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嗜酸乳杆菌对人轮状病毒感染乳鼠小肠黏膜白细胞黏附分子-1、γ-干扰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石海矾 陈益平 +1 位作者 徐志伟 狄军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314-1317,共4页
目的:探讨感染人轮状病毒乳鼠小肠黏膜白细胞黏附分子-1(ICAM-1)、γ-干扰素(IFN-γ)变化的意义及嗜酸乳杆菌的干预效果。方法:选用ICR乳鼠,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轮状病毒感染组(B组)、嗜酸乳杆菌预处理组(C组)和嗜酸乳杆菌治疗组(D组... 目的:探讨感染人轮状病毒乳鼠小肠黏膜白细胞黏附分子-1(ICAM-1)、γ-干扰素(IFN-γ)变化的意义及嗜酸乳杆菌的干预效果。方法:选用ICR乳鼠,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轮状病毒感染组(B组)、嗜酸乳杆菌预处理组(C组)和嗜酸乳杆菌治疗组(D组),B、C、D组喂服人轮状病毒Wa株。C、D组另喂服嗜酸乳杆菌进行预处理和治疗干预,于病毒感染后第4天随机处死各组8只乳鼠,留取小肠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检测ICAM-1、IFN-γ的表达。结果:B组ICAM-1表达细胞数和灰度为(52.66±6.62)%和108.11±2.42,A组为(38.10±4.43)%和101.97±2.10,B组比A组显著增高(P<0.05);C组为(43.93±4.42)%和101.75±2.28,D组为(43.45±5.26)%和101.42±2.23,均较B组显著降低(均P<0.05),C组、D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B组IFN-γ表达细胞数和灰度为(43.51±31.40)%和127.71±3.36,A组为(37.52±3.21)%和117.71±3.39,B组比A组显著增高(P<0.05);C组为(50.08±4.21)%和136.37±3.40,D组为(49.50±4.05)%和135.90±3.49,均较B组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嗜酸乳杆菌对感染人轮状病毒的乳鼠有免疫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CAM-1,增强IFN-γ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乳杆菌 轮状病毒 小鼠 白细胞黏附分子-1 Γ-干扰素
下载PDF
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白介素1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2
作者 石海矾 李伟 +3 位作者 陈益平 汪洪姣 张桂莲 金胜鑫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49-151,155,共4页
目的:研究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患儿脑脊液、血清白介素1β(IL-1β)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50例乙脑患儿为观察组,按Glasgow评分分正常组17例,轻度组20例,重度组13例。检测极期、恢复期脑脊液及血清IL-1β... 目的:研究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患儿脑脊液、血清白介素1β(IL-1β)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50例乙脑患儿为观察组,按Glasgow评分分正常组17例,轻度组20例,重度组13例。检测极期、恢复期脑脊液及血清IL-1β、NSE含量,并与20例非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儿进行对照。IL-1β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NSE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结果:乙脑患儿脑脊液、血清中IL-1β及NSE含量在极期、恢复期皆比对照组显著增高(P均<0.01),且增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平行(P<0.01)。脑脊液与血清IL-1β含量及脑脊液与血清NSE含量分别呈正相关(P<0.01),脑脊液IL-1β与NSE含量及血清IL-1β与NSE含量亦分别呈正相关(P<0.01)。结论:脑脊液及血清IL-1β,NSE含量测定对乙脑患儿脑损伤程度及临床病情的判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Β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流行性乙型脑炎 脑脊液 血清
下载PDF
更昔洛韦治疗婴幼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疗效观察
3
作者 石海矾 李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9期25-26,共2页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肝炎 婴幼儿 更昔洛韦 治疗 疗效观察 病原学
下载PDF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并发低钠血症
4
作者 石海矾 何时军 李伟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195-196,共2页
目的:探讨晚发性Vitk缺乏致颅内出血与低钠血症的关系。方法:对43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43例患儿中26例并发低钠血症,占60.5%,血钠最低112mmol/l。32例蛛网膜下隙(以前称蛛网膜下腔)出... 目的:探讨晚发性Vitk缺乏致颅内出血与低钠血症的关系。方法:对43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43例患儿中26例并发低钠血症,占60.5%,血钠最低112mmol/l。32例蛛网膜下隙(以前称蛛网膜下腔)出血患儿中22例并发低钠血症,低钠血症发生率显著高于无蛛网膜下隙出血患儿(P<0.05)。治疗后26例低钠血症患儿中12例预后不良。血钠<120mmol/l2例均死亡。结论: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特别是蛛网膜下隙出血易出现低钠血症,低钠血症是该疾病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维生素K 低钠血症
