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防菌ZF510的分离鉴定及其对白菜细菌性软腐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覃诗扬 陆凌晨 +5 位作者 谢学文 石延霞 柴阿丽 王远宏 李宝聚 李磊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6-156,共11页
白菜软腐病是由巴西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brasiliense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的细菌性病害。目前,针对蔬菜细菌性软腐病高效防治的产品较少。为了筛选对白菜细菌性软腐病具有良好拮抗效果的生防细菌,本研究从白菜根际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对... 白菜软腐病是由巴西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brasiliense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的细菌性病害。目前,针对蔬菜细菌性软腐病高效防治的产品较少。为了筛选对白菜细菌性软腐病具有良好拮抗效果的生防细菌,本研究从白菜根际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对细菌性软腐病菌具有显著拮抗效果的生防细菌ZF510。经过形态学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和多基因系统发育树分析,并通过盆栽试验验证拮抗菌株对白菜细菌性软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菌株ZF510为东湖假单胞菌Pseudomonas donghuensis,在代谢过程中产生蛋白酶,有合成IAA能力、嗜铁能力、溶磷能力。通过抑菌谱分析,证明菌株ZF510对巴西果胶杆菌、野油菜黄单胞野油菜致病变种等7种病原细菌具有显著的拮抗效果。采用二分皿法测定其挥发性物质对立枯丝核菌、黄瓜蔓枯病菌、茄匍柄霉3种病原真菌均有抑制效果。盆栽试验结果显示,接种菌株ZF510的白菜细菌性软腐病症状明显减轻,防治效果达到44.56%。综上所述,菌株ZF510具有良好的生防潜力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湖假单胞菌 白菜软腐病 巴西果胶杆菌 生物防治
下载PDF
防御假单胞ZF509的分离鉴定及其对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赵子璇 李俊辉 +6 位作者 杜公福 石延霞 谢学文 柴阿丽 范腾飞 李宝聚 李磊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0-700,共11页
为了筛选对瓜类果斑病(acterial fruit blotch,BFB)具有良好拮抗效果的生防细菌,本研究从黑龙江马铃薯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对西瓜噬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具有显著抑制效果的生防菌株ZF509。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Biolog测... 为了筛选对瓜类果斑病(acterial fruit blotch,BFB)具有良好拮抗效果的生防细菌,本研究从黑龙江马铃薯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对西瓜噬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具有显著抑制效果的生防菌株ZF509。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Biolog测定和多基因系统发育树分析,鉴定菌株ZF509为防御假单胞Pseudomonas protegens。经抑菌谱分析,菌株ZF509对4种病原细菌、8种病原真菌具有显著拮抗作用。经酶活检测和抑菌物质分析,ZF509具有溶磷能力,可分泌蛋白酶,合成生物膜,产生氢氰酸,具备2-羟基、2,4-DAPG、藤黄绿脓菌素以及吡咯菌素4种抑菌物质的合成编码基因。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接种ZF509的处理果斑病发病的病情指数显著降低,防效可达73.46%,显著优于对照药剂噻霉酮处理。综上所述,菌株ZF509对瓜类细菌性果斑病具有良好的生防潜力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御假单胞菌 果斑病 防治效果 抑菌物质
下载PDF
多主棒孢菌对乙霉威和腐霉利敏感基线的建立及抗药性监测 被引量:2
3
作者 温智浩 朱广雪 +7 位作者 孙炳学 周荣佳 谢学文 柴阿丽 李磊 范腾飞 李宝聚 石延霞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06,共6页
