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相碳酸盐岩去白云石化作用及其与储集性的关系——以济阳坳陷东营凹陷沙四段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石砥石 姜秀芳 王全柱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6-19,共4页
湖相碳酸盐岩以层薄、分布面积广、局部富集高产为显著特点。对其成岩作用,特别是去白云石化作用机理进行研究,对认识该类储层、指导下步勘探开发部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方解石脉与白云石化的关系、锶同位素特征和流体包裹体特征等... 湖相碳酸盐岩以层薄、分布面积广、局部富集高产为显著特点。对其成岩作用,特别是去白云石化作用机理进行研究,对认识该类储层、指导下步勘探开发部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方解石脉与白云石化的关系、锶同位素特征和流体包裹体特征等研究,认为在有机质成熟、烃类开始形成时产生大量的有机酸,满足了去白云石化所需要的酸性环境,在该环境中去白云石化流体与砂屑颗粒进行水一岩作用后,Ca^2+取代Mg^2+形成方解石。由于去白云石化作用,在砂屑间的残余粒间孔内沉淀形成微晶或巨晶状方解石,从而使储层内原生粒间孔堵塞、面孔率降低、孔隙类型由原生粒间孔转为以晶间微孔为主。通过多口井大量薄片观察和统计,去自云石化作用可使原生粒间孔隙降低15%~36%,对储层的形成起破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白云石化作用 锶同位素特征 流体包裹体特征 储集性 孔隙丢失 湖相碳酸盐岩
下载PDF
以石门剖面为例分析桂北地区下石炭统页岩气勘探潜力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子亚 吴超伟 +6 位作者 石砥石 覃英伦 刘欣春 罗文 徐胜林 赵应权 张聪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2-170,共9页
利用岩石热解、X射线衍射、镜质体反射率、红外碳硫测定和有机质成熟度分析等方法,以桂中拗陷最北部的石门剖面为例,探讨下石炭统页岩气勘探潜力。下石炭统英塘组第三段厚约340 m,有机质含量较高(TOC质量分数为1.04%~1.47%);R_o值为2.... 利用岩石热解、X射线衍射、镜质体反射率、红外碳硫测定和有机质成熟度分析等方法,以桂中拗陷最北部的石门剖面为例,探讨下石炭统页岩气勘探潜力。下石炭统英塘组第三段厚约340 m,有机质含量较高(TOC质量分数为1.04%~1.47%);R_o值为2.35%~2.77%,平均为2.52%;脆性矿物的质量分数为50%~77%,脆性指数为29.59%~47.96%;黏土矿物经历了较为明显的蒙皂石向伊利石的转化阶段,微孔隙发育程度较高。将该剖面页岩气储层的地化、物性特征及沉积厚度与四川盆地及北美页岩气对比,认为桂中拗陷英塘组第三段具有较好的页岩气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门剖面 广西 英塘组 石炭系 有机碳
下载PDF
黔东南地区牛蹄塘组页岩孔隙结构多尺度表征及其对页岩气富集的影响
3
作者 葛明娜 包书景 +6 位作者 石砥石 马勇 张金川 张琴 张立勤 林燕华 王婷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72,共16页
[研究目的]研究黔东南地区牛蹄塘组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页岩气富集的影响,抛开不利因素,为黔东南地区页岩气勘探提供建议。[研究方法]通过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FIB-SEM)、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氮气吸附等手段,对页岩微纳米孔隙结... [研究目的]研究黔东南地区牛蹄塘组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页岩气富集的影响,抛开不利因素,为黔东南地区页岩气勘探提供建议。[研究方法]通过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FIB-SEM)、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氮气吸附等手段,对页岩微纳米孔隙结构进行多尺度表征,并结合研究区牛蹄塘组页岩的生烃及埋藏史,研究构造运动与孔隙结构关系,进而分析对页岩气富集的影响。[研究结果]牛蹄塘组页岩主要发育毫米级微裂缝、微米级黄铁矿晶间孔以及纳米级有机质孔隙,以墨水瓶状孔隙和平板结构的狭缝孔为主,孔隙结构复杂;结合FIB-SEM三维重构结果,有机质在页岩中占比较高,其孔隙度在0.04%~2.48%,对总孔隙的贡献率介于14%~96%,与有机质共生的黄铁矿晶间孔是沟通裂缝的主要孔隙类型;该地区页岩气赋存状态以欠饱和的吸附气为主,游离气含量偏低。[结论]牛蹄塘组页岩大量构造裂缝,沟通了有机质孔及黄铁矿晶间孔,改变了原有孔隙结构,致使原位聚集的页岩气沿裂缝逸散,是牛蹄塘组页岩含气量低的关键因素。热演化程度适中、构造保存好的区域是古隆起周缘下一步页岩气勘探的有利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孔隙结构 三维重构 古隆起周缘 保存条件 油气地质调查工程 黔东南地区
