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写作训练宜从笔记文体起步 被引量:1
1
作者 石泽镒 《写作(中)》 1997年第3期44-45,共2页
根据笔者多年从教实践证明:训练学生坚持不懈地写好日记、札记、读书笔记和文字记录等实用性的笔记文体,逐渐养成勤于练笔的良好习惯,既能使学生充分适应日常学习、工作与生活的实际需要,又能让学生从中摄取和积累写作素材.为写好作文... 根据笔者多年从教实践证明:训练学生坚持不懈地写好日记、札记、读书笔记和文字记录等实用性的笔记文体,逐渐养成勤于练笔的良好习惯,既能使学生充分适应日常学习、工作与生活的实际需要,又能让学生从中摄取和积累写作素材.为写好作文打下坚实基础。一是日记。顾名思义,日记,就应该是日有所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作训练 读书笔记 实际需要 实践证明 文字记录 写作素材 文体 日记 良好习惯 实用性
下载PDF
赤壁笔战意未休
2
作者 石泽镒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1期27-27,共1页
赤壁笔战意未休湖北钟祥师范石泽镒奠定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赤壁大战,发生于公元208年。时间虽已过去了一千七百多年,但赤壁战场的所在,却一直为后人争论不休:自南北朝以来,在湖北省境内,江汉流域之间,竟先后发现了九个赤壁... 赤壁笔战意未休湖北钟祥师范石泽镒奠定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赤壁大战,发生于公元208年。时间虽已过去了一千七百多年,但赤壁战场的所在,却一直为后人争论不休:自南北朝以来,在湖北省境内,江汉流域之间,竟先后发现了九个赤壁,且都有人指为周瑜破曹的古战场,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钟祥 三国鼎立 汉阳县 蒲圻县 旅游资源 三国故事 江夏 历史地理学家 抒情散文 三国时代
下载PDF
“颖脱不群,任真自得”的自画像——读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3
作者 石泽镒 《阅读与写作》 2001年第10期15-16,共2页
萧统在《陶渊明传》中说:“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五柳先生传》既为“自况”之文,当然属于“自传”之列,“实录”应该是传记写作的基本要求。况,乃比... 萧统在《陶渊明传》中说:“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五柳先生传》既为“自况”之文,当然属于“自传”之列,“实录”应该是传记写作的基本要求。况,乃比况、比喻之义,采用“自况”之法写自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自得 萧统 《五柳先生传》 自传 实录 博学 写作 基本要求 比喻
下载PDF
学会培育和驾驭灵感
4
作者 石泽镒 《写作》 2001年第2期28-30,共3页
灵感是从事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工作的人特别感兴趣又颇觉神秘的一种心理现象。善于堵育和驾驭灵感,既是创造型人才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也是写作活动进入最佳状态的必要条件。要学会培育和驾驭灵感,必须正确理解灵感的基本特性和产生... 灵感是从事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工作的人特别感兴趣又颇觉神秘的一种心理现象。善于堵育和驾驭灵感,既是创造型人才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也是写作活动进入最佳状态的必要条件。要学会培育和驾驭灵感,必须正确理解灵感的基本特性和产生灵感的一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感 神秘 感兴 文学艺术 心理现象 基本特性 产生 写作活动 理解 兴趣
下载PDF
写作中的语言训练
5
作者 石泽镒 《写作(中)》 2000年第8期4-6,共3页
写作活动,就其本质而言,就是思维成果文字化、文章化的过程。语言既是思维活动的凭借,又是思维成果的载体。所以,写作素质的训练,固然要着力于驾驭文字的能力训练,必须以文字表达水平的高下作为衡量写作水平高下的主要标志,但也必须看到... 写作活动,就其本质而言,就是思维成果文字化、文章化的过程。语言既是思维活动的凭借,又是思维成果的载体。所以,写作素质的训练,固然要着力于驾驭文字的能力训练,必须以文字表达水平的高下作为衡量写作水平高下的主要标志,但也必须看到,文字毕竟只是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而展示其生命力的。在思维、语言、文字三者之间,若能紧紧抓住语言训练这一中介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训练 内部语言 写作活动 语言习惯 口头语言 文字表达能力 思维活动 思维能力 写作水平 能力训练
下载PDF
要让学生学会改文章
6
作者 石泽镒 《写作(中)》 1999年第3期25-26,共2页
