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赛博格身体何以成为我们的本体?
1
作者 石涎蔚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1,31,共12页
身体在历史上长期受到贬抑,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笛卡尔,身体要么被看作低下和累赘,要么被视为一部可以拆卸的机器。直到尼采、德勒兹、福柯,身体才获得前所未有的力量,身体成为力、精神、知识的来源,成为我们的本体。进入20世纪晚期... 身体在历史上长期受到贬抑,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笛卡尔,身体要么被看作低下和累赘,要么被视为一部可以拆卸的机器。直到尼采、德勒兹、福柯,身体才获得前所未有的力量,身体成为力、精神、知识的来源,成为我们的本体。进入20世纪晚期,哈拉维继续推进身体的本体地位,并且注入了技术的成分,使得原本纯粹的肉身变成赛博格身体。赛博格身体成为我们的本体,并且带着跨界、去起源、去二元论、去统一身份和符号/隐喻的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赛博格 本体论 理性主义
下载PDF
技术时代的“内爆”:从麦克卢汉、鲍德里亚到哈拉维 被引量:4
2
作者 石涎蔚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1-29,36,共10页
“内爆”成为一个理论术语,肇始于麦克卢汉。麦克卢汉通过对媒介的内爆描绘,来呈现新媒介带来新的感知和认知模式,创造新的物质和文化环境,引发重要的心理和社会后果。鲍德里亚在符号的维度上改变了其走向,使得“内爆”在“拟像”“仿... “内爆”成为一个理论术语,肇始于麦克卢汉。麦克卢汉通过对媒介的内爆描绘,来呈现新媒介带来新的感知和认知模式,创造新的物质和文化环境,引发重要的心理和社会后果。鲍德里亚在符号的维度上改变了其走向,使得“内爆”在“拟像”“仿真”“超真实”中成为主体和文化走向衰亡的时代宿命。哈拉维则通过技性科学、物质对象、知识对象的边界的内爆来阐明,“内爆”带来的不是消亡和沉沦,而是解放和新生,让生命体成为自由的个体和行动者,自由地联结、行动、创造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爆 媒介 符号 技性科学 边界
下载PDF
维柯“共通感”探微 被引量:4
3
作者 石涎蔚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84-90,共7页
维柯的“共通感”在我国学界罕有论及,一方面可能由于词汇翻译的原因,另一方面是过于草率地将它定性,要么仅将它看成一种纯粹的认识能力,要么断定为穿梭于神学与心灵领地的幽灵。维柯的“共通感”并非单一形式和单一内涵的“共通感”,... 维柯的“共通感”在我国学界罕有论及,一方面可能由于词汇翻译的原因,另一方面是过于草率地将它定性,要么仅将它看成一种纯粹的认识能力,要么断定为穿梭于神学与心灵领地的幽灵。维柯的“共通感”并非单一形式和单一内涵的“共通感”,它包含生理、心理、道德伦理、权利、生活需要以及法、制度和习俗的基础与条件六大方面的内容,具有广阔的辐射度,是具体的“类”或“共相”。维柯的“共通感”是先验的,又是变动不居的,它是生成式的,它开了伯克“共同人性的标准”、黑格尔“伟大艺术的普遍人性标准”、康德先验的“共通感”,以及精神分析派和意志派各种学说的先河,具有发生学上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柯 《新科学》 共通感 人性
下载PDF
知识分子观:从马克思、葛兰西到萨义德 被引量:2
4
作者 石涎蔚 《社会科学论坛》 2019年第5期135-147,共13页
马克思较早地对知识分子进行了身份考察,他把知识分子看作一群拥有理论能力、实践能力和革命能力的脑力劳动者。葛兰西拓展了知识分子的范畴,认为履行知识分子职能的人是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而'有机知识分子'则是为夺取文化... 马克思较早地对知识分子进行了身份考察,他把知识分子看作一群拥有理论能力、实践能力和革命能力的脑力劳动者。葛兰西拓展了知识分子的范畴,认为履行知识分子职能的人是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而'有机知识分子'则是为夺取文化领导权而生的'新人'。萨义德沿康德、葛兰西、福柯一路而下,提出'考虑到屈从的经验以及被遗忘的声音和人们的记忆'的公共性反思和批判,则成为当今知识分子的主要内涵和功能。从马克思、葛兰西到萨义德,'知识分子'的语义经历了三个世纪的演变,这种演变构成西方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观从19世纪到21世纪最为核心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 马克思 葛兰西 萨义德 批判
下载PDF
先锋·现代·僭越--论非亚近年来的诗歌创作 被引量:1
5
作者 石涎蔚 《文化与传播》 2021年第1期37-42,共6页
作为民间诗刊《自行车》先锋诗学的倡导者,非亚多年来一直践行他“自由、自在、自主、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前卫姿势”的诗歌理念。他的诗歌萌长于日常生活,但通过空间、物象、身体、视觉与建筑师身份的注入,他的诗作呈现出以现代性的名义... 作为民间诗刊《自行车》先锋诗学的倡导者,非亚多年来一直践行他“自由、自在、自主、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前卫姿势”的诗歌理念。他的诗歌萌长于日常生活,但通过空间、物象、身体、视觉与建筑师身份的注入,他的诗作呈现出以现代性的名义来审视现代性,以都市歌行者的姿态来拷问现代都市,以介入现实社会来提供一种新的认识、思考和反省的模式,一种入侵生活后,僭越出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诗学 现代性 空间 身体 视觉