下载PDF
嗜酸乳杆菌对感染人轮状病毒乳鼠保护作用研究
5
作者 石海矾 李孟荣 +2 位作者 陈益平 徐志伟 狄军波 《海峡药学》 2010年第5期51-55,共5页
目的探讨人轮状病毒(HRV)对乳鼠的损害,及嗜酸乳杆菌干预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乳鼠分正常对照组(A组),轮状病毒感染组(B组),嗜酸乳杆菌预处理组(C组),嗜酸乳杆菌治疗组(D组)。后三组喂服HRV Wa株,C、D组另喂服嗜酸乳杆菌,观察各组大便... 目的探讨人轮状病毒(HRV)对乳鼠的损害,及嗜酸乳杆菌干预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乳鼠分正常对照组(A组),轮状病毒感染组(B组),嗜酸乳杆菌预处理组(C组),嗜酸乳杆菌治疗组(D组)。后三组喂服HRV Wa株,C、D组另喂服嗜酸乳杆菌,观察各组大便情况、体重变化、排毒时间。病毒感染后第四天随机处死各组8只乳鼠,取小肠标本观察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1.乳鼠在HRV感染后第二天出现腹泻。B组重型腹泻率显著高于C组和D组;B、C、D组体重增长落后于A组,P均<0.01;B组腹泻天数和RV阳性天数显著大于C组和D组,P均<0.01。2.B组绒毛脱落,固有层淋巴细胞浸润;C、D组绒毛完整,炎症细胞少。3.B组微绒毛肿胀;嗜酸性粒细胞浸润。C、D组微绒毛整齐、间质中少许淋巴细胞;浆细胞增多。结论 1.乳鼠感染HRV后皆出现症状及肠损害。2.嗜酸乳杆菌能改善感染HRV乳鼠症状,减轻小肠组织损伤,增加浆细胞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轮状病毒 嗜酸乳杆菌 小鼠 腹泻 模型
下载PDF
麻疹患儿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6
作者 石海矾 狄军波 《现代实用医学》 2007年第12期978-978,983,共2页
目的观察麻疹患儿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记录并比较38例麻疹患儿出疹期及恢复期血浆vWF水平,并与健康儿童(对照组)作比较。结果血浆vWF水平,出疹期为249.60%±39.99%,恢复期116.21%... 目的观察麻疹患儿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记录并比较38例麻疹患儿出疹期及恢复期血浆vWF水平,并与健康儿童(对照组)作比较。结果血浆vWF水平,出疹期为249.60%±39.99%,恢复期116.21%±16.42%,对照组114.53%±20.11%,出疹期与恢复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恢复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重症麻疹组为242.93%±59.87%,普通麻疹组为163.07%±32.34%,与对照组三组间任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浆vWF水平出疹期明显高于恢复期,且随病情加重而升高。血浆vWF在麻疹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监测病情、预后判断的较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麻疹 血友病因子 血管性/分析
下载PDF
CpG基序的寡脱氧核苷酸对人轮状病毒乳鼠腹泻模型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徐志伟 李孟荣 +2 位作者 陈益平 石海矾 狄军波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8年第9期1010-1016,共7页
目的:探讨含CpG基序的寡脱氧核苷酸(CpG oligodeoxynucleotide,CpG ODN)干预对人轮状病毒(human rotavirus,HRV)感染乳鼠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64只ICR乳鼠随母鼠按窝随机均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HRV感染组、CpG ODN预处理组、CpG ODN治... 目的:探讨含CpG基序的寡脱氧核苷酸(CpG oligodeoxynucleotide,CpG ODN)干预对人轮状病毒(human rotavirus,HRV)感染乳鼠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64只ICR乳鼠随母鼠按窝随机均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HRV感染组、CpG ODN预处理组、CpG ODN治疗组。观察各组乳鼠的治疗反应和排毒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小肠组织Toll样受体9(Toll-like receptor 9,TLR9)、IFN-γ的表达。结果:HRV感染组乳鼠的腹泻天数、排毒时间及重型腹泻发病率均高于CpG ODN预处理组和CpGODN治疗组(P<0.05);CpG ODN预处理组、CpG ODN治疗组TLR9、IFN-γ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HRV感染组(P<0.01),并且两者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CpG ODN预处理和治疗都能提高HRV感染乳鼠小肠组织TLR9、IFN-γ的表达,对HRV感染乳鼠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G基序的寡脱氧核苷酸 轮状病毒 TOLL样受体9 IFN-Γ
下载PDF
婴儿肝炎综合征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 被引量:4
8
作者 狄军波 石海矾 黄爱芬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87-388,共2页