为明确我国山东和辽宁地区多主棒孢菌对乙霉威和腐霉利的抗药性现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多主棒孢菌对乙霉威和腐霉利的敏感性,建立了敏感基线;采用区分剂量法,测定了多主棒孢菌对乙霉威和腐霉利的抗药性。结果表明,乙霉威和腐霉... 为明确我国山东和辽宁地区多主棒孢菌对乙霉威和腐霉利的抗药性现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多主棒孢菌对乙霉威和腐霉利的敏感性,建立了敏感基线;采用区分剂量法,测定了多主棒孢菌对乙霉威和腐霉利的抗药性。结果表明,乙霉威和腐霉利对多主棒孢敏感菌株的平均EC50值分别为(0.22±0.06)μg·mL^(-1)和(2.75±0.91)μg·mL^(-1),两者的敏感性频率均呈连续性单峰曲线,总体呈正态分布,可作为多主棒孢菌对乙霉威和腐霉利的敏感基线。对采集自山东和辽宁地区的828株多主棒孢菌进行抗性水平监测,发现多主棒孢菌对乙霉威和腐霉利的抗性水平不断升高,山东地区多主棒孢菌对乙霉威和腐霉利抗性频率从2017年的58.06%和43.55%上升到2021年的91.30%和78.99%,辽宁地区多主棒孢菌对乙霉威和腐霉利抗性频率从2017年的67.44%和53.49%上升到2021年的82.14%和83.33%。表明多主棒孢菌对乙霉威和腐霉利具有高度的抗性风险,建议在黄瓜生产中乙霉威和腐霉利与其他类型杀菌剂交替或者混合应用,延缓抗药性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主棒孢菌 乙霉威 腐霉利 敏感基线 抗药性监测
下载PDF
滋养节杆菌S17的分离鉴定及其对黄瓜促生能力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曾先锋 孙钰晨 +4 位作者 谢学文 石延霞 柴阿丽 李宝聚 李磊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8-185,共8页
为筛选出具有促生效果的生防细菌,本研究从河北、山东等地采集土样,分离筛选具有高产IAA能力的促生菌株,基于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指标及多基因系统发育树分析,对潜在具有促生能力的菌株进行鉴定。同时测定促生菌株对黄瓜种子出芽及在... 为筛选出具有促生效果的生防细菌,本研究从河北、山东等地采集土样,分离筛选具有高产IAA能力的促生菌株,基于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指标及多基因系统发育树分析,对潜在具有促生能力的菌株进行鉴定。同时测定促生菌株对黄瓜种子出芽及在盆栽试验、田间试验中对黄瓜幼苗的促生效果。结果表明:分离并鉴定出1株对黄瓜幼苗具有显著促生效果的细菌,滋养节杆菌ArthrobacterpascensS17。在DF+培养基中滋养节杆菌S17可大量合成IAA,其合成的IAA含量最高为128.54μg/mL。使用滋养节杆菌S17灌根处理,对黄瓜幼苗株高的增长率达到35.99%、对黄瓜幼苗叶面积的增长率达到26.90%,黄瓜幼苗各项生理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滋生节杆菌S17对黄瓜促生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开发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养节杆菌 鉴定 促生 种子处理 田间试验
下载PDF
黄瓜霜霉病生防菌ZF515分离鉴定及防效试验 被引量:1
5
作者 闫丽霞 李磊 +6 位作者 丁常宗 杨静静 石延霞 柴阿丽 范腾飞 李宝聚 谢学文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0-678,共9页
霜霉病是黄瓜栽培中最常见的一种具有毁灭性的病害,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生物防治是一种能够有效防治作物病害且环境友好的重要措施。为筛选出有效防治黄瓜霜霉病的生防菌株,从黄瓜根际土样中分离获得121株芽胞杆菌。采用盆栽试验方... 霜霉病是黄瓜栽培中最常见的一种具有毁灭性的病害,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生物防治是一种能够有效防治作物病害且环境友好的重要措施。为筛选出有效防治黄瓜霜霉病的生防菌株,从黄瓜根际土样中分离获得121株芽胞杆菌。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筛选获得8株对黄瓜霜霉病具有良好防效的生防菌。使用这8株生防菌在不同地区大棚内进行田间试验,确定生防菌株ZF515对黄瓜霜霉病具有稳定防效,防效高达71.47%。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多基因系统发育树分析确定ZF515菌株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采用平板对峙法明确ZF515菌株对8种不同病原真菌均具有抑制作用。综上所述,菌株ZF515对黄瓜霜霉病具有很好的生防潜力,是一株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生防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莱斯芽胞杆菌 黄瓜霜霉病 拮抗菌 菌株鉴定 防治效果
