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三权分立政治模式不适合中国国情
被引量:2
- 1
-
-
作者
石哲界
-
机构
齐齐哈尔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
出处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3-24,共2页
-
-
关键词
三权分立制
中国国情
政治模式
国家机关
资本主义国家
国家权力
资产阶级
独立行使
-
分类号
D6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新课程实施对教师道德素养的要求
被引量:1
- 2
-
-
作者
石哲界
-
机构
齐齐哈尔教育教学研究院
-
出处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3期20-21,共2页
-
文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造就一代又一代的新型公民。新型公民素质发展的核心在于品德。因此,不仅要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也要不断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现代教师的道德素养,探讨新课程中教师人际关系的道德素养有作用。
-
关键词
教师道德素养
公正
为人师表
-
分类号
G525.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中小学教师道德人格素质的魅力与塑造
被引量:1
- 3
-
-
作者
石哲界
-
机构
齐齐哈尔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
出处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53-54,共2页
-
文摘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新时期必须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自身的素质,塑造完美的道德人格。教师的道德人格与一般道德人格不同,首先,体现了人格与师格的统一。其次,较高的格位水平。教师道德人格素质的魅力表现为以道德人格感化人格,以道德人格感化学生。教师道德人格素质的塑造途径是教师的社会实践活动。
-
关键词
教师道德人格
人格魅力
人格塑造
-
Keywords
teacher' s moral personal
charm personal
character modeling
-
分类号
G451.6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论人类荣辱观产生、演变的根源
- 4
-
-
作者
李春秋
石哲界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齐齐哈尔教育教学研究院干训部
-
出处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6-19,共4页
-
文摘
荣辱观是人们的世界观、道德观的重要内容之一。人类荣辱观的产生、演变,根源于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和社会心理因素,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荣辱观是一种道德意识形式,又是一种理论观点或学说,是人们对荣辱问题认识的结晶,有着继承关系。
-
关键词
荣辱观
经济关系
心理基础
思想来源
-
Keywords
honor and disgrace outlook
economic relation
mental basic
thought source
-
分类号
D648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对“精神文明重在建设”方针的基本内涵的探讨
- 5
-
-
作者
石哲界
-
机构
齐齐哈尔教育学院
-
出处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89-90,共2页
-
-
关键词
精神文明建设
基本内涵
重在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社会丑恶现象
破立结合
“破”
职业道德建设
“破字当头”
封建迷信
-
分类号
D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荣辱观的产生、演变及其社会作用
- 6
-
-
作者
石哲界
-
机构
黑龙江齐齐哈尔教育教学研究院干训部副教授
-
出处
《集团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02S期201-202,共2页
-
文摘
一.人类荣辱观的寻根溯源 荣辱观作为人类的道德意识是在原始社会产生的。原始人的荣誉观与维护氏族的整体利益、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对氏族履行义务联系在一起。他们以诚实劳动、平均分配为荣,以有能力而偷懒为耻。
-
关键词
荣辱观
社会作用
演变
平均分配
原始社会
道德意识
整体利益
共同劳动
-
分类号
F046.1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试论荣辱观的产生、演变及其社会作用
- 7
-
-
作者
石哲界
-
机构
齐齐哈尔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干训部
-
出处
《经济研究导刊》
2009年第11期216-217,共2页
-
文摘
人类荣辱观产生于原始社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变化。不同时代不同社会有不同的乃至大相径庭的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指在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关于荣辱问题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态度,既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反映,又是对历史上合理荣辱观特别是劳动人民和进步人士荣辱观的批判继承,是一种崭新的荣辱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必将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过程中,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
关键词
荣辱观
道德价值
社会作用
-
分类号
G4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谈现代教师的教育良心
- 8
-
-
作者
石哲界
-
机构
齐齐哈尔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
出处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3期61-62,共2页
-
文摘
道德素养是现代教师重要的专业素质之一。而教育良心是教师个体的道德素养,是教师内在的天平,是教师在精神上抵制错误的道德动机,选择正确道德行为的调节器。教育良心作为一种“道德自律”,有其自身内涵与特点,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有其特殊意义。教育良心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社会和教育实践中的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取决于教师将一定社会对从教者的道德要求,由“他律”变为“自律”。
-
关键词
教育良心
恪尽职守
道德修养
-
分类号
G451.6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试论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的公正性
- 9
-
-
作者
石哲界
-
机构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
出处
《中国教师》
2009年第14期40-41,共2页
-
文摘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好坏不仅影响教育教学质量,而且也往往影响学生的一生。新课程要求建立一种对话、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这种关系主要体现为:一是在人格上师生是完全平等的,师生都是教学中的主体,都具有独立人格和尊严;二是教学中师生共同分享知识、智慧、精神、情感,共同建构人生意义。
-
关键词
师生关系
公正性
教育教学活动
教师
教育教学质量
独立人格
人际关系
课程要求
-
分类号
G451.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