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归注射液影响辐射损伤小鼠骨髓基质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flt-1的表达 被引量:7
1
作者 石清照 罗劲松 +2 位作者 夏利平 徐之良 江仲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100-2101,2113,共3页
目的:观察当归注射液对辐射损伤小鼠骨髓基质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Flt-1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8/2005-11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儿科研究所进行。将56只健康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8只小鼠不做处理;照射组:24只小鼠... 目的:观察当归注射液对辐射损伤小鼠骨髓基质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Flt-1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8/2005-11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儿科研究所进行。将56只健康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8只小鼠不做处理;照射组:24只小鼠经60Coγ射线6.0Gy全身照射;当归注射液组:24只小鼠经60Coγ射线照射后给予腹腔注射当归注射液2.5g/(kg·d)。在照射后第3,7,14天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骨髓基质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Flt-1的表达,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相应时间的骨髓基质细胞凋亡率。结果:56只小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当归注射液组及照射组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均低于正常组,当归注射液组照射后7,14d骨髓有核细胞计数高于照射组[正常组:(7.9±0.9)×106/根股骨;照射组:(1.3±1.0)×106/根股骨,(1.8±1.1)×106/根股骨,(2.1±0.7)×106/根股骨;当归注射液组:(1.6±0.9)×106/根股骨,(4.6±1.2)×106/根股骨,(5.6±0.9)×106/根股骨,P<0.05或P<0.01];当归注射液组照射后7,14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Flt-1受体表达明显高于照射组[当归注射液组:(122.5±1.0),(128.0±0.9),(139.2±0.8),(146.8±0.8)μm3;照射组:(112.6±1.0),(108.4±0.9),(124.4±1.3),(132.5±1.1)μm3,P<0.05或P<0.01]。②照射组和当归注射液组骨髓基质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当归注射液组照射后3,7,14d骨髓基质细胞凋亡率均明显低于照射组[正常组:(2.2±1.0)%;照射组:(18.6±3.4)%,(17.6±1.5)%,(11.4±3.7)%;当归注射液组:(13.8±1.3)%,(11.6±4.7)%,(6.3±2.7)%,P<0.05或P<0.01]。结论:当归注射液可能通过促进骨髓基质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修复骨髓微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骨髓基质细胞 辐射损伤小鼠 受体FLT-1 当归注射液 ^60COΓ射线照射 骨髓有核细胞计数 受体FLT-1
下载PDF
当归注射液对免疫诱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CD34+细胞及其Fas抗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石清照 汪晖 +1 位作者 李爱民 罗劲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31-1134,共4页
背景:前期实验已证实当归注射液能改善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骨髓微环境,促进造血细胞增生。能增加细胞周期蛋白D2表达,促进细胞从G1→S期的转换。目的:拟证实当归注射液对免疫诱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CD34+细胞及其Fas抗原表达的影响。设... 背景:前期实验已证实当归注射液能改善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骨髓微环境,促进造血细胞增生。能增加细胞周期蛋白D2表达,促进细胞从G1→S期的转换。目的:拟证实当归注射液对免疫诱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CD34+细胞及其Fas抗原表达的影响。设计、时间和单位: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的细胞分子学实验,于2005-11/2006-04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儿科研究所进行。材料:选用8~12周龄雌性(H-2a、MLSb)Balb/c小鼠作为受体,制作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选用DBA/2小鼠(H-2a、MLSa)8~10周龄作为供体。方法:将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8只。模型组和治疗组动物建立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对照组不经照射。于造模当天开始,模型组和对照组腹腔注射无菌生理盐水10mL/(kg·d),治疗组腹腔注射当归注射液10mL/(kg·d),1次/d,连续12d。主要观察指标:于第12天每只小鼠采集尾静脉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取出股骨,计数骨髓单个核细胞。酶联免疫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水平,经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CD34+细胞及CD34+细胞Fas抗原表达。