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生素C添加剂改善纯红锡基钙钛矿电致发光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石俊俊 白雯昊 +2 位作者 王若楠 宣曈曈 解荣军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5-533,共9页
铅基钙钛矿发光二极管(PeLED)具有发光可调、高亮度、高效率、宽色域、低成本、可溶液加工等优点,有望应用于固态照明、超高清显示和光通讯等领域。然而,铅基钙钛矿的毒性较大,对人体和环境均有危害,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纯红二维苯... 铅基钙钛矿发光二极管(PeLED)具有发光可调、高亮度、高效率、宽色域、低成本、可溶液加工等优点,有望应用于固态照明、超高清显示和光通讯等领域。然而,铅基钙钛矿的毒性较大,对人体和环境均有危害,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纯红二维苯乙基碘化锡(PEA_(2)SnI_(4))钙钛矿具有超高色纯度、超宽色域(接近Rec.2020标准)、环境友好等优势,有望成为下一代显示用红色发光材料。但是,与铅基钙钛矿相比,锡基钙钛矿薄膜的生长速度较快,导致其薄膜的质量较差,并且Sn^(2+)离子容易氧化成Sn^(4+),产生非辐射复合。基于PEA_(2)SnI_(4)制备的纯红光PeLED的发光性能较差,远落后于铅基PeLED器件。本文发现了一种维生素C多功能添加剂,可降低锡基钙钛矿结晶,从而改善薄膜质量。同时,维生素C的还原性可有效抑制Sn^(2+)氧化成Sn^(4+)。因此,维生素C的添加显著降低了锡基钙钛矿薄膜的陷阱密度并抑制了非辐射复合率。添加剂的协同作用显著提升了纯红光PeLED的发光性能,其最大亮度由67.6 cd/m^(2)提高至513.6 cd/m^(2),最大外量子效率由0.2%提高至0.68%。该研究工作表明了基于PEA_(2)SnI_(4)的纯红光PeLED在显示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也为设计与制备高效锡基钙钛矿发光材料与器件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红光 钙钛矿 电致发光 发光二极管
下载PDF
PFNA与InterTA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石俊俊 王宇泽 +4 位作者 李渊 高远鹏 王栋 王智勇 张志强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10期933-939,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PFNA和Inter TA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7年第4期),Pub Med(2003年1月至2017年5月),万方医学网(2003年1月至2017年5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 目的:系统评价PFNA和Inter TA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7年第4期),Pub Med(2003年1月至2017年5月),万方医学网(2003年1月至2017年5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3年至2017年5月),收集采用PFNA和Inter TAN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所有前瞻性随机和半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由两名评价者分别对纳入研究进行独立的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后进行交叉核对,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篇随机对照试验和5篇半随机对照试验,共611例。结果显示,两种内固定方式在Harris评分[MD=-1.00,95%CI(-2.29,0.28),P=0.13]、骨折愈合时间[MD=0.04,95%CI(-0.70,0.77),P=0.92]、完全负重时间[MD=1.06,95%CI(-0.29,2.42),P=0.13]、住院时间[MD=-0.04,95%CI(-0.52,0.45),P=0.89]及切口长度[MD=-1.00,95%CI(-2.64,0.65),P=0.23]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内固定方式在手术时间[MD=-25.75,95%CI(-37.47,-14.03),P<0.000 1],术中失血量[MD=-55.67,95%CI(-108.07,-3.27),P=0.04]和内固定并发症发生率[MD=4.17,95%CI(1.33,13.08),P=0.0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FNA与Inter TA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均能取得很好的效果。PFNA的手术时间较Inter TAN短,术中失血量少,在合并症多、不能耐受较长时间手术的患者中,可优先选择PFNA。而PFNA的内固定并发症较Inter TAN多,在预期寿命长、要求高的患者中可优先选择Inter TAN以减少并发症。需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全面综合考虑后再行制定具体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骨折固定术 META分析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双束重建术与单束重建术对恢复膝关节稳定性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5
3