近来研究证实,许多非甲状腺疾病可出现甲状腺激素异常,统称为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1].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可能对原发病严重程度的判断、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对成人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测定的研究已... 近来研究证实,许多非甲状腺疾病可出现甲状腺激素异常,统称为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1].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可能对原发病严重程度的判断、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对成人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测定的研究已经较多,而有关婴儿肝炎综合征(简称婴肝)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之间的关系报道较少.为此,我们对30例婴肝患儿进行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和促甲状腺素(TSH)的测定,以评价婴肝患儿的甲状腺功能及其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肝炎综合征 血清 甲状腺激素 促甲状腺素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测定
下载PDF
婴幼儿感染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临床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郑雯洁 石海矾 张园海 《安徽医药》 CAS 2004年第3期214-215,共2页
关键词 婴幼儿 感染 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临床分析 治疗 诊断
下载PDF
肝素对大鼠肝星状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和Ⅰ型胶原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益平 卢朝升 +4 位作者 汪洪姣 徐志伟 陈均亚 石海矾 狄军波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4期3629-3632,共4页
目的:研究肝素与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作用后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和I型胶原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大鼠肝星状细胞以1×10^8/L浓度接种于96孔培养板,每孔10... 目的:研究肝素与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作用后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和I型胶原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大鼠肝星状细胞以1×10^8/L浓度接种于96孔培养板,每孔100uL。实验分组为肝素I组、肝素Ⅱ组、肝素Ⅲ组,加入肝素使各组培养液中肝素浓度分别是10,100,1000mg/L,加生理盐水为对照组(每组6孔重复3次)培养48h。培养终止后吸取上清液-20℃冰冻保存,ELISA法检测其上清液TGF-β1和I型胶原水平,MTT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结果:肝素Ⅱ组和Ⅲ组HSC培养上清液TGF-β1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59±1.27ng/L,3.34±1.13ng/L VS 5.95±1.72ng/L,P〈0.01),肝素各组I型胶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87.20±9.30ng/L.73.17±12.04ng/L VS 95.61±12.55ng/L,63.31±10.93ng/L VS 95.61±12.55ng/L,P均〈0.05),肝素Ⅲ组平均吸光度低于肝素I组和对照组(0.29±0.07 VS 0.42±0.12,0.46±0.17,P均〈0.05)。结论:大鼠肝星状细胞在肝素作用TTGF-β1和I型胶原分泌受抑制,其增殖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肝星状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肝素浓度 TGF-β1 型胶原 ELISA法检测 细胞增殖情况 培养上清液
下载PDF
人巨细胞病毒UL133基因型在婴幼儿肝功能损伤中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6
11
作者 温正旺 陈敏 +3 位作者 陈洁 石海矾 蔡晓红 陈益平 《浙江医学》 CAS 2018年第3期252-254,共3页
目的探索人巨细胞病毒(HCMV)UL133基因型对婴幼儿肝功能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选择收治入院的68例HCMV肝炎患儿和66例同期门诊体检肝功能正常且确诊为HCMV感染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UL133基因型筛查阳性的66例肝炎患儿为UL133阳性组,UL... 目的探索人巨细胞病毒(HCMV)UL133基因型对婴幼儿肝功能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选择收治入院的68例HCMV肝炎患儿和66例同期门诊体检肝功能正常且确诊为HCMV感染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UL133基因型筛查阳性的66例肝炎患儿为UL133阳性组,UL133基因型筛查阴性的64例体检患儿为UL133阴性组。检测并比较患儿尿液中HCMV UL133基因型,血液中Caspase-3、Caspase-6蛋白表达水平及肝功能指标。结果肝炎患儿尿液中UL133基因型筛查阳性率达94.1%,明显高于体检患儿的3.0%(P<0.05)。UL133阳性组患儿血液中ALT、Caspase-3、Caspase-6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UL133阴性组(P<0.05)。两组患儿血AST、TBiL、DBiL、谷氨酰转移酶(GG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携带有UL133基因型的HCMV感染婴幼儿后,可能通过诱导Caspase-3、Caspase-6蛋白表达上调,导致肝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巨细胞病毒 UL133 肝炎 基因