下载PDF
河北省多主棒孢对3种常用杀菌剂的抗性及替代药剂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的防治效果
6
作者 朱广雪 岳圆圆 +9 位作者 朱青艳 温智浩 孙炳学 周荣佳 谢学文 柴阿丽 李磊 范腾飞 李宝聚 石延霞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44-1153,共10页
为明确河北省黄瓜主产区多主棒孢对3种常用杀菌剂(啶酰菌胺、肟菌酯和腐霉利)的抗性水平并筛选有效防治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了2020—2021年河北省唐山、邯郸地区多主棒孢对啶酰菌胺、肟菌酯和腐霉利的敏感性,利用PCR技术分析了C... 为明确河北省黄瓜主产区多主棒孢对3种常用杀菌剂(啶酰菌胺、肟菌酯和腐霉利)的抗性水平并筛选有效防治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了2020—2021年河北省唐山、邯郸地区多主棒孢对啶酰菌胺、肟菌酯和腐霉利的敏感性,利用PCR技术分析了Cc Sdh及Cc Cytb抗性突变基因型,采用盆栽试验评价了10种常用杀菌剂对该地区主流抗性突变体Sdh B-I280V&Cytb-G143A的防治效果,并进行高效替代药剂交替使用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河北省唐山、邯郸黄瓜主产区的多主棒孢对啶酰菌胺、肟菌酯和腐霉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其中,啶酰菌胺对280株多主棒孢的平均EC_(50)值为8.12μg/m L,抗性频率为27.43%;肟菌酯对144株多主棒孢的平均EC_(50)值为62.6μg/m L,对162株多主棒孢(含EC_(50)值大于200μg/m L的18株菌)的抗性频率为99.49%;腐霉利对163株多主棒孢的平均EC_(50)值为6.95μg/m L,抗性频率为52.76%。共检测出11种Cc Sdh抗性突变类型,突变频率达到56.86%。其中6种为单突变,4种为双突变,1种为三突变。供试多主棒孢Cc Cytb仅携带G143A突变,发生频率为100%。盆栽药效试验中,两种混配药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WP)+50%腐霉利WP和50%异菌脲WP+75%吡醚·丙森锌WP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的防效最高,分别为71.52%和70.52%;其次是复配药剂75%吡醚·丙森锌WP,防效为57.90%;两种混配药剂75%百菌清WP+50%腐霉利WP和50%异菌脲WP+75%吡醚·丙森锌WP交替使用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的盆栽防效和田间防效分别为71.53%和94.64%。表明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混配并交替使用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的防治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主棒孢 啶酰菌胺 肟菌酯 腐霉利 抗性 黄瓜棒孢叶斑病 替代药剂
下载PDF
黄瓜多主棒孢菌致病基因CcTLS2功能探究
7
作者 王泉城 王少骅 +6 位作者 储天然 石延霞 谢学文 李磊 范腾飞 柴阿丽 李宝聚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53,共9页
为探究CcTLS2基因在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致病过程中的作用,以强致病力菌株HG14102524为研究对象,通过克隆多主棒孢菌CcTLS2基因,构建CcTLS2敲除株,并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致病力测定、差异表达分析等方法,初步确定了CcT... 为探究CcTLS2基因在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致病过程中的作用,以强致病力菌株HG14102524为研究对象,通过克隆多主棒孢菌CcTLS2基因,构建CcTLS2敲除株,并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致病力测定、差异表达分析等方法,初步确定了CcTLS2对多主棒孢菌致病的影响。与野生型菌株相比,CcTLS2基因敲除菌株致病力丧失,菌落生长速度变慢,产孢量显著减少。多主棒孢菌G蛋白信号途径相关基因(A7125、A1402、A0835、A8311和A2529)在CcTLS2敲除株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结果表明,CcTLS2可能通过G蛋白相关途径影响多主棒孢菌的产孢机制、菌丝生长和致病力,在多主棒孢菌致病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多主棒孢菌 CcTLS2 产孢 致病力 致病基因