下载PDF
临清坳陷东濮凹陷新近系油气网毯式成藏条件和特征初探 被引量:13
4
作者 石砥石 王永诗 +1 位作者 王亚琳 杨贵丽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17-429,共13页
网毯式成藏体系作为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油气成藏理论,在济阳坳陷乃至渤海湾盆地新近系隐蔽油气藏勘探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东濮凹陷作为渤海湾盆地的一部分,至今尚未发现新近系油气田。本文运用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的研究方法,分... 网毯式成藏体系作为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油气成藏理论,在济阳坳陷乃至渤海湾盆地新近系隐蔽油气藏勘探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东濮凹陷作为渤海湾盆地的一部分,至今尚未发现新近系油气田。本文运用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的研究方法,分析了东濮凹陷西部斜坡带新近系成藏条件,认为馆陶组块状砂岩层厚度大,分布广,物性和连通性好,是本文所称的“毯”;长期活动的断层连通了古近系烃源岩和“毯”,是油气运移的网。由此建立的东濮凹陷油气成藏模式指出馆陶组是主要勘探目的层,可以形成与济阳坳陷斜坡带类似的新近系地层超覆油藏,具有古地貌形态控制油藏分布、连续性差和油水关系复杂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 断层 油气运移 新近系 东濮凹陷
下载PDF
青东凹陷北西向断层成因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石砥石 杨贵丽 张盛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81-686,共6页
青东凹陷是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侧的新生代盆地,其东界为郯庐断裂。该凹陷古近纪期间为断陷盆地,新近纪至第四纪期间为坳陷盆地。其中发育了近东西向、北西向与北北东向断裂体系。前者为新生的正断层,后两者为复活的基底断层。古近纪... 青东凹陷是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侧的新生代盆地,其东界为郯庐断裂。该凹陷古近纪期间为断陷盆地,新近纪至第四纪期间为坳陷盆地。其中发育了近东西向、北西向与北北东向断裂体系。前者为新生的正断层,后两者为复活的基底断层。古近纪期间青东凹陷处于南北向拉张的区域应力状态,北西向基底断层复活中处于斜向拉伸,从而呈现为左行平移正断层。这类基底断层在古近纪早阶段(孔店至沙四下期)活动强,控制了凹陷内北西向展布的沉积格局。古近纪晚阶段(沙四上期以后的古近纪)近东西向新生正断层活动占主导地位,主要形成了近东西向展布的沉积格局。北西向基底断层复活中出现了直接活动、新生雁列断层、直接活动并扩展成东西向正断层3类活动方向。北西西向基底断层多呈现为直接活动,而北西向大型基底断层表现为新生雁列断层,反映了基底断层方位对其复活方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东凹陷 基底断层 北西向断层 斜向拉张 复活方式
下载PDF
济阳拗陷青东凹陷反转构造及其控藏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石砥石 张聪 +3 位作者 杨贵丽 张盛 刘晓林 许晓凤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73-682,共10页
探讨渤海湾盆地青东凹陷反转构造特征、成因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通过对区域构造应力场调查、三维地震构造解释、构造组合样式分析、油气藏特征研究,表明反转构造是基底断裂古近纪伸展断陷期张扭性活动和古近纪末反转期压扭性活... 探讨渤海湾盆地青东凹陷反转构造特征、成因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通过对区域构造应力场调查、三维地震构造解释、构造组合样式分析、油气藏特征研究,表明反转构造是基底断裂古近纪伸展断陷期张扭性活动和古近纪末反转期压扭性活动叠加的结果,并控制形成了多种类型圈闭。基底断裂沟通了烃源岩,其古近纪末反转与烃源岩大量排烃期一致,成为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东凹陷 反转构造 基底断裂 控藏作用
下载PDF
垦东凸起上第三系油气成藏特征及勘探技术 被引量:15
7
作者 石砥石 王永诗 王大华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1年第1期51-55,共5页