在传统的作文训练中,写文章是学生的事,修改文章则是教师的事。结果呢?作文本堆成山,教师为“移山”累得喘不来气,学生则只是一味为教师“筑山”,连认真阅读教师批语的兴趣都极为少有。这样,从课堂作文看,学生既是奉命作文,又不负修改... 在传统的作文训练中,写文章是学生的事,修改文章则是教师的事。结果呢?作文本堆成山,教师为“移山”累得喘不来气,学生则只是一味为教师“筑山”,连认真阅读教师批语的兴趣都极为少有。这样,从课堂作文看,学生既是奉命作文,又不负修改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学生 教师 写文章 作文教学 修改程序 作文训练 学会 主体意识 写作训练 质量意识
下载PDF
“一气呵成”与“反复修改”
7
作者 石泽镒 《写作(中)》 1999年第6期30-31,共2页
一、修改的作用杨玉辰先生在《写作四辨》中提出:“初学写作者应该逐步练成一气呵成一字不改的硬功夫,不要把写好文章的希望寄托在修改上。”(《写作》1997年第9期)邓海军先生则进一步提出:“修改未必就是写作的必经阶段,也不是一切文... 一、修改的作用杨玉辰先生在《写作四辨》中提出:“初学写作者应该逐步练成一气呵成一字不改的硬功夫,不要把写好文章的希望寄托在修改上。”(《写作》1997年第9期)邓海军先生则进一步提出:“修改未必就是写作的必经阶段,也不是一切文章或作品都只有经过反复修改才能达到完美无缺的境地。有的作品写出后一字不易,却浑然天成、为人称道;有的作品即使反反复复地多次修改,也改变不了失败的结局。”(《写作》1998年第3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作习惯 修改 写作者 文章 深思熟虑 良好习惯 作品 写作实践 初学 思考
下载PDF
析“灯”二题
8
作者 石泽镒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1997年第9期25-26,共2页
《灯》是记叙文,还是散文?巴金的《灯》被选为中师《阅读和写作》第一册第一单元的首篇例文。第一册《教学参考书》在“单元说明”中指出:“这一单元安排了三篇文章,一篇记叙文,一篇说明文,一篇议论文”。显然,在这里,巴金的《灯》被视... 《灯》是记叙文,还是散文?巴金的《灯》被选为中师《阅读和写作》第一册第一单元的首篇例文。第一册《教学参考书》在“单元说明”中指出:“这一单元安排了三篇文章,一篇记叙文,一篇说明文,一篇议论文”。显然,在这里,巴金的《灯》被视为记叙文的范例。但在高中《语文》第一册的记叙文单元并没有选人此文,却在该册稍后的散文单元里选入了此文。试问:巴金的《灯》究竟是记叙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叙文 散文 议论文 巴金 教学参考书 灯光 单元 表达方式 文艺性 说明文
下载PDF
简述《思考的威力》的论证技巧
9
作者 石泽镒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1989年第2期8-9,共2页
《思考的威力》一文,紧扣论题,深刻地阐释了思考的威力之所在和充分发挥思考的威力所必经的途径,不仅能够提高我们对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重要性的认识,明确提高思考能力的基本方法,而且,全文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思考的威力》一文,紧扣论题,深刻地阐释了思考的威力之所在和充分发挥思考的威力所必经的途径,不仅能够提高我们对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重要性的认识,明确提高思考能力的基本方法,而且,全文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能够以其生动灵活、引人深思的论证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论点 创造性思维 使人 事实胜于雄辩 引证法 阳光雨露 例证法 运用技巧 奋斗终身 逆向思维
下载PDF
[颖脱不群,任真自得]的自画像--读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10
作者 石泽镒 《阅读与写作》 2001年第1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 文学评论 文学创作 实用性自传 语言特点 文学性自传
下载PDF
《道士塔》的“文化内涵”献疑
11
作者 石泽镒 《阅读与写作》 2001年第1期25-26,共2页
余秋雨先生的散文名篇《道士塔》已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即将为广大中学生提供一种“文化散文”的范本,用以传输文史知识和人文思考为特长的文化散文来提高广大中学生的文化素质,应该算是一件喜事,而如何理解《道士塔》一文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 《道士塔》 文化内涵 余秋雨 散文 中学 语文教学 文化素质
下载PDF
《五人墓碑记》题意解读
12
作者 石泽镒 《中学语文园地(高中版)》 2000年第6期4-6,共3页
关键词 《五人墓碑记》 题意 写作技法 文学体裁 写作意图 墓碑记
下载PDF
《道士塔》的“文化内涵”说疑
13
作者 石泽镒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01年第5期38-39,共2页
余秋雨先生的散文名篇《道士塔》,用以传输文史知识和人文思考为特长的文化散文来提高广大中学生的文化素质,应该算是一件好事,而如何理解《道土塔》一文的文化内涵,可能又是广大师生所必须面对的一道难题。本文拟就《道士塔》
