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审高产绿色小麦新品种—宛1204
1
作者 石利朝 王震 +2 位作者 张彬 李金秀 李金榜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5-545,共1页
宛1204是南阳市农业科学院小麦中心选育的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于2010年以偃展4110为母本、徐麦257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经系谱法多年选择而成。该品种于2022年5月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220077。1特征特性宛1204属半冬性中早熟... 宛1204是南阳市农业科学院小麦中心选育的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于2010年以偃展4110为母本、徐麦257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经系谱法多年选择而成。该品种于2022年5月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220077。1特征特性宛1204属半冬性中早熟品种。全生育期217.1~226.6 d,与对照品种周麦18(下同)熟期相当。幼苗半直立,株高77.9~78.9 cm,分蘖力强,叶披、宽、挺;成穗率高且穗层较整齐,穗纺锤形,短穗码稍稀,具长芒。籽粒白色、角质,较饱满,冬、春抗寒能力较好,抗倒伏,活秆成熟,落黄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早熟品种 穗纺锤形 抗寒能力 成穗率 半直立 半冬性 分蘖力 特征特性
下载PDF
小麦新品种宛1390的高产稳产性分析
2
作者 张彬 王震 +2 位作者 石利朝 李金秀 李金榜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2期60-63,共4页
为了明确小麦新品种宛1390的高产稳产性及环境适应性,2018-2020年采用传统考种的方法对种植于河南省14个不同地区的宛1390的产量、有效穗、千粒重、穗粒数、最高分蘖数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分析。2年区域试验和1年生产试验表明,宛1390分别... 为了明确小麦新品种宛1390的高产稳产性及环境适应性,2018-2020年采用传统考种的方法对种植于河南省14个不同地区的宛1390的产量、有效穗、千粒重、穗粒数、最高分蘖数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分析。2年区域试验和1年生产试验表明,宛1390分别比对照增产5.91%、7.34%、7.57%,其高稳系数分别是93.08%、94.71%、94.67%;宛1390的主要农艺性状表现较好,最高分蘖数、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分别为1372万/hm^(2)、585万穗/hm^(2)、34.0粒、49.1 g,其变异系数分别是2.24%、5.67%、1.35%、1.41%。综合分析可知,宛1390具有较好的高产稳产性,其主要农艺性状具有较好的广适性和稳定性,适合在河南省及周边具有相似气候特点的地区种植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宛1390 产量 抗性 农艺性状
下载PDF
54个小麦品种(系)抗赤霉病评价与农艺性状调查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彬 李金秀 +2 位作者 王震 石利朝 李金榜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76-283,共8页
为获得抗赤霉病且农艺性状较好的小麦种质资源,加快小麦抗赤霉病育种进程,采用人工接种鉴定和田间试验的方法,于2019年-2021年,对54个小麦品种(系)进行了赤霉病抗性鉴定与农艺性状调查。结果表明,供试小麦品种(系)存在赤霉病抗性差异,... 为获得抗赤霉病且农艺性状较好的小麦种质资源,加快小麦抗赤霉病育种进程,采用人工接种鉴定和田间试验的方法,于2019年-2021年,对54个小麦品种(系)进行了赤霉病抗性鉴定与农艺性状调查。结果表明,供试小麦品种(系)存在赤霉病抗性差异,筛选出‘华皖麦24’‘宛1204’和‘皖垦麦1708’等9个两年表现稳定的中抗品种(系),占总数的16.67%;农艺性状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小麦品种(系)的农艺性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抗病组品种(系)的平均变异系数小于感病组品种(系)。其中,‘宛1204’和‘徐麦17252’中抗赤霉病,且综合农艺性状较好,可以作为抗赤霉病育种的抗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品种 赤霉病 抗性评价 农艺性状
下载PDF
播种量对小麦品种宛1390产量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彬 王震 +3 位作者 石利朝 简俊涛 李金秀 李金榜 《中国种业》 2023年第11期58-60,66,共4页
为了给小麦品种宛1390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通过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播种量条件下,宛1390的产量与产量构成要素,以及干物质的生产、转运。结果表明,播种量对宛1390的产量及其构成要素有显著影响;花后光合同化物生产是宛1390籽... 为了给小麦品种宛1390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通过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播种量条件下,宛1390的产量与产量构成要素,以及干物质的生产、转运。结果表明,播种量对宛1390的产量及其构成要素有显著影响;花后光合同化物生产是宛1390籽粒干物质的重要来源;宛1390花后光合同化物生产对籽粒干物质的积累量和贡献率均随播种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播种量为150kg/hm2时,宛1390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为585.0万穗/hm2、35.5粒、47.4g,产量三要素最协调,干物质积累量大,产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宛1390 播种量 干物质积累
下载PDF
