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萘系双环芳烃缩聚方法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举鹏 石利斌 +2 位作者 彭东岳 罗洋 管翠诗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94-1397,共4页
综述了萘系双环芳烃的结构特性、应用领域及其对环境和健康的潜在影响。对非催化热缩聚、压力诱导缩聚以及多种催化缩聚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特别是对AlCl_(3)、HF/BF_(3)、过渡金属和固体超强酸SO_(4)^(2-)/M_(x)O_(y)等催化机制进行了... 综述了萘系双环芳烃的结构特性、应用领域及其对环境和健康的潜在影响。对非催化热缩聚、压力诱导缩聚以及多种催化缩聚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特别是对AlCl_(3)、HF/BF_(3)、过渡金属和固体超强酸SO_(4)^(2-)/M_(x)O_(y)等催化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揭示其缩聚反应的机理、优势与局限性。最后提出了在萘系双环芳烃缩聚领域尚未解决的问题和挑战,为推动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提供了深入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环芳烃 缩聚 反应机理 催化
下载PDF
基于结构导向集总的液体石蜡蒸汽裂解制-α烯烃分子尺度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1
2
作者 石利斌 沈本贤 +1 位作者 孙辉 皮志鹏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4-40,共7页
基于结构导向集总的方法建立了液体石蜡蒸汽裂解制α-烯烃的分子尺度动力学模型,构建了一个新的结构向量DB,用于精确描述烯烃分子。建立了108个分子和546个反应组成的反应网络,能够实现对液体石蜡蒸汽裂解过程单程转化率和α-烯烃产品... 基于结构导向集总的方法建立了液体石蜡蒸汽裂解制α-烯烃的分子尺度动力学模型,构建了一个新的结构向量DB,用于精确描述烯烃分子。建立了108个分子和546个反应组成的反应网络,能够实现对液体石蜡蒸汽裂解过程单程转化率和α-烯烃产品收率的准确预测。采用该模型预测得到的液体石蜡蒸汽裂解制α-烯烃的优化工艺条件为:裂解温度660℃,停留时间3.5s,水蜡摩尔比0.1。在优化工艺条件下,通过模型预测单程转化率、α-烯烃收率和裂解气收率的相对误差分别为2.36%,1.29%,6.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石蜡 蒸汽裂解 Α-烯烃 结构导向集总
下载PDF
多环芳烃类液体有机氢载体储放氢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周一鸣 齐随涛 +3 位作者 周宇亮 谭潇 石利斌 杨伯伦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00-1007,共8页
基于“绿电+绿氢”的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模式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措施,然而目前现有的氢储运技术无法满足该利用模式的大规模与跨时空需求。多环芳烃类有机液体氢载体储氢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实现大规模且安全高效的异地氢储运技术。... 基于“绿电+绿氢”的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模式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措施,然而目前现有的氢储运技术无法满足该利用模式的大规模与跨时空需求。多环芳烃类有机液体氢载体储氢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实现大规模且安全高效的异地氢储运技术。本文介绍了多环芳烃类不饱和有机液体储氢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常用有机氢载体的物化性质,分析了作为有机氢载体的关键参数,在此基础上,从空间位阻效应的角度解释了多环芳烃类有机液体氢载体的环内与环间加脱氢反应机理,并进一步从活性组分分散度、表面电荷效应、氢溢流以及低配位数等方面对多环芳烃加脱氢催化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提出了目前多环芳烃类有机液体氢载体储氢的技术难点在于脱氢温度高、循环率低以及催化剂成本高,并对优化能量匹配、催化剂改性等未来的应用场景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 催化剂
下载PDF
非热等离子体协同锰铁双金属催化剂直接催化还原NO 被引量:1
4
作者 谭潇 齐随涛 +4 位作者 周一鸣 石利斌 程光旭 伊春海 杨伯伦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850-5857,共8页
传统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H-SCR)法在大气污染物NO的脱除中得到广泛应用,但仍存在催化剂有毒、操作温度高及氨逃逸等缺点,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低温应用场景和更高的环保要求。本文采用浸渍法制备了SBA-15分子筛负载的锰铁双金属催化剂,研... 传统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H-SCR)法在大气污染物NO的脱除中得到广泛应用,但仍存在催化剂有毒、操作温度高及氨逃逸等缺点,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低温应用场景和更高的环保要求。本文采用浸渍法制备了SBA-15分子筛负载的锰铁双金属催化剂,研究了非热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剂低温下直接催化还原NO的性能。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室温下等离子体输出电压为12k V时,等离子体协同催化的NO转化率达到97.8%。表征结果显示等离子体协同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孔道结构和物理形貌未见明显变化。在线质谱分析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协同催化作用下,NO被直接分解为N_(2)和O_(2)。由机理分析可知,不同价态Mn物种间的电子传递削弱了催化剂表面吸附态NO分子中N—O键,使得等离子体分解NO的能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氧化物 非热等离子体 催化剂 化学过程 反应工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