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49-1952年湖北省农村选举制度的构建和影响探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石武英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9-65,161,共8页
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是新解放区农村基层政权体系构建的时期。作为农村政权建设核心的基层选举制度在这一时期也构建起来,并且在与当时的政治生态环境、政权建设以及人民政治参与的互动关系中逐渐完... 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是新解放区农村基层政权体系构建的时期。作为农村政权建设核心的基层选举制度在这一时期也构建起来,并且在与当时的政治生态环境、政权建设以及人民政治参与的互动关系中逐渐完备,农村选举制度的建立和运行对当时中共有效治理广大新解放区农村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中共有效地构建起在农民群体中的政治权威;它改变了长期以来农民对政治的冷漠心理,极大提高了广大农民参政议政的热情;它实现了基层干部队伍的优胜劣汰,大大改善了干群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49-1952年 湖北省 农村 选举制度
下载PDF
1950年湖北省水灾与救灾总动员
2
作者 石武英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6-90,共5页
1950年湖北发生了严重的水灾。湖北省党政机关围绕"救灾"这一中心任务,采取各种措施进行人力物力总动员。这次动员指导思想明确,组织保障有力,舆论宣传得力,因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这种救灾动员模式,... 1950年湖北发生了严重的水灾。湖北省党政机关围绕"救灾"这一中心任务,采取各种措施进行人力物力总动员。这次动员指导思想明确,组织保障有力,舆论宣传得力,因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这种救灾动员模式,最大限度地弥补了物质条件的不足,实现了高效救灾。但也存在国家强制与社会参与被动等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50年 湖北省 水灾 救灾动员
下载PDF
1961年湖北省旱灾救助研究
3
作者 石武英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2-78,共7页
1959-1961年湖北省经历了三年严重的自然灾害。其中1961年的旱灾最为严重,这年的旱灾直接导致了湖北省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而"大跃进"运动的发动又加剧了人民生活的困难。面对如此严重的困难,湖北省委省政府积极响应中央救灾方针,在... 1959-1961年湖北省经历了三年严重的自然灾害。其中1961年的旱灾最为严重,这年的旱灾直接导致了湖北省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而"大跃进"运动的发动又加剧了人民生活的困难。面对如此严重的困难,湖北省委省政府积极响应中央救灾方针,在及时发放救济粮款、做好优抚救济工作的同时,领导灾民积极抗旱、开展生产自救,发动群众互相支援、互通有无,积极防治"四病",保护灾区群众的身体健康,这些措施使灾民度过了困难。总结1961年湖北省救灾的经验和教训,必将为今后的救灾工作带来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61年 湖北省 旱灾
下载PDF
清末州县巡警的创办与基层社会 被引量:5
4
作者 刘伟 石武英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5-155,共11页
20世纪初,随着新政的举办,警察制度逐步向州县发展。清末州县巡警除承担逮捕、押解盗贼凶犯等司法职能外,还承担城乡户口调查与管理、卫生、消防和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等职能,成为基层社会中的一种新的权力关系。然而由于这种权力行使的不... 20世纪初,随着新政的举办,警察制度逐步向州县发展。清末州县巡警除承担逮捕、押解盗贼凶犯等司法职能外,还承担城乡户口调查与管理、卫生、消防和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等职能,成为基层社会中的一种新的权力关系。然而由于这种权力行使的不规范,也由于州县巡警采取了"就地筹款"的方式解决经费来源,导致警民冲突不断。与此同时,随着州县巡警的建立,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发生转变,国家权力借助警察制度深入基层,并促使乡绅进一步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州县巡警 基层社会
下载PDF
湖北省农村宣传员队伍建设与乡村社会治理(1949—1956)
5
作者 石武英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7-166,共10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湖北省农村秩序不稳,形势错综复杂。为揭破各种谣言,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社会变革的积极性,克服部分农村干部的官僚主义作风,湖北各县在县委、区委、下派工作队和农会组织的共同努力下,结合抗美援朝、土地改革、恢... 新中国成立初期,湖北省农村秩序不稳,形势错综复杂。为揭破各种谣言,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社会变革的积极性,克服部分农村干部的官僚主义作风,湖北各县在县委、区委、下派工作队和农会组织的共同努力下,结合抗美援朝、土地改革、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等运动迅速建立起一支支农村宣传员队伍;随后又结合农业合作化运动对他们进行了普遍整顿,提升了农村宣传员的思想政治水平和工作能力。在党领导下,农村宣传员积极参与乡村社会治理,推动了农村社会变革的顺利完成,唤起了农民群众的民主法治和政治参与意识,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和民生问题的解决。农村宣传员存在于特定历史背景下,随着农村改革事业的完成和农村党组织的成长,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省 农村宣传员 社会治理
下载PDF
新解放区农村青年团参与乡村治理研究(1950-1952)
6
作者 石武英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2-159,共8页
