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西日文化互动中“体系”词语的生成与演进
被引量:1
- 1
-
-
作者
石旸旸
-
机构
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8-114,共7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教育学一般项目“‘三全育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BIA190170)。
-
文摘
在跨文化交流中,词语的传播不仅仅是语言学层面的变迁,更是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的碰撞与交融。以“体系”一词为例,其在中西日文化互动中的生成和演进历程,展现了语言背后文化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从最初英语单词“system”到日语“体系”一词的创译,再到其在中国的引入和新变,以及现代日语中“体系”所面临的西方音译词的挑战,这一过程既是语言形式、释义内容的转换,更是对中日社会文化发展差异的映射。纵观中国从1918年《东方杂志》中对日本哲学概念“体系”的学术解释,到1919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体系”词语的引入与传播,再到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均凸显了这一日本创译汉字词语在中国文化土壤中焕发的新生与活力。反观现代日语,“体系”正逐渐被“system”的音译词“システム”挤占,在词义扩张上遇到了挫折,但汉字词在日语语言环境中的韧性和创造力使其通过副词性用法等实现灵活演进,为词汇的使用功能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
关键词
体系
中西日文化
创译
语言习惯
-
分类号
K203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中国古典“小康”概念入日及其新变
- 2
-
-
作者
石旸旸
-
机构
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
出处
《人文论丛》
2024年第1期211-218,共8页
-
文摘
“小康”一词,作为中华文明的代表性符号,在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进程中发生了明显转换。18世纪初被日本儒学古学派代表伊藤仁斋使用,初义为“经历战乱后,国家政权相对稳定,社会局势相对安定之状态”,为日本吸收唐代“小康”狭义而来。中国古典语境“小康”释义经历了从“施政者关爱百姓,使其休养生息”到“遵循礼仪,天下安定”,再到唐代的“国家政权的安定状态”的演变过程。日本虽继承唐代“小康”释义,却因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背景而窄化“小康”释义,增加“战乱”“相对稳定”等要素。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加速现代化进程,受西方个人主义文化影响,“小康”释义扩展至与民众息息相关的日常领域,衍生出“病情好转”“灾情暂稳”“股市平稳”等本土化释义。
-
关键词
小康
释义
中日文化交流
-
分类号
F3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