结果:模型组和治疗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及骨髓单个核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CD34+抗原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CD34+抗原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已接近对照组水平。对照组CD34+细胞Fas抗原表达最低,模型组Fas抗原表达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表明细胞增殖受影响。治疗组Fas抗原的表达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小鼠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当归注射液可能通过降低负调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减少细胞凋亡,促进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造血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再生障碍性 CD34抗原 FAS抗原 当归
下载PDF
当归注射液对免疫诱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骨髓细胞周期蛋白D_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石清照 汪晖 +2 位作者 徐之良 黄星原 罗劲松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5年第6期737-739,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当归注射液对免疫诱导再生障碍性贫血(AA)小鼠骨髓有核细胞增殖周期及其细胞周期蛋白D2表达的影响。方法: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①正常对照组:未经特殊处理。②模型对照组:经60Co6Gyγ-射线亚致死量全身照射,4 h内由尾... 目的:探讨当归注射液对免疫诱导再生障碍性贫血(AA)小鼠骨髓有核细胞增殖周期及其细胞周期蛋白D2表达的影响。方法: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①正常对照组:未经特殊处理。②模型对照组:经60Co6Gyγ-射线亚致死量全身照射,4 h内由尾静脉输入取自DBA/2小鼠胸腺、淋巴结混合细胞,制成AA模型,于制模当天即给予腹腔注射无菌生理盐水,每天10 ml.kg-1,连续12 d。③当归注射液组:每天予当归注射液10 ml.kg-1,腹腔注射,连续12 d。于第12 d每只小鼠称重后,采集尾静脉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后断颈处死小鼠,取出双侧尺骨及股骨,冲出骨髓单个核细胞,计数。并行组织学切片,粒单系祖细胞培养及骨髓有核细胞G0/G1期细胞百分率及细胞周期蛋白D2的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造血细胞明显减少,粒单系祖细胞计数明显减低,骨髓有核细胞G0/G1期细胞百分率明显增加,而细胞周期蛋白D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当归注射液组能增加骨髓单个核细胞计数及粒单系祖细胞计数,明显降低G0/G1期细胞百分率,提高细胞周期蛋白D2的表达水平。结论:当归注射液可能通过刺激细胞周期蛋白D2的表达促进造血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再生障碍性 造血细胞 细胞周期蛋白 当归注射液
下载PDF
当归注射液对免疫诱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骨髓细胞组织形态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石清照 徐之良 +1 位作者 汪晖 江钟炎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0-21,i002,共3页
目的 探讨当归注射液对免疫诱导再生障碍性贫血 (AA)小鼠骨髓细胞组织形态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雌性Balb/c小鼠 ,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于d1 2每只小鼠采集尾静脉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后断颈处死小鼠 ,取出... 目的 探讨当归注射液对免疫诱导再生障碍性贫血 (AA)小鼠骨髓细胞组织形态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雌性Balb/c小鼠 ,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于d1 2每只小鼠采集尾静脉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后断颈处死小鼠 ,取出尺骨及股骨 ,计数骨髓单个核细胞。并行尺骨组织学切片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 ,模型组造血细胞明显减少 ,骨髓微环境受损 ,治疗组能明显改善骨髓增生程度 ,修复骨髓微环境 ,增加骨髓单个核细胞计数 ;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当归注射液能通过促进骨髓造血细胞增生 ,改善骨髓微环境对免疫诱导AA小鼠进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再生障碍性 造血细胞 造血微环境 当归注射液
下载PDF
当归多糖对免疫诱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骨髓细胞周期蛋白D_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石清照 汪晖 +2 位作者 徐之良 黄星原 罗劲松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当归多糖对免疫诱导再生障碍性贫血(AA)小鼠骨髓有核细胞增殖周期及其细胞周期蛋白D2 表达的影响。方法: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 (1)正常对照组,未经特殊处理; (2)模型对照组,经60Co6Gyγ射线亚致死量全身照射, 4h内由尾... 目的:探讨当归多糖对免疫诱导再生障碍性贫血(AA)小鼠骨髓有核细胞增殖周期及其细胞周期蛋白D2 表达的影响。方法: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 (1)正常对照组,未经特殊处理; (2)模型对照组,经60Co6Gyγ射线亚致死量全身照射, 4h内由尾静脉输入取自DBA/2小鼠胸腺、淋巴结混合细胞,制成AA模型,于制模当天即给予腹腔注射无菌生理盐水, 10ml/(kg·d),连续12d; (3)当归多糖组,予当归多糖250mg/(kg·d),腹腔注射,连续12d,于第12d每只小鼠称重后,采集尾静脉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后断颈处死小鼠,取出双侧尺骨及股骨,冲出骨髓单个核细胞,计数,并行组织学切片及骨髓有核细胞G0 /G1 期细胞百分率及细胞周期蛋白D2 的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造血细胞明显减少,骨髓有核细胞G0 /G1 期细胞百分率明显增加,而细胞周期蛋白D2 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当归多糖组能增加骨髓单个核细胞计数,明显降低G0 /G1 期细胞百分率,提高细胞周期蛋白D2 的表达水平。结论:当归多糖能通过刺激细胞周期蛋白D2 的表达促进造血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再生障碍性 造血细胞 细胞周期蛋白 当归多糖
