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58例次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后并发症与长期通畅率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超 傅麒宁 +4 位作者 冉坤 胡良柱 董俊秀 石勇胜 刘杨东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1期15-20,共6页
目的评价终末期肾病患者采用人工血管建立动静脉内瘘(AVG)的长期通畅率、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方法对2012年4月至2016年7月在本中心行AVG术的155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后并发症的情况和统计术后初级通畅率、辅助初级通... 目的评价终末期肾病患者采用人工血管建立动静脉内瘘(AVG)的长期通畅率、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方法对2012年4月至2016年7月在本中心行AVG术的155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后并发症的情况和统计术后初级通畅率、辅助初级通畅率及次级通畅率。结果本组患者共建立158例次AVG,技术成功率为100%。围术期死亡率为0,平均随访时间18.9(3~56)个月。初级通畅期平均13.6(1~37)个月,1年初级通畅率为72.13%,1年辅助初级通畅率为83.61%,1年次级通畅率为98.36%。2年初级通畅率为43.10%,2年辅助初级通畅率为44.83%,2年次级通畅率为93.10%。随访期间内,149例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肿胀,3.2周左右消退。55例患者发生内瘘狭窄(121例次),38例患者血栓形成(61例次)。38例患者和15例患者分别出现Ⅰ期和Ⅱ期窃血综合征。假性动脉瘤4例,感染2例。结论 AVG术后并发症整体可控,经过积极处理也具有较高的次级通畅率,是无法建立AVF时重要的替代选择。但是AVG长期初级通畅率目前并不高,随访维护成本较高,AVG术前应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充分告知,使其对AVG有合理的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人工血管 动静脉内瘘
下载PDF
经皮腔内球囊扩张术及支架置入术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长期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石勇胜 傅麒宁 +1 位作者 胡良柱 刘杨东 《中国血液净化》 2016年第10期569-572,共4页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狭窄/闭塞透析患者经皮腔内球囊扩张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或支架置入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tenting,PTS)的远期通畅率及治疗费用。方法对我中心于行PTA或PT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狭窄/闭塞透析患者经皮腔内球囊扩张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或支架置入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tenting,PTS)的远期通畅率及治疗费用。方法对我中心于行PTA或PT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纯PTA 3,6,12,24月初级通畅率为88.2%,73.3%,57.1%,37.5%,次级通畅率为94.1%,86.7%,71.4%,50.0%;PTA+PTS 3,6,12,24月初级通畅率为88.9%,66.7%,33.3%,0%,次级通畅率为100%,83.3%,66.7%,33.3%。首次PTA平均费用为20 938.50元,首次PTS平均费用为32 599.58元。结论目前介入治疗费用较高,远期通畅率仍有赖于技术发展获取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狭窄 维持性血液透析 经皮腔内球囊扩张术 经皮腔内支架置入术
下载PDF
光动力疗法在预防动静脉内瘘再狭窄中的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郭鹏 刘杨东 +6 位作者 涂波 傅麒宁 赵渝 胡良柱 石勇胜 李超 董俊秀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35-640,共6页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对动静脉内瘘(native arteriovenous fistulae,AVF)通畅率和静脉端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将32只健康新西兰白兔(体质量2.0~2.5 kg,不区分雌雄)完全随机等分为对照组(n=8)、单纯光敏剂组(n=8...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对动静脉内瘘(native arteriovenous fistulae,AVF)通畅率和静脉端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将32只健康新西兰白兔(体质量2.0~2.5 kg,不区分雌雄)完全随机等分为对照组(n=8)、单纯光敏剂组(n=8)、单纯光照组(n=8)、实验组(n=8)。建立兔颈部AVF模型,按组别进行不同处理。于术后第2、8、15、22天及第29天用超声检测血流情况。术后4周取近吻合口处静脉观察内膜增生情况并测量厚度。通过S-P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并评估其增殖活性,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术后第15、22天及第29天,实验组AVF血流量明显高于其余3组(P<0.05);术后4周,实验组内膜增生厚度明显小于其余3组(P<0.05);PCNA表达明显弱于其余3组(P<0.05);中膜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凋亡率明显高于其余3组(P<0.05)。结论光动力治疗能有效促进VSMCs细胞凋亡,抑制血管内膜增生,从而有效提高AVF血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内膜增生 光动力治疗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在结肠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冯少华 石勇胜 +4 位作者 黄彩云 于承刚 许晓航 丁圣玉 郑浩飞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1年第10期1226-1227,共2页
