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花园地区下马岭组第三段中尖棱褶皱特征及地质意义
1
作者 王士德 石如璠 方邦德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1988年第3期27-39,115-116,共15页
尖棱褶皱是在下列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构造变动比较强烈的地区;构成尖棱褶皱的介质是以层理发育的薄层脆性岩层为主,间夹塑性较大的薄层页岩,尖棱褶皱的底部和上部要有较厚的塑性较大的页岩层;形成尖棱褶皱的应力方式为主压应力平行... 尖棱褶皱是在下列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构造变动比较强烈的地区;构成尖棱褶皱的介质是以层理发育的薄层脆性岩层为主,间夹塑性较大的薄层页岩,尖棱褶皱的底部和上部要有较厚的塑性较大的页岩层;形成尖棱褶皱的应力方式为主压应力平行或近于平行层理。此外,①尖棱褶皱的空间分布反映较大规模的构造型式。②各部位尖棱褶皱的轴面走向和枢纽延伸方向与所在部位的大褶皱的轴面走向和枢纽延伸方向,以及逆断层的走向基本一致,尖棱褶皱与所在部位大规模同形褶皱的枢纽倾伏方向也近似一致.③各部位尖棱褶皱的变动强度,膝折带的应变大小及小断层的发育情况,反映了所在部位的较大规模构造变动的强烈程度.④在同样构造力的作用下,薄的脆性岩层比厚的脆性岩层更易形成尖棱褶皱和膝折褶皱。尖棱褶皱、膝折褶皱和共轭褶皱常共生在一起,说明它们的形成机制是相同的,箱状褶皱的共轭膝折面所夹钝角在110°—120°之间,其平分线方位与同期形成的大规模构造受力方向是一致的.⑤膝折带不仅能在低温高压地质条件下形成,在低温低压的地质条件下也能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马岭组 下花园 膝折褶皱 延伸方向 共轭褶皱 构造变动 箱状褶皱 膝折带 层理面 逆断层
下载PDF
河北涿鹿武家沟聚煤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2
作者 王士德 武国礼 +1 位作者 石如璠 桑忠喜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1986年第2期135-146,共12页
本文通过地质构造、岩相古地理及数学地质的综合分析,认为武家沟聚煤盆地的基底构造处在东西向和北东向构造复合的凹陷部位,桑干断裂在印支期的活动对凹陷的形成起到一定的作用。盆地中煤系地层形成时,燕山运动早期以北西—南东向挤压为... 本文通过地质构造、岩相古地理及数学地质的综合分析,认为武家沟聚煤盆地的基底构造处在东西向和北东向构造复合的凹陷部位,桑干断裂在印支期的活动对凹陷的形成起到一定的作用。盆地中煤系地层形成时,燕山运动早期以北西—南东向挤压为主,使盆地继续发展,中期和晚期使坳陷盆地发展成一个断陷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煤盆地 北东向构造 断陷盆地 岩相古地理 下花园组 中侏罗统 底板高程 基底构造 下马岭组 桑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