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良、恶性磨玻璃结节的CT影像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高然 石建奎 张洪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1年第9期42-44,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肺部良、恶性磨玻璃密度结节的多层螺旋CT表现,以期获得具有诊断意义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对26例经病理、抗感染治疗或随访后证实有肺部磨玻璃密度结节患者的多层螺旋CT进行分析。结果 26例中单纯性磨玻璃密度结节7例,其中... 目的回顾性分析肺部良、恶性磨玻璃密度结节的多层螺旋CT表现,以期获得具有诊断意义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对26例经病理、抗感染治疗或随访后证实有肺部磨玻璃密度结节患者的多层螺旋CT进行分析。结果 26例中单纯性磨玻璃密度结节7例,其中良性3例,恶性4例;混合型磨玻璃密度结节19例,其中良性7例,恶性12例。结论圆形或类圆形、边界较清、分叶征与毛刺提示恶性病变可能性大,肺部磨玻璃密度结节是一种非特异性的影像学表现,定期随访复查对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玻璃密度 肺结节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纵隔淋巴结肿大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4
2
作者 高然 石建奎 张洪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2期68-69,共2页
目的探讨和分析纵隔淋巴结肿大的CT表现及特征。方法对62例经手术、淋巴结活检和临床治疗证实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行CT分析。所有患者行胸部CT检查,其中40例同时做了增强CT检查。结果 62例中转移性淋巴结肿大22例,结核13例,恶性淋巴瘤11... 目的探讨和分析纵隔淋巴结肿大的CT表现及特征。方法对62例经手术、淋巴结活检和临床治疗证实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行CT分析。所有患者行胸部CT检查,其中40例同时做了增强CT检查。结果 62例中转移性淋巴结肿大22例,结核13例,恶性淋巴瘤11例,结节病15例,坏死性淋巴结炎1例。胸部CT平扫在62例中均能发现纵隔淋巴结增大的部位、数目、大小和形态。转移性淋巴结肿大多数与淋巴引流区分布有关且多无明显强化,结核性淋巴结肿大多数与引流区分布无明显相关,强化不明显或稍有强化,淋巴瘤引起的淋巴结增大多伴有融合,部分轻中度强化结节病引起的淋巴结肿大强化明显。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是诊断纵隔淋巴结大小的首选方法,对纵隔淋巴结肿大具有重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 淋巴结肿大 螺旋CT 诊断
下载PDF
汽车连杆的有限元模态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石建奎 《装备制造技术》 2009年第6期23-24,共2页
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某型车用发动机连杆进行了动态特性分析,通过计算得出了该连杆的模态分布情况以及每一模态下的振型,为今后设计高性能的发动机连杆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有限元分析 连杆 动态特性
下载PDF
随机振动耐久疲劳损伤等效及严酷度比较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梁攀攀 吕云朋 +1 位作者 石建奎 陈建超 《装备制造技术》 2022年第9期95-99,132,共6页
基于振动疲劳破坏的机理及线性振动疲劳累积损伤原理,并对规范GJB150.16中疲劳损伤等效概念、原则、公式、加速因子进行了说明,对损伤等效公式中的指数来源进行了公式推导分析,明确指出公式中的指数是材料常数,其值的变化范围与所要求... 基于振动疲劳破坏的机理及线性振动疲劳累积损伤原理,并对规范GJB150.16中疲劳损伤等效概念、原则、公式、加速因子进行了说明,对损伤等效公式中的指数来源进行了公式推导分析,明确指出公式中的指数是材料常数,其值的变化范围与所要求的保守程度和材料特性有关,即根据材料S-N曲线对应不同的指数等价关系,不同产品使用材料不同,其指数值不一样,并给出了公式的适用范围,加速因子是采用加大应力缩短试验时间加速寿命试验最重要的参数,反映加速寿命试验中某加速应力水平的加速效果,但不能为了缩短试验时间无限制的加大应力,从理论上解释了加速因子的取值范围。疲劳损伤本质上是对结构输入功率谱密度(Power spectral density,PSD)激励的应力功率谱密度响应、应力幅值概率分布、振动时间的长短、材料S-N曲线等影响振动严酷度关键因素的综合指标,因此以振动疲劳损伤等价为基础作为随机耐久振动等效准则,并利用疲劳损伤公式将不同振动条件转化为疲劳损伤谱,从而实现在同一尺度下比较评估不同振动条件的严苛程度,最后以两种不同随机耐久振动条件严酷度进行说明,为不同随机振动耐久条件严酷度评估提供一种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损伤等效 耐久随机振动试验 加速因子 严酷度
下载PDF
机载设备集成安装架动力学分析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吕辉 杨成博 +1 位作者 石建奎 赵豹杰 《装备制造技术》 2022年第9期62-69,共8页
随机振动分析是有限元仿真中的一个难点,介绍了随机振动的基本理论,对功率谱密度函数(Power spectral density,PSD)概念进行了详细说明,并给出输入激励信号PSD和响应信号PSD之间的公式关系。然后以某个机载集成安装架为研究对象,并基于H... 随机振动分析是有限元仿真中的一个难点,介绍了随机振动的基本理论,对功率谱密度函数(Power spectral density,PSD)概念进行了详细说明,并给出输入激励信号PSD和响应信号PSD之间的公式关系。然后以某个机载集成安装架为研究对象,并基于Hypermesh有限元软件建立有限元动力学分析模型,进行了模态分析,得到了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振型,随后采用GJB150标准中规定的PSD谱作为输入激励,基于频域法分析获得安装架在随机振动激励下的加速度功率谱密度响应曲线,随后对该安装架进行了扫频和随机振动试验,通过粘贴传感器获得结构共振频率及监测点PSD响应曲线。最后按照仿真与试验对比原则和要求,将有限元分析结果和试验获取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该方法计算的固有频率和加速度功率谱密度响应曲线与试验结果相比整体误差控制在15%以内,验证了有限元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可以对结构动力学特性进行有效评估,随机振动分析结果是计算随机振动疲劳寿命的输入,因此对后续机载设备集成安装架疲劳寿命准确评估和进一步结构减重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集成安装架 功率谱密度函数 动力学分析