目的:讨论多排螺旋CT在结肠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6例临床怀疑结肠肿瘤的患者,行多排螺旋CT充气扫描,并行多平面重建(MPR)、仿真内窥镜(CTVE)、表面遮盖(SSD),透明显示(Raysum)等多种三维成像,分析其图像特征,并与纤维内窥镜... 目的:讨论多排螺旋CT在结肠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6例临床怀疑结肠肿瘤的患者,行多排螺旋CT充气扫描,并行多平面重建(MPR)、仿真内窥镜(CTVE)、表面遮盖(SSD),透明显示(Raysum)等多种三维成像,分析其图像特征,并与纤维内窥镜(FC)、手术所见对照分析,讨论多排螺旋CT在结肠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本组病例均经FC检查发现病变后行螺旋CT检查。本组中有7例诊断为结肠多发息肉,SSD与钡灌肠相似,CTVE对息肉样病灶数无FC发现的多,CTVE与MPR各平面二维影像相比,MPR能够更好的显示病灶。结论:多排螺旋CT可1次屏气完成扫描,较好的避免了呼吸运动和结肠蠕动的影响,结合强大的计算机后处理功能,进行多种图像重组,既能准确实现病变区腔内的情况,又可以观察黏膜下、肌层、浆膜层的病变及其腔外情况,并可以观察病变与邻近组织、器官之间的关系及远处转移情况,弥补了纤维内镜及钡剂透视单一显示病变方面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螺旋CT 结肠肿瘤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迷走神经鞘瘤1例报告
5
作者 孙荣华 吴江 +1 位作者 石勇胜 童富云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56-957,共2页
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病率高,颈部迷走神经鞘瘤较少见,二者同时发病鲜有报道。当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颈部迷走神经鞘瘤时,可能发生误诊误治。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收治1例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右侧颈部迷走神经鞘瘤,经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病率高,颈部迷走神经鞘瘤较少见,二者同时发病鲜有报道。当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颈部迷走神经鞘瘤时,可能发生误诊误治。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收治1例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右侧颈部迷走神经鞘瘤,经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迷走神经鞘瘤
原文传递
磁共振多序列成像在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保乳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童富云 徐美玲 +4 位作者 张超 孙荣华 阚庆辉 黄波 石勇胜 《重庆医学》 CAS 2021年第21期3687-3690,共4页
目的比较磁共振多序列成像与超声体表定位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后保乳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该院确诊的TNBC患者124例,均接受新辅助化疗(多西他赛联合卡铂),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比较磁共振多序列成像与超声体表定位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后保乳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该院确诊的TNBC患者124例,均接受新辅助化疗(多西他赛联合卡铂),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采用超声体表定位法,观察组采用磁共振多序列成像(T1WI、T2WI、DWI、T2WI/SPAIR、DCE等)确定保乳手术切除范围。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评估肿瘤最大径、肿瘤/乳房体积比,以及与实际手术切除肿瘤体积吻合率、切缘阴性率、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前评估肿瘤最大直径、肿瘤/乳房体积比均缩小,实际手术切除肿瘤体积吻合率、切缘阴性率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多序列成像可为TNBC新辅助化疗后保乳手术提供更准确的切除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保乳手术 磁共振多序列成像 超声体表定位
下载PDF
改良T型管引流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燕 孙荣华 +4 位作者 童富云 徐美玲 阚庆辉 石勇胜 黄波 《重庆医学》 CAS 2021年第11期1879-1882,共4页
目的评价改良T型管引流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中的引流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5月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接受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使用改良T型引流管引流,对照组... 目的评价改良T型管引流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中的引流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5月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接受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使用改良T型引流管引流,对照组使用一次性螺旋负压引流管路引流,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后24 h引流量、总引流量、72 h拔管率、术后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区血肿、堵管、拔管困难情况及引流材料价格。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24 h引流量[(37.9±12.4)mL vs.(44.1±16.9)mL]、总引流量[(63.3±20.5)mL vs.(72.3±22.8)mL]、72 h拔管率(30.0%vs.36.7%)、VAS评分[(2.3±0.6)分vs.(2.2±0.8)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术区血肿、堵管及拔管困难发生。改良T型引流管的成本低于一次性螺旋负压引流管(40元/套vs.640元/套)。结论改良T型管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中引流效果好,且成本低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腺叶切除 改良T型引流管 医疗成本 螺旋负压引流管 引流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