下载PDF
新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YM12的分离鉴定及其对黄瓜软腐病的防治效果
8
作者 卫鑫辰 王巧 +5 位作者 石彬 谢学文 石延霞 柴阿丽 李宝聚 李磊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88-1098,共11页
黄瓜软腐病是由巴西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brasiliense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该病害发生严重且难防难控,以筛选具有高效抑菌作用的生防微生物为目的,本研究在黄瓜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了一株对巴西果胶杆菌具有显著抑制效果的菌株YM12。... 黄瓜软腐病是由巴西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brasiliense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该病害发生严重且难防难控,以筛选具有高效抑菌作用的生防微生物为目的,本研究在黄瓜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了一株对巴西果胶杆菌具有显著抑制效果的菌株YM12。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测定及多基因系统发育树分析,鉴定其为新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cenocepacia;抗生素合成基因检测结果表明,菌株YM12具有产生硝吡咯菌素pyrrolnitrin与藤黄绿脓菌素pyoluteorin的能力;其他生防性状分析表明,YM12具有溶磷能力,还可产生蛋白酶及嗜铁素。经抑菌谱分析,菌株YM12能够抑制5种病原细菌及3种病原真菌的生长。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YM12对黄瓜软腐病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防效可达62.84%,优于对照药剂春雷霉素。综上,菌株YM12是目前首次报道的对细菌性软腐病具有良好生防效果的新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 黄瓜软腐病 抑菌活性 生物防治
下载PDF
十字花科根肿病拮抗菌贝莱斯芽胞杆菌ZF72分离鉴定及生防效果研究
9
作者 林子涵 张思雨 +8 位作者 康华军 袁晓伟 李兴盛 石延霞 谢学文 李磊 范腾飞 李宝聚 柴阿丽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7-726,共10页
针对十字花科根肿病日益严重且防治困难的问题,采用平板对峙法,以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和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为指示菌进行初筛,通过盆栽试验复筛,得到十字花科根肿病高效生防菌株ZF72,盆栽防效74.6%。根据形态学特... 针对十字花科根肿病日益严重且防治困难的问题,采用平板对峙法,以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和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为指示菌进行初筛,通过盆栽试验复筛,得到十字花科根肿病高效生防菌株ZF72,盆栽防效74.6%。根据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gyr B和atp D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鉴定菌株ZF72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采用单因素试验对菌株ZF72摇瓶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佳配方为山梨醇3 g/L、麸皮8 g/L、CaCl_(2)1 g/L和MgCl_(2)·6H_(2)O 3 g/L,最适发酵条件为温度28℃、pH 6.0、装液量50 mL/250 mL、转速240 r/min、种子液接种量1%(v/v)。田间试验结果显示,菌株ZF72处理根肿病症状明显减轻,田间防效可达63.8%,为根肿病生物防治提供了新的微生物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字花科根肿病 贝莱斯芽孢杆菌 生物防治
下载PDF
氟唑活化酯对黄瓜抗枯萎病的诱导作用 被引量:15
10
作者 石延霞 徐玉芳 +3 位作者 谢学文 柴阿丽 王微微 李宝聚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3848-3856,共9页
