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容器的破碎》看安塞尔姆·基弗的艺术思想
1
作者 石方君 《收藏与投资》 2024年第2期132-134,共3页
安塞尔姆·基弗的艺术总会给人一种神秘、晦涩的视觉感受,这源于他的作品承载了艺术家自身的文化精髓和思想的重量。本文主要以《容器的破碎》为切入点,对基弗的创作进行分析,并列举作品中的“书”这一图像符号进行象征意义解读,用... 安塞尔姆·基弗的艺术总会给人一种神秘、晦涩的视觉感受,这源于他的作品承载了艺术家自身的文化精髓和思想的重量。本文主要以《容器的破碎》为切入点,对基弗的创作进行分析,并列举作品中的“书”这一图像符号进行象征意义解读,用以小见大的方式对基弗的艺术思想进行窥探和挖掘。这些作品可以看成是基弗对自己乌托邦世界的构想和物化形式,由此蕴含着一种重生的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塞尔姆·基弗 《容器的破碎》 图像学 符号文化
下载PDF
心之镜像——试论威廉·德·库宁艺术中具象与抽象的转变
2
作者 石方君 《荣宝斋》 2016年第8期250-263,共14页
作为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灵魂人物,荷兰籍艺术家威廉·德·库宁(Willem de Kooning,一九〇四——一九九七)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开放的创作态度在艺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并对现当代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他的一系列... 作为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灵魂人物,荷兰籍艺术家威廉·德·库宁(Willem de Kooning,一九〇四——一九九七)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开放的创作态度在艺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并对现当代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他的一系列作品中,不管是鲜艳浓重的色彩还是杂乱跳动的线条,都使我们感受到一种骚动不安的强烈情感和复杂的内心挣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语言 抽象表现主义 骚动不安 具象化 创作思想 系列作品 论威 一九 创作态度 灵魂人物
原文传递
屏风之美——传统绘画中屏风图像的美学探究
3
作者 石方君 《艺术品鉴》 2018年第21期40-41,共2页
屏风在中国的历史由来已久,甚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同时,它也频频出现在日常生活中,作为内部与外部空间的建筑分隔物,起到装饰作用。最早出现'屏风'之名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史记·孟尝君传》中记载:'孟尝... 屏风在中国的历史由来已久,甚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同时,它也频频出现在日常生活中,作为内部与外部空间的建筑分隔物,起到装饰作用。最早出现'屏风'之名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史记·孟尝君传》中记载:'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1]此时的屏风便显示出了对空间的划分和屏障作用。不仅如此,屏风又是人物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承载着多重社会意义。除了建筑形制,屏风也作为图像的载体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出现,并被用来构造画面的空间。绘画作品中的屏风图像,五代之前出现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屏会棋图 消夏图 中国传统绘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