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林甸地热田热水微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结构分析
1
作者 朱瑞杰 周学军 +8 位作者 詹涛 马永法 王旭 董俊领 刘玲 杨峰田 李栋 石宇佳 苏玉娟 《中国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67-1677,共11页
【研究目的】研究地热系统微生物群落组成有助于揭示地热流体地球化学演化和指示热储地球化学环境。已有研究显示,林甸地热田热水还原性强且富含甲烷,但关于微生物在甲烷形成中的作用研究较少。本文旨在分析林甸地热田热水中微生物的群... 【研究目的】研究地热系统微生物群落组成有助于揭示地热流体地球化学演化和指示热储地球化学环境。已有研究显示,林甸地热田热水还原性强且富含甲烷,但关于微生物在甲烷形成中的作用研究较少。本文旨在分析林甸地热田热水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特征,并揭示其甲烷生成途径。【研究方法】在地热供暖季和非供暖季采集并测试了9个热水微生物样品,并对热水中微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及功能基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属水平上,林甸地热水中优势细菌主要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80%),与已有报道的地热系统有一定差异,而同油田热水相似;供暖季和非供暖季热水中细菌多样性差异较大,非供暖季细菌多样性高于供暖季,但古菌多样性基本不受开采影响;优势古菌以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产甲烷菌为主,地热流体中的甲烷气体主要源于H_(2)还原CO_(2)产甲烷途径,而甲基歧化产甲烷作用和H_(2)还原甲基化合物产甲烷途径次之。【结论】林甸地热田热水中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较为独特,与地层中有机质含量较高、地热开采扰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田 微生物多样性 群落结构 开采扰动 产甲烷作用 地热调查工程 林甸 黑龙江
下载PDF
苹果幼树根际和根内细菌丰度及根际酶活性对土壤紧实胁迫的响应特征
2
作者 李佳琦 荀咪 +4 位作者 石钧元 宋建飞 石宇佳 张玮玮 杨洪强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2563-2573,共11页
【目的】明确引起紧实胁迫下苹果根系微域环境中细菌丰度变化的主要因子,揭示土壤胁迫下苹果根际生物学特征,为果园土壤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砧木分别为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 Rehd.)和八棱海棠(Malus robusta Rehd.)的2年生‘... 【目的】明确引起紧实胁迫下苹果根系微域环境中细菌丰度变化的主要因子,揭示土壤胁迫下苹果根际生物学特征,为果园土壤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砧木分别为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 Rehd.)和八棱海棠(Malus robusta Rehd.)的2年生‘红富士’苹果(Malus domestica Borkh.cv.Red Fuji)盆栽幼树为试材,通过镇压土壤设置紧实胁迫,检测根际矿质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以及根际细菌和根系内生细菌丰度。【结果】无论是红富士/平邑甜茶还是红富士/八棱海棠,土壤紧实胁迫均明显提高苹果根际速效磷和有效钾含量,提高根际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降低根际碱解氮含量和根际蔗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活性,以及根系内生细菌的丰度,并改变根际微生物组成结构。土壤紧实胁迫下,根际细菌数量和丰度、根际荧光素二乙酸酯(fluorescein diacetate,FDA)水解酶活性的变化因砧木而不同,它们在红富士/平邑甜茶中显著降低,降低幅度分别为46.88%、50.50%和29.13%;在红富士/八棱海棠中则显著升高,升高幅度分别为51.41%、20.22%和13.76%。土壤紧实胁迫下,红富士/平邑甜茶根际碱解氮含量、水解酶(蔗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活性以及根内细菌丰度的下降幅度大于红富士/八棱海棠;红富士/八棱海棠根际比红富士/平邑甜茶具有更强的FDA水解酶活性。冗余分析显示,土壤紧实胁迫下,根际有效钾、碱解氮和FDA水解酶活性对苹果根际和根内细菌丰度变异的解释率最高。【结论】土壤紧实胁迫显著影响苹果根际微生物组成,进而改变根际土壤酶活性和根际有效性矿质养分的含量。根际细菌和FDA水解酶活性的变化因砧木而不同,其在红富士/平邑甜茶中受到土壤紧实胁迫的抑制程度较高。土壤紧实胁迫下,苹果根际有效钾和碱解氮磷含量以及FAD水解酶酶活性的改变与根际和根内细菌丰度的变化存在更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紧实 苹果砧木 根际 土壤酶 根内生细菌