下载PDF
五柳先生的读书方法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石泽镒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2期100-103,共4页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里以盛情赞颂的笔调,生动地描述了五柳先生读书的态度与方法:'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读书的这种态度是否可取?方法是否对头?直至今日,似乎仍然是臧否不一,焦点则集中在对于'...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里以盛情赞颂的笔调,生动地描述了五柳先生读书的态度与方法:'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读书的这种态度是否可取?方法是否对头?直至今日,似乎仍然是臧否不一,焦点则集中在对于'不求甚解'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柳先生传 张元济 读书方法 精思 《古文观止》 并列复句 朱子语类 鱼豢 常用义 孟公威
原文传递
马致远的散套《耍孩儿·借马》简析
15
作者 石泽镒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89年第7期34-37,共4页
《般涉调·耍孩儿·借马》(见林庚、冯沅君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选》下编二第822至824页),是元代散曲中的一首著名的套曲,也是马致远散曲的代表作之一。所谓'套曲',就是将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子组成一套,以便演唱比较复杂... 《般涉调·耍孩儿·借马》(见林庚、冯沅君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选》下编二第822至824页),是元代散曲中的一首著名的套曲,也是马致远散曲的代表作之一。所谓'套曲',就是将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子组成一套,以便演唱比较复杂的故事,或抒发比较复杂的感情,或从多方面刻画人物性格。《借马》这首套曲,就是将同属于《般涉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耍孩儿 马致远 元代散曲 般涉调 中国历代诗歌选 刻画人物 林庚 铺陈排比 冯沅君 蒲梢骑
原文传递
我与《文史知识》的三次交往
16
作者 石泽镒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0期19-22,共4页
在我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不久,便十分幸运地与《文史知识》相识。八年多来,从与《文史知识》的三次直接交往中,我已深信,我与《文史知识》已由文交、神交而成为知己。那是在1983年的金秋十月,我正在古城荆州参加一个会议,忽然接到从钟祥打... 在我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不久,便十分幸运地与《文史知识》相识。八年多来,从与《文史知识》的三次直接交往中,我已深信,我与《文史知识》已由文交、神交而成为知己。那是在1983年的金秋十月,我正在古城荆州参加一个会议,忽然接到从钟祥打来的长途电话,说有'紧急公事',让我立即请假回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史知识 学术论文 国家级刊物 省级刊物 黑体字 学术研究能力 马致远 学术交流 函授学员 元代文学
原文传递
马致远的历史剧《汉宫秋》
17
作者 石泽镒 《文史知识》 1984年第1期24-27,共4页
马致远一共写过十三本杂剧,留传至今的仅有七种。马致远的杂剧,思想内容比较复杂,既有宣扬封建迷信和逃避现实的神仙道化剧、隐逸剧,也有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的历史剧。元末明初人贾仲明吊马致远的词《凌波仙》,说他是'战文场,曲状元... 马致远一共写过十三本杂剧,留传至今的仅有七种。马致远的杂剧,思想内容比较复杂,既有宣扬封建迷信和逃避现实的神仙道化剧、隐逸剧,也有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的历史剧。元末明初人贾仲明吊马致远的词《凌波仙》,说他是'战文场,曲状元,姓名香,灌满梨园。《汉宫秋》、《青衫泪》、《戚夫人》、《孟浩然》,共庾、白、关老齐眉'。可见,马致远是因为写历史剧而'共庾(吉甫)、白(朴)、关老(汉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致远 汉宫秋 孟浩 神仙道化剧 贾仲明 青衫泪 元帝 元末明初 波仙 爱情悲剧
原文传递
“关中之固”与“金城千里”
18
作者 石泽镒 《语文学习》 1997年第6期25-26,共2页
刘静辉先生在《"金城千里"解》一文中批评《教参》将《过秦论》中的"金城千里"译作"无数的坚固城池",是"不确切"的;他认为,"这个词在该句中是个比喻",可译作"
关键词 金城 译作 比喻 批评 教参 坚固 城池 可译 喻体 词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