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读博妈妈“学业与母职”困境干预——基于行动科学的理论视角
1
作者 石君齐 卢杨 陈向明 《山东高等教育》 2024年第1期8-16,88,共10页
博士就读时间恰与女性生育黄金年龄重合,读博妈妈面临的学业与母职冲突尤为巨大。与以往研究停留在描述、解释和分析的层次不同,研究者以行动科学为指导对现实困境进行干预,呈现了一个成功案例。最初,当事人采取“母职隐身”和“学业隐... 博士就读时间恰与女性生育黄金年龄重合,读博妈妈面临的学业与母职冲突尤为巨大。与以往研究停留在描述、解释和分析的层次不同,研究者以行动科学为指导对现实困境进行干预,呈现了一个成功案例。最初,当事人采取“母职隐身”和“学业隐身”策略,试图满足行动科学第I型文化中“好学生”和“好妈妈”的标准,却陷入双输困境。支持者通过创设对话机会构建第Ⅱ型文化空间,采用“情境移植”等互动式干预策略,使当事人突破原来框定问题的界限,实现双路径学习。基于此研究结果提出,校园第Ⅱ型文化的构建将有助于保障女博士的生育权利,起到“生育祛魅”作用,破除高学历女性的母职焦虑,提升其行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生教育 读博妈妈 女博士 行动科学 母职
下载PDF
扩散的矛盾涟漪:“双减”短视频话语实践研究
2
作者 葛楠 石君齐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129,204,205,共11页
网络空间已成为亿万民众获取和议论教育政策的主阵地。“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其大众网络话语意义既非既定、亦非固定,而是受制于不同利益主体的兴趣与诉求,产生了复杂的意义阐释与再阐释。对“双减”短视频话语意义流变分析发现,主流媒... 网络空间已成为亿万民众获取和议论教育政策的主阵地。“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其大众网络话语意义既非既定、亦非固定,而是受制于不同利益主体的兴趣与诉求,产生了复杂的意义阐释与再阐释。对“双减”短视频话语意义流变分析发现,主流媒体、学者和社会公众共同构成了“双减”话语意义生产、分配和建构的主体,先以各自为中心形成意义阐释,后逐圈扩散、相互震荡,最终呈现出以不同矛盾为代表的涟漪状样态。最内层是政策执行矛盾、中间层是学生减负与升学考试拉锯所构成的教育理念矛盾,最外层则直指社会结构矛盾,且存在进一步激化的趋势。推动该矛盾涟漪的主力军是各自为营的社会公众,他们以“加速竞争”、“美好教育”、“自我剥削”等概念加速家庭教育异化,而主流媒体和学者则缺席网络对话,加速矛盾涟漪的扩散,导致公众对“双减”政策的理解呈现出意义不稳定性、不连贯性与不一致性,进而表现为焦虑不安或漠然无为。因此,有必要重视网络空间教育治理,增强各主体多元共治的使命责任和政策对话,关注民意,回应民声,引导网络政策话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政策 短视频 话语实践 政策对话
下载PDF
靠不住的诺言:技术之于学习的神话 被引量:52
3
作者 李芒 石君齐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20,共7页
人工智能融入教育的主流话语建基在对教师角色的解构之上,并通过技术支持学习的神话许诺实现教育革命。然而,这一靠不住的诺言本质上试图用“以机器为中心”代替“以教师为中心”,陷入避坑落井的尴尬境地,从而构建了更为精准的“全景式... 人工智能融入教育的主流话语建基在对教师角色的解构之上,并通过技术支持学习的神话许诺实现教育革命。然而,这一靠不住的诺言本质上试图用“以机器为中心”代替“以教师为中心”,陷入避坑落井的尴尬境地,从而构建了更为精准的“全景式监狱”。此神话既背叛了教育规律,又是教育焦虑与“唯科学主义”态度重合的产物,并在嗅到巨大利益的资本推动下广为盛行。教育改革虽然迫切需要技术支持,但切勿使技术凌驾于主体之上,使超度人类灵魂的教育活动遭到贬黜。智能技术之于学习的未来更应妥善处理教育技术的基本矛盾及主要矛盾,摆脱“目的-手段”之链的死循环,将自身定位于作为手段的“引带技术”,而非作为目的的“促逼技术”。如此,智能技术方能显现出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技术 基本矛盾 人工智能 技术神话
下载PDF
“双减”的本质与责任主体 被引量:20
4
作者 李芒 葛楠 石君齐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4-31,共8页
虽然“双减”取得了可喜成效,但也出现了诸如等量减负、齐步减负、片面减负、强制减负等不利于学习的极端现象。究其原因,根源在于没有抓住“减负”的本质和精髓,忽视了合理负担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作用,使得“双减”简单停留于形式、表... 虽然“双减”取得了可喜成效,但也出现了诸如等量减负、齐步减负、片面减负、强制减负等不利于学习的极端现象。究其原因,根源在于没有抓住“减负”的本质和精髓,忽视了合理负担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作用,使得“双减”简单停留于形式、表面与数量层面。减负的本质是解放学生,表现为系统地、整体地、动态地化解学生学习负担中存在的各种矛盾,用新的矛盾统一体去代替旧的矛盾统一体,促使近端负担、低级负担、不良负担向远端负担、高级负担以及良性负担不断转化和发展,促进学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减负是一项任重道远的长期性工作,“双减”的前提和目标是提高教育质量。这关乎四类主体的努力:行政管理者需认清“双减”的战略意义,从整体、长远布局,把减轻负担与提高质量结合起来,兼顾个人、社会以及国家的多重发展需求。学生要在保证其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下,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扎实基本功,有意义地下苦功。教师需在获得必要的自由时间基础上,发挥教学主体性,全面提升教学水平。家长需获得学校全面而深刻的理解,重建对学校教育的信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 责任主体 学习负担 全面发展 教育质量