1950—1952年是新解放区农村开展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和农村经济恢复的特殊时期。其时,农村干部奇缺,党和政府急需助手来协助治理乡村。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一方面,新区农村青年团在农村社会变革的过程中建立和壮大。另一方面,她在协助... 1950—1952年是新解放区农村开展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和农村经济恢复的特殊时期。其时,农村干部奇缺,党和政府急需助手来协助治理乡村。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一方面,新区农村青年团在农村社会变革的过程中建立和壮大。另一方面,她在协助党和政府推进乡村社会变革和恢复农业生产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党联系农村青年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的农村宣传大军的有力支柱,是党的政策的积极宣传者与忠实执行者,是农业生产和水利建设的先锋模范。同时,一大批优秀的农村团员进入基层政权体制内或加入党组织,成为党和政府治理乡村的得力助手和坚强的后备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50—1952年 农村青年团 乡村治理
下载PDF
1949—1976年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及深远影响
7
作者 石武英 张鑫田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9-39,共11页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在复杂而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之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以“全盘学习苏联”为基本方针,以工业现代化为起点,开始探索现代化之路。“五年计划”是党对于工业现代化探索的主线,1949—1976年我国共执行了4个“五...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在复杂而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之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以“全盘学习苏联”为基本方针,以工业现代化为起点,开始探索现代化之路。“五年计划”是党对于工业现代化探索的主线,1949—1976年我国共执行了4个“五年计划”,通过大力发展重工业,新中国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同时,党和新生的人民政权还对政治制度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进行了探索。在27年的探索和实践过程中,一方面,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也遭受了严重挫折。27年的探索对改革开放后的接续探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指明了现代化的前进方向,大大推进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为后续的探索和实践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49—1976 中国共产党 中国式现代化 探索 影响
下载PDF
晚清军事变革的历史启示
8
作者 石武英 《理论月刊》 2008年第9期92-94,共3页
中国晚清先后在洋务运动时期和甲午战争之后进行了两次军事变革。这场变革所留下的深刻历史教训对我国当前的新军事变革引发了很多启示,首先,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参与这场变革;其次,在变革过程中,必须促使军事体系各要素有机结合和处理好... 中国晚清先后在洋务运动时期和甲午战争之后进行了两次军事变革。这场变革所留下的深刻历史教训对我国当前的新军事变革引发了很多启示,首先,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参与这场变革;其次,在变革过程中,必须促使军事体系各要素有机结合和处理好与国家经济、政治改革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军事变革 回顾和分析 历史启示
下载PDF
1954年江淮水灾区的疫情防控及其对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影响
9
作者 石武英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6-143,共8页
1954年江淮流域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大水灾,随之而来的是严重的疫情,各种流行病相继发生,且患病率、死亡率很高。面对这种情况,灾区各级党委和政府立即成立专管机构,动员公私医务人员积极抗疫;各级卫生部门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1954年江淮流域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大水灾,随之而来的是严重的疫情,各种流行病相继发生,且患病率、死亡率很高。面对这种情况,灾区各级党委和政府立即成立专管机构,动员公私医务人员积极抗疫;各级卫生部门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开展大规模卫生防疫运动;各级政府在灾区适当推行免费医疗,积极救治灾民。由于采取了有效措施,大大减轻了灾民的疾病痛苦,患病率明显下降,客观上为灾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54年 江淮水灾区 疫情防控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下载PDF
新解放区农村党支部经常教育工作述论——以湖北省麻城县为中心(1949—1957)
10
作者 石武英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0-106,共7页
党员教育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新中国成立初期,随着土地改革等一系列社会改造运动的开展,新解放区各省的农村党支部先后建立和巩固。农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工作的战斗堡垒,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依靠力量。但是,从整体上看... 党员教育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新中国成立初期,随着土地改革等一系列社会改造运动的开展,新解放区各省的农村党支部先后建立和巩固。农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工作的战斗堡垒,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依靠力量。但是,从整体上看,当时农村党员的文化程度和政治素质普遍很低,工作中存在各种问题和不足。为了全面提高农村党员的素质,充分发挥他们在农村社会改造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支部必须建立经常教育工作机制。本文以湖北省麻城县为例,探究该县农村支部经常教育工作建立的过程和运行情况,分析其在提高党员素质和推动中心工作的完成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并总结其中的历史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解放区农村党支部 麻城县 经常教育工作
下载PDF
1949—1956年湖北省农村党组织建设的实践探索和经验研究
11
作者 石武英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6-114,共9页