牛心甘蓝蜡粉缺失突变体410M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石利朝 曾爱松 +3 位作者 李家仪 王金香 宋立晓 严继勇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7-63,共7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索牛心甘蓝蜡粉缺失突变体410M的特征和实际应用价值,以丰富甘蓝种质资源,加速新品种创制和改良。[方法]调查牛心甘蓝野生型材料410W和蜡粉缺失突变体410M的农艺性状,测定其营养品质;扫描电镜观察其叶表超微结构;以蜡... [目的]本文旨在探索牛心甘蓝蜡粉缺失突变体410M的特征和实际应用价值,以丰富甘蓝种质资源,加速新品种创制和改良。[方法]调查牛心甘蓝野生型材料410W和蜡粉缺失突变体410M的农艺性状,测定其营养品质;扫描电镜观察其叶表超微结构;以蜡粉缺失突变体材料410M(P1)与其野生型410W(P2)为亲本分别配制6世代群体,分析410M蜡粉缺失性状的遗传规律;筛选出14个在拟南芥中参与蜡粉合成、转运的基因,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其在410W和410M中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蜡粉缺失甘蓝叶色亮绿,突变体410M球叶和外叶的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型;其他表型及主要营养成分与野生型无明显差异。叶表超微结构观察显示,突变体叶表面光滑,蜡粉严重缺失;野生型叶表蜡粉分布致密,晶体结构主要为片状和线状。对6世代群体分离比例进行χ~2检测,结果表明410M蜡粉缺失性状为隐性单基因遗传。在参与拟南芥蜡粉生物合成、转运的14个基因中,共有7个基因在野生型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突变体。[结论]蜡粉缺失突变体410M遗传稳定,商品性好,为育种和蜡粉分子基础研究的优良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蜡粉缺失突变体 农艺性状 超微结构 遗传规律 蜡粉基因
下载PDF
小麦条锈病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石利朝 张彬 +2 位作者 王震 李金秀 李金榜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第1期11-14,共4页
条锈病是小麦田常发的主要病害之一,对小麦的安全生产和产量造成严重威胁。笔者从选育抗病品种、化学防控和农业防治(栽培防治)等方面综述了小麦条锈病的防控技术研究进展,以期为小麦条锈病的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防控技术 进展
下载PDF
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彬 李金秀 +3 位作者 王震 石利朝 张立军 李金榜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第9期128-131,共4页
为明确不同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在大田人工接菌条件下进行不同杀菌剂对赤霉病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各药剂的病情指数防效在55.41%~93.93%,病穗率防效在53.91%~87.15%,病粒率防效在35.72%~85.43%。45%咪鲜胺EW、43%戊唑醇SC和30... 为明确不同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在大田人工接菌条件下进行不同杀菌剂对赤霉病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各药剂的病情指数防效在55.41%~93.93%,病穗率防效在53.91%~87.15%,病粒率防效在35.72%~85.43%。45%咪鲜胺EW、43%戊唑醇SC和30%己唑醇SC对赤霉病有较好的防效,千粒重较对照分别增加16.65%、14.96%和11.76%,小麦产量较对照分别增产19.84%、18.58%和16.56%。综合分析,上述3种药剂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剂 小麦赤霉病 防效 宛麦988
下载PDF
抗旱稳产小麦新品种宛麦632主要特征特性分析
8
作者 李金秀 王震 +5 位作者 张彬 李金榜 石利朝 张立军 欧保红 王顶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22期41-43,46,共4页
为明确抗旱小麦新品种宛麦632的生产推广价值,以2015—2018年度河南省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结果为依据,分析了宛麦632在产量、产量构成因素、适应性等方面的表现。结果表明,宛麦632的3年平均产量分别为5967.0、5638.5和5226.0 kg/hm... 为明确抗旱小麦新品种宛麦632的生产推广价值,以2015—2018年度河南省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结果为依据,分析了宛麦632在产量、产量构成因素、适应性等方面的表现。结果表明,宛麦632的3年平均产量分别为5967.0、5638.5和5226.0 kg/hm^(2),分别比对照洛旱7号增产2.6%、4.7%和3.7%。宛麦632高稳系数平均值为21.89%,低于洛旱7号。31个试点中,产量超过4900.0 kg/hm^(2)的试点占18个。通径分析表明,宛麦632成穗数和千粒重相互作用对产量的消极影响远小于洛旱7号,产量三要素更加协调。GGE双标图分析表明,宛麦632最佳试点包括灵宝、宝丰和洛阳,在生产试验10个试点中稳产性和丰产性较好。宛麦632的抗逆性中等,中筋品质和农艺性状优良,商品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宛麦632 抗旱 稳产
下载PDF
抗旱稳产小麦品种—宛麦632
9
作者 李金秀 王震 +6 位作者 张彬 石利朝 李金榜 任丽 张立军 王顶杰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85-785,共1页
