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编码RNA调控真社会性昆虫品级分化和个体分工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陈洁 关子盈 +3 位作者 陈婷 石庆型 吕利华 齐国君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1-560,共10页
真社会性昆虫是最具代表性的表型可塑性的研究对象之一,其个体之间分工协作的社会性生活方式增强了整个群体的环境适应性和繁殖力。真社会性昆虫虽然具有相同的遗传背景,个体之间却表现出明显的品级分化和个体分工,这是由环境和遗传共... 真社会性昆虫是最具代表性的表型可塑性的研究对象之一,其个体之间分工协作的社会性生活方式增强了整个群体的环境适应性和繁殖力。真社会性昆虫虽然具有相同的遗传背景,个体之间却表现出明显的品级分化和个体分工,这是由环境和遗传共同影响的。表观遗传被认为是应对环境条件下重塑基因表达的主要机制,非编码RNA作为一类广泛参与机体生命活动的不编码蛋白的功能性RNA,在真社会性昆虫的品级分化、个体分工等方面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从微小RNA、长链非编码RNA、环状RNA、与PIWI蛋白相作用的RNA等非编码RNA,对蜜蜂、蚂蚁及白蚁等真社会性昆虫的非编码RNA调控机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加深对真社会性昆虫内在遗传分子基础的理解和认识,也为害虫防治领域提供新的研发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编码RNA 真社会性昆虫 品级 分工
下载PDF
饵剂投放站对田间红火蚁的饵剂搬运量及防控效果研究
2
作者 陈婷 石庆型 +3 位作者 陆嘉进 陈洁 关子盈 齐国君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7-404,共8页
饵剂诱杀是防控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最广泛和最有效的措施。本研究利用一种新型饵剂投放站(简称饵剂站)对比分析红火蚁工蚁对0.08%茚虫威杀蚁饵剂及其载体的搬运量,并使用5 g/巢、10 g/巢、20 g/巢3种剂量的饵剂对田间红火... 饵剂诱杀是防控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最广泛和最有效的措施。本研究利用一种新型饵剂投放站(简称饵剂站)对比分析红火蚁工蚁对0.08%茚虫威杀蚁饵剂及其载体的搬运量,并使用5 g/巢、10 g/巢、20 g/巢3种剂量的饵剂对田间红火蚁蚁巢进行单蚁巢处理,评价饵剂站对田间红火蚁的饵剂搬运量及防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红火蚁工蚁对饵剂站内0.08%茚虫威饵剂及其载体的搬运量少于直接撒施处理方式的搬运量。施药24 h后,红火蚁工蚁对饵剂站内和直接撒施的0.08%茚虫威饵剂搬运量分别为14.84±3.18 g和17.71±5.88 g,差异不显著。使用饵剂站施用10 g、20 g饵剂处理28 d后,工蚁减退率、蚁巢减退率、蚁群级别降低率和综合防治效果均可达到90%以上,与直接撒施处理方式均无显著差异。虽然饵剂站会一定程度上降低红火蚁工蚁对饵剂的搬运量,但却不影响对红火蚁的防控效果,基于其防雨、防潮的优点,饵剂站可显著延长红火蚁防控的窗口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饵剂 饵剂投放站 搬运量 防控效果
下载PDF
红火蚁蚁巢嗜蚁土蝽虫体成分及其化学防御成分鉴定
3
作者 石庆型 胡德亮 +4 位作者 陈婷 陈洁 关子盈 陆嘉进 齐国君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15-1624,共10页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对入侵其蚁巢的其他昆虫具有强烈的攻击性,然而时常发现嗜蚁土蝽Macroscytus sp.成虫在红火蚁蚁巢内活动。为了明确嗜蚁土蝽成功“寄生”红火蚁蚁巢的化学机制,本研究利用GC-MS技术分析嗜蚁土蝽的表皮挥...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对入侵其蚁巢的其他昆虫具有强烈的攻击性,然而时常发现嗜蚁土蝽Macroscytus sp.成虫在红火蚁蚁巢内活动。