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骅坳陷歧北次凹古近系沙一下亚段地质体精细刻画 被引量:7
1
作者 石先滨 李红香 +4 位作者 黄传炎 蒲秀刚 曾清斌 陈思 任培罡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36-544,共9页
综合运用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将黄骅坳陷目前的勘探热点地区——歧北次凹的主要勘探目的层段,即沙一下亚段划分为4个四级层序和8个五级层序,建立了沙一下亚段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结合属性提取和测井约束反演等地球物理方法技术,在... 综合运用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将黄骅坳陷目前的勘探热点地区——歧北次凹的主要勘探目的层段,即沙一下亚段划分为4个四级层序和8个五级层序,建立了沙一下亚段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结合属性提取和测井约束反演等地球物理方法技术,在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约束下对歧北次凹目标层内单个地质体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精细刻画,研究其空间展布,并剖析其内部结构特征,分析地质体的控制因素。研究发现:物源供给、断裂陡坡带及断裂转换带对地质体的发育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最后提炼出地质体发育模式,为研究区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体 精细刻画 隐蔽油气藏 歧北次凹 沙一下亚段
下载PDF
歧口凹陷东营组沉降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恩涛 岳云福 +5 位作者 黄传炎 周育文 廖远涛 陈思 石先滨 任培罡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63-572,共10页
运用区域三维资料和EBM盆地模拟软件,对歧口凹陷三维连片区东营组沉积时期的沉降史进行了模拟分析,并探讨了沉降中心迁移的原因。结果表明,歧口凹陷东营组发育于同裂陷阶段晚期的断拗转换期,沉降特征具有时空差异性,沉降速率时快时慢,... 运用区域三维资料和EBM盆地模拟软件,对歧口凹陷三维连片区东营组沉积时期的沉降史进行了模拟分析,并探讨了沉降中心迁移的原因。结果表明,歧口凹陷东营组发育于同裂陷阶段晚期的断拗转换期,沉降特征具有时空差异性,沉降速率时快时慢,不同次凹之间差异较大。从东三段到东一上段,NE-NNE向主干断层控制作用逐渐减弱,沉降中心逐渐减少,并沿东北方向向歧口深凹逐渐迁移。通过对区域断层和沉降特征研究,认为区域断层的差异性活动控制着沉降中心的发育部位,而区域应力场的改变则控制着沉降中心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口凹陷 东营组 沉降特征 断层活动
下载PDF
湖北恩施硒富集区中二叠世孤峰组露头层序地层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石先滨 翁茂芝 +4 位作者 罗红 许露露 龚志愚 赵雪松 段先锋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16年第1期1-9,共9页
通过实测地层剖面的精细研究,结合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探讨了恩施地区富硒地层中二叠世孤峰组层序界面识别、层序划分与对比及其对硒元素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区中二叠世孤峰组可总结为4种基本层序类型,分别为炭硅质页岩-炭硅质岩、... 通过实测地层剖面的精细研究,结合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探讨了恩施地区富硒地层中二叠世孤峰组层序界面识别、层序划分与对比及其对硒元素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区中二叠世孤峰组可总结为4种基本层序类型,分别为炭硅质页岩-炭硅质岩、炭硅质页岩-炭硅质岩夹灰岩透镜体、炭硅质岩-含炭泥晶灰岩和炭硅质岩-含炭细晶白云岩;识别出3个层序界面,其中孤峰组与茅口组接触界线处为Ⅲ型层序界面,孤峰组中部的岩性结构转换面为Ⅱ型层序界面,龙潭组与孤峰组接触界线处为Ⅰ型层序界面;划分了2个三级层序(SQ1、SQ2)。通过层序对比分析,随着海侵作用的持续发展,区域上层序内部结构及基本层序类型分异明显,沉积古地理格局表现为南浅北深的特征;通过层序地层与硒异常耦合关系分析,发现了孤峰组内部Ⅱ型层序界面附近具高硒异常特征,确立了新的找矿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元素 孤峰组 层序地层 鄂西恩施地区
下载PDF
鄂西地区硒矿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石先滨 翁茂芝 +1 位作者 罗红 段先锋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7年第A01期74-74,共1页