下载PDF
韦格纳肉芽肿的CT表现和诊断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石建奎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7年第8期33-35,共3页
韦格纳肉芽肿是一种病因不太明确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低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为特点。主要病理特征为肉芽肿、局灶性坏死和血管炎三联征,主要累及小动脉、毛细血管和小静脉。病变可累及多种组织和器官,通常以上下呼吸道、肾脏、皮肤及眼眶... 韦格纳肉芽肿是一种病因不太明确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低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为特点。主要病理特征为肉芽肿、局灶性坏死和血管炎三联征,主要累及小动脉、毛细血管和小静脉。病变可累及多种组织和器官,通常以上下呼吸道、肾脏、皮肤及眼眶最为常见。研究表明其发病受环境因素、感染及细胞免疫因素的影响。该病起病隐匿,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大部分患者以上呼吸道症状为首发表现,部分可见咳血、呼吸困难等症状,典型者有上呼吸道、肺、肾三联征。CT表现具有多发性、多样性、多变性的"三多"典型影像学特点,其循环内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也存在一定的特异性,目前较为有效的临床药物为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临床上难治性病例也考虑TNF-α抑制剂等生物制剂的应用。鉴于其临床表现及诊断学方面的非特异性,临床上漏诊及误诊率较高,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格纳肉芽肿 自身免疫性疾病 影像学表现 鉴别诊断 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原文传递
胸部闭合性损伤X线CT诊断临床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石建奎 高然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8年第5期136-137,共2页
目的对胸部闭合性损伤采用X线和CT诊断的临床作用进行探析。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天津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外科诊治的57例胸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后均先后接受X线、CT检查,以术中所见为金标准。对比分析两种... 目的对胸部闭合性损伤采用X线和CT诊断的临床作用进行探析。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天津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外科诊治的57例胸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后均先后接受X线、CT检查,以术中所见为金标准。对比分析两种检查结果。结果本组患者均在术中确诊,肋骨骨折21例,血气胸11例,肺不张7例,肺挫裂伤15例,膈肌破裂3例。以术中结果为标准,CT诊断血气胸、肺不张、肺挫裂伤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0.9%、100.0%、93.3%,高于X线诊断的63.6%、71.4%、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肋骨骨折、膈肌破裂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线和CT是胸部闭合性伤重要诊断方法,各具优势,但在肺不张、血气胸、肺挫裂伤诊断上CT临床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闭合性损伤 CT X线
原文传递
脑血管与灌注成像对颈动脉狭窄及闭塞临床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石建奎 张翔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8年第8期6-7,共2页
目的观察脑CT灌注成像与CT血管成像对颈内动脉狭窄及闭塞患者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3年7月-2016年7月已确诊为颈内动脉狭窄及闭塞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脑CT灌注... 目的观察脑CT灌注成像与CT血管成像对颈内动脉狭窄及闭塞患者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3年7月-2016年7月已确诊为颈内动脉狭窄及闭塞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脑CT灌注成像进行诊断,观察组在使用脑CT灌注成像的基础上,联合使用CT血管成像,观察两组患者脑部情况以及斑块数量,对两种诊断方式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斑块检出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达峰时间长于对照组,观察组脑血流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使用脑CT灌注成像和CT血管成像可有效提高颈内动脉狭窄及闭塞患者的诊断效果,增加患者的诊断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CT灌注成像 CT血管成像 颈内动脉狭窄及闭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