下载PDF
婴儿接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后免疫应答与血IL-10、IL-12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2
作者 狄军波 陈益平 石海矾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52-554,共3页
目的探讨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后无、弱应答婴儿与血清IL-12和IL-10的相关性。方法 702例产科出生婴儿用ELISA法检测接种前及按0、1、6方案每次标准全程接种重组乙肝疫苗(rHBsAg)后血清中IL-12、IL-10的浓度,根据接种后乙肝表面抗体(... 目的探讨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后无、弱应答婴儿与血清IL-12和IL-10的相关性。方法 702例产科出生婴儿用ELISA法检测接种前及按0、1、6方案每次标准全程接种重组乙肝疫苗(rHBsAg)后血清中IL-12、IL-10的浓度,根据接种后乙肝表面抗体(抗HBs)的几何平均滴度(GMT)将婴儿分为无、弱应答组和强应答组2组,比较2组IL-10、IL-12水平。结果第1次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弱应答组及强应答组IL-10分别为(34.5±4.6)ng/L、(49.0±8.8)ng/L(P<0.01);IL-12为(32.9±4.2)ng/L、(50.9±7.2)ng/L(P<0.01)。第2次接种后两组IL-10分别为(35.6±6.3)ng/L、(50.1±6.9)ng/L(P<0.01);IL-12分别为(35.2±6.2)ng/L、(51.1±7.1)ng/L(P<0.01)。第3次接种后两组IL-10分别为(35.1±5.1)ng/L、(49.8±8.5)ng/L(P<0.01);IL-12分别为(35.7±5.7)ng/L、(50.4±7.8)ng/L(P<0.01)。每次rHBsAg刺激后,两组IL-12和IL-10水平均较接种前升高(P均<0.01)。结论乙肝疫苗无、弱应答者抗HBs低下可能与IL-12、IL-10产生不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 白介素-10 白介素-12 免疫应答
下载PDF
猪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麻疹并发重症肺炎及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狄军波 陈益平 石海矾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69-571,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猪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治疗麻疹并发重症肺炎、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儿中的价值。方法4例麻疹并发重症肺炎、ARDS患儿经气管插管内插入吸痰管,分仰卧位、左右侧卧位3个体位滴入猪肺表面活性物质(商品名:固尔苏PS)剂量为100mg... 目的探讨应用猪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治疗麻疹并发重症肺炎、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儿中的价值。方法4例麻疹并发重症肺炎、ARDS患儿经气管插管内插入吸痰管,分仰卧位、左右侧卧位3个体位滴入猪肺表面活性物质(商品名:固尔苏PS)剂量为100mg/kg后,分别给予复苏囊纯氧加压1~2min,部分患儿重复使用1~2次,每次剂量为100mg/kg。主要疗效评估指标为PS治疗后氧合指数(OI)、呼吸道顺应性(C)、气道阻力(R)、平均气道压(MAP)变化;次要疗效评估指标为呼吸机参数和胸片变化。结果应用PS后患儿换气功能改善,24h后最明显,OI值(39.1vs14.0)降低,R(44.5vs19.3)和MAP(20.8vs15.5)降低,C(2.5vs4.7)增加,呼吸机参数短期内下调,胸片显著改善。结论应用外源性表面活性物质是麻疹并发重症肺炎患儿继发ARDS的重要干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 肺炎 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下载PDF
手足口病患儿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D-二聚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陆海燕 陈洁 石海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25-826,共2页
目的:观察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D-二聚体(D-dimer)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记录并比较83例HFMD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浆vWF、D-dimer水平,并与健康儿童(对照组)作比较。结果:血浆vWF水平... 目的:观察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D-二聚体(D-dimer)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记录并比较83例HFMD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浆vWF、D-dimer水平,并与健康儿童(对照组)作比较。