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局部肌肉振动对男性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腰背肌疲劳的即刻效应 被引量:16
1
作者 葛瑞东 白硕 +8 位作者 郭京伟 王家玺 郑鑫鑫 刘佳琦 李致衡 雷思艺 缪培 石晨怡 肖宇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7-292,共6页
目的:通过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EMG)探讨局部肌肉振动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SLBP)患者腰背肌疲劳的即刻效应。方法:16例CNSLBP患者进行Biering-S?rensen测试(BST)。前后进行三阶段... 目的:通过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EMG)探讨局部肌肉振动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SLBP)患者腰背肌疲劳的即刻效应。方法:16例CNSLBP患者进行Biering-S?rensen测试(BST)。前后进行三阶段测试,每阶段测试含2次BST(分别记作BST1、BST2)。第一阶段测试(空白对照阶段):先进行BST,俯卧位休息5min,再进行第二次BST;间隔1周后,进行第二阶段测试(局部肌肉振动阶段):先进行BST,俯卧位使用深层肌肉刺激器(deep muscle stimulator,DMS)对双侧腰竖脊肌、多裂肌振动治疗5min,再进行第二次BST;第二阶段测试后再间隔1周,进行第三阶段测试(局部肌肉假振动阶段):先进行BST,间隔充气状态医用橡胶手套下,俯卧位使用DMS对双侧腰竖脊肌、多裂肌振动治疗5min,再进行第二次BST。观察三种不同干预下BST维持时间及双侧腰竖脊肌、多裂肌的sEMG指标:平均功率频率(mean power frequency, MPF)。结果:①三个阶段BST维持时间比较:BST2较BST1均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BST2间比较,局部肌肉振动阶段显著高于空白对照阶段、局部肌肉假振动阶段,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三个阶段双侧腰竖脊肌/多裂肌MPF比较:除外局部肌肉振动阶段对侧多裂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7),BST2较BST1均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BST2间比较,局部肌肉振动阶段显著高于空白对照阶段、局部肌肉假振动阶段,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双侧腰竖脊肌间/多裂肌间比较:BST1中,痛侧均显著高于对侧,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BST2中,除外局部肌肉振动阶段双侧腰竖脊肌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局部肌肉振动阶段双侧多裂肌间比较P=0.042,其他阶段痛侧均显著高于对侧,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局部肌肉振动对缓解CNSLBP患者腰背肌疲劳具有良好的即刻效应,并可有效平衡双侧腰背肌的易疲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 局部肌肉振动 疲劳 腰背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