【目的】诱导抗病剂可以诱导寄主植物的系统抗病性作用,具有持效性和广谱性的特点,研究旨在明确新型诱导抗病剂氟唑活化酯(fluoro-substituted benzothiadiazole derivatives,FBT)对黄瓜抗枯萎病的诱导作用,为该化合物的诱导抗病性机理... 【目的】诱导抗病剂可以诱导寄主植物的系统抗病性作用,具有持效性和广谱性的特点,研究旨在明确新型诱导抗病剂氟唑活化酯(fluoro-substituted benzothiadiazole derivatives,FBT)对黄瓜抗枯萎病的诱导作用,为该化合物的诱导抗病性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50 mg·L-1FBT在黄瓜苗期移栽前3—4片真叶时喷雾诱导1次,3 d后移栽定植于含有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num Owen)的土壤中,缓苗后以叶面喷雾的方式进行第2次诱导,之后每隔7 d喷雾诱导1次,共诱导3次,对照诱导抗病剂苯并噻二唑(BTH)也采用同样的诱导方法,对照杀菌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则采用灌根施药,通过调查病情指数以评价其对枯萎病的抗病作用;研究FBT对枯萎病菌侵染黄瓜的影响,将供试黄瓜催芽至0.5 cm胚根后,浸泡于50 mg·L-1FBT中胚根诱导1次,待播种后黄瓜生长至2片子叶期开始第2次诱导,以后每隔7 d诱导1次,共诱导3次,第3次诱导后24 h灌根接种黄瓜枯萎病菌,并于接种后1、3、5、7、9、11、14、16、20、24、29 d分别取黄瓜根组织,于冰水中清洗,利用酸性品红染色技术评价FBT诱导黄瓜后对枯萎病菌侵染的影响,利用Maule反应和甲苯胺蓝染色技术评价FBT对黄瓜根组织中木质素和酚类物质的沉积情况的影响,利用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FBT诱导黄瓜后根组织中富含羟脯氨酸糖蛋白(HRGP)及β-1,3-葡聚糖酶活性,以分析FBT诱导黄瓜后根组织抗病性变化情况。【结果】诱导抗病性表达发现,50 mg·L-1的FBT对黄瓜抗枯萎病的诱导效果可达62.01%,高于对照诱导抗病剂BTH和杀菌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FBT诱导后的黄瓜在接种后7 d开始有枯萎病菌的侵染,此时未诱导只接种的黄瓜根组织因受枯萎病菌侵染,已经出现大量菌丝及孢子,FBT的诱导增强了寄主的抗病性反应,从而抑制了病原菌的侵染。同时经FBT诱导后4 d未接种及诱导后接种两个处理的根组织中具有大量褐色木质素沉积,尤其是根表皮细胞壁及韧皮部木质素沉降量明显,表现深褐色。对酚类物质的观察发现,在FBT诱导后2 d开始出现酚类物质沉积,诱导后4和6 d时,根组织中荧光信号较强,酚类物质沉积量较大,诱导后8 d时,根组织中荧光信号消失,酚类无明显沉积,木质素和酚类物质积累量的增加,以达到增强细胞壁的抗性,抵御病原菌的侵染的作用。在FBT诱导后1 d抗病相关蛋白HRGP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也明显增强,并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为抵御病原菌侵染做准备。【结论】FBT诱导黄瓜产生了对枯萎病的抗病作用,同时黄瓜根组织通过次生代谢物质沉积量的增加及抗病相关蛋白活性增强,达到增强寄主根组织细胞壁的抗性,从而抵御病原菌的侵染,是具有发展前途的新型诱导抗病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唑活化酯 黄瓜枯萎病菌 诱导抗病性 组织结构 土传病害
下载PDF
0.25%帕克素水剂防治黄瓜白粉病的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石延霞 李宝聚 +3 位作者 杨秀芬 简恒 邱强 王福建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9-81,共3页
通过盆栽和小区药效试验,明确了生物杀菌剂0.25%帕克素水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盆栽试验显示,0.25%帕克素水剂对黄瓜白粉病防效明显,其稀释20-80倍液的防效均在50%以上。帕克素毒力回归方程:y=3.48+1.83 x;小区试验表明,0.25%... 通过盆栽和小区药效试验,明确了生物杀菌剂0.25%帕克素水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盆栽试验显示,0.25%帕克素水剂对黄瓜白粉病防效明显,其稀释20-80倍液的防效均在50%以上。帕克素毒力回归方程:y=3.48+1.83 x;小区试验表明,0.25%帕克素水剂稀释40倍液,药后7 d对黄瓜白粉病防治效果达98.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白粉病 帕克素水剂 药效试验 生物杀菌剂
下载PDF
李宝聚博士诊病手记(七十一) 芹菜根腐类病害的病原菌鉴定及新型防治技术 被引量:14
12
作者 石延霞 孟姗姗 +4 位作者 陈璐 谢学文 柴阿丽 王慧君 李宝聚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1-73,I0003,共4页