结果:血浆vWF水平,一般组急性期为(157.54±4.84)%,恢复期(90.06±1.84)%,对照组(91.35±3.81)%,急性期与恢复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恢复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重症组急性期为(175.22±10.86)%,恢复期(97.17±5.31)%,急性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一般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恢复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浆D-dimer水平,一般组急性期为(0.8222±0.0388)μg/mL,恢复期(0.2203±0.0132)μg/mL,对照组(0.2145±0.0232)μg/mL,急性期与恢复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恢复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重症组急性期为(0.9106±0.0424)μg/mL,恢复期(0.2422±0.0351)μg/mL,急性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一般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恢复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FMD患儿血浆vWF、D-dimer水平急性期明显高于恢复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儿童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D-二聚体
下载PDF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医院内感染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伟 石海矾 +1 位作者 吴蓉洲 张园海 《浙江临床医学》 1999年第6期370-371,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医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调查1995年1月至1997年6月我院住院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130例。结果:发生医院内感染的61例,占同期住院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的47%,感染的部...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医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调查1995年1月至1997年6月我院住院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130例。结果:发生医院内感染的61例,占同期住院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的47%,感染的部位以上呼吸道最常见,血清IgG和白蛋白水平的下降、住院时间的延长、激素和免疫抑制的应用及广谱抗生素的滥用是危险因素,而与性别、初复发、临床类型无关。结论:为减少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调整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合理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广谱抗生素,加强护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医院内感染 危险因素 广谱抗生素 激素 患儿 常见 结论 合并 水平
下载PDF
原发性EB病毒感染患儿AIM2炎症小体通路的表达及与肝损伤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6
作者 金龙腾 孙妍 +3 位作者 黄基红 温正旺 石海矾 陈益平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205-209,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EB病毒感染患儿黑素瘤缺乏因子2(AIM2)炎症小体通路的表达及与肝损伤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82例原发性EB病毒感染住院患儿(入院时EB-VCA-Ig M和EB-DNA检测均阳性),按有无肝损伤分为肝功能异常组(52例... 目的:探讨原发性EB病毒感染患儿黑素瘤缺乏因子2(AIM2)炎症小体通路的表达及与肝损伤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82例原发性EB病毒感染住院患儿(入院时EB-VCA-Ig M和EB-DNA检测均阳性),按有无肝损伤分为肝功能异常组(52例)与肝功能正常组(30例);同期选取门诊体检EBVIgG阳性(EB-VCA-IgG、EB-NA-IgG)而EB-VCA-IgM阴性的50例健康儿童为既往EBV感染组;门诊体检EBV-IgG和EBV-VCA-Ig M均阴性的5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AIM2炎症小体(AIM2、ASC和caspase-1)m 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18水平。结果:原发性EBV感染患儿外周血AIM2、ASC和caspase-1 mRNA的表达量以及IL-1β和IL-18水平均高于既往EBV感染组、对照组(P<0.05),并且血清EBV-DNA载量与AIM2、ASC和caspase-1 mRNA表达及IL-1β和IL-18水平呈正相关(r=0.712、0.494、0.479、0.384、0.300,P<0.05)。原发性EBV感染组中,肝功能异常组、肝功能正常组患儿AIM2、ASC、caspase-1 mRNA表达量以及IL-1β、IL-1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以肝功能异常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2 mRNA与ASC mRNA、caspase-1 mRNA表达量以及IL-1β、IL-18水平均呈正相关(r=0.718、0.729、0.548、0.529,P<0.05)。结论:AIM2炎症小体通路可能参与了原发性EBV感染,并与EBV肝炎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AIM2炎症小体 肝损伤
下载PDF