下载PDF
论教育理解的技术前见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芒 石君齐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34,共9页
理解之前必存有前见,人类理解活动必受前见陶染。伴随教育技术主要矛盾的转化,以及技术盲目乐观主义思潮的盛行,技术前见正逐步消解人们已有的教育认识,变为默认的理解教育的新前提。技术存在的历史性、工具作用的伦理性、行为方式的习... 理解之前必存有前见,人类理解活动必受前见陶染。伴随教育技术主要矛盾的转化,以及技术盲目乐观主义思潮的盛行,技术前见正逐步消解人们已有的教育认识,变为默认的理解教育的新前提。技术存在的历史性、工具作用的伦理性、行为方式的习惯性决定了任何技术并非只是应用工具,还不可避免地参与了对教育本体、教育知识与教育方法的重塑。通过对技术前见的考察,发现教育本体的技术话语宰制、教育知识的信息化扩张以及教育方法的数据还原主义统治,正在摧毁人们原有教育思考与行动的基础,使教育被理解为可复制的时髦工艺品。所以,工具的先进未必等同于方法的先进,方法的先进也未必等同于理论的先进,新工具未必能产生理想的教育效果。追求工具在教育中的上手状态而非霸权统治,才是技术恪守职责的表现。故工具的革新不可作为先进教育的表征,而仅是使教育工具达成上手状态的可能性条件,教育也切勿因害怕"形式落伍"而极度推崇新型技术包裹自身,相反,对技术前见予以实践考察和理论检验才是务本之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理解 信息技术 教育技术 前见 数据
下载PDF
未来学校教育图景的幻视——对OECD《回到教育的未来》报告的批判话语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芒 石君齐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13,25,共8页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历年的未来教育报告已成为诸多国家的教育政策参考。然而,基于费尔克拉夫的批判话语分析,通过系统考察《回到教育的未来》报告的文本、话语实践及更广泛的社会实践之间被遮蔽的复杂关系,发现OECD所代表的西方...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历年的未来教育报告已成为诸多国家的教育政策参考。然而,基于费尔克拉夫的批判话语分析,通过系统考察《回到教育的未来》报告的文本、话语实践及更广泛的社会实践之间被遮蔽的复杂关系,发现OECD所代表的西方国家试图通过未来话语控制教育的发展,以巧妙的篇章结构、语法词汇惑众,巩固和加强OECD自诩的先进性与权威性,限定读者的无知被动身份。报告充斥着恐慌制造和自我推销的广告话语,极力渲染未来的恐惧感,诘难现有教育体系的无能,突显OECD作为全球教育"拯救者"的角色,输出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将教育彻头彻尾地作为牟利的场域,暴露出资本的旨向。实际上,教育具有公益性和奉献性,不能物化为撬动经济发展的杠杆。以技术为中介、由资本市场控制的教育,将会逐步削弱和瓦解国家对教育的控制权。对此,应保持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ECD 未来教育 教育技术 新自由主义 批判话语分析
下载PDF
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的教师角色“转型” 被引量:18
7
作者 李芒 张华阳 石君齐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5-53,共9页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拉开帷幕,人类模拟自身而发明的人工智能的出现,激发了人类反思和探索人类智能的好奇心。人们发现,工业革命的伟大力量不仅促进了人类改变世界的物质手段的进步,更影响到人类的意识、精神以及外部行为表现。因此...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拉开帷幕,人类模拟自身而发明的人工智能的出现,激发了人类反思和探索人类智能的好奇心。人们发现,工业革命的伟大力量不仅促进了人类改变世界的物质手段的进步,更影响到人类的意识、精神以及外部行为表现。因此,人类必须关注在变化了的新处境中,如何适应环境,塑造自己,从而积极发展。那么,作为人类群体之一的广大教师,自然离不开大环境的影响,教师的生活方式、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也必然被打上时代烙印。本研究以社会角色理论框架为依托,分析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的教师角色冲突、相关主体视角下的教师角色期望,最终突破角色桎梏,重新审视新时代教师发展的方向。研究发现,只有充分尊重作为个体的教师,才能进一步挖掘教师的主导性,在打破角色窠臼的同时帮助教师实现自我解放与超越。教师只有实现自我解放才有望挣脱工具的束缚,作为真正的教育者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次工业革命 教师角色 自我解放
