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根分叉病变患牙经牙周非手术治疗后5年失牙状况及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石姝雯 孟洋 +4 位作者 焦剑 李文静 孟焕新 栾庆先 王万春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13-918,共6页
目的:观察根分叉病变患牙经牙周非手术治疗后5年的失牙状况及失牙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79例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的慢性牙周炎患者,经牙周非手术治疗纵向观察5年。比较分析双侧下磨牙初诊及5年后随访时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 目的:观察根分叉病变患牙经牙周非手术治疗后5年的失牙状况及失牙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79例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的慢性牙周炎患者,经牙周非手术治疗纵向观察5年。比较分析双侧下磨牙初诊及5年后随访时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根分叉病变等级(furcation index,FI)、牙松动度等临床指标,并利用根尖片评价初诊时根分叉区牙槽骨吸收量,以了解根分叉病变患牙治疗前后临床指标的变化及失牙状况,并进一步分析影响失牙的主要因素。结果:(1)非手术治疗对伴有根分叉病变的慢性牙周炎患牙PD的改善是显著有效的,但根分叉病变的存在会影响其PD值的改善。(2)初始根分叉区PD值、松动度以及影像学根分叉区垂直骨丧失量和根分叉病变部位骨吸收区域面积与失牙成明显正相关(P<0.001),且FI=3、FI=4亦显著增加了失牙风险(P=0.017,P=0.007),而年龄(P=0.703)、性别(P=0.243)、吸烟史(P=0.895)等在本研究中与失牙无显著相关。(3)FI=3或FI=4的失牙风险显著高于FI为2及2以下的患牙,5年存活率不足50%。结论:根分叉病变患牙失牙风险与根分叉病变密切相关,根分叉病变严重、根分叉区水平及垂直骨丧失量多会显著增加失牙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根分叉部缺损 牙缺失 预后
下载PDF
牙周基础治疗+正畸治疗前牙移位效果
2
作者 石姝雯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30期239-239,共1页
目的:分析并研究牙周基础治疗配合正畸治疗前牙位移的临床效果。方法笔者选取在我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8医院进行实习调查,选取该院在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84例前牙位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2例。... 目的:分析并研究牙周基础治疗配合正畸治疗前牙位移的临床效果。方法笔者选取在我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8医院进行实习调查,选取该院在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84例前牙位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单纯采用牙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正畸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效治疗39例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有效治疗患者26例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1.90%,且观察组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更少,患者的满意度更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上治疗前牙位移,采用牙周基础治疗配合正畸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能够减少治疗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基础治疗 正畸治疗 前牙位移
下载PDF
新型胶原基质与游离龈移植术增宽种植区域角化组织效果的短期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琪 孟焕新 +4 位作者 宋文莉 李文静 石姝雯 侯建霞 韩劼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9-86,共8页
目的对比新型胶原基质与游离龈移植术增宽种植区域角化组织的短期临床效果,为两种方法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周科行种植修复治疗或种植术后复查且存在种植体颊侧角化... 目的对比新型胶原基质与游离龈移植术增宽种植区域角化组织的短期临床效果,为两种方法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周科行种植修复治疗或种植术后复查且存在种植体颊侧角化组织宽度(the width of keratinized mucosa,KW)<2 mm的患者19例,共32枚种植体。根据术前种植体颊侧KW将患者分为试验组(KW≥0.5 mm)及对照组(KW<0.5 mm),试验组使用胶原基质、对照组采用游离龈移植术(free gingival graft,FGG)分别进行角化组织增量手术。试验组10例患者(3例男性,7例女性),15枚种植体;对照组9例患者(5例男性,4例女性),17枚种植体。术后2周及1、2、3个月复查,记录种植区域或种植体颊侧KW。同时要求患者在术后1周内每日填写术后出血、水肿及疼痛情况调查问卷,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术后3个月内与术前相比种植体颊侧KW均显著增宽(P<0.01),对照组角化组织增宽量(ΔKW)在术后2周及1、2、3个月均高于试验组,除术后2周外,其余时间点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对照组ΔKW为(3.44±1.64)mm,试验组ΔKW为(2.30±0.82)mm。移植组织在术后均有不同程度收缩,术后2周内移植组织收缩最快,术后3个月时对照组与试验组的角化组织收缩率分别为(34±25)%和(51±1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水肿及疼痛VAS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试验组出血VAS评分[M(QR)][0.00(0.41)]显著低于对照组[0.50(1.09)](P<0.01)。术后3个月时试验组移植组织与邻近组织的颜色、质地基本一致,对照组的移植组织与邻近组织可以区分。结论新型胶原基质与游离龈移植术在术后3个月内均能增宽种植区域KW;游离龈移植术在角化组织增量的获得及移植组织收缩率方面均优于胶原基质;使用胶原基质进行角化组织增量手术能简化手术操作步骤,术后出血情况较轻,且移植区域的美学效果优于游离龈移植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 角化组织 胶原基质 游离龈移植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