N-乙酰半胱氨酸对大鼠肝星状细胞中的瘦素与Ⅰ型胶原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益平 汪洪娇 +4 位作者 徐志伟 陈均亚 石海矾 狄军波 李素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7年第8期920-922,共3页
目的: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影响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增殖,及其对瘦素与Ⅰ型胶原蛋白分泌的变化。方法:HSC以1×105/mL浓度接种于96孔培养板,每孔100μL,进行以下实验分组:NACⅠ、Ⅱ、Ⅲ... 目的: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影响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增殖,及其对瘦素与Ⅰ型胶原蛋白分泌的变化。方法:HSC以1×105/mL浓度接种于96孔培养板,每孔100μL,进行以下实验分组:NACⅠ、Ⅱ、Ⅲ组,加入NAC使得各组培养液中NAC浓度分别是10、20、40mmol/L;加生理盐水为对照组。培养48h终止后吸取上清液-20℃冰冻保存,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瘦素与Ⅰ型胶原蛋白水平;MTT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结果:NACⅢ组平均吸光度低于NACⅠ组和对照组(P<0.05);NACⅡ、Ⅲ组其HSC培养上清液瘦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NAC各组Ⅰ型胶原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HSC在NAC作用下增殖减少;瘦素与Ⅰ型胶原蛋白分泌受到抑制,这可能是NAC抗纤维化的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星状细胞 N-乙酰半胱氨酸 瘦素 胶原蛋白
下载PDF
培菲康胶囊治疗小儿腹泻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8
作者 狄军波 黄爱芬 石海矾 《浙江临床医学》 2004年第1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培菲康胶囊 治疗 小儿 腹泻病 抗生素 不良反应 副作用
下载PDF
小儿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12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郑雯洁 张园海 石海矾 《浙江临床医学》 2004年第12期1095-1096,共2页
关键词 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并发症 小儿 高血钾 罕见 住院 临床医生 作者 忽视 提示
下载PDF
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IL-12p40 3′非翻译区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叶松道 郑晓群 +2 位作者 杨锦红 李伟 石海矾 《医学研究杂志》 2010年第12期92-96,共5页
目的研究巨细胞病毒(CMV)肝炎患儿IL-12p403'非翻译区rs3212227位点的基因型分布,探讨该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婴儿CMV肝炎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和基因测序方法测定105例健康... 目的研究巨细胞病毒(CMV)肝炎患儿IL-12p403'非翻译区rs3212227位点的基因型分布,探讨该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婴儿CMV肝炎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和基因测序方法测定105例健康儿童及122例CMV肝炎患儿IL-12p403'非翻译区rs3212227位点基因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速率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IR)分别测定CMV肝炎患儿血清IL-12p40水平、ALT活性及尿HCMVDNA载量。结果CNV肝炎组IL-12p40rs3212227位点AA、AC、CC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34.4%、41.8%、23.8%,正常对照组分另q为47.6%、40.0%、12.4%,两组间cc基因型和非cc基因型之间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55,P〈0.05,ORcc=2.207,95%cI:1.080~4.510)。CMV肝炎组IL一12p40rs3212227位点等位基因A、c分布频率分别55.3%、44.7%,对照组分别为67.6%、32.4%,两组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68,P〈0.01;ORA=0.593,95%CI:0.404~0.871;ORc:1.686,95%CI:1.149—2.475)。rs3212227位点不同基因型的CMV肝炎患儿之间血清IL-12p40水平、尿HCMVDNA载量(拷贝/毫升,l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7.385、F=9.325,P均〈0.05),CC基因型患儿血清IL-12p40水平低于AA基因型,尿液HcMVDNA载量高于AA基因型,不剐基因型患儿之间血清ALT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2p403’非翻译区rs3212227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婴儿cMV肝炎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其中c等位基因可能是其遗传易感基因,携带c等位基因的个体可能更利于cMV病毒的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肝炎 基因型 多态性单核苷酸 白细胞介素12p40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