下载PDF
当归注射液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石清照 徐之良 +2 位作者 罗劲松 李爱民 杨杨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5期557-559,573,共4页
目的 :探讨当归注射液对再生障碍性贫血 (AA)小鼠骨髓造血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雌性Balb/c小鼠 ,随机分为 5组。①正常对照组 ,未经特殊处理。②模型对照组 ,经60 Co 6 .0Gyγ 射线亚致死量全身照射 ,4d内由尾静脉输入取自DBA/ 2小鼠... 目的 :探讨当归注射液对再生障碍性贫血 (AA)小鼠骨髓造血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雌性Balb/c小鼠 ,随机分为 5组。①正常对照组 ,未经特殊处理。②模型对照组 ,经60 Co 6 .0Gyγ 射线亚致死量全身照射 ,4d内由尾静脉输入取自DBA/ 2小鼠的胸腺、淋巴结混合细胞 ,制成AA模型 ,于制模当天给予腹腔注射无菌生理盐水 ,10ml·kg-1·d-1,连续 12d。③当归注射液小剂量组 ,于制模当天即给予当归注射液腹腔注射 2ml·kg-1·d-1,连续 12d。④当归注射液大剂量组 ,予当归注射液 10ml·kg-1·d-1,腹腔注射。⑤丙酸睾丸酮组 ,给予腹腔注射丙酸睾丸酮 10ml·kg-1·d-1。于第 12d每只小鼠称重后 ,采集尾静脉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后断颈处死小鼠 ,取出双侧尺骨及股骨 ,冲出骨髓单个核细胞 ,计数。并行CD34+ 细胞检测及骨髓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模型对照组造血细胞明显减少 ,骨髓微环境受损。当归注射液大剂量组能明显改善骨髓增生程度 ,修复骨髓微环境。结论 :当归注射液能通过促进骨髓造血细胞增生 ,改善骨髓微环境对AA小鼠进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注射液 贫血 再生障碍性 CD34抗原 超微结构
下载PDF
97例婴幼儿合胞病毒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及治疗 被引量:1
7
作者 石清照 唐红敏 +1 位作者 许奕华 叶静萍 《传染病信息》 2000年第1期34-35,共2页
合胞病毒(RSV)下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病,由于其转归与哮喘关系密切,故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收集了我院1994年1月至1998年3月间97例RSV下呼吸道感染病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婴幼儿 下呼吸道感染 治疗 合胞病毒
下载PDF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石清照 徐之良 +1 位作者 罗劲松 夏利平 《中国小儿血液》 2003年第4期150-151,157,共3页
为探讨不同方法给予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 (MP)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的疗效。通过A、B两组大剂量MP与C组常规剂量强的松治疗ITP的疗效对照进行研究。其中A组予MP 2 0~ 3 0mg kg·d ,连用三天后改为强的松口服 ;B组予MP2 ... 为探讨不同方法给予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 (MP)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的疗效。通过A、B两组大剂量MP与C组常规剂量强的松治疗ITP的疗效对照进行研究。其中A组予MP 2 0~ 3 0mg kg·d ,连用三天后改为强的松口服 ;B组予MP2 0~ 3 0mg kg·d ,连用三天后减半量再用三天 ,后改为强的松口服 ;C组予强的松 1~ 2mg kg·d口服。结果 ,有效率比较 ,治疗B组 ( 95 8% )与A组 ( 89 4% )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两治疗组与对照C组 ( 72 % )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变化比较 ,治疗后 7天和 14天 ,B组血小板数明显高于A、C二组 ,B、A二组及B、C二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果示 :治疗B组治疗ITP能迅速减轻出血症状 ,升高血小板数 ,有效率高 ,偶见副作用 ,是治疗ITP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剂量 甲基强的松龙 治疗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疗效观察
下载PDF
高IgE综合征1例报告
9
作者 石清照 黄星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11-311,共1页
关键词 高IGE综合征 显性遗传病 常染色体 文献报道 白种人
下载PDF
30例小儿腐生葡萄球菌L型败血症临床分析
10
作者 石清照 张宏祥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40-240,共1页
腐生葡萄球菌为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过去被认为是空气、土壤、粪便中的非致病菌,近年来研究表明,该菌系条件致病菌。我科于1993年元月至1995年元月2年间收治的临床疑为败血症的患儿。其血标本经高渗培养30例有腐生葡萄球菌L型生长,其... 腐生葡萄球菌为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过去被认为是空气、土壤、粪便中的非致病菌,近年来研究表明,该菌系条件致病菌。我科于1993年元月至1995年元月2年间收治的临床疑为败血症的患儿。其血标本经高渗培养30例有腐生葡萄球菌L型生长,其中仅5例普通血培养阳性。本文将此30例腐生葡萄球菌L型败血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男22例.女8例;0-3岁23例·-5岁2例.5岁以上5例.入院前19例(63.33%)曾不规则使用作用于细胞壁的广谱抗生素。15例患有Ⅰ-Ⅱ度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和/或佝倭病,5例患有先天性心脏病,1例有尿道下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败血症 腐生葡萄球菌 临床分析