1 项目概况 湖北1:5万三岔幅、红土溪幅、官店口幅、万寨幅、椿木营幅、下坪幅区调地质调查项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组织实施,隶属于“湘西-鄂西成矿带神农架-花垣地区地质矿产调查”区,项目由湖北省地质调查院承担,工... 1 项目概况 湖北1:5万三岔幅、红土溪幅、官店口幅、万寨幅、椿木营幅、下坪幅区调地质调查项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组织实施,隶属于“湘西-鄂西成矿带神农架-花垣地区地质矿产调查”区,项目由湖北省地质调查院承担,工作时间为2013-2016年.该项目对二叠系硒矿的调查研究取得较多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西地区 成矿地质条件 成矿规律 硒矿 地质调查项目 中国地质调查局 地质矿产调查 工作时间
下载PDF
房县石垭子花岗斑岩的形成时代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石先滨 邓乾忠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4年第6期835-840,共6页
以南秦岭造山带南缘与扬子克拉通接壤区开展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于房县石垭子发现的花岗斑岩侵入体,通过岩体野外地质学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同位素地球化学与年代学特征研究,对该岩体形成的岩浆成因与构造环境进行了探讨。采用锆... 以南秦岭造山带南缘与扬子克拉通接壤区开展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于房县石垭子发现的花岗斑岩侵入体,通过岩体野外地质学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同位素地球化学与年代学特征研究,对该岩体形成的岩浆成因与构造环境进行了探讨。采用锆石U-Pb同位素测试分析,取得其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722.9±6)Ma,明确岩体形成于晋宁期;并根据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提出该花岗斑岩形成为裂谷构造环境,深化了南秦岭造山带构造—岩浆—热事件研究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秦岭 武当群 花岗斑岩 地质时代
下载PDF
鄂西神农架地区震旦纪岩相古地理与成矿作用关系初探
6
作者 石先滨 邓乾忠 +3 位作者 杨清富 杜小峰 李硕 铁肖勇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4年第B04期44-49,共6页
通过地质填图、地层剖面测制、地球化学剖面连续采样、沉积界面及层序地层分析,查明震旦纪地层各岩性段岩石组合特征、沉积界面特征、含矿性特征等,探讨测区震旦纪地层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岩相古地理及成矿元素变化特征,建立震旦纪地层... 通过地质填图、地层剖面测制、地球化学剖面连续采样、沉积界面及层序地层分析,查明震旦纪地层各岩性段岩石组合特征、沉积界面特征、含矿性特征等,探讨测区震旦纪地层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岩相古地理及成矿元素变化特征,建立震旦纪地层、空间上展布规律及上下叠置关系,总结岩相古地理与成矿作用的关系,为铅锌矿、磷矿等的找矿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西 震旦纪 岩相古地理 成矿作用
下载PDF
湖北西部上二叠统大隆组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 被引量:11
7
作者 余江浩 王登 +3 位作者 王亿 谢通 石先滨 陈威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4-90,共7页
湖北宜昌秭归地区寒武系及前寒武系页岩气的勘探突破,显示出湖北西部地区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前景。湖北西部地区是目前湖北省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也是最有可能实现页岩气商业性突破的地区。通过野外剖面测量与对比、老井复查、泥页... 湖北宜昌秭归地区寒武系及前寒武系页岩气的勘探突破,显示出湖北西部地区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前景。湖北西部地区是目前湖北省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也是最有可能实现页岩气商业性突破的地区。通过野外剖面测量与对比、老井复查、泥页岩样品的地球化学和含气性分析认为:湖北西部建始—鹤峰地区上二叠统大隆组主要发育台盆沉积环境,沉积的黑色页岩有效厚度达30 m左右,且成烃物质基础良好;大隆组页岩气钻井现场解析气质量体积均超过2 m^3/t,泥页岩样品等温吸附实验模拟测定的页岩气质量体积均值达2.58 m^3/t,显示出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前景。湖北西部二叠系大隆组是湖北省最有可能成为继秭归地区寒武系及前寒武系页岩气勘探示范区之后又一页岩气勘探示范区,有望揭开湖北省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力评价 页岩气 大隆组 湖北西部