作者 石俊俊 纪斌平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5期364-369,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前交叉韧带双束重建术与单束重建术在恢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前直向稳定性和旋转稳定性方面的临床疗效,为前交叉韧带重建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2007.10),OVID(1950~200... 目的系统评价前交叉韧带双束重建术与单束重建术在恢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前直向稳定性和旋转稳定性方面的临床疗效,为前交叉韧带重建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2007.10),OVID(1950~2007.10),Cochrane图书馆(2007年第4期),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2007.10),收集所有相关随机和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Juni评价法评价文献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后,利用RevMan4.2.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随机和半随机对照试验6篇。文献质量B级1篇,C级5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双束重建组术后前交叉韧带的前直向稳定性[WMD=?–0.75(–1.14,–0.37),P=0.0001]和旋转稳定性[RR=1.38,95%CI(1.17,1.61),P<0.0001]均优于单束重建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交叉韧带双束重建术在恢复膝关节的前直向稳定性和旋转稳定性方面优于单束重建术。由于纳入文献数量较少,质量不高,上述结论尚需开展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重建 双束 单束 系统评价
下载PDF
内侧髌股韧带重建联合股内侧肌斜束前置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 被引量:2
4
作者 石俊俊 张志强 +6 位作者 高远鹏 李春江 王智勇 李渊 侯福山 任伟平 刘明玺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0期1409-1411,共3页
目的回顾研究我院近3年来采用内侧髌股韧带重建联合股内侧肌斜束前置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效果。方法 34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4.5个月,记录术前及术后随访时Kujala评分及Lysholm评分,CT测量术前及术后随访时的胫骨结节股骨滑车沟... 目的回顾研究我院近3年来采用内侧髌股韧带重建联合股内侧肌斜束前置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效果。方法 34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4.5个月,记录术前及术后随访时Kujala评分及Lysholm评分,CT测量术前及术后随访时的胫骨结节股骨滑车沟间距(TT-TG)值、髌骨适合角、髌骨倾斜角及外侧髌股角。结果术后Kujala评分和Lysholm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TT-TG值、髌骨适合角、髌骨倾斜角及外侧髌股角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侧髌股韧带重建联合股内侧肌斜束前置术可以同时恢复髌骨的静力和动力稳定性,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一种良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脱位 内侧髌股韧带重建 股内侧肌斜束前置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双束重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石俊俊 纪斌平 《实用骨科杂志》 2008年第4期224-227,共4页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损伤 双束重建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前交叉韧带断裂 运动损伤 损伤病例 统计数据 流行病学
下载PDF
Paget骨病的发现者——Sir James Paget 被引量:3
6
作者 石俊俊 纪斌平 《实用骨科杂志》 2007年第10期640-640,共1页
关键词 PAGET骨病 SIR 发现者 外科医生 医学院 医学生 大家庭 英格兰
下载PDF
骨移植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石俊俊 纪斌平 赵媛 《实用骨科杂志》 2007年第3期184-184,186,共2页
关键词 骨移植技术 治疗方法 骨缺损 教会 移植后 移植骨 颅骨
下载PDF
内固定技术的创始人William Arbuthnot Lane 被引量:1
8
作者 石俊俊 纪斌平 赵媛 《实用骨科杂志》 2006年第5期468-468,共1页
关键词 内固定技术 创始人 外科医生 不接触技术 癌切除术 中耳炎
下载PDF
Galeazzi骨折的命名者——Riccardo Galeazzi 被引量:2
9
作者 石俊俊 纪斌平 《实用骨科杂志》 2007年第12期766-766,共1页
关键词 GALEAZZI骨折 骨科医生 骨科医院 意大利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之父—Charnley 被引量:1
10
作者 石俊俊 纪斌平 赵媛 《实用骨科杂志》 2006年第6期562-563,共2页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全髋关节假体
下载PDF
美国骨科医生Joel Earnest Goldthwait 被引量:1
11
作者 石俊俊 纪斌平 《实用骨科杂志》 2007年第2期118-118,123,共2页
关键词 骨科医生 美国 下肢功能障碍 哈佛医学院 波士顿 住院医生 儿童医院
下载PDF
英国骨科之父——Hugh Owen Thomas 被引量:1
12
作者 石俊俊 纪斌平 《实用骨科杂志》 2007年第1期57-57,共1页
关键词 Thomas 骨科 英国 医学院 接骨
下载PDF
胫骨结节骨软骨炎的发现者——Robert Bayley Osgood 被引量:1
13
作者 石俊俊 纪斌平 《实用骨科杂志》 2007年第11期704-704,共1页