下载PDF
萨义德的“开端”观念
6
作者 石涎蔚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3-168,共6页
萨义德在早期著作《开端:意图与方法》中提出他的"开端"观念"。开端"在萨义德的批评思想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开端"某种程度上就是萨义德学术的开始,也是其文学和文化批评生涯最初、最系统的思考。与"... 萨义德在早期著作《开端:意图与方法》中提出他的"开端"观念"。开端"在萨义德的批评思想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开端"某种程度上就是萨义德学术的开始,也是其文学和文化批评生涯最初、最系统的思考。与"开端"相关的"世俗"和"权威",成为日后萨义德反复提及的两个概念。了解"开端""世俗"和"权威"观念,对了解萨义德的批评思想,尤其是他批评思想的发展、演变,意义重大"。开端"是世俗的,同时是确立权威又分离西方权威的过程,还是一种产生差异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端 世俗 权威 差异
下载PDF
解构与重构:萨义德文学与文化批评思想再审视
7
作者 石涎蔚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51-59,共9页
萨义德是以后殖民批评走进文学、文化批评界视野的,并且以后殖民批评名满天下。但当我们谈到萨义德的后殖民乃至其批评思想的时候,往往忽略他的“开端”思想、“流亡”观念和对经典与权威的解构,也缺乏对他后来提出的世俗批评、新人文... 萨义德是以后殖民批评走进文学、文化批评界视野的,并且以后殖民批评名满天下。但当我们谈到萨义德的后殖民乃至其批评思想的时候,往往忽略他的“开端”思想、“流亡”观念和对经典与权威的解构,也缺乏对他后来提出的世俗批评、新人文主义、新语文学和民主批评建构路径的考察。萨义德批评“纯化”研究,批判“东方主义”,目的是为了建立一种在“分析”“对位”“世俗”基础上的具有差异性的多元、混杂的文学和文化发展观,最终与权力政治和文化抵抗合流,在启蒙面目下达成非强制性知识和实现作为“社会性”的人的自由与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义德 流亡 世俗批评 新人文主义 后殖民批评
下载PDF
“当代美育、艺术教育的观念与实践”国际学术会议综述 被引量:1
8
作者 石涎蔚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5-156,共2页
近日,首都师范大学美育研究中心、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在北京联合召开"当代美育、艺术教育的观念与实践"国际学术会议。《中国高校社会科学》《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为会议提供了学术支持。首都师范大... 近日,首都师范大学美育研究中心、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在北京联合召开"当代美育、艺术教育的观念与实践"国际学术会议。《中国高校社会科学》《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为会议提供了学术支持。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郑萼,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北京大学教授彭吉象,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高校社会科学》副总编辑杨海英,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叶朗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学术会议 艺术教育 当代美育 实践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首都师范大学 美育专业委员会 社会科学
原文传递
批评何为?——重探萨伊德的批评思想
9
作者 石涎蔚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1-158,共8页
文本指出,萨伊德批评"纯化"研究,批判"东方主义",目的是为了建立一种多元的文学和文化发展观,并揭示一种深层的、与知识生产、权力政治、文化抵抗血脉相连的压迫性话语。萨伊德希望通过文学与文化批评达成非强制性... 文本指出,萨伊德批评"纯化"研究,批判"东方主义",目的是为了建立一种多元的文学和文化发展观,并揭示一种深层的、与知识生产、权力政治、文化抵抗血脉相连的压迫性话语。萨伊德希望通过文学与文化批评达成非强制性知识和实现作为"社会性"的人的自由和解放。重新探析萨伊德的批评思想,可以为"何为批评"与"批评何为"提供可能的视角、方法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伊德 差异 流亡 世俗批评 民主批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