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淬火应力引起的车轮钢焊接裂纹研究
1
作者 石少冲 李冠楠 柳风林 《山西冶金》 CAS 2024年第7期138-140,共3页
对出现焊接裂纹的车轮钢裂纹处进行微观结构分析、能谱分析,检测结果显示,焊接热影响区晶粒长大严重,且焊接后焊缝位置从高温急冷至室温,冷却速率较快,产生了较大的淬火应力,最终在焊缝位置处产生较大面积的晶粒裂纹,导致焊接开裂。用... 对出现焊接裂纹的车轮钢裂纹处进行微观结构分析、能谱分析,检测结果显示,焊接热影响区晶粒长大严重,且焊接后焊缝位置从高温急冷至室温,冷却速率较快,产生了较大的淬火应力,最终在焊缝位置处产生较大面积的晶粒裂纹,导致焊接开裂。用户制作轮辋焊接工艺结束后,设定焊接电流范围为7800~9500 A、顶锻时间为0.2 s,并对焊缝位置进行空冷或者缓冷,大大提高了车轮钢产品焊接质量,降低了焊接裂纹产生的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钢 焊接裂纹 晶粒长大 外界应力
下载PDF
2250热轧产线800 MPa级汽车厢体钢的开发
2
作者 石少冲 李斌 李冠楠 《山西冶金》 CAS 2024年第6期130-132,共3页
介绍了某钢厂2250热轧产线800 MPa级汽车厢体钢的开发过程及关键技术。通过优化合金设计、调整热轧工艺参数及特殊的两段冷却控制,成功研制出满足汽车厢体结构强度要求的800MPa级高强度钢。详细阐述了合金元素的选择依据及其对钢材性能... 介绍了某钢厂2250热轧产线800 MPa级汽车厢体钢的开发过程及关键技术。通过优化合金设计、调整热轧工艺参数及特殊的两段冷却控制,成功研制出满足汽车厢体结构强度要求的800MPa级高强度钢。详细阐述了合金元素的选择依据及其对钢材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热轧过程中温度、冷却模式及冷却速度对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所开发的高强度钢具有良好的强度、韧性及成型性,能够满足汽车轻量化与安全性的双重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0 MPa级 轻量型 汽车厢体钢
下载PDF
公共环境下密集人群踩踏事故的预警系统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鹏 石少冲 王钢强 《灾害学》 CSCD 2016年第4期181-184,共4页
目前关于公共环境下的密集人群踩踏事故预警更多的是从人群的流量和密集度等特征的识别来进行风险的预警,缺乏对事故整体的系统性考虑。本文基于密集人群聚集踩踏事故的机理,建立了基于人群风险监测、风险分析、风险预警/处置等技术手... 目前关于公共环境下的密集人群踩踏事故预警更多的是从人群的流量和密集度等特征的识别来进行风险的预警,缺乏对事故整体的系统性考虑。本文基于密集人群聚集踩踏事故的机理,建立了基于人群风险监测、风险分析、风险预警/处置等技术手段的密集人群踩踏事故预警系统。该系统的构建将有利于提高公安部门大型活动的应急能力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集人群 踩踏事故 应急管理 预警
下载PDF
基于时间序列分解与全连接神经网络的警情长周期时间序列预测 被引量:5
4
作者 石少冲 陈鹏 +1 位作者 曾昭龙 胡校成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5186-5191,共6页
传统的警情时间序列预测以实际的发案数量为目标,且仅能实现短期的预测,但由于警情时间序列本身固有的强随机性使预测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根据警情时间序列数据的特点,从公安工作的实际需求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序列分解与全连接神... 传统的警情时间序列预测以实际的发案数量为目标,且仅能实现短期的预测,但由于警情时间序列本身固有的强随机性使预测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根据警情时间序列数据的特点,从公安工作的实际需求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序列分解与全连接神经网络的(STL-FNN)预测模型,该模型以预测警情的单日发案的风险等级为主要目标,能够实现警情风险等级的长周期预测。利用该模型对B市侵财类警情数据进行了时间序列长周期预测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STL-FNN模型能够实现一年的警情单日发案风险的预测,平均准确率为0.6247,预测性能优于Holt-Winters、LSTM、Prophet和ARIMA等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警情预测 时间序列 全神经网络 准确率
下载PDF
分类学习方法在犯罪人地域特征预测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石少冲 陈鹏 +2 位作者 原鹏辉 侯超 明红霞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1期59-64,共6页