为了明确嗜蚁土蝽成功“寄生”红火蚁蚁巢的化学机制,本研究利用GC-MS技术分析嗜蚁土蝽的表皮挥发性成分,并选取tridecane等4种主要成分对红火蚁工蚁进行触杀和熏蒸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嗜蚁土蝽虫体挥发物共有10种化合物,包括3种醛类、3种酯类、3种正构烷烃和1种醇类,其中tridecane和(E)-2-decenyl acetate是主要成分,其相对含量为54.12%和19.32%。土蝽挥发性成分中(E)-2-decenal和(E)-2-decenyl acetate对红火蚁工蚁具有较强的触杀毒力,仅(E)-2-decenal对红火蚁表现出一定的熏蒸效果。本研究证实了嗜蚁土蝽虫体挥发性成分对红火蚁具有较强的化学防御能力,可能是其能成功寄生在红火蚁巢内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土蝽 挥发性成分 化学防御
下载PDF
与中红侧沟茧蜂生境与寄主定位相关的玉米及棉铃虫幼虫体表挥发性成分的提取与鉴定 被引量:5
4
作者 石庆型 罗庆怀 +3 位作者 赵龙 周正湘 何广全 韦卫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4-255,共12页
【目的】鉴定玉米Zea mays L.和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幼虫体表挥发性成分中对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ediator(Haliday)具有生境与寄主定位作用的信息化合物,从化学生态学的角度研究玉米-棉铃虫-中红侧沟茧蜂三重... 【目的】鉴定玉米Zea mays L.和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幼虫体表挥发性成分中对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ediator(Haliday)具有生境与寄主定位作用的信息化合物,从化学生态学的角度研究玉米-棉铃虫-中红侧沟茧蜂三重营养关系,解释中红侧沟茧蜂寻找寄主的过程中的信息识别机制,为害虫的综合防治的"推-拉"方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利用触角电位仪(EAG)、触角电位联用仪(GC-EAD)、气质联用仪(GC-MS)及"Y"型嗅觉仪确定玉米和棉铃虫幼虫体表提取物的信息化合物。在室内利用玉米以及棉铃虫幼虫体表挥发物标准品化合物以及模拟混合物,使用"Y"型嗅觉仪进行中红侧沟茧蜂成虫行为反应试验。【结果】玉米挥发物中有11种化学成分,棉铃虫幼虫体表挥发物中有6种化学成分对中红侧沟茧蜂的触角具有电生理活性,其中4种成分在两种挥发物中都存在。室内行为反应试验发现:与正己烷对照相比,玉米的模拟组分对雌、雄蜂均表现出显著(P<0.05)的诱引作用;棉铃虫1龄幼虫体表模拟组分对雌蜂具有极显著的诱引作用(P<0.01),对雄蜂具有显著的诱引作用(P<0.05);棉铃虫2龄幼虫体表模拟组分对雌蜂具有显著的诱引作用(P<0.05)。【结论】本研究证明了玉米以及棉铃虫幼虫体表挥发物中分别存在11种(庚醛、2-己醇、1-己醇、1-辛烯-3-醇、壬醛、葵醛、苯甲醛、反式-2-壬烯-1-醇、己酸、苯基乙醇、月桂醇)和6种(2-己醇、己酸乙酯、1-己醇、壬醛、辛酸乙酯、癸醛)中红侧沟茧蜂生境及寄主定位的化学信息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红侧沟茧蜂 棉铃虫 玉米 寄主定位 信息化合物 触角电位反应 行为反应 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仪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下载PDF
贵阳市石板镇水稻三个不同生育期中寄生蜂多样性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石庆型 龙见坤 +2 位作者 罗庆怀 赵龙 孙翠英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3年第3期237-242,共6页