宛麦632是由南阳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中心以西农953为母本、新麦18为父本杂交,采用系谱法经过多年选育的抗旱稳产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在多年多点的试验中先后经历了干旱、倒春寒、干热风、成熟期连续降雨等逆境胁迫,均表现出较好的抗... 宛麦632是由南阳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中心以西农953为母本、新麦18为父本杂交,采用系谱法经过多年选育的抗旱稳产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在多年多点的试验中先后经历了干旱、倒春寒、干热风、成熟期连续降雨等逆境胁迫,均表现出较好的抗逆性和广泛的适应性。宛麦632具有肥水利用率高、籽粒商品性好等特点,2019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麦201910045,同年被河南省种子管理站推荐为河南省旱地麦区主推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新品种 干热风 系谱法 农业科学院 抗旱稳产 主推品种 倒春寒 新麦18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宛麦632’的抗旱性分析
10
作者 张彬 李金秀 +2 位作者 王震 石利朝 李金榜 《中国农学通报》 2022年第36期12-16,共5页
为了探究小麦新品种‘宛麦632’的抗旱性,以‘周麦18’为对照试验材料,采用PEG模拟干旱和田间自然干旱的方法测定抗旱指标。无干旱胁迫条件下,‘宛麦632’与‘周麦18’的各项抗旱指标均无显著差异,其产量分别为7052 kg/hm2和6916 kg/hm... 为了探究小麦新品种‘宛麦632’的抗旱性,以‘周麦18’为对照试验材料,采用PEG模拟干旱和田间自然干旱的方法测定抗旱指标。无干旱胁迫条件下,‘宛麦632’与‘周麦18’的各项抗旱指标均无显著差异,其产量分别为7052 kg/hm2和6916 kg/hm2。干旱胁迫条件下,在萌发期,‘宛麦632’的发芽率、发芽势分别较‘周麦18’高44.23%、106.25%;在苗期,‘宛麦632’的苗高、根长、茎叶鲜重和根鲜重分别较‘周麦18’高62.90%、55.32%、83.33%和60.00%;在成株期,‘宛麦632’的株高、最高分蘖、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分别较‘周麦18’高2.99%、1.94%、1.44%、14.71%、10.61%和6.80%。除有效穗外,其他性状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此外,‘宛麦632’和‘周麦18’的综合抗旱指数分别为0.901、0.582。据此认为,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宛麦632’生长受抑制程度小,其各项抗旱指标均优于‘周麦18’;‘宛麦632’具有较好的抗旱性,在干旱环境下有产量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宛麦632’ 干旱胁迫 抗旱性 抗旱指数
下载PDF
高产小麦新品种宛1390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11
作者 李金秀 王震 +2 位作者 张彬 李金榜 石利朝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第12期216-218,共3页
宛1390是由南阳市农业科学院以周麦16为母本、小麦新品系06A05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采用系谱法定向选育而成的半冬性小麦品种,具有肥水利用率高、籽粒商品性好等优点,2021年通过河南省审定。该品种在连续多年种植中表现出丰产、抗病、抗... 宛1390是由南阳市农业科学院以周麦16为母本、小麦新品系06A05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采用系谱法定向选育而成的半冬性小麦品种,具有肥水利用率高、籽粒商品性好等优点,2021年通过河南省审定。该品种在连续多年种植中表现出丰产、抗病、抗倒等特点,适宜在河南省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种植。笔者简要介绍了宛1390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以期为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 宛1390 选育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不同生态区小麦品种的穗发芽抗性评价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震 李金秀 +4 位作者 张彬 石利朝 欧保红 李金榜 张立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161-4170,共10页
本研究对来自不同生态区的137个小麦品种进行穗发芽抗性鉴定,计算相对发芽指数,并分析这些品种穗部籽粒性状、品质指标、吸胀萌发后0~72 hα-淀粉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量与穗发芽抗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的平均发芽... 本研究对来自不同生态区的137个小麦品种进行穗发芽抗性鉴定,计算相对发芽指数,并分析这些品种穗部籽粒性状、品质指标、吸胀萌发后0~72 hα-淀粉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量与穗发芽抗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的平均发芽指数最低,抗穗发芽品种最多,其次是长江上游麦区,黄淮麦区抗穗发芽品种相对较少。红粒品种小麦的相对发芽指数低于白粒品种,相对发芽指数与籽粒长度、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小穗数呈显著正相关,与穗型、穗色、穗长、小穗密度、穗粒数、千粒重无显著相关性。相对发芽指数与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面团形成时间和出粉率呈显著负相关,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吸水率、稳定时间、沉降值、拉伸面积、延展性、最大阻力无显著相关性。不同品种的α-淀粉酶活性随吸胀萌发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萌发24~72 h的相对发芽指数与α-淀粉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穗发芽中抗以上品种萌发48 h后α-淀粉酶活性聚类分析结果与穗发芽鉴定结果一致。萌发后各时段α-淀粉酶基因表达量与相对发芽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穗发芽 穗部性状 籽粒性状 品质 淀粉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