下载PDF
我国大学教师发展者专业化的内在逻辑 被引量:6
8
作者 李芒 石君齐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8-84,共7页
教师发展者是大学教师发展活动核心的专业力量。近年来,我国大学教师发展实践的蓬勃开展与该群体从无到有、由泛到专的自身演进密不可分。这个历程可划分为"引进、内化、模仿、伫立"等四个阶段。只有从大学教师发展系统层面... 教师发展者是大学教师发展活动核心的专业力量。近年来,我国大学教师发展实践的蓬勃开展与该群体从无到有、由泛到专的自身演进密不可分。这个历程可划分为"引进、内化、模仿、伫立"等四个阶段。只有从大学教师发展系统层面理清不同发展时期的要素和矛盾,把握大学教师发展者专业化的规律,教师发展者才能摆脱缺乏主体意识的自然式发展状态,从而真正实现理性化的专业成长。教师发展者个体的专业发展受教师发展机构体制机制的制约,因此,机构必须超越单一行政职能,向研究、教育与管理一体化的综合性职能转型,使得教师发展者变为集教育者、管理者和学者于一身的社会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师发展 教师发展者 教师发展中心 专业化 活动理论
下载PDF
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教师必备素养 被引量:4
9
作者 李芒 石君齐 张华阳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12,共9页
第四次工业革命鼓声渐隆,如何在技术为教育带来诸多挑战的背景下,重新定位教师必备素养是亟需探索的问题。教师必备素养绝非局限于经济学、技术学或心理学等单一范畴内的微观表现性要素,而是教师个体积极发展的内在积淀,其核心是教师专... 第四次工业革命鼓声渐隆,如何在技术为教育带来诸多挑战的背景下,重新定位教师必备素养是亟需探索的问题。教师必备素养绝非局限于经济学、技术学或心理学等单一范畴内的微观表现性要素,而是教师个体积极发展的内在积淀,其核心是教师专业自主的觉醒及随之而来的行动。基于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四种关系向度,本文将教师必备素养指称为为人的敦品修己、待人的存诚善性、待物的技术择宜和育人的诗性智慧,四者分别用以对抗功利主义文化、技术性生存秩序、技术幻觉以及教育实践的不完善性。教师永远是一种未完成的存在,必备素养的探讨旨在帮助教师感受和体悟作为精神整体的自我,彰显师者的使命与天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次工业革命 教师素养 教育技术 教师专业发展
下载PDF
建党百年之高校教师培训制度建设回望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芒 石君齐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4-72,共9页
建党以来,高校教师培训始终贯穿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教育建设的全过程,经历了助力革命期、改旧立新期、规范壮大期及走向辉煌期四个阶段。政治性、时代性和问题导向性是中国共产党高校教师培训取得卓越成就的三大法宝。高校教师培训制度... 建党以来,高校教师培训始终贯穿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教育建设的全过程,经历了助力革命期、改旧立新期、规范壮大期及走向辉煌期四个阶段。政治性、时代性和问题导向性是中国共产党高校教师培训取得卓越成就的三大法宝。高校教师培训制度变迁受宏观制度环境的主导、行动者与制度互动的推动以及旧有制度惯性的制约。对高校教师培训制度变迁的回望与反思,有助于在开启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全面深化高校教师培训制度改革,建实、建强、健全培训体制,对于我党全面领导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党百年 教师培训 大学教师发展 制度变迁
下载PDF
技术之于儿童教育:意涵与解构——基于现象学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石君齐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4-52,共9页
智能技术作为儿童教育媒介正以多样的姿态进入大众视野,成为备受学校、家长追捧的时代宠儿。在现象学传统中,技术是事物显现的中介,事物经由技术在儿童面前显现。智能技术作为高级信息技术,其强大的自动化特性叠加信息技术的离散化本性... 智能技术作为儿童教育媒介正以多样的姿态进入大众视野,成为备受学校、家长追捧的时代宠儿。在现象学传统中,技术是事物显现的中介,事物经由技术在儿童面前显现。智能技术作为高级信息技术,其强大的自动化特性叠加信息技术的离散化本性进一步拓展了对世界“祛魅”的范围。然而,任何先进的技术呈现都无法穷尽一个具体特殊的实在,儿童在真实情境中丰富、独特、异质性的生命体验恰恰彰显了符号的空虚与干瘪。技术为世界“祛魅”的背后渗透着单凭思想的力量就试图完全把握现实总体性的同一性哲学,暴露出新的形而上学构建企图,其后果很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模糊儿童的认识起点,造成事物虚拟显现中整体与部分的断裂、多样性与同一性的遮蔽,以及儿童交往关系层面的缺席。因此,智能技术应定位于助力事物自然显现的引带技术,从同一性的霸权转向对异质性的维护,帮助儿童深刻体验、理解意义,充分回应儿童教育对世界“返魅”的渴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技术 儿童教育 信息技术哲学 现象学
