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证据报告:肾结石形成的风险
- 1
-
-
作者
石宏志(译)
-
机构
不详
-
出处
《载人航天信息》
2020年第2期16-26,共11页
-
文摘
肾结石的形成对飞行中航天员的健康状况构成严重威胁,不仅因为肾绞痛对人的绩效会产生影响,还因为可能导致乘员撤离的并发症,如血尿、感染、肾积水和败血症。危险因素的证据来自对乘员的尿液分析,记载了有可能导致增加成石盐饱和度的泌尿环境变化,而成石盐是结石病灶形成和生长的驱动力。此外,在返回地球后的美国航天员以及一名飞行中的俄罗斯航天员身上发现了肾结石。对尿液标本进行的生化分析显示了高句尿症和高尿酸血症、尿量减少、草酸纟弓和鱗酸句尿饱和度增加的迹象。肾结石形成风险的一个主要因素是随着骨矿物质转换增加而引起的骨丢失。饮食和液体摄入,由于其对尿液p H值(酸性增加)和尿量(减少)的影响,也在风险中起主要作用。历史上,对来自一些天空实验室任务乘员尿液样本的专项评估表明,钙排泄物在飞行初期增加,在飞行第10天明显增加,几乎超过了正常排泄的上限(男性为300mg/d)。其他乘员的数据记载了饮食中液体摄入量的减少以及钾、磷、镁和枸橼酸盐(一种钙结石形成的抑制剂)摄入量的减少。因此,来自短期和长期飞行任务的数据表明,太空旅行会诱发肾结石形成的风险因素,这些风险因素在飞行后会持续存在;乘员报告中记载了这种风险。
-
关键词
尿液标本
枸橼酸盐
肾积水
尿液分析
骨矿物质
太空旅行
高尿酸血症
天空实验室
-
分类号
R69
[医药卫生—泌尿科学]
-
-
题名证据报告:航天飞行中出现心律问题的风险
- 2
-
-
作者
石宏志(译)
-
机构
不详
-
出处
《载人航天信息》
2020年第2期1-15,共15页
-
文摘
NASA对长期暴露于航天飞行环境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临床意义表示关注,例如在国际空间站(ISS)或长期(如3年)驻留火星或月球期间。有一些轶事报道和一些记录在案的太空心律失常病例,包括一个有记录的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在遥远的太空环境中,心源性猝死潜在的灾难性特点在太空计划的早期引起了人们的担忧,航天飞行可能会导致心律失常。事实上,伴随着航天飞行,心血管系统发生已知的和明确的变化:①血浆容量减少;②左心室质量减少:③自主神经系统适应失重环境。综合这些生理适应提示,航天飞行期间心脏结构和神经体液环境的变化可能改变电传导,尽管支持这一论点的证据主要是在长期航天飞行后少数航天员中发生的Q T间期(心电图上Q波开始到T波结束之间的时间)的微小变化。随着NASA医疗机构努力完善和改进与心律失常和心血管疾病相关的筛查技术,随着NASA进入探索级任务时代,确定航天飞行本身是否足以改变心脏结构和功能以及确定增加心律失常的风险,是至关重要的。
-
关键词
血浆容量
心源性猝死
航天飞行
自主神经系统
神经体液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系统
心律失常
-
分类号
R54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
-
题名航天飞行中颈静脉血流疲滞与血栓形成的评估
- 3
-
-
作者
石宏志(译)
徐冲(审校)
-
机构
不详
-
出处
《载人航天信息》
2020年第2期27-33,共7页
-
文摘
该研究的重要性:与地球上直立体位相比,在航天飞行过程中暴露于失重环境会导致血液和组织液慢性头向转移,而这种转移对脑静脉流出的影响尚属未知。目的:评估航天飞行过程中颈内静脉(IJV)的流动和形态,探讨下体负压是否与逆转航天飞行过程中的体液头向转移有关。设计、设定和参与者:这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包括11名参加长期航天飞行任务的国际空间站乘员。发射前和着陆后约40天,获取了坐位、仰卧位和15°头低位3种体位的颈内静脉(IJV)測量值。飞行中约50天和150天,在正常飞行条件下以及使用下体负压期间,获取了IJV测量值。于2019年6月进行了数据分析。暴露:在地球上的体位变化,航天飞行,下体负压。主要观察指标:IJV横截面积、压力、血流和血栓形成的超声评估。结论和意义:这项队列研究发现了航天员IJV中与航天飞行相关的血流滞流和逆流,至少有1名航天员出现IJV血栓,这是一种新发现的与航天飞行相关的风险。下体负压可能是航天飞行中提高上身静脉血流量的一种有效对抗措施。
-
关键词
下体负压
静脉血流
颈内静脉
航天飞行
仰卧位
血栓形成
脑静脉
失重环境
-
分类号
R47
[医药卫生—护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