下载PDF
神农架蚂蝗沟地区南华系岩石地层序列与沉积特征 被引量:7
8
作者 邓乾忠 石先滨 杜小峰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5年第2期124-131,共8页
通过对神农架蚂蝗沟地区新发现的南华系实测剖面综合研究,结合全国地层委员会提出的南华系建系的地层划分原则及中国地层表(2013),首次于神农架腹地新建了神农架地区南华系地层序列,并认为该地区剖面完整、顶底齐全,具有一定代表性。通... 通过对神农架蚂蝗沟地区新发现的南华系实测剖面综合研究,结合全国地层委员会提出的南华系建系的地层划分原则及中国地层表(2013),首次于神农架腹地新建了神农架地区南华系地层序列,并认为该地区剖面完整、顶底齐全,具有一定代表性。通过对其地层序列与沉积相及环境分析,自下而上划分出下统莲沱组,中统古城组、大塘坡组,上统南沱组4个组级岩石地层单位。结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明确指出莲沱组时期海水变浅、气候开始转冷,出现冷暖交互气候条件下的灰黑色碳泥质沉积;古城冰期为海洋成冰作用的产物;大塘坡间冰期为滨浅海碎屑沉积间碳酸盐岩沉积;南沱期为大陆成冰期冰碛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农架 南华系 成冰期 地层序列
下载PDF
八里棚早白垩世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对桐柏—大别造山带碰撞后岩浆作用的指示 被引量:2
9
作者 曾小华 孙四权 +6 位作者 刘圣鑫 刘嘉 汪国虎 石先滨 钟石玉 杜文洋 黄桂珍 《矿产勘查》 2023年第3期348-359,共12页
后碰撞岩浆作用对研究大陆造山带构造的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桐柏—大别作为典型的造山带,经历了完整的造山作用,并于中生代产生大规模的岩浆作用,对揭示桐柏—大别造山带的构造演化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对桐柏—大别造山带八里棚花岗... 后碰撞岩浆作用对研究大陆造山带构造的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桐柏—大别作为典型的造山带,经历了完整的造山作用,并于中生代产生大规模的岩浆作用,对揭示桐柏—大别造山带的构造演化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对桐柏—大别造山带八里棚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分析。认为八里棚花岗岩为高钾钙碱性岩石,具有高SiO_(2)(76.85%~77.14%)、低MgO(0.08%~0.27%)、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如Th、K、Rb)、亏损高场强元素(HREE)(如Ti、Ta、Nb)的特征,同时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δEu=0.43~0.67),低Sr(27.4×10^(-6)~61.1×10^(-6))低Sr/Y比值(2.93~7.29),指示八里棚花岗岩为非埃达克质花岗岩。八里棚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128±2) Ma,对应桐柏—大别造山带垮塌晚期,指示其为造山带碰撞后减薄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综合前人研究资料,进一步揭示了桐柏—大别造山带由早期加厚的岩石圈地壳逐渐过渡晚期减薄的岩石圈地壳的构造体系转换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带垮塌 岩浆作用 部分熔融 岩石圈减薄 八里棚地区
下载PDF
鄂西新塘—红土地区孤峰组岩石硒的富集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腾 周豹 +2 位作者 石先滨 岳永强 李明龙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9年第4期469-473,共5页
鄂西新塘-红土地区广泛分布有中二叠世孤峰组富硒炭质页岩-含碳硅质岩建造,是重要的硒富集区。分析孤峰组探槽和地质剖面资料,探讨孤峰组岩石中硒的富集规律。研究表明,孤峰组厚度为7.46~37.69 m,由上到下可分为炭质页岩层、含碳硅质岩... 鄂西新塘-红土地区广泛分布有中二叠世孤峰组富硒炭质页岩-含碳硅质岩建造,是重要的硒富集区。分析孤峰组探槽和地质剖面资料,探讨孤峰组岩石中硒的富集规律。研究表明,孤峰组厚度为7.46~37.69 m,由上到下可分为炭质页岩层、含碳硅质岩夹炭质页岩层、含碳硅质岩夹灰岩层3个岩性层;孤峰组岩石Se含量为0.8~789.8μg/g,以含碳硅质岩夹炭质页岩层含矿性最好,Se主要富集于该岩性层的中-上部;以Se≥100μg/g为指标在含碳硅质岩夹炭质页岩层中圈定7个富硒矿化体,指出新塘、山花嘴、红土溪一带具有良好的硒资源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集规律 含矿性 孤峰组 鄂西
下载PDF
