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sST2联合B型利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PCI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1
作者 王瑾 黄淑田 +3 位作者 何强 凡雪静 石曈 刘晓彤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17期3230-3233,共4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联合B型利钠肽(BN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山西白求恩医院心内科确诊急性心肌梗... 目的:探讨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联合B型利钠肽(BN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山西白求恩医院心内科确诊急性心肌梗死且行PCI术的病人204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术后随访(随访时间7~24个月,平均12.73个月)是否发生MACE事件分为非MACE组(157例)和MACE组(47例),分析sST2、BNP水平以及二者联合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PCI术后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MACE组与非MACE组年龄、饮酒史、高血压、支架植入数、空腹血糖、促甲状腺激素(TSH)、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同型半胱氨酸(Hcy)、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吸烟史、sST2、BN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性别、吸烟史因素后,sST2和BNP是MACE事件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sST2曲线下面积为0.867,BNP曲线下面积为0.913,sST2联合BNP曲线下面积为0.922。sST2、BNP分别取58.4 ng/mL、227 pg/mL时诊断效能最高,sST2、BNP以及两项联合变量敏感度分别为87.9%、83.6%、99.4%,特异度分别为79.0%、76.4%、83.4%。提示sST2、BNP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PCI术后预后均有预测价值,两项联合预测价值更高。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后病人血清sST2、BNP水平越高,术后1年发生MACE事件可能性越大,sST2和BNP可以作为PCI术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发生MACE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血清sST2和BNP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MACE事件的诊断价值高于sST2、BNP的单独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 B型利钠肽 心血管不良事件
下载PDF
维利西呱及其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石曈 黄淑田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3年第5期394-398,共5页
心力衰竭(HF)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临床终末阶段,是由多种原因引起心室充盈和/或射血功能受损,导致高住院率和发病率。根据202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指南将其分为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左室射血分数≤40%)、中间范围射血分数心力衰竭(左室射... 心力衰竭(HF)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临床终末阶段,是由多种原因引起心室充盈和/或射血功能受损,导致高住院率和发病率。根据202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指南将其分为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左室射血分数≤40%)、中间范围射血分数心力衰竭(左室射血分数为41%~49%)和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左室射血分数≥50%)。在过去的30年中,HF的药物治疗主要针对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但大量数据表明,其疗法无法满足当前需求,HF治疗亟待更新。近年来,HF的新疗法发展迅速。伊伐布雷定、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维利西呱等疗法已被证明能改善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维利西呱作为中国新上市的新型治疗HF的药物,是一种口服的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刺激剂。现就其作用机制、临床研究、安全性、与其他药物的联合使用做系统性综述,进一步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 维利西呱
下载PDF
熊果苷的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雨捷 石曈 +3 位作者 王佳 孙新晓 申晓林 袁其朋 《生物工程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2457-2472,共16页
熊果苷是一种氢醌衍生的糖苷化合物,根据糖苷键的构型不同又分为β-熊果苷和α-熊果苷。熊果苷作为安全稳定的美白剂被广泛应用于化妆品领域,同时还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炎症、抗肿瘤等药理活性。植物提取法生产熊果苷存在植物生长周期... 熊果苷是一种氢醌衍生的糖苷化合物,根据糖苷键的构型不同又分为β-熊果苷和α-熊果苷。熊果苷作为安全稳定的美白剂被广泛应用于化妆品领域,同时还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炎症、抗肿瘤等药理活性。植物提取法生产熊果苷存在植物生长周期长、提取工艺复杂、产率低等问题,而化学合成法合成熊果苷具有反应条件严苛、立体选择性差、收率低等缺点。近年来,生物合成法因其反应条件简单温和、生产过程经济环保等优势,逐渐成为合成熊果苷的热门研究方向。本文总结了4种熊果苷生物合成方式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植物转化法、酶催化法、全细胞催化法以及微生物发酵法,讨论了这几种生物合成方式的优势与不足,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果苷 生物合成 酶催化 全细胞催化 微生物发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