下载PDF
论教育理解的技术前见
12
作者 李芒 石君齐 《教育科学文摘》 2020年第3期76-78,共3页
人类历史上重大的技术进步从未像今天的网络、智能等信息技术这样直接、大规模地影响教育,信息技术的普及一方面让人们看到技术对于人的观念、思维、情感、语言及行为的影响,看到技术在教育中作为工具手段的优势;另一方面也在不知不觉... 人类历史上重大的技术进步从未像今天的网络、智能等信息技术这样直接、大规模地影响教育,信息技术的普及一方面让人们看到技术对于人的观念、思维、情感、语言及行为的影响,看到技术在教育中作为工具手段的优势;另一方面也在不知不觉中破坏人们对教育的原有理解,在整体意义上重构教育世界。技术前见正是那些使人们不可避免地囿于当前历史条件、技术之内的基本观点与价值,无形中规制人们的认识与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整体意义 人的观念 教育 理解
下载PDF
运用双目标讨论法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13
作者 石君齐 《教育艺术》 2014年第12期51-51,共1页
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是高等教育重要目标之一。从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通识课程的组成和目标,可以看出美国大学素质教育的内容和目标其实就是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是对其英语名词的直译,是一种... 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是高等教育重要目标之一。从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通识课程的组成和目标,可以看出美国大学素质教育的内容和目标其实就是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是对其英语名词的直译,是一种有目的、自我校准的判断,这种判断导致解释、分析、评估、推论以及对判断赖以存在的证据、概念、方法、标准或语境的说明。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理性的反思性思维,其基本程序是:明确目标,探讨和检验假设,洞察隐藏值、对证据进行评估,得出结论或者解决方案,最后对结论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性思维能力 英语名词 thinking 反思性 大学素质教育 讨论法 通识课程 教学活动设计 思维教育 讨论组
下载PDF
为人母的三种境况
14
作者 石君齐 《中华家教》 2022年第3期82-85,共4页
“境况”不是母亲固有的角色或现成属性,而是一名女性作为母亲的日常存在状态。正如阿伦特对人类活动的区分,母亲同样会面临三种类似的存在状态。第一种境况与“劳动”活动对应,母亲艰难地奔波于孩子养育和自己的工作生活之间,难以平衡.
关键词 阿伦特 境况 为人母 三种
下载PDF
论“实践-引导-反思”取向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路径 被引量:18
15
作者 石君齐 叶菊艳 《教师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1-87,共7页
教师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目前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多以被动的专家理论讲授为主,由于忽略了教学情境和教师作为实践者的能动性,缺乏对教师反思的专业引导和支持,教师对教学的反思内容和反思层次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体的悟... 教师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目前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多以被动的专家理论讲授为主,由于忽略了教学情境和教师作为实践者的能动性,缺乏对教师反思的专业引导和支持,教师对教学的反思内容和反思层次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体的悟性。本文试图在教师反思的相关理论基础上建构"实践-引导-反思"取向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并重点讨论了其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反思的层次、引导的方式及引导员的素质要求,以期为高校教师发展实践,特别是高校教师教育者自身成长提供切实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反思 引导 教师教育者 教师专业发展 高校教师发展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