湖北省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标准化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景孟 周豹 石先滨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0年第4期642-645,共4页
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是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湖北省各类自然资源调查自成体系,且标准之间存在诸多不兼容,难以对自然资源综合管理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分析湖北省自然资源调查发展现状,总结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体系存在... 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是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湖北省各类自然资源调查自成体系,且标准之间存在诸多不兼容,难以对自然资源综合管理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分析湖北省自然资源调查发展现状,总结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体系存在的调查标准不一、综合评价能力差、分类编码规则不一致、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不够等问题,结合自然资源分布特点,建议通过构建湖北省自然资源分层分类模型、综合调查标准体系框架、综合调查技术体系和管理组织体系等举措,以期推动自然资源调查标准化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 综合调查 现状 标准化 湖北省
下载PDF
大悟县娘娘顶钨铍矿区隐伏中性岩体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钟石玉 杨成 +3 位作者 李书涛 石先滨 胡太平 秦志军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1年第1期20-29,52,共11页
湖北省地质局第六地质大队在娘娘顶钨铍矿区内开展铍钨多金属矿预普查工作,在钻孔中发现隐伏于娘娘顶花岗岩体之下的中性岩体,其呈岩枝状侵入于娘娘顶花岗岩,主要岩性有四种,分别为弱蚀变斑状石英二长岩、弱蚀变斑状正长岩、蚀变二长岩... 湖北省地质局第六地质大队在娘娘顶钨铍矿区内开展铍钨多金属矿预普查工作,在钻孔中发现隐伏于娘娘顶花岗岩体之下的中性岩体,其呈岩枝状侵入于娘娘顶花岗岩,主要岩性有四种,分别为弱蚀变斑状石英二长岩、弱蚀变斑状正长岩、蚀变二长岩、蚀变二长闪长岩。对隐伏中性岩体样品进行详细的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隐伏中性岩体锆石呈独特的长柱状,为典型的中性岩浆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128.9~129.7 Ma,表明其形成于燕山晚期。主微量与稀土特征表明其属于A型花岗岩,主要为幔源成因,其是在造山作用后伸展环境下地幔玄武质岩浆上侵经分异演化所形成。隐伏中性岩体的不同岩石类型反映同源岩浆的演化特征,为地幔玄武质岩浆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矿区内铍成矿作用发生于燕山期,而娘娘顶花岗岩成岩时间为南华纪,杨新岩铍矿体产于娘娘顶花岗岩与黄麦岭组地层接触界面附近,严格受控于钠化、云英岩化等后期高温气液等围岩蚀变,表明娘娘顶花岗岩很可能仅为赋矿围岩。燕山期隐伏中性岩体的存在揭示娘娘顶花岗岩体之下很可能还存有隐伏的与Be成矿关系紧密的燕山晚期小花岗岩体,如小岩株等,为铍矿的形成提供了成矿热液与成矿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B年龄 地球化学 燕山晚期 玄武质岩浆 伸展环境 分异演化 娘娘顶钨铍矿区
下载PDF
湖北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功能区构建与评价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书涛 王小敏 +5 位作者 李建 石先滨 肖保全 杨成 彭少南 徐浩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2年第2期251-257,共7页
构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功能区有利于加强和优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保护和管控。以湖北省17个市(州、区)为评价单元,选取17种重要矿产开展全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功能区划。以资源安全、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安全为具体目标,以资源基础、开... 构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功能区有利于加强和优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保护和管控。以湖北省17个市(州、区)为评价单元,选取17种重要矿产开展全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功能区划。以资源安全、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安全为具体目标,以资源基础、开发条件、生态条件、区域发展需求为准则条件构建指标体系,识别出接替区、优化区、保障区、补给区和匮乏区等5类功能区,并对各功能区进行评价,为全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布局提供基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 功能区 勘查开发 指标体系 湖北省