下载PDF
基于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的辽宁丹东地区地热水成因模式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峰田 石宇佳 李文庆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74-483,共10页
辽宁丹东地区地热资源丰富,阐明其地热田的成因模式对于区域热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区内北汤、东汤、五龙背地热田为研究对象,进行水化学和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北汤、东汤、五龙背地热水的水化学类型分别为SO_(4)&#... 辽宁丹东地区地热资源丰富,阐明其地热田的成因模式对于区域热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区内北汤、东汤、五龙背地热田为研究对象,进行水化学和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北汤、东汤、五龙背地热水的水化学类型分别为SO_(4)·Cl-Na·Ca型、HCO_(3)·SO_(4)-Na型、HCO_(3)-Na·Ca、HCO_(3)·SO_(4)-Na和HCO_(3)·Cl-Na型。研究区的热水来源为大气降水,北汤、东汤地热田的补给高程分别为678 m和376 m。根据^(14)C测年方法,得出北汤、东汤和五龙背地热田地热水年龄分别为2000~3300 a B.P.、2200~7200 a B.P.和700~2900 a B.P.。根据二氧化硅地温计和lg(Q/K)方法,北汤、东汤和五龙背地热田的热储温度分别为92℃、120℃和100~101℃,相应的地热水循环深度分别为1900 m、3000 m和800~1800 m。地热水接收大气降水入渗补给,经断裂带深循环加热,于NNE和NW向两组断裂交汇处上涌进入浅部含水层或出露地表成泉,属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东 地热田 成因模式 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
下载PDF
镫口扬水灌区总干渠泥沙特性及冲淤规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立东 李超 +1 位作者 李伟帅 石宇佳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11,14,共5页
引黄灌区渠首泥沙淤积影响灌区正常运行,而灌区特有的来水来沙特性又影响着渠道的冲淤变化。以镫口扬水灌区总干渠为研究对象,通过对2015年不同灌水期含沙量沿程和垂线分布、泥沙颗粒级配等特性进行研究,结合张红武泥沙沉速公式及起动... 引黄灌区渠首泥沙淤积影响灌区正常运行,而灌区特有的来水来沙特性又影响着渠道的冲淤变化。以镫口扬水灌区总干渠为研究对象,通过对2015年不同灌水期含沙量沿程和垂线分布、泥沙颗粒级配等特性进行研究,结合张红武泥沙沉速公式及起动流速计算方法,分析了总干渠泥沙沉速及起动流速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悬沙中73.7%以上为冲泻质,沉速均小于0.002 m/s,春灌期含沙量在渠首段明显降低,导致泵站出水口至伊泰桥段淤积严重;春灌和秋灌中粗颗粒泥沙含量高,导致含沙量垂向分布较夏灌一水、二水明显变化大;受水温及粒径影响,春灌期泥沙起动流速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沙量 颗粒级配 起动流速 泥沙淤积 镫口扬水灌区
下载PDF
国家储备粮库温度场分布模型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赵欣然 郝山山 石宇佳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57-63,共7页