目前叶类蔬菜生产中芹菜由于连年的轮作,导致连作障碍问题严重,尤其芹菜根腐类病害成为危害该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严重年度常导致芹菜绝产,影响了菜农的生产积极性。芹菜根腐类病害病原菌种类多,侵染芹菜后均可导致其茎基部变褐腐烂,植... 目前叶类蔬菜生产中芹菜由于连年的轮作,导致连作障碍问题严重,尤其芹菜根腐类病害成为危害该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严重年度常导致芹菜绝产,影响了菜农的生产积极性。芹菜根腐类病害病原菌种类多,侵染芹菜后均可导致其茎基部变褐腐烂,植株枯萎,引起芹菜根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菌鉴定 芹菜 根腐 防治技术 病害 博士 蔬菜生产 病原菌种类
下载PDF
黄瓜霜霉病菌致病作用与两种细胞壁降解酶关系初探 被引量:20
13
作者 石延霞 李宝聚 刘学敏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65-466,共2页
从黄瓜发生霜霉病的叶片中提取到两种细胞壁降解酶 :羧甲基纤维素酶 (Cx)和 β -葡萄糖苷酶 ,二者活性显著高于对照 。
关键词 黄瓜 霜霉病菌 致病作用 细胞壁降解酶 羧甲基纤维素酶 β-葡萄糖苷酶 病菌侵染
下载PDF
黄瓜霜霉病菌侵染若干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28
14
作者 石延霞 李宝聚 刘学敏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57-261,共5页
研究了温、湿度条件对黄瓜霜霉病菌致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5~35℃最适宜黄瓜霜霉病的发生,15/35℃的交替温度变化最有利于霜霉病菌的侵染,但35℃以上的高温对霜霉病菌具有杀伤作用;2h的湿度条件就足以引起侵染,一旦侵入寄主,环境湿度... 研究了温、湿度条件对黄瓜霜霉病菌致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5~35℃最适宜黄瓜霜霉病的发生,15/35℃的交替温度变化最有利于霜霉病菌的侵染,但35℃以上的高温对霜霉病菌具有杀伤作用;2h的湿度条件就足以引起侵染,一旦侵入寄主,环境湿度条件对病害的发展影响不大.-20℃低温冷冻保存10个月和干燥放置7d的霜霉菌种仍具致病力.发病的黄瓜叶片可以连续产生孢子囊,但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产生孢子囊量逐渐减少.活体叶片单位面积上产生的孢子囊量比离体叶片大,且显症天数与叶片单位面积产生孢囊量呈抛物线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霜霉病菌 温度 湿度 产孢潜能
下载PDF
黄瓜霜霉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48
15
作者 石延霞 李宝聚 刘学敏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91-395,共5页
针对国内外黄瓜霜霉病危害严重这一情况,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简要概念。重点介绍黄瓜霜霉病的侵染规律、抗病性研究及其综合防治技术,对霜霉病防治的生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面进行展望。
关键词 黄瓜 霜霉病 抗病性 发生侵染规律
下载PDF
2,2,2-三氟乙基苯并[1,2,3]噻二唑-7-甲酸酯对黄瓜霜霉病的诱导抗病性 被引量:7
16
作者 石延霞 王微微 +3 位作者 柴阿丽 谢学文 张凯丽 李宝聚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9-422,共4页
为明确2,2,2-三氟乙基苯并[1,2,3]噻二唑-7-甲酸酯(简称TBTC)对蔬菜病害的诱导抗病效果,以黄瓜霜霉病P 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该化合物在盆栽及田间小区条件下的诱导抗病试验。结果表明:TBTC对黄瓜霜霉病具有较好... 为明确2,2,2-三氟乙基苯并[1,2,3]噻二唑-7-甲酸酯(简称TBTC)对蔬菜病害的诱导抗病效果,以黄瓜霜霉病P 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该化合物在盆栽及田间小区条件下的诱导抗病试验。结果表明:TBTC对黄瓜霜霉病具有较好的诱抗活性,其中,盆栽试验中250mg/L处理的平均防效为77.50%±1.79%,对照诱导抗病剂苯并噻二唑(BTH)的平均防效是71.72%±2.58%,对照杀菌剂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在有效成分500mg/L处理下的平均防效为71.46%±3.01%;两年的田间试验结果显示,TBTC250mg/L的处理对黄瓜霜霉病的最高防效达83.94%±2.09%,而BTH的最高防效为72.39%±2.91%,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250mg/L的最高防效是89.08%±1.95%,表明TBTC对田间黄瓜的霜霉病可产生诱导抗病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2 2-三氟乙基苯并[1 2 3]噻二唑-7-甲酸酯 植物抗病激活剂 黄瓜霜霉病 诱导抗病性