1949—1956年,是党的建设史上特色鲜明的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建设从过去长期处于地下状态转为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建党。这一时期,湖北省在土地改革、互助合作运动、统购统销运动和农业合作化运动等一系列农村社会改造运动中,进行了有计... 1949—1956年,是党的建设史上特色鲜明的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建设从过去长期处于地下状态转为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建党。这一时期,湖北省在土地改革、互助合作运动、统购统销运动和农业合作化运动等一系列农村社会改造运动中,进行了有计划、有准备、有领导地建党和整党工作,建立、发展和巩固农村基层党组织。7年中,湖北省农村党建工作积累了许多值得借鉴的历史经验,对今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深刻的历史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湖北省 农村党组织建设
下载PDF
1952年旱灾与抗旱救灾工作述论
12
作者 石武英 张鑫田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23年第5期77-88,共12页
1952年,我国大部地区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严重的旱灾,这给当时的农业生产与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面对如此严重的旱情,在党中央、政务院以及地方各级党委与政府的领导下,各地迅速组织起防旱抗旱的领导机构,并开展小型农田水... 1952年,我国大部地区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严重的旱灾,这给当时的农业生产与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面对如此严重的旱情,在党中央、政务院以及地方各级党委与政府的领导下,各地迅速组织起防旱抗旱的领导机构,并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掀起了规模空前的防旱抗旱运动。成灾后,党和政府又全力领导救灾工作,贯彻群众互济和国家帮助相结合、解决群众当前困难和长期建设相结合的方针,以生产救灾为主要措施,实现了高效救灾。这对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和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防灾、抗灾、救灾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旱抗旱 新中国初期 生产救灾
下载PDF
1949-1956年农村医疗卫生队伍的建设研究——以湖北省麻城县为中心的考察
13
作者 石武英 胡静玲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22-29,共8页
农村医疗卫生队伍的建设是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初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积贫积弱,农村医疗卫生状况十分恶劣,医疗卫生人员相当缺乏,广大人民的健康问题面临严峻考验。为此,中央积极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敦促各省迅... 农村医疗卫生队伍的建设是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初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积贫积弱,农村医疗卫生状况十分恶劣,医疗卫生人员相当缺乏,广大人民的健康问题面临严峻考验。为此,中央积极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敦促各省迅速建立农村医疗卫生队伍。湖北省麻城县在十分艰难的情况下,迅速组建医疗卫生队伍,并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农村医务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使之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方面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巩固了基层政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初期 湖北省麻城县 农村医疗卫生队伍
下载PDF
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
14
作者 石武英 《教育教学论坛》 2011年第25期89-89,共1页
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使用教材,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参与知识过程,给学生一个学习思维空间和时间。
关键词 创造性教材 拓展思路 学生的促使者 学生兴趣 网络学习 数学情境
下载PDF
1949—1978年农村医疗卫生史研究的回顾和思考
15
作者 石武英 胡静玲 《社会科学动态》 2022年第5期77-83,共7页
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是党和国家治理农村社会的重要环节。1949—1978年是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起步和初步成型的阶段,目前学术界关于这一时期农村医疗卫生史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宏观层面上的农村医疗卫生思想、中观层面的农村医疗卫生体制以... 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是党和国家治理农村社会的重要环节。1949—1978年是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起步和初步成型的阶段,目前学术界关于这一时期农村医疗卫生史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宏观层面上的农村医疗卫生思想、中观层面的农村医疗卫生体制以及微观层面的农村防疫工作、爱国卫生运动和妇幼保健卫生工作等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呈现出以下趋向与特点:研究成果从医学向历史学、社会学方向延伸;注重将医疗卫生与政治经济相结合研究;将医疗卫生与生态文化相结合进行研究。在回顾和总结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也提出了几点思考与建议:一是医疗卫生史的研究要坚持为现实服务的观点;二是医疗卫生史研究要运用跨学科、多元化的研究方法;三是要创新医疗卫生史的研究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49—1978年 农村医疗卫生史 回顾和思考
下载PDF
发展“七小”经济模式助推脱贫攻坚的实践研究
16
作者 陆光海 韦学精 +2 位作者 莫荣姗 莫慧华 石武英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2020年第11期0233-0234,共2页
