猝灭(qN)差异(英文) 被引量:7
1
作者 赵明 姜雯 +2 位作者 丁在松 石井龙一 陈丽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544-1551,共8页
为了比较玉米(ZeamaysL.)(C4)与小麦(TriticumaestivumL.)(C3)黑暗向光照变化过程中的光诱导适应性反应,对非光化学猝灭(Nonphotochemicalquenching,qN)的动态变化特征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在15min至24h的不同暗适应处理中,根据q... 为了比较玉米(ZeamaysL.)(C4)与小麦(TriticumaestivumL.)(C3)黑暗向光照变化过程中的光诱导适应性反应,对非光化学猝灭(Nonphotochemicalquenching,qN)的动态变化特征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在15min至24h的不同暗适应处理中,根据qN的光适应的动态变化可分为F型(快速稳定型)、M型(中速稳定型)和S型(慢速稳定型)3种。在暗适应后的光诱导期间,小麦qN主要表现出M和F型,玉米则表现出S和M型。通过对主要的荧光参数分析,小麦与玉米的Fv/Fm,qP和ΦPSⅡ差异较小,而qN稳定值有一定的差异,但TqNmax(qN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和TqN(qN达到稳定值的时间)玉米明显高于小麦,差异极明显。进一步分析经黑暗处理后光诱导的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的动态变化,两作物虽然在增加的速率和稳定后的绝对值有差异,但达到稳定的时间无明显的不同。通过塑料膜包封叶片的方法阻止CO2同化,而qN变化特征也基本不改变。这意味着短时间的C代谢不明显影响qN对光诱导的反应。对光系统Ⅰ反应中心P700的典型氧化还原方式的测定和电子库容能力的分析也表明它们不是造成qN动态变化的主要原因。然而,对qNmax成分的分析证明高能态猝灭(highenergystatequenching,qE)、转化猝灭(transitionquenching,qT)和光抑制猝灭(photoinhibitoryquenching,qI)分别为55.6%、18.5%和25.9%,说明qE是导致玉米qN在暗处理后的光诱导表现出TqNmax高、TqN长的主要原因。这意味着玉米(C4)在暗—光的变化中维持较高的qE,保持较高的类囊体质子梯度,有益于启动NADPH和ATP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Zea mays L.)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光合作用 非光化学猝灭
下载PDF
日本水稻品种生产力演变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万九 石井龙一 松崎昭夫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17-224,共8页
将近百年间日本本州地区育成的具有亲缘关系的32个新、老水稻品种,栽培在不同的生态条件下研究的结果表明:新品种群的结实率、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以及群体适应力、肥料效应和抗灾能力均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老品种群,增产效果极显著,但其... 将近百年间日本本州地区育成的具有亲缘关系的32个新、老水稻品种,栽培在不同的生态条件下研究的结果表明:新品种群的结实率、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以及群体适应力、肥料效应和抗灾能力均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老品种群,增产效果极显著,但其个体的潜在生产力没有明显的差异;新品种群产量结构数学模型中各自变量的偏回归系数均大于老品种群;各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形成的相对重要性,老品种群依次为: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结实率,每穗颖花数,千粒重;新品种群依次为:结实率,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颖花数,千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生产力 数学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