通过对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水稻3个生育期的稻田寄生蜂调查,共发现在水稻上的寄生蜂有127种,隶属2亚目18科84属。对比调查结果显示:水稻3个生育期寄生蜂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为抽穗期>乳熟期>拔节期;优势度指数为拔节期>... 通过对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水稻3个生育期的稻田寄生蜂调查,共发现在水稻上的寄生蜂有127种,隶属2亚目18科84属。对比调查结果显示:水稻3个生育期寄生蜂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为抽穗期>乳熟期>拔节期;优势度指数为拔节期>乳熟期>抽穗期;丰富度指数为乳熟期>抽穗期>拔节期;该地区稻田寄生蜂多样性大小主要取决于其均匀度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寄生蜂 物种多样性 水稻生育期 贵阳
下载PDF
草地贪夜蛾监测预警与防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6
作者 齐国君 苏湘宁 +7 位作者 章玉苹 雷妍圆 郭义 黄少华 肖勇 袁曦 石庆型 张振飞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2期109-121,共13页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重大跨境迁飞性害虫,具有寄主范围广、繁殖能力强、迁飞扩散快、为害程度重和防控难度大等特点。2019年1月首次入侵我国云南省,并在我国西南、华南及北方广大地...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重大跨境迁飞性害虫,具有寄主范围广、繁殖能力强、迁飞扩散快、为害程度重和防控难度大等特点。2019年1月首次入侵我国云南省,并在我国西南、华南及北方广大地区迅速蔓延扩散,对国家粮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随着草地贪夜蛾在我国周年繁殖区定殖成功,其"北迁南回"将成为常态,草地贪夜蛾已由入侵新发害虫转变为常发性害虫,其防控策略也将由应急防控转变为长期防控。面对严峻的防控形势,迁飞监测预警与科学防控是打赢草地贪夜蛾攻坚战的关键措施。综述了草地贪夜蛾在全球的分布与扩散、迁飞规律、防控技术与措施等,并提出了4个亟待突破的关键问题,以期为控制草地贪夜蛾在我国的传播为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周年繁殖区 迁飞规律 监测预警 绿色防控
下载PDF
广东省草地贪夜蛾冬季发生特征及周年繁殖区域研究 被引量:30
7
作者 齐国君 黄德超 +16 位作者 王磊 章玉苹 肖汉祥 石庆型 肖勇 苏湘宁 黄少华 邹寿发 陈科伟 周振标 钟宝玉 郑静君 张志祥 江腾辉 吕利华 陆永跃 张振飞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73-582,共10页
广东省是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的桥头堡和主要的北迁虫源地之一,明确该虫在广东省的冬季发生特征及越冬存活情况,对广东省乃至全国草地贪夜蛾的预测预报及源头治理意义重大。为准确掌握广东省草地贪夜蛾的周年繁殖区范围及冬季发生为害情... 广东省是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的桥头堡和主要的北迁虫源地之一,明确该虫在广东省的冬季发生特征及越冬存活情况,对广东省乃至全国草地贪夜蛾的预测预报及源头治理意义重大。为准确掌握广东省草地贪夜蛾的周年繁殖区范围及冬季发生为害情况,2020年1-3月在粤东、粤西、粤北及珠三角地区,利用成虫性诱、挖土查蛹、幼虫密度及植株为害率普查等方法,分析广东省草地贪夜蛾冬前、冬后种群发生为害情况及冬季发生特征。调查结果表明:(1)广东省冬玉米种植区主要分布在湛江、茂名、阳江、惠州等地,冬玉米种植区均发现草地贪夜蛾幼虫为害,主要为害冬玉米,极少为害甘蔗;(2)不同地区冬种玉米上草地贪夜蛾的发生程度差异较大,湛江、茂名、阳江发生为害较为严重,平均为害率30%左右,而珠三角及粤东地区发生较轻,为害率低于10%;较冬前调查,冬后草地贪夜蛾发生量和为害程度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3)广东省大部分地区的冬种玉米田和空闲地均可持续诱捕到草地贪夜蛾成虫,而挖土调查发现草地贪夜蛾蛹密度较低。本调查明确了草地贪夜蛾在北回归线以南的冬玉米区可以周年繁殖,无明显的滞育越冬现象,粤西茂名、阳江以南至雷州半岛一带为典型冬种玉米区,草地贪夜蛾发生为害较为严重,珠三角及粤东大部分地区草地贪夜蛾种群数量相对较低,调查结果为广东省乃至全国草地贪夜蛾的早期预警和精准防控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周年繁殖区 冬季发生特征 冬玉米