下载PDF
高IgE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11
作者 石清照 黄星原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4年第5期422-423,共2页
关键词 高IGE综合征 常染色体不完全显性遗传病 小儿 治疗 发病机理
下载PDF
当归注射液对免疫诱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骨髓细胞CD_(34)^+及Fas抗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爱民 吴晓珊 +4 位作者 尹忠钦 罗劲松 石清照 徐之良 万申红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268-270,285,共4页
目的探讨当归注射液对免疫诱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骨髓细胞CD34+及Fas抗原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免疫诱导再障小鼠模型,随机分为当归组、再障组、正常组,分别测定各组小鼠的体重、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骨髓单个核细胞计数以及流式细胞仪检... 目的探讨当归注射液对免疫诱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骨髓细胞CD34+及Fas抗原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免疫诱导再障小鼠模型,随机分为当归组、再障组、正常组,分别测定各组小鼠的体重、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骨髓单个核细胞计数以及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CD34+及Fas抗原表达的荧光强度,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再障组及当归组小鼠的体重、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骨髓单个核细胞计数较正常组均有降低,但当归组明显高于再障组(P<0.05),当归组骨髓细胞CD34+抗原表达的荧光强度(69.0±8.3)明显高于再障组(33.6±9.1,P<0.05),而与正常组(78.2±9.4)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再障组骨髓单个核细胞Fas抗原表达的荧光强度(62.7±7.1)明显高于正常组(21.5±3.6,P<0.05),当归组骨髓单个核细胞Fas抗原表达的荧光强度(43.0±6.8)明显低于再障组(62.7±7.1,P<0.05)。结论当归能降低再障小鼠骨髓细胞Fas抗原的表达,减少细胞凋亡,促进骨髓造血细胞增生,有刺激造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注射液 贫血 再生障碍性 小鼠 CD34^+抗原 FAS抗原
下载PDF
外源性mFasL-cDNA基因干预后骨髓造血细胞功能的实验研究
13
作者 李银华 徐之良 +4 位作者 黄星原 石清照 罗劲松 夏利平 邹萍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5年第4期421-424,共4页
目的:探讨FasL基因转移后造血细胞活性是否到影响,骨髓移植(BMT)后受者骨髓造血功能是否受改变。方法:FasL-cDNA经鉴定后,常规收集BalB/c小鼠和BAC小鼠股骨和胫骨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采用脂质体转移法将FasL基因转入BalB/c小鼠BMMNC... 目的:探讨FasL基因转移后造血细胞活性是否到影响,骨髓移植(BMT)后受者骨髓造血功能是否受改变。方法:FasL-cDNA经鉴定后,常规收集BalB/c小鼠和BAC小鼠股骨和胫骨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采用脂质体转移法将FasL基因转入BalB/c小鼠BMMNC,然后按1∶0.625体外与BAC鼠BMMNC混合培养,6d后实验组(第3组)尾静脉输注给经致死量照射的BalB/c小鼠,同时设立:第1组(空白对照组即未移植细胞);第2组(未转染基因BalB/c鼠BMMNC+BAC鼠BMMNC);第4组(同基因BMT组)。观察移植后受者鼠造血功能及细胞来源,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生存率。结果:BMT后10,20d,第4组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第2、3组(P<0.01);第2、3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0d,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1组小鼠相继于1周内死亡,死亡后取脾观察未见脾结节形成。第2组、第3组存活的11只雌性BalB/c小鼠BMMNC中,Y染色体出现率为(79.35±6.77)%。第2组、第3组、第4组2月生存率分别为30%、80%、100%。第3组生存率明显高于第2组(P<0.01),与第4组无显著差异(P>0.05)。第3组少数及第2组中大部分鼠移植30d出现GVHD表现,两组死亡鼠及第2组存活鼠组织因子改变符合Ⅱ-Ⅲ度GVHD病理变化,第3组存活7只鼠中有Ⅰ度GVHD病理变化。结论:转基因自体造血细胞与异基因供体BMMNC混合培养后移植,能使受者获给供体来源的造血重建,并明显降低GVHD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转移 骨髓移植 造血功能
下载PDF
溶血与肝豆状核变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武才胜 刘继琼 石清照 《中国小儿血液》 2002年第4期159-160,共2页
分析总结以溶血为首发症状的肝豆状核变性 (HLD)的临床表现及特点 ,加深认识 ,提高诊疗水平 ,减少误诊。对 5 0例确诊的以溶血为首发表现的HL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 0例均以溶血为首发表现 ,均误诊为其它原因引起的溶血性贫... 分析总结以溶血为首发症状的肝豆状核变性 (HLD)的临床表现及特点 ,加深认识 ,提高诊疗水平 ,减少误诊。对 5 0例确诊的以溶血为首发表现的HL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 0例均以溶血为首发表现 ,均误诊为其它原因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误诊时间 15天~ 6年。结果表明 :对原因不明的溶血性贫血患儿 ,应常规查血清铜蓝蛋白及铜氧化酶 ,K -F环等 ,以便早期诊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溶血 肝豆状核变性