下载PDF
高温诱导黄瓜抗霜霉病机理 被引量:15
17
作者 石延霞 李宝聚 刘学敏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89-394,共6页
研究了高温对黄瓜霜霉病菌致病力的影响以及高温控制霜霉病发生的效果.结果表明,40℃高温处理2h和45℃处理1h对黄瓜霜霉病的诱导抗病性作用最明显,其在接种后4d时的防效分别为58.40%和45.81%,到接种后6d时,防效分别下降为39.35%和37.65%... 研究了高温对黄瓜霜霉病菌致病力的影响以及高温控制霜霉病发生的效果.结果表明,40℃高温处理2h和45℃处理1h对黄瓜霜霉病的诱导抗病性作用最明显,其在接种后4d时的防效分别为58.40%和45.81%,到接种后6d时,防效分别下降为39.35%和37.65%.经高温诱导后,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几丁质酶(Cht)、β-1,3-葡聚糖酶(Glu)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与未诱导植株相比,高温诱导后叶片组织的细胞壁表面有大量木质素沉积,表明高温处理后黄瓜表现出对霜霉病的抗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霜霉病 高温 诱导抗病性
下载PDF
瓜枝孢弱致病菌诱导黄瓜植保素的积累及抑菌活性 被引量:11
18
作者 石延霞 关爱民 李宝聚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61-365,共5页
瓜枝孢(Cladosporium cucumernium)弱致病菌株2-2A2诱导黄瓜产生对黄瓜黑星病的抗病性反应。对经2-2A2诱导后黄瓜叶片中提取的物质进行生物活性试验、硅胶板薄层层析、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证明2-2A2可以有效诱导黄瓜中类黄酮类植保素的积累。
关键词 黄瓜 弱致病菌 诱导抗性 植保素
下载PDF
番茄晚疫病症状诊断、流行规律及防治 被引量:11
19
作者 石延霞 李宝聚 薛敏菊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番茄晚疫病 症状诊断 流行规律 防治 疫病病原菌 毁灭性病害 保护地栽培 生理小种
下载PDF
蔬菜作物灰葡萄孢菌对不同类型杀菌剂的抗性评价 被引量:10
20
作者 石延霞 唐明 +3 位作者 晋知文 谢学文 柴阿丽 李宝聚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0-65,共6页
为评价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的抗药性发展现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自华北地区蔬菜作物上分离得到的85株灰葡萄孢菌对苯并咪唑类(多菌灵)、二甲酰亚胺类(腐霉利)、N-苯氨基甲酸酯类(乙霉威)、苯胺基嘧啶类(嘧霉胺)、酰胺类... 为评价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的抗药性发展现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自华北地区蔬菜作物上分离得到的85株灰葡萄孢菌对苯并咪唑类(多菌灵)、二甲酰亚胺类(腐霉利)、N-苯氨基甲酸酯类(乙霉威)、苯胺基嘧啶类(嘧霉胺)、酰胺类(啶酰菌胺)以及苯并吡咯类(咯菌腈)等6种不同类型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华北地区蔬菜作物上的灰葡萄孢菌对6种不同类型杀菌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其中防治灰霉病的常用杀菌剂嘧霉胺、啶酰菌胺以及新型杀菌剂咯菌腈的抗药性发展迅速。灰葡萄孢菌对传统杀菌剂多菌灵、腐霉利、乙霉威的抗性水平较高,总抗性频数分别为72.94%、51.76%、69.41%;多菌灵-乙霉威双抗频数为51.76%,多菌灵-腐霉利-乙霉威三抗频数为34.12%。灰葡萄孢菌对目前防治灰霉病的主要杀菌剂嘧霉胺及啶酰菌胺也已经产生了较高水平的抗性,其抗性频数分别为64.71%和65.88%。而对于新型杀菌剂咯菌腈的抗性频数为36.47%。共发现了40种多重抗药性的类型,且有32种多抗类型未曾报道;1株灰葡萄孢菌对6类杀菌剂均表现敏感,抗性频数为1.18%;5株灰葡萄孢菌对6类杀菌剂均表现抗性,抗性频数为5.88%。实际生产应用中应尽量避免单一杀菌剂的长期重复使用,建议多种药剂配合使用以延长杀菌剂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葡萄孢菌 杀菌剂 抗药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