关键词 胫骨结节骨软骨炎 X线表现 青少年 Osgood—Sehlatter病
下载PDF
Colles骨折的发现者—Abraham Colles 被引量:1
14
作者 石俊俊 纪斌平 《实用骨科杂志》 2007年第9期568-569,共2页
关键词 COLLES骨折 发现者 科学史
下载PDF
Niocholas Andry与矫形外科学 被引量:1
15
作者 石俊俊 纪斌平 《实用骨科杂志》 2007年第8期499-499,共1页
关键词 矫形外科学 肌肉骨骼系统疾病 希波克拉底
下载PDF
McMurray和他的McMurray试验
16
作者 石俊俊 纪斌平 《实用骨科杂志》 2006年第4期371-371,共1页
关键词 ORTHOPAEDICS 试验 Thomas 外科住院医师 矫形外科 JONES 利物浦大学 外科医师 毕业后
下载PDF
肩关节之父—Ernest Armory Codman
17
作者 石俊俊 纪斌平 《实用骨科杂志》 2006年第2期179-179,共1页
关键词 肩关节 标准化体系 外科医生 胃肠疾病 骨肉瘤
下载PDF
Baker囊肿的发现者—威廉·贝克
18
作者 石俊俊 纪斌平 《实用骨科杂志》 2006年第3期273-273,共1页
关键词 Baker囊肿 发现者 外科医师
下载PDF
矿井煤尘的分形特征及对其表面润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5
19
作者 李庆钊 林柏泉 +2 位作者 张军凯 石俊俊 代华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38-142,共5页
基于光学接触角测量仪研究了不同煤质、不同粒度煤尘对去离子水以及添加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等表面活性剂时的润湿接触角,同时基于非线性的分形理论对煤尘粒度、表面孔隙结构等分形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粒度及表... 基于光学接触角测量仪研究了不同煤质、不同粒度煤尘对去离子水以及添加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等表面活性剂时的润湿接触角,同时基于非线性的分形理论对煤尘粒度、表面孔隙结构等分形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粒度及表面结构分形维数对颗粒表润湿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细化煤尘表现为较强的疏水性,0.2%的表面活性剂可显著改善颗粒表面的润湿性能,其中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为佳;煤尘的粒度分布、颗粒表面的孔隙结构均表现出典型的分形特征;随着粒度分形维数的增加,颗粒中位粒径降低,其表面的润湿接触角增加,特别是对于粒径小于10μm的煤尘较为显著;随着表面孔隙分形维数的增加特别是对于分形维数大于2.5时,表面润湿接触角逐步减小并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尘 分形特征 润湿特性 接触角 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肥胖与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关系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渊 石俊俊 +4 位作者 任捷 关海山 高远鹏 赵峰 孙剑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0年第8期725-729,共5页
目的:探讨肥胖与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关系。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经排除标准筛选后,581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337例,女244例。按照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年龄的划分标准将其分为两组,青少年组235... 目的:探讨肥胖与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关系。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经排除标准筛选后,581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337例,女244例。按照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年龄的划分标准将其分为两组,青少年组235例,男145例,女90例,年龄14~44(32.2±7.3)岁;中老年组346例,男192例,女154例,年龄45~85(58.7±9.8)岁。入院时由同一名经过培训的调查员用卷尺测量身高、腰围、臀围,电子称测量体重。所有数据测量2次取平均值。计算得出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腰臀比。根据各个参数标准将患者分为正常、超重、肥胖,计算不同年龄组各个参数肥胖者的比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青少年患者中BMI、腰围、腰臀比正常者分别为78例(33.2%),91例(38.7%),85例(36.2%);超重者分别为104例(44.3%),95例(40.4%),99例(42.1%);肥胖者分别为53例(22.5%),49例(20.9%),51例(21.7%)。中老年患者BMI、腰围、腰臀比正常者分别为145例(41.9%),138例(39.9%),147例(42.5%);超重者分别为153例(44.2%),162例(46.8%),155例(44.8%);肥胖者分别为48例(13.9%),46例(13.3%),44例(12.7%)。青少年组3个参数中肥胖者比例均高于中老年组(P<0.05)。结论:肥胖可能额外增加了青少年腰椎间盘的负荷,加速了腰椎退变,对于青少年来说肥胖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更为显著的危险因素,因此在青少年中控制体重、预防肥胖对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率更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体重指数 肥胖 青少年 腰围 腰臀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