下载PDF
房县盆地古近纪玉皇顶组——上寺组沉积体系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清富 刘成新 +1 位作者 宋汉 石先滨 《科技创新导报》 2013年第8期11-12,14,共3页
房县盆地古近纪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玉皇顶组、大仓房组、核桃园组和上寺组,以现代沉积学理论为指导,采用"岩石地层—成因相—沉积体系"陆相红层研究方法,在详细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将古近纪地层划分出扇三角... 房县盆地古近纪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玉皇顶组、大仓房组、核桃园组和上寺组,以现代沉积学理论为指导,采用"岩石地层—成因相—沉积体系"陆相红层研究方法,在详细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将古近纪地层划分出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河流沉积体系和湖泊沉积体系共3种沉积体系类型,为房县盆地找矿勘探提供了新的基础地质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县盆地 古近系 沉积体系
下载PDF
大悟县杨新岩铍矿点含铍矿物赋存状态与成因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钟石玉 熊意林 +4 位作者 杨成 李书涛 屠江海 石先滨 胡太平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0年第4期518-524,共7页
杨新岩铍矿点位于大悟县娘娘顶钨铍矿区内,共圈出了2个铍矿体,均产于娘娘顶花岗岩体与红安岩群黄麦岭组地层接触界面处钠化花岗岩中。大部分铍矿石表面可见独特的黑褐色铁锌锰质皮壳,Be平均品位约为0.05%。运用光薄片岩矿鉴定、电子探... 杨新岩铍矿点位于大悟县娘娘顶钨铍矿区内,共圈出了2个铍矿体,均产于娘娘顶花岗岩体与红安岩群黄麦岭组地层接触界面处钠化花岗岩中。大部分铍矿石表面可见独特的黑褐色铁锌锰质皮壳,Be平均品位约为0.05%。运用光薄片岩矿鉴定、电子探针分析、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对铍矿石含铍矿物的赋存状态进行研究,发现矿石中含Be矿物为锌日光榴石,含量为0.13%~0.35%,锌日光榴石内含有少量Fe、Mn;锌日光榴石主要与低计数率部位连生,表明锌日光榴石多赋存于岩石裂隙及孔洞内,推测可能为后期变质成因。笔者认为,杨新岩铍矿体为花岗质岩浆热液沿娘娘顶花岗岩体与黄麦岭组地层之间接触面上侵,经岩浆气液双交代作用所形成。娘娘顶花岗岩为南华纪侵入岩,仅为赋矿围岩。矿区内铍成矿作用主要发生于燕山期,娘娘顶花岗岩体之下很可能存在有隐伏的与Be成矿关系紧密的燕山晚期小花岗岩体,为铍矿的形成提供了成矿热液与成矿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新岩铍矿点 锌日光榴石 岩浆热液型 燕山晚期
下载PDF
蕲春太阳脑岩体锆石U-Pb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钟石玉 杨成 +3 位作者 李书涛 石先滨 胡太平 秦志军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0年第S02期8-15,77,共9页
蕲春太阳脑岩体位于桐柏—大别造山带的南缘,郯庐断裂与襄樊—广济断裂所组成的三角地带,迄今研究工作较为薄弱。为查明该岩体成岩时代,探讨岩石成因及其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技术对太阳脑... 蕲春太阳脑岩体位于桐柏—大别造山带的南缘,郯庐断裂与襄樊—广济断裂所组成的三角地带,迄今研究工作较为薄弱。为查明该岩体成岩时代,探讨岩石成因及其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技术对太阳脑岩体中锆石进行了进行了U-Pb年龄测定,并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太阳脑花岗岩遭受强烈的韧—脆性变形,主要岩性为碎裂化片麻状二长花岗岩。样品中锆石外形与内部结构特征显示,太阳脑岩体锆石为自形—半自形双锥长柱状,一般发育较完好、清晰的振荡环带,显示岩浆成因锆石特征,但其成岩后发生了变质重结晶作用,或因构造影响使锆石中微裂隙发育,后期流体与锆石发生了矿物反应。在锆石振荡环带部位24个测点处获得的太阳脑花岗岩206Pb/238U年龄为(807.3±5.7)^(791.0±6.2)Ma,表明其为晋宁期侵入岩。