以国家储备粮库高大平房仓为研究对象,以小麦粮堆为实验对象,以位于不同坐标的温度传感器一年不间断监测粮温数据为挖掘对象,利用SPSS、R语言拟合数学模型。将粮温数据分别从图像、空间、数学定义多方位呈现出来,立体化展现出高大平方... 以国家储备粮库高大平房仓为研究对象,以小麦粮堆为实验对象,以位于不同坐标的温度传感器一年不间断监测粮温数据为挖掘对象,利用SPSS、R语言拟合数学模型。将粮温数据分别从图像、空间、数学定义多方位呈现出来,立体化展现出高大平方仓小麦粮堆温度场变化规律,并基于温度场耦合的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对比算法实用性,根据聚类结果分析,位于季节性差异大的华北京津冀地区高大平房仓小麦粮堆,在2018年1月—2019年3月显著出现"冷芯热皮"现象,本研究利用智能算法将"热皮"位置精确到空间中具体坐标点。而大体积"冷芯"位置以及无异常热高温的空间测温点符合国家低温储粮标准。在3~4年储粮期的秋冬季,粮堆中多层次的"热—冷"交替区域最易发生陈化、劣质、霉变等热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场模拟 凝聚层次聚类 EM算法 回归预测
下载PDF
聚类算法在粮库温度传感器优化布置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郝山山 赵欣然 石宇佳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64-70,共7页
粮温异常严重影响粮食储藏状态,准确探测到粮堆内高温异常是各项工作的基础,合理布置温度传感器是保障探测准确性的关键。以华北地区某平房仓粮温监测数据为基础,利用聚类模型对粮温空间分布、时间段聚类,探索粮堆温度场空间分布规律。... 粮温异常严重影响粮食储藏状态,准确探测到粮堆内高温异常是各项工作的基础,合理布置温度传感器是保障探测准确性的关键。以华北地区某平房仓粮温监测数据为基础,利用聚类模型对粮温空间分布、时间段聚类,探索粮堆温度场空间分布规律。结合多重响应分析结果,提出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案。采用时间序列模型预测未来粮温变化,对布置方案进行检验和修正,得出最终优化布置方案:测温点位根据风险级别可分为6类,其中0级风险经检验不会出现高温异常,则可不再布控传感器。测温点位从240处减少至124处,重点布控在粮面、粮堆四周靠墙部位及粮堆底面,保证了测量准确性。经过以上优化布置,可有效减少测温传感器数量,降低企业储粮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温监测 数据挖掘 K-MEANS 多重响应 ARIMA
下载PDF
土著微生物原位修复典型有机污染地下水研究展望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玉玲 王吉利 +4 位作者 刘婷 白雪 石宇佳 丁杨 宋和威 《应用技术学报》 2021年第4期326-329,共4页
地下水是地球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节生态环境健康的重要水源,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工农业快速发展导致的地下水污染问题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针对典型有机污染地下水原位修复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阐述了... 地下水是地球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节生态环境健康的重要水源,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工农业快速发展导致的地下水污染问题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针对典型有机污染地下水原位修复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阐述了绿色可持续的土著微生物原位修复技术的特点、优势和实施模式,分析了其原位修复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对土著微生物原位修复有机污染地下水的研究和工程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有机污染 土著微生物 原位生物修复
下载PDF
核桃离体快繁技术研究
8
作者 周传庆 石宇佳 +2 位作者 王忠英 孟雪 梁美霞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2年第9期18-21,共4页