下载PDF
当归注射液对辐射损伤小鼠造血调控因子及骨髓微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石清照 徐之良 罗劲松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6-137,共2页
关键词 辐射损伤小鼠 当归注射液 骨髓微环境 造血调控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抗辐射作用 负调控因子 常用中药 水提醇沉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当归注射液对辐射损伤小鼠骨髓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及增殖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石清照 汪晖 +1 位作者 徐之良 罗劲松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8-360,共3页
目的探讨当归注射液对辐射损伤小鼠骨髓有核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及增殖周期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照射组和当归注射液预防组。正常组:即未经照射组。照射组:于照射前3d起给予10ml·kg-1·d-1无菌生理盐水腹... 目的探讨当归注射液对辐射损伤小鼠骨髓有核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及增殖周期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照射组和当归注射液预防组。正常组:即未经照射组。照射组:于照射前3d起给予10ml·kg-1·d-1无菌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当归注射液预防组:于照射前3d起给予腹腔注射当归注射液2·5g·kg-1·d-1。于照射后第7天断颈处死小鼠,取出股骨,计数骨髓单个核细胞。经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黏附分子CD49d和CD49e及G0/G1期细胞百分率和周期蛋白D2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照射组造血细胞明显减少,骨髓有核细胞黏附分子CD49d和CD49e表达明显下降,G0/G1期细胞百分率明显增加,而细胞周期蛋白D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当归注射液预防组能增加骨髓单个核细胞计数,明显提高细胞黏附分子CD49d和CD49e的表达,降低G0/G1期细胞百分率,提高细胞周期蛋白D2的表达水平。结论当归注射液能通过提高细胞黏附分子表达水平,刺激细胞周期蛋白D2的表达促进造血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细胞 细胞黏附分子 细胞周期 当归注射液
原文传递
急性白血病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多系统炎症综合征临床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石清照 余红妹 +2 位作者 刘苗 李姣姣 孙安伟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11期1404-1409,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儿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相关多系统炎症综合征(MIS-C)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1例急性白血病合并MIS-C患儿临床资料,并检索相关文献。结果:武汉大学人民...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儿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相关多系统炎症综合征(MIS-C)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1例急性白血病合并MIS-C患儿临床资料,并检索相关文献。结果: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儿科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儿感染SARS-CoV-2后合并MIS-C,以发热、皮疹、消化道症状和肝功能严重受损为主要表现,通过糖皮质激素治疗获得痊愈。共检索到6篇急性白血病合并MIS-C病例文献,主要表现为发热(n=6/6,100%)、消化道症状(n=4/6,66.6%)、心血管受损(n=3/6,50%)、皮疹(n=2/6,33.3%)、肾功能受损(n=1/6,16.6%);实验室检查提示D二聚体(D-Dimer)增高(n=6/6,100%)、C反应蛋白(CRP)增高(n=6/6,100%)、铁蛋白(SF)增高(n=6/6,100%)、细胞因子增高(n=2/6,33.3%);治疗上分别采用糖皮质激素、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化疗、阿那白滞素及抗凝治疗,所有病例均存活。结论:急性白血病并发MIS-C可以出现多系统损害,原发白血病、感染和炎症症状的重叠容易造成诊断的困难,需要提高认识。整体治疗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系统炎症综合征 新型冠状病毒 儿童急性白血病
原文传递
环孢霉素A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罗劲松 刘宏 +2 位作者 石清照 夏利平 刘苗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25期4864-4866,4895,共4页