下载PDF
广东省草地贪夜蛾种群周年动态及发生特征 被引量:6
8
作者 齐国君 钟文东 +4 位作者 陈婷 石庆型 陈洁 黄德超 张振飞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92-799,共8页
为了明确广东省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种群周年消长动态及发生特征,根据2020年和2021年广东省草地贪夜蛾性诱监测及田间调查数据,分析不同生态区草地贪夜蛾成虫及幼虫种群周年发生动态。结果表明:(1)草地贪夜蛾在... 为了明确广东省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种群周年消长动态及发生特征,根据2020年和2021年广东省草地贪夜蛾性诱监测及田间调查数据,分析不同生态区草地贪夜蛾成虫及幼虫种群周年发生动态。结果表明:(1)草地贪夜蛾在广东省大部分冬种玉米区可以周年繁殖,仅在清远、韶关、河源等地未发现幼虫为害;不同地区之间草地贪夜蛾越冬虫源基数差异较大,粤西发生为害较重,珠三角及粤东地区发生相对较轻;(2)周年繁殖区草地贪夜蛾成虫和幼虫全年均可发生为害,而季节发生区一般于3-4月才零星始见草地贪夜蛾成虫和幼虫,且诱蛾量、幼虫种群数量及为害程度均相对较低;(3)广东省草地贪夜蛾种群消长动态呈多峰型,发生高峰期主要集中于5-10月,期间出现多个大小不等的高峰,但峰期、蛾量和虫量在不同地区之间差异较大。本研究明确了广东省不同生态区草地贪夜蛾种群的周年消长动态及发生特征,为广东省乃至全国草地贪夜蛾的早期预警和精准防控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周年繁殖区 种群动态 发生特征
下载PDF
烟粉虱MEAM1和AsiaⅡ7隐种对不同寄主的选择性和生态适应性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婷 齐国君 +1 位作者 石庆型 吕利华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51-457,共7页
广东省感染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CLCuMuV)的朱槿上烟粉虱隐种为MEAM1和AsiaⅡ7混合种群,并且AsiaⅡ7是该病毒有效传毒介体,明确这两个隐种的寄主选择性差异,能够为介体烟粉虱的防治提供依据。本研究选择锦葵科的棉花、黄秋葵和茄科的茄... 广东省感染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CLCuMuV)的朱槿上烟粉虱隐种为MEAM1和AsiaⅡ7混合种群,并且AsiaⅡ7是该病毒有效传毒介体,明确这两个隐种的寄主选择性差异,能够为介体烟粉虱的防治提供依据。本研究选择锦葵科的棉花、黄秋葵和茄科的茄子、番茄4种寄主植物为供试寄主,通过笼内自由扩散、实验室嗅觉测定、发育观察,比较了MEAM1和AsiaⅡ7隐种对不同寄主的选择性和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烟粉虱MEAM1和AsiaⅡ7对4种寄主存在明显的寄主选择性,MEAM1成虫和产卵选择趋性为棉花>茄子>番茄>黄秋葵;AsiaⅡ7成虫和产卵选择趋性为棉花>黄秋葵>茄子>番茄。MEAM1和AsiaⅡ7在4种寄主上的发育历期、存活率有显著差异,MEAM1的存活率(卵到成虫)在棉花、茄子、黄秋葵上均较高(80%以上),番茄上最低(59%);AsiaⅡ7的存活率(卵到成虫)为棉花(90%)>黄秋葵(71%)>茄子(64%),在番茄上发育至1龄全部死亡。上述结果表明,4种作物均适宜MEAM1生长发育,锦葵科的2种作物适宜AsiaⅡ7隐种生长发育,茄科的2种作物不适宜。应避免棉花与黄秋葵近距离种植,防止传毒介体烟粉虱将黄秋葵作为桥梁寄主将病毒传播至棉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隐种 寄主选择性 适应性
下载PDF
小型寄生蜂采集方法的简便有效改进及贵州稻田寄生蜂新记录 被引量:2
10
作者 龙见坤 罗庆怀 +2 位作者 忙定泽 石庆型 潘盛波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7,共7页
对常规的网捕法进行简便易行的改进后,小型寄生蜂采集的效率得以明显提高,于2009年在4个不同生境水稻种植区中对水稻3个生育期的寄生蜂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证实了此方法的高效性。此次调查共发现稻田寄生蜂224种,其中贵州新记录种48个。