以难繁树种核桃为试材,研究了外植体不同取材时期、不同外植体种类、不同消毒方法、不同初代培养基、不同增殖培养基对核桃离体快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五月上旬外植体半木质化时期取材最好,成活率最高。灭菌方法是:流水冲洗→75%酒... 以难繁树种核桃为试材,研究了外植体不同取材时期、不同外植体种类、不同消毒方法、不同初代培养基、不同增殖培养基对核桃离体快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五月上旬外植体半木质化时期取材最好,成活率最高。灭菌方法是:流水冲洗→75%酒精浸泡30~35 s→无菌水冲洗3遍→0.1%升汞浸泡9 min→无菌水冲洗5遍,外植体污染率最低为30%,成活率最高为70%。核桃茎段外植体初代效果好于茎尖,成活率为85%。核桃茎段在MS+TDZ 0.01 mg/L+IBA 0.01 mg/L+PVP 2 g/L+蔗糖30 g/L+琼脂7.5 g/L的培养基上初代培养效果最佳,平均苗高5.74 cm,叶片绿色且密。核桃茎段增殖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 mg/L+IBA 0.01 mg/L+蔗糖30 g/L+琼脂7.5g/L,平均增殖系数为4.15,平均苗高5.92 cm,叶片绿色且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消毒方法 采取时期 褐变
下载PDF
苹果Nramp基因组鉴定及其对不同重金属离子的反应
9
作者 石宇佳 李佳琦 +5 位作者 宋建飞 严俊红 朱晓悦 张晓健 张玮玮 杨洪强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61-1369,共9页
天然抗性相关巨噬蛋白(natural resistance-associated macrophage protein)是一类能够转运Fe^(2+)和Cd^(2+)等二价金属离子的蛋白。本文从苹果(Malus pumila)基因组内分离鉴定出8个Nramp同源基因,根据其进化关系、编码蛋白的氨基酸数... 天然抗性相关巨噬蛋白(natural resistance-associated macrophage protein)是一类能够转运Fe^(2+)和Cd^(2+)等二价金属离子的蛋白。本文从苹果(Malus pumila)基因组内分离鉴定出8个Nramp同源基因,根据其进化关系、编码蛋白的氨基酸数及理化性质的相似性分为3组;WoLF PSORT预测它们所编码的蛋白全部定位于质膜;PlantCARE显示8个MpNramps的启动子序列中含有多个激素响应及非生物胁迫响应元件;表达谱分析表明它们在叶片中的表达量因苹果品种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在Fe^(2+)、Mn^(2+)、Zn^(2+)、Cu^(2+)和Cd^(2+)五种重金属离子处理下,8个MpNramps在‘嘎啦’苹果组培苗叶片的表达水平差异显著,其中,MpNramp4对Fe^(2+)和Mn^(2+)反应较敏感,MpNramp1和MpNramp6对Mn^(2+)和Zn^(2+)较敏感,MpNramp2和MpNramp3对Fe^(2+)、Mn^(2+)和Zn^(2+)处理都比较敏感。8个MpNramps在Cu^(2+)和Cd^(2+)处理下都明显上调表达,对毒性重金属均呈现出较高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Nramp基因 重金属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生物小分子刺激石油污染地下水中土著菌的降解特性
10
作者 张艺 石宇佳 +3 位作者 王吉利 王以良 迟崇哲 张玉玲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750-758,共9页
基于石油污染地下水微生物降解机制,针对我国东北某石油污染地下水低温、低氧、寡营养环境的特点,采集石油污染地下水,研究生物小分子物质刺激石油污染地下水中土著菌降解石油烃效率.结果表明:以石油烃为唯一碳源,在无机盐基础营养液中... 基于石油污染地下水微生物降解机制,针对我国东北某石油污染地下水低温、低氧、寡营养环境的特点,采集石油污染地下水,研究生物小分子物质刺激石油污染地下水中土著菌降解石油烃效率.结果表明:以石油烃为唯一碳源,在无机盐基础营养液中分别添加生物小分子氨基酸和有机磷源时,氨基酸类物质抑制土著菌降解石油烃,其中抑制能力为甘氨酸(-20.49%)>谷氨酸(-7.81%)>丙氨酸(-4.88%);有机磷酸脂类促进土著菌降解石油烃,其中促进能力为卵磷脂(7.91%)>甘油磷酸二钠(7.01%)>磷酸三乙脂(0.03%);进一步补充生物小分子碳源可提升土著菌降解效率,其中提升能力为蔗糖(8.03%)>葡萄糖(6.01%)>麦芽糖(2.91%);在石油烃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的地下水中添加无机盐、卵磷脂和蔗糖,作用7 d时,受生物小分子物质刺激作用,降解率可提升至77.26%;联合16SrRNA扩增子测序,对刺激前后土著菌进行高通量测序,证明生物小分子促进土著菌群协同代谢降解石油烃时,石油烃优势菌属丰度和功能基因表达呈正效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小分子 生物刺激 土著菌 石油污染地下水 降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