目的:探讨环孢霉素A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或住院治疗的50例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司坦唑醇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环孢素治疗。治... 目的:探讨环孢霉素A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或住院治疗的50例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司坦唑醇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环孢素治疗。治疗结束后,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雌二醇、睾酮水平、网织红细胞计数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雌二醇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血清睾酮水平以及网织红细胞计数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血清雌二醇水平较低(P<0.05),血清睾酮水平以及网织红细胞计数水平较高(P<0.05)。此外,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环孢霉素A可提高儿童AA患者的疗效,可能与其降低血清雌二醇水平,升高血清睾酮水平以及网织红细胞计数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霉素A 再生障碍性贫血 睾酮 雌二醇
原文传递
小分子干扰技术缄默Survivin基因表达对Jurkat细胞凋亡和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陶红芳 徐之良 +3 位作者 江毅 石清照 夏利平 陆军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147-1150,共4页
目的研究应用短发夹RNA(shRNA)技术缄默Survivin基因表达后对白血病细胞株Jurkat细胞凋亡及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构建shRNA-Survivin重组质粒,电击转染至Jurkat细胞,G418筛选得到稳定表达重组质粒的细胞系,反转录(RT)-PCR检测... 目的研究应用短发夹RNA(shRNA)技术缄默Survivin基因表达后对白血病细胞株Jurkat细胞凋亡及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构建shRNA-Survivin重组质粒,电击转染至Jurkat细胞,G418筛选得到稳定表达重组质粒的细胞系,反转录(RT)-PCR检测转染细胞中Survivin mRNA表达水平变化,化疗药物长春新碱(VCR)及柔红霉素(DNR)分别作用各转染组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测定各组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测定药物对各组细胞的凋亡效应。结果 DNA测序证实表达质粒构建成功,RT-PCR检测结果显示重组质粒能明显抑制Jurkat细胞Survivin mRNA表达,与对照组及阴性质粒转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VCR及DNR作用转染细胞后,可有效抑制细胞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与对照组及阴性质粒转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结论 Survivin基因对Jurkat细胞生长有重要作用,转染shRNA-Survivin表达质粒能有效抑制细胞Survivin mRNA表达,缄默Survivin基因表达的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显著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vivin 短发夹RNA干扰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化疗
原文传递
阿伐他汀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途径调节HL-60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作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苗 石清照 姜毅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8-202,共5页
目的观察阿伐他汀对白血病细胞HL-60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途径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阿伐他汀... 目的观察阿伐他汀对白血病细胞HL-60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途径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阿伐他汀干预水平分别为1、5、10μmol/L),培养12、24、48h,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白血病细胞的增殖能力;培养48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血病细胞凋亡变化,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I3K、AKT和mTOR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阿伐他汀对白血病细胞HL-60有明显抑制增殖和促凋亡作用。10μmoL/L阿伐他汀对HL—60细胞干预48h后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达到(39.77±3.0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6,P〈0.01),同时对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最强,凋亡率达到(43.29±3.9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25,P〈0.05)。此外,PI3K、AKT和mTOR在白血病细胞HL-60均有基础表达,10μmol/L阿伐他汀对HL-600细胞干预48h后,PI3K、AKT和mTOR基因mRNA表达水平下调最为明显,分别下降了(37.05±4.11)%、(53.79±3.27)%、(40.63±2.42)%,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05、3.799、4.312,P均〈0.05),同时对PI3K、AKT和mTOR蛋白表达水平下调最为明显,分别下降了(41.09±3.17)%、(45.67±2.92)%和(63.41±3.59)%,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76、4.727、4.902,P均〈0.05)。结论阿伐他汀可能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伐他汀 白血病 细胞凋亡 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 靶蛋白通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