关键词 采集方法 稻田寄生蜂 调查 贵州新记录种
下载PDF
中国小腹茧蜂亚科寄生蜂研究历史概略及应用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龙 石庆型 +1 位作者 罗庆怀 孙翠英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21期154-164,共11页
小腹茧蜂亚科寄生蜂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是农林鳞翅目害虫的寄生蜂,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潜力。回顾了中国小腹茧蜂亚科寄生蜂研究的历史沿革,叙述了中国小腹茧蜂应用研究的发展、现状及展望,从多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包括生物学特性研... 小腹茧蜂亚科寄生蜂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是农林鳞翅目害虫的寄生蜂,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潜力。回顾了中国小腹茧蜂亚科寄生蜂研究的历史沿革,叙述了中国小腹茧蜂应用研究的发展、现状及展望,从多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包括生物学特性研究,不同虫态对不同农药的抗性,从实验室实验、试验田放蜂试验到规模化人工繁蜂和田间大面积治虫、引诱剂研究与应用试验等。通过分析和讨论,预测了今后该类群寄生蜂应用研究的主要方向。在探索直接大量繁蜂利用、引诱剂研制与试用、研制和试验对寄生蜂安全的杀虫剂,以及多学科成果的配合应用等方面有创新性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腹茧蜂亚科寄生蜂 研究历史 应用研究 中国 综述
下载PDF
贵州不同区域水稻各生育期稻田寄生蜂的多样性差异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翠英 龙见坤 +2 位作者 潘盛波 石庆型 罗庆怀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期53-61,共9页
为探明贵州省不同生态环境水稻3个主要生育期稻田寄生蜂物种组成的异同及多样性特点,采用田间调查的方法在具有不同代表性的4个区域(贵州省榕江县车江乡、绥阳县洋川镇、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和六枝特区平寨镇)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为探明贵州省不同生态环境水稻3个主要生育期稻田寄生蜂物种组成的异同及多样性特点,采用田间调查的方法在具有不同代表性的4个区域(贵州省榕江县车江乡、绥阳县洋川镇、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和六枝特区平寨镇)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采集到水稻寄生蜂标本5 222号,隶属23科123属224种;各地稻田寄生蜂个体数和丰富度的最高时期出现在乳熟期,除榕江县车江乡稻田寄生蜂的优势度最高时期出现在乳熟期外,其余各地的多样性指数、优势度和均匀度的最高时期均出现在抽穗期-开花期。稻田寄生蜂的多样性取决于其物种数及物种个体数的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寄生蜂 水稻生育期 物种多样性 贵州
下载PDF
两种火蚁与黑头酸臭蚁上颚形态及其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雷妍圆 吕利华 +2 位作者 石庆型 李世茂 何余容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99-1204,共6页