当前是脱贫攻坚进入决战阶段,也是攻坚拔寨的时刻,吸收脱贫攻坚的经验典型,对推进脱贫攻坚有极大的帮助。本文以三都水族自治县为例,通过调研分析当地发展“七小经经”的模式的背景、做法与成效及存在的困境,提出破解之策,对当地及其他... 当前是脱贫攻坚进入决战阶段,也是攻坚拔寨的时刻,吸收脱贫攻坚的经验典型,对推进脱贫攻坚有极大的帮助。本文以三都水族自治县为例,通过调研分析当地发展“七小经经”的模式的背景、做法与成效及存在的困境,提出破解之策,对当地及其他地区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小经济 模式 脱贫攻坚
下载PDF
1949~1952年湖北省农村干部的选拔与培养探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石武英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9-87,127,共9页
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2年12月土地改革结束,是新中国农村基层政权体系的构建时期。为了有效地整合新解放区的农村基层组织,中共开始在新区农村大力选拔和培养农村干部。湖北省在政权初建、干部奇缺的情况下,通过举办短... 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2年12月土地改革结束,是新中国农村基层政权体系的构建时期。为了有效地整合新解放区的农村基层组织,中共开始在新区农村大力选拔和培养农村干部。湖北省在政权初建、干部奇缺的情况下,通过举办短期培训、采取群众路线与领导审查相结合等方式选拔和培养了大量的农村干部,选拔过程注重全面性和客观性,体现了中共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特点,充分运用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它促进了农村基层政权的改造和建立,使干部的素质得到普遍提高,密切了干群关系,为农村的社会变革打下了基础,也对今天中国农村干部队伍的建设提供了历史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初期 湖北省 农村干部 选拔 培养
原文传递
1949年湖北省水灾救助及对改造社会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石武英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6-81,126-127,共6页
1949年湖北省发生了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水灾,导致1950年灾区出现了严重的春荒。为了战胜灾害,湖北省政府承担起组织救灾的任务;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灾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围绕"生产自救"这一中心任务采取各种措施进行救... 1949年湖北省发生了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水灾,导致1950年灾区出现了严重的春荒。为了战胜灾害,湖北省政府承担起组织救灾的任务;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灾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围绕"生产自救"这一中心任务采取各种措施进行救助。这些救助措施的主要特点是:依靠生产搞好救灾,通过救灾促进生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49年湖北省水灾救助对剿匪反霸、减租减息等政治运动和改造基层政权、抚慰民众情绪产生了重大影响,并与这些政治运动相互促进,共同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49年 湖北省 水灾救助 社会影响 社会改造
原文传递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党支部经常教育制度的建立及经验探析
19
作者 邵蕾 石武英 《福建党史月刊》 2024年第1期60-64,共5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6),随着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向新区农村的延伸,全国农村党支部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快速发展。为全方位提升农民党员的素质、加强其党性修养,将农村党支部建设成为“农村的战斗堡垒”,党中央统一领导建立一整套教育制度... 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6),随着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向新区农村的延伸,全国农村党支部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快速发展。为全方位提升农民党员的素质、加强其党性修养,将农村党支部建设成为“农村的战斗堡垒”,党中央统一领导建立一整套教育制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初期 农村党支部 战斗堡垒 党性修养 农民党员 经验探析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共产党
原文传递
从1949年防汛救灾的举措看中国共产党的灾害应对能力
20
作者 石武英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2-87,共6页
1949年夏秋,中国发生了严重的水灾。其直接后果就是该年下半年和第二年春,灾区出现了严重的饥荒。这给刚刚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带来了巨大挑战。为了应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灾区各级党委、政府和中央人民政府通力合作,迅速建立起灾害应对... 1949年夏秋,中国发生了严重的水灾。其直接后果就是该年下半年和第二年春,灾区出现了严重的饥荒。这给刚刚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带来了巨大挑战。为了应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灾区各级党委、政府和中央人民政府通力合作,迅速建立起灾害应对机制,并采取各种积极措施防汛救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赢得了灾区人民的信任和赞誉,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回顾1949年防汛救灾的历史,总结党在非常情况下应对自然灾害的历史经验,对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抗灾救灾史、社会史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当前我们应对自然灾害带来深刻的启示:中国共产党具有强大的领导力,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1949年防汛救灾 灾害应对 领导力 主心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