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语学习者定中式名名复合词韵律加工能力研究
1
作者 林嘉妮 石基琳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3-547,共15页
韵律句法学的研究显示,在汉语中韵律可以制约句法。述宾结构偏好1+2式(单音节+双音节),2+1式(双音节+单音节)通常受限制;名名复合词偏好2+1式,1+2式受限多。以往研究显示了母语者对于名名复合词1+2式的低接受度。本研究通过可接受度判... 韵律句法学的研究显示,在汉语中韵律可以制约句法。述宾结构偏好1+2式(单音节+双音节),2+1式(双音节+单音节)通常受限制;名名复合词偏好2+1式,1+2式受限多。以往研究显示了母语者对于名名复合词1+2式的低接受度。本研究通过可接受度判断任务,探讨汉语二语者和传承语者对1+2式名名复合词的可接受度。研究发现:(1)母语者排斥1+2式韵律结构的名名复合词;(2)对二语者而言,1+2式和2+2式在接受度上无显著差异,表明他们没有完全掌握韵律规则;(3)传承语者偏好2+2式,但是对1+2式的排斥不如母语者强烈;(4)韵律与语义存在交互,只有在语义合理的情况下,母语者对2+2和1+2式韵律结构的接受度才有显著差异;当语义不合理时,这种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韵律 名名复合词 可接受度测试 汉语二语习得 传承语
原文传递
探讨普通话二声变调——从音位到语音产出的模式
2
作者 石基琳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65-382,共18页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运用数据分析以及建立模型的概念,对二声变调的本质进行研究分析,再以此为基础建立语音学模型来模拟中文声调在语流中产生的变化。实验材料包括单音字以及三音节和四音节词组。语境包括单词朗读,带重音的信息焦点,不...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运用数据分析以及建立模型的概念,对二声变调的本质进行研究分析,再以此为基础建立语音学模型来模拟中文声调在语流中产生的变化。实验材料包括单音字以及三音节和四音节词组。语境包括单词朗读,带重音的信息焦点,不带重音的信息背景以及会话。数据分析的结果显示,普通话二声在适合的语境中有可能变得很像一声。此现象出现的词组结构以及语境非常广泛。右分支、左分支的三字组以及四字组的第二字、第三字都可能发生变化。会话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但是朗读时也会出现。本文提出二声变调是一个语流中发音弱化的现象,在语音学中有一定的规则可循,并不属于音系学层次范畴化的运作。运用轻重音以及对应的时长可以抓住不同结构和语境背后的共通性,对普通话二声变调表面呈现出的多样语音变化做出原则性的解释。在说话的过程中,发音人不断地在准确传达信息与易于发声两个条件之间选择一个平衡点。本文运用Stem-ML模型,用一个加权参数代表音律的轻重,模拟这两个条件之间的权衡关系,体现音系学与语音学界面的实践。这个参数在句子中的变化可以控制音系范畴在语音学上的表面现象,能够有效地捕捉到二声在语流中丰富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声变调 声调弱化 语音实践模型 音系学与语音学界面 加权音系表达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