应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了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热带火蚁Solenopsis geminata Fabricius和黑头酸臭蚁Tapinoma melanocephalum Fabricius的上颚类型及形态特征。头宽和上颚长度测量结果表明:两种火蚁的头宽和上颚大... 应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了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热带火蚁Solenopsis geminata Fabricius和黑头酸臭蚁Tapinoma melanocephalum Fabricius的上颚类型及形态特征。头宽和上颚长度测量结果表明:两种火蚁的头宽和上颚大小具有连续性特征,黑头酸臭蚁工蚁仅1个类型,3种蚂蚁中黑头酸臭蚁的上颚最小,其前端具4个锋利切齿叶,后部有一排小而钝的臼齿叶,上颚内缘较光滑。在形态上,红火蚁的大、中、小型工蚁与热带火蚁工蚁的上颚区别不大,表面纹理光滑,都具4个锋利小齿,上颚内缘也比较光滑;热带火蚁兵蚁上颚仅3个小齿且较钝,其上颚内缘凹面比两种火蚁工蚁的深且纹理粗糙,推测红火蚁工蚁不仅用于筑巢,还用于防御,而热带火蚁兵蚁的强壮上颚可能主要用于磨碎食物,而非保卫蚁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热带火蚁 黑头酸臭蚁 物理攻击 上颚
下载PDF
贵州小腹茧蜂亚科寄生蜂属的形态鉴别
14
作者 赵龙 罗庆怀 +1 位作者 石庆型 孙翠英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3年第2期132-137,149,共7页
对小腹茧蜂亚科寄生蜂的经济价值和主要形态特征进行了介绍,记述了贵州已知12个属,即绒茧蜂属、长绒茧蜂属、稻田茧蜂属、湿小腹茧蜂属、小腹茧蜂属、彘背茧蜂属、拱茧蜂属、盘绒茧蜂属、沟腹茧蜂属、刻绒茧蜂属、侧沟茧蜂属和陡胸茧蜂... 对小腹茧蜂亚科寄生蜂的经济价值和主要形态特征进行了介绍,记述了贵州已知12个属,即绒茧蜂属、长绒茧蜂属、稻田茧蜂属、湿小腹茧蜂属、小腹茧蜂属、彘背茧蜂属、拱茧蜂属、盘绒茧蜂属、沟腹茧蜂属、刻绒茧蜂属、侧沟茧蜂属和陡胸茧蜂属,并对每个属的原始描述都作了一些补充或调整,使每个属的属征显得更为清晰。此外,还首次编制了贵州小腹茧蜂亚科分属检索表,以期对该类群的分类鉴定提供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腹茧蜂亚科 已知属 鉴别 检索表 贵州
下载PDF
中国昆虫表皮碳氢化合物与昆虫化学分类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群臣 石庆型 +4 位作者 雷妍圆 林涛 齐国君 何余容 吕利华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2-69,共8页
基于表皮碳氢化合物的昆虫化学分类学已成为昆虫分类的一个重要工具。本文首先简述了世界范围内昆虫化学分类学的起源、发展及应用领域;其次在收集的大量文献基础上,综合分析了我国已开展昆虫表皮碳氢化合物组成研究的昆虫种类、研究内... 基于表皮碳氢化合物的昆虫化学分类学已成为昆虫分类的一个重要工具。本文首先简述了世界范围内昆虫化学分类学的起源、发展及应用领域;其次在收集的大量文献基础上,综合分析了我国已开展昆虫表皮碳氢化合物组成研究的昆虫种类、研究内容、取样与进样技术、数据的统计分析、应用领域和存在的问题。针对我国昆虫表皮碳氢化合物研究进展及其在昆虫分类中应用的现状,提出了今后我国在昆虫化学分类领域的研究方向,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表皮碳氢化合物 化学分类学 多元统计分析
下载PDF
扶桑绵粉蚧及其蜜露对红火蚁的召集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关子盈 邵翠翠 +4 位作者 石庆型 陈婷 吕利华 陈洁 齐国君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86-1492,共7页
为了明确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及其蜜露对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的召集作用,利用双向选择诱集装置测定了扶桑绵粉蚧雌成虫及其分泌蜜露对红火蚁工蚁的诱集数量动态。结果表明:(1)蜜露对红火蚁工蚁具有强... 为了明确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及其蜜露对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的召集作用,利用双向选择诱集装置测定了扶桑绵粉蚧雌成虫及其分泌蜜露对红火蚁工蚁的诱集数量动态。