太阳脑岩体主微量与稀土特征表明,太阳脑花岗岩属于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钙碱性系列岩石,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Ba、Sr、P、Ti等高场强元素,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且轻稀土较重稀土分异明显,一般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显示极弱的Ce正异常。太阳脑岩体属于S型花岗岩,成岩岩浆来源于大别地区古老沉积地层的部分熔融,是新元古代晚期桐柏—大别微陆块和扬子板块碰撞造山阶段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脑岩体 锆石U-PB年代学 岩石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大地构造环境
下载PDF
武当隆起西缘南华纪锰钴成矿地质背景及成矿预测
17
作者 汪国虎 张昌林 +5 位作者 周豹 杨成 范川 石先滨 秦志军 张翔阳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0年第S02期33-38,共6页
武当隆起西缘广泛出露南华纪武当岩群、耀岭河组地层,为陆内裂谷环境下形成的火山—碎屑岩沉积。耀岭河组出露范围分布有条带状的Co、Mn化探异常,并伴有锰(钴)矿床(点)。通过对南华纪地层的岩性组合及成岩年代、岩相古地理、地球化学、... 武当隆起西缘广泛出露南华纪武当岩群、耀岭河组地层,为陆内裂谷环境下形成的火山—碎屑岩沉积。耀岭河组出露范围分布有条带状的Co、Mn化探异常,并伴有锰(钴)矿床(点)。通过对南华纪地层的岩性组合及成岩年代、岩相古地理、地球化学、矿产等特征分析,认为南华纪武当隆起西缘为裂谷环境,大塘坡期存在系列受裂谷控制的浅海—陆棚相滞留盆地,与湖北长阳—湖南—贵州—广西大塘坡式锰矿沉积环境类似,耀岭河组中的锰(钴)矿床(点)在华南大塘坡期成锰事件形成,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当隆起西缘 南华纪 耀岭河组 锰(钴)矿 矿产地质 成矿预测
下载PDF
神农架复背斜北缘牛蹄塘组页岩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以SD1井为例
18
作者 余江浩 王登 +3 位作者 金朝 石先滨 谢通 徐聪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1年第2期146-151,共6页
神农架复背斜北缘与黄陵背斜东南缘地区具有相似的构造地质背景,同样处于古老隆起的边缘,周缘地区在下古生界发育多套富有机质页岩,此前该地区页岩气地质调查和评价工作很薄弱,基本属于空白区。针对寒武系牛蹄塘组的页岩气地质调查井SD... 神农架复背斜北缘与黄陵背斜东南缘地区具有相似的构造地质背景,同样处于古老隆起的边缘,周缘地区在下古生界发育多套富有机质页岩,此前该地区页岩气地质调查和评价工作很薄弱,基本属于空白区。针对寒武系牛蹄塘组的页岩气地质调查井SD1井在深度1045 m钻获页岩气,不含残余气的现场解析气量均值0.25 m^(3)/t,并成功点火,打开了该地区页岩气勘探新局面;研究发现,较深水的沉积环境、一定厚度的含炭烃源岩、适度的热演化过程以及复杂构造背景区相对稳定的地质构造条件是该地区页岩气成藏并保存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控因素 页岩气 牛蹄塘组 神农架复背斜
下载PDF
湖北恩施三岔口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黏土岩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19
作者 石先滨 邓杰 +2 位作者 段先锋 罗红 翁茂芝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7-334,共8页
通过对恩施地区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含凝灰质黏土岩的野外地质学特征调查,采用锆石U-Pb同位素测试分析,取得其206Pb/238 U加权平均年龄为251.6±1.2Ma,该年龄值为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的火山喷发事件的年龄。结合碳和氧同位素分... 通过对恩施地区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含凝灰质黏土岩的野外地质学特征调查,采用锆石U-Pb同位素测试分析,取得其206Pb/238 U加权平均年龄为251.6±1.2Ma,该年龄值为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的火山喷发事件的年龄。结合碳和氧同位素分析,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黏土层之上碳同位素明显负偏,这与该时期生物绝灭事件关系密切。通过区域对比,发现该套黏土岩在区域上可进行连续追踪,不同地区界线附近岩石组合差异性明显,二叠系顶部自西向东总体表现为碳酸盐岩比例逐渐减少、碳硅质岩逐渐增加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层 化学地层 二叠系-三叠系界线 U—Pb年龄 碳和氧同位素 恩施 湖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