传统的时空犯罪预测仅适用于犯罪的时空分布概率分析,无法应用于具体的案件预测,而基于犯罪人特征属性判断犯罪人风险行为的预测方式往往会受到特定工作场景的限制,缺乏良好的迁移性和扩展性(背景)。抽象出案件现场构成要素并从信息化... 传统的时空犯罪预测仅适用于犯罪的时空分布概率分析,无法应用于具体的案件预测,而基于犯罪人特征属性判断犯罪人风险行为的预测方式往往会受到特定工作场景的限制,缺乏良好的迁移性和扩展性(背景)。抽象出案件现场构成要素并从信息化侦查的角度建立了以时间、区域、部位、目标和手段等5种案件现场信息为属性、以分类算法为基础的犯罪人地域特性识别模型,并以北京市盗窃电动车案件数据作为案例、利用决策树算法进行了实证分析(方法)。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地实现对犯罪人地域特征的分类识别,其分类正确率达到了80%以上,并且决策树算法在结果的准确率上较其他分类方法具有更好的效果(结果)。以犯罪人的地域特征性作为案件侦查的一个切入点,利用案件现场特征挖掘犯罪嫌疑人的地域特征,可为侦查人员缩小侦查范围提供了一种方法,有利于侦破犯罪嫌疑人身份不明的案件,提升侦查效率(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件现场信息 特征识别 分类算法 侵财类案件 决策树
下载PDF
北京市外来犯罪者的户籍地空间分布及其演变——以2005-2014年入室盗窃犯罪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原鹏辉 陈鹏 +3 位作者 姜超 侯超 石少冲 明红霞 《犯罪研究》 2019年第3期16-25,共10页
城市犯罪案件是本地与外地犯罪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犯罪预防策略不应仅局限于本地区域。为拓展犯罪预防思路、实现有效犯罪防控,以北京市外来入室盗窃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空间统计、Moran散点图、非参数检验等方法对2005-2014年北京市... 城市犯罪案件是本地与外地犯罪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犯罪预防策略不应仅局限于本地区域。为拓展犯罪预防思路、实现有效犯罪防控,以北京市外来入室盗窃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空间统计、Moran散点图、非参数检验等方法对2005-2014年北京市外来犯罪者户籍地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北京市外来犯罪者主要来自距北京市较近的河北、河南、山东及黑龙江等区域;但相较于2005年,2014年犯罪者户籍地分布出现向西南偏移的趋势;(2)北京市外来犯罪者户籍地在空间上呈聚集状态,其中河北、河南、山东形成了稳定的犯罪者户籍地高集聚区,但其聚集性有所降低;(3)相较于犯罪者户籍地低集聚地,犯罪者户籍地高集聚地具有至北京市的交通距离短、经济发展水平低、失业人数多、人口规模大等特征。因此,各地政府应结合本地犯罪防控和外地户籍地干预,以达到降低和预防城市犯罪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犯罪者 户籍地 空间分布 北京市 犯罪地理
下载PDF
不同主体特征的犯罪人空间出行行为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侯超 陈鹏 +3 位作者 曾昭龙 石少冲 原鹏辉 沈兵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02-613,共12页
犯罪人的空间出行行为对描述和理解犯罪人的犯罪过程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已有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犯罪人空间出行距离的一般性统计分析,缺少从犯罪人不同主体特征下的空间出行行为的精细化与个性化研究。论文以北京市盗窃电动自行车案件为例... 犯罪人的空间出行行为对描述和理解犯罪人的犯罪过程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已有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犯罪人空间出行距离的一般性统计分析,缺少从犯罪人不同主体特征下的空间出行行为的精细化与个性化研究。论文以北京市盗窃电动自行车案件为例,对不同主体特征要素下的犯罪人空间出行距离分布差异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具有不同性别、年龄、籍贯和犯罪经验属性的犯罪人空间出行距离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男性犯罪人的犯罪出行距离略高于女性犯罪人,但其空间缓冲距离却较女性犯罪人略小;中年犯罪人较青少年和老年犯罪人具有更大的犯罪出行距离和空间缓冲半径;外来犯罪人群体较本地犯罪人群体的犯罪出行距离和空间缓冲区更远;多次作案的犯罪人在出行距离和空间缓冲距离上要高于作案次数较少的犯罪人。随后,基于最小努力原则和理性抉择理论,从犯罪人主体的出行成本、邻里监护风险感知、犯罪收益等角度构建了犯罪人空间出行的决策模型,并对不同主体特征要素作用下的犯罪人空间出行行为的差异性进行了解释。研究结论可为犯罪预测及警务实践提供有效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出行 犯罪人 个体特征 理性选择理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