结果表明:(1)蜜露对红火蚁工蚁具有强烈的召集作用,不管扶桑绵粉蚧存在与否,均可在10~20 min出现觅食工蚁的数量高峰,之后随着蜜露量减少,觅食工蚁诱集数量也逐渐降低,明显高于对照;(2)仅有扶桑绵粉蚧雌成虫存在时,红火蚁觅食工蚁数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50 min才达到数量高峰,之后无明显下降趋势;(3)对比蜜露和雌成虫对红火蚁工蚁的诱集结果发现,蜜露对红火蚁工蚁的召集作用明显较强,10 min即可出现91.50头的觅食工蚁数量高峰,而雌成虫对红火蚁的诱集量较低,诱集高峰出现在42 min,诱集量仅为39.17头。因此,扶桑绵粉蚧及其蜜露均对红火蚁工蚁具有一定的召集作用,蜜露的召集作用明显较强,而雌成虫的召集作用较为稳定,未随着时间延长出现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桑绵粉蚧 蜜露 红火蚁 召集
下载PDF
表皮碳氢化合物在3种火蚁属蚂蚁成虫鉴定中的应用
17
作者 李群臣 石庆型 +3 位作者 陈婷 陈洁 吕利华 齐国君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14-1425,共12页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是火蚁属重要的入侵蚂蚁,与其近缘种黑火蚁S.richteri和杂交蚁S.invicta×S.richteri形态相似,难以区分。为了快速准确鉴定3种火蚁属近缘种,本研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解析3种火蚁的工蚁、有...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是火蚁属重要的入侵蚂蚁,与其近缘种黑火蚁S.richteri和杂交蚁S.invicta×S.richteri形态相似,难以区分。为了快速准确鉴定3种火蚁属近缘种,本研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解析3种火蚁的工蚁、有翅雌蚁、有翅雄蚁的表皮碳氢化合物种类和含量,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种火蚁共检测到62种表皮碳氢化合物,主要包括一甲基烷烃、二甲基烷烃和正构烷烃等;红火蚁、黑火蚁及杂交蚁不同品级的表皮碳氢化合物种类及含量存在显著的种间差异,红火蚁不同地理种群的表皮碳氢化合物种类及含量相似度较高;建立3种火蚁相应品级的分类判别函数,可准确区分各品级下的3种火蚁。因此,表皮碳氢化合物组成分析可用于红火蚁及其近缘种的分类鉴定,为口岸火蚁属蚂蚁的快速检疫鉴定提供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碳氢化合物 火蚁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下载PDF
我国红火蚁防治药剂应用现状、防效评价及防控对策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婷 胡德亮 +4 位作者 石庆型 陈洁 关子盈 陆嘉进 齐国君 《植物检疫》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重大外来入侵有害生物,自2004年在广东吴川发现以来,已扩散蔓延至我国多个省市,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化学防治是目前红火蚁防治中应用最普遍、最有效的方法,本文系统总结了饵剂和触杀性药剂的有...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重大外来入侵有害生物,自2004年在广东吴川发现以来,已扩散蔓延至我国多个省市,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化学防治是目前红火蚁防治中应用最普遍、最有效的方法,本文系统总结了饵剂和触杀性药剂的有效成分及市场销售情况,对比探讨了饵剂诱杀、粉剂灭杀和药液灌巢等措施的防治效果,并针对不同生境红火蚁的发生特点提出了防控建议,为我国红火蚁科学防控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饵剂 触杀性药剂 防控效果
原文传递
0.2%高效氯氰菊酯粉剂对田间红火蚁种群数量及蚁巢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齐国君 王刚 +6 位作者 石庆型 陆嘉进 关子盈 陈婷 陈洁 Muhammad Irfan Waris 吕利华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84-1192,共9页
