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细胞起源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石寒菡 王少云 贾仁兵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683-1686,共4页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好发于3岁以下儿童,可导致患儿失明、眼球摘除甚至死亡,严重威胁其生命和生活质量。探索视网膜母细胞瘤肿瘤细胞起源有助于揭示其发病机制,指导诊断、分型和治疗。目前,学界以视网膜发育研究...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好发于3岁以下儿童,可导致患儿失明、眼球摘除甚至死亡,严重威胁其生命和生活质量。探索视网膜母细胞瘤肿瘤细胞起源有助于揭示其发病机制,指导诊断、分型和治疗。目前,学界以视网膜发育研究为基础,提出了视网膜前体细胞起源、视锥感光细胞起源、水平细胞或Müller胶质细胞起源3种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起源学说。该文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学起源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 视网膜前体细胞起源学说 视锥感光细胞起源学说 水平细胞或Müller胶质细胞起源学说
下载PDF
MicroRNAs在肝母细胞瘤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成英杰 单慈 +1 位作者 石寒菡 顾松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660-663,共4页
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HB)在儿童恶性肿瘤中较为罕见,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男性较多见,约占儿童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的80%。其中仅95%的肝母细胞瘤存在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异常升高,而且与病理类型、肿瘤分期等相关性不大。... 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HB)在儿童恶性肿瘤中较为罕见,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男性较多见,约占儿童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的80%。其中仅95%的肝母细胞瘤存在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异常升高,而且与病理类型、肿瘤分期等相关性不大。仅通过异常升高的AFP水平进行肝母细胞瘤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评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前已有诸多研究发现miRNAs在HB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且具有高度组织特异性、保守性和时序性,在不同病理类型的HB中mRNAs呈特异性表达。因此,有望联合AFP与microRNAs进行HB的分子分型,组成HB的分子指纹,用于肝母细胞瘤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母细胞瘤 MICRORNAS 生物学标记物 分子分型 诊断 预后评估
下载PDF
肌电图定量评估半面短小咬肌发育不良的临床应用
3
作者 韩文卿 马莉萍 +7 位作者 陈骁俊 Zin Mar Aung 孙梦哲 Mooi Wei Jun 石寒菡 杨娴娴 柴岗 许佳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716-719,共4页
目的探索肌电图在半面短小咬肌功能定量评估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自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就诊的33例CT明确诊断为单侧半面短小患儿.利用BioNeuro多参数生物反馈仪测定息儿下颌姿势位(MPP)及3次最大自愿收缩状态(MVC)的两侧咬肌电位值,分... 目的探索肌电图在半面短小咬肌功能定量评估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自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就诊的33例CT明确诊断为单侧半面短小患儿.利用BioNeuro多参数生物反馈仪测定息儿下颌姿势位(MPP)及3次最大自愿收缩状态(MVC)的两侧咬肌电位值,分别取波幅均方根值记为静息/活动平均电位;取3次活动平均电位的平均值,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患儿健、患侧平均电位差异.计算半面短小患儿患侧/健侧咬肌活动平均电位的比值(A/U),提出基于A/U的半面短小咬肌功能定量分类.结果患侧咬肌平均活动电位(37.97±20.40)mV明显低于对侧(70.35±33.70)mV,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咬肌功能定量分类MFC将半面短小患儿分为四型:MFCⅠ型(A/U>0.8)、MFCⅡ型(0.6<A/U≤0.8)、MFCⅢ型(0.3<A/U≤0.6)和MFCⅣ型(A/U≤0.3).结论半面短小患儿咀嚼肌活动发生改变,约有75.8%(25/33)的患儿存在患侧咬肌功能受累;基于A/U提出的咬肌功能定量分类,能在一定程度上评估半面短小咬肌功能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面短小症 肌电图 咬肌发育不全 咬肌功能定量分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