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局部肌肉振动对男性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腰背肌疲劳的即刻效应
被引量:
16
1
作者
葛瑞东
白硕
+8 位作者
郭京伟
王家玺
郑鑫鑫
刘佳琦
李致衡
雷思艺
缪培
石晨怡
肖宇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7-292,共6页
目的:通过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EMG)探讨局部肌肉振动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SLBP)患者腰背肌疲劳的即刻效应。方法:16例CNSLBP患者进行Biering-S?rensen测试(BST)。前后进行三阶段...
目的:通过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EMG)探讨局部肌肉振动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SLBP)患者腰背肌疲劳的即刻效应。方法:16例CNSLBP患者进行Biering-S?rensen测试(BST)。前后进行三阶段测试,每阶段测试含2次BST(分别记作BST1、BST2)。第一阶段测试(空白对照阶段):先进行BST,俯卧位休息5min,再进行第二次BST;间隔1周后,进行第二阶段测试(局部肌肉振动阶段):先进行BST,俯卧位使用深层肌肉刺激器(deep muscle stimulator,DMS)对双侧腰竖脊肌、多裂肌振动治疗5min,再进行第二次BST;第二阶段测试后再间隔1周,进行第三阶段测试(局部肌肉假振动阶段):先进行BST,间隔充气状态医用橡胶手套下,俯卧位使用DMS对双侧腰竖脊肌、多裂肌振动治疗5min,再进行第二次BST。观察三种不同干预下BST维持时间及双侧腰竖脊肌、多裂肌的sEMG指标:平均功率频率(mean power frequency, MPF)。结果:①三个阶段BST维持时间比较:BST2较BST1均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BST2间比较,局部肌肉振动阶段显著高于空白对照阶段、局部肌肉假振动阶段,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三个阶段双侧腰竖脊肌/多裂肌MPF比较:除外局部肌肉振动阶段对侧多裂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7),BST2较BST1均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BST2间比较,局部肌肉振动阶段显著高于空白对照阶段、局部肌肉假振动阶段,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双侧腰竖脊肌间/多裂肌间比较:BST1中,痛侧均显著高于对侧,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BST2中,除外局部肌肉振动阶段双侧腰竖脊肌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局部肌肉振动阶段双侧多裂肌间比较P=0.042,其他阶段痛侧均显著高于对侧,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局部肌肉振动对缓解CNSLBP患者腰背肌疲劳具有良好的即刻效应,并可有效平衡双侧腰背肌的易疲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
局部肌肉振动
疲劳
腰背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局部肌肉振动对男性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腰背肌疲劳的即刻效应
被引量:
16
1
作者
葛瑞东
白硕
郭京伟
王家玺
郑鑫鑫
刘佳琦
李致衡
雷思艺
缪培
石晨怡
肖宇希
机构
中日友好医院康复医学科
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医学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潞河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康复病区
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医院康复治疗中心
北京水利医院创伤科
出处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7-292,共6页
文摘
目的:通过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EMG)探讨局部肌肉振动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SLBP)患者腰背肌疲劳的即刻效应。方法:16例CNSLBP患者进行Biering-S?rensen测试(BST)。前后进行三阶段测试,每阶段测试含2次BST(分别记作BST1、BST2)。第一阶段测试(空白对照阶段):先进行BST,俯卧位休息5min,再进行第二次BST;间隔1周后,进行第二阶段测试(局部肌肉振动阶段):先进行BST,俯卧位使用深层肌肉刺激器(deep muscle stimulator,DMS)对双侧腰竖脊肌、多裂肌振动治疗5min,再进行第二次BST;第二阶段测试后再间隔1周,进行第三阶段测试(局部肌肉假振动阶段):先进行BST,间隔充气状态医用橡胶手套下,俯卧位使用DMS对双侧腰竖脊肌、多裂肌振动治疗5min,再进行第二次BST。观察三种不同干预下BST维持时间及双侧腰竖脊肌、多裂肌的sEMG指标:平均功率频率(mean power frequency, MPF)。结果:①三个阶段BST维持时间比较:BST2较BST1均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BST2间比较,局部肌肉振动阶段显著高于空白对照阶段、局部肌肉假振动阶段,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三个阶段双侧腰竖脊肌/多裂肌MPF比较:除外局部肌肉振动阶段对侧多裂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7),BST2较BST1均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BST2间比较,局部肌肉振动阶段显著高于空白对照阶段、局部肌肉假振动阶段,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双侧腰竖脊肌间/多裂肌间比较:BST1中,痛侧均显著高于对侧,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BST2中,除外局部肌肉振动阶段双侧腰竖脊肌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局部肌肉振动阶段双侧多裂肌间比较P=0.042,其他阶段痛侧均显著高于对侧,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局部肌肉振动对缓解CNSLBP患者腰背肌疲劳具有良好的即刻效应,并可有效平衡双侧腰背肌的易疲劳性。
关键词
表面肌电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
局部肌肉振动
疲劳
腰背肌
Keywords
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local muscle vibration
fatigue
lumbar muscles
分类号
R274.34 [医药卫生—中医骨伤科学]
R493 [医药卫生—康复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局部肌肉振动对男性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腰背肌疲劳的即刻效应
葛瑞东
白硕
郭京伟
王家玺
郑鑫鑫
刘佳琦
李致衡
雷思艺
缪培
石晨怡
肖宇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