为科学评价触杀性粉剂对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的防治效果,利用0.2%高效氯氰菊酯粉剂对田间红火蚁蚁巢进行单蚁巢处理,分析粉剂施用剂量和次数对田间红火蚁种群数量及蚁巢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触杀性粉剂处理可在短期内显著... 为科学评价触杀性粉剂对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的防治效果,利用0.2%高效氯氰菊酯粉剂对田间红火蚁蚁巢进行单蚁巢处理,分析粉剂施用剂量和次数对田间红火蚁种群数量及蚁巢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触杀性粉剂处理可在短期内显著降低红火蚁的蚁巢数量和工蚁诱集数量,50 g/巢和100 g/巢处理1 d后,蚁巢数量降幅分别达55.17%和66.04%,工蚁诱集数量降幅分别达31.79%和51.95%,但5~9 d后基本恢复至处理前水平,第21天蚁巢增加率达86.21%和37.74%,持效性较差。增多粉剂施用次数同样也只能在短期内压低红火蚁的蚁巢数量和工蚁诱集数量,施用1、2和3次粉剂1 d后蚁巢数量降幅分别达61.44%、76.82%和80.79%,工蚁诱集数量降幅分别达55.40%、47.21%和28.36%,随着时间延长,蚁巢数量和工蚁数量很快恢复。虽然随着施药剂量增加,蚁巢增加率和分巢率明显降低,新蚁巢出现时间略有延迟,新蚁巢的体积明显减小,但整体来看蚁巢数量仍呈上升趋势,新蚁巢出现的距离和方位也没有明显差异。表明粉剂防治仅可在短期内表面上压低红火蚁种群数量,即使增加施药剂量和次数也不能有效降低红火蚁蚁巢数量,甚至会引起并加剧蚁巢的分巢扩散,建议在红火蚁防控中应慎重使用,或仅用于局部应急防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粉剂 种群数量 分巢 迁移
原文传递
Interferencecompetitionbetweentwoinvasivefireants 被引量:5
20
作者 雷妍圆 吕利华 +2 位作者 何余容 李世茂 石庆型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69-1377,共9页
【目的】为了探讨入侵火蚁在我国成功定殖及其之间的竞争机制。【方法】运用行为学方法研究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Buren)和热带火蚁Solenopsisgem inata(Fabricius)在个体水平和群体水平上的攻击性、攻击手段及合作能力。【结... 【目的】为了探讨入侵火蚁在我国成功定殖及其之间的竞争机制。【方法】运用行为学方法研究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Buren)和热带火蚁Solenopsisgem inata(Fabricius)在个体水平和群体水平上的攻击性、攻击手段及合作能力。【结果】一对一攻击试验中,红火蚁和热带火蚁之间攻击级别多集中在3级,两种入侵蚂蚁间以相互威胁为主;红火蚁大型工蚁与热带火蚁兵、工蚁间最为好斗,其攻击级别达到4级的比例最高,分别为33.04%、37.92%。热带火蚁兵蚁与各型红火蚁间攻击强度差异不显著;热带火蚁工蚁与红火蚁小型工蚁之间的攻击性最强,其攻击性(3.49)显著高于热带火蚁工蚁与红火蚁大、中型工蚁的攻击性(3.32和2.97)。在攻击手段上,3级打斗时各型红火蚁更倾向以物理攻击主动威胁热带火蚁,而热带火蚁兵、工蚁会采取多种方式主动攻击红火蚁,双方皆以躲避应对为主;4级打斗时两种火蚁主要以混合攻击为主动或应对手段。群体攻击试验显示,红火蚁群体间攻击强度和合作性会随着群体数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热带火蚁合作性较差,其群体对抗红火蚁的优势仅仅是由于个体数量的增加。【结论】红火蚁比热带火蚁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研究结果为入侵蚂蚁间不对称竞争机制和长期群落替代的内在原因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热带火蚁 干扰竞争 攻击手段 合作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