垦东凸起四周临近生烃凹陷,油气资源丰富.上第三系披覆沉积在中生界之上,在披覆构造背景下,发育了构造、岩性、岩性-构造等多种类型圈闭.垦东凸起可划分为3个油气运聚系统,油藏类型以构造、岩性-构造油藏为主.主要含油层系为馆陶组上亚... 垦东凸起四周临近生烃凹陷,油气资源丰富.上第三系披覆沉积在中生界之上,在披覆构造背景下,发育了构造、岩性、岩性-构造等多种类型圈闭.垦东凸起可划分为3个油气运聚系统,油藏类型以构造、岩性-构造油藏为主.主要含油层系为馆陶组上亚段.断层发育程度、构造部位、储集层岩性是控制油气分布的主要因素.运用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对上第三系储集层的空间展布进行了分析和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垦东凸起 上第三系 油气成藏 特征 油气勘探
下载PDF
山东东营凹陷砂岩中NaCl-CaCl_2-H_2O体系包裹体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石砥石 解宝玉 孟凡巍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8-315,共8页
油田水的成分和变化是含油气盆地演化历史的重要部分.由于油田水的取样十分困难且数据有限很难进行系统分析,本文通过包裹体显微测温学与油田水采样的结果相结合的方法,对东营牛庄洼陷中油田水的成分进行了研究.砂岩中穿插石英颗粒的最... 油田水的成分和变化是含油气盆地演化历史的重要部分.由于油田水的取样十分困难且数据有限很难进行系统分析,本文通过包裹体显微测温学与油田水采样的结果相结合的方法,对东营牛庄洼陷中油田水的成分进行了研究.砂岩中穿插石英颗粒的最后一期包裹体,记录了最晚期的油田水成分.对最晚期的流体包裹体的显微测温学结果表明,晚期流体包裹体主要为NaCl-CaCl2-H2O体系,这与相同或者相近深度油井油田水采样的成分基本一致,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这种方法便捷、有效,有着良好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庄洼陷 砂岩 包裹体 显微测温 NaCl-CaCl2-H2O体系
下载PDF
济阳坳陷太平油田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石砥石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92-596,共5页
济阳坳陷太平油田主要含油层段为新近系馆陶组下段,具有典型的网毯式成藏特点。作者运用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太平油田馆下段成藏条件。馆陶组下段块状砂岩层厚度大、分布广、物性和连通性好,即所称的“毯”。长期活动... 济阳坳陷太平油田主要含油层段为新近系馆陶组下段,具有典型的网毯式成藏特点。作者运用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太平油田馆下段成藏条件。馆陶组下段块状砂岩层厚度大、分布广、物性和连通性好,即所称的“毯”。长期活动的义东断层连通了古近系烃源岩和“毯”,是油气运移的网。由此建立了太平油田新近系地层超覆油藏模式,古地貌形态和砂岩分布特征控制了地层超覆油藏和小型披覆背斜油藏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 太平油田 馆陶组 地层超覆
下载PDF
斜坡带岩性油藏的形成条件与勘探技术———以孤岛西部斜坡带沙三段为例 被引量:7
10
作者 石砥石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7-50,共4页
斜坡带是岩性油藏发育的有利区带,也是济阳坳陷油气勘探的重点。以孤岛西部斜坡带沙三段为例,研究了斜坡带构造演化、沉积体系特征及其与油气运移、成藏的关系,指出扇三角洲砂体是形成岩性油藏的基础,断层的同沉积活动控制岩性油藏的形... 斜坡带是岩性油藏发育的有利区带,也是济阳坳陷油气勘探的重点。以孤岛西部斜坡带沙三段为例,研究了斜坡带构造演化、沉积体系特征及其与油气运移、成藏的关系,指出扇三角洲砂体是形成岩性油藏的基础,断层的同沉积活动控制岩性油藏的形成与分布。通过分析沙三段储层与围岩速度特征,选用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对沙三段岩性油藏储层的空间展布进行了预测和描述。预测与实钻结果吻合较好,实钻误差平均为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带 扇三角洲 岩性油藏 沙三段 孤岛凸起
下载PDF
济阳坳陷孤岛潜山油气充注特征 被引量:5
11
作者 石砥石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12-516,共5页
岩心观察、录井资料和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孤岛潜山曾有过两期油气充注。早期充注的油藏受到了强烈的生物降解作用改造,绝大多数样品中均存在25-降-17α,21β-藿烷。晚期所充注的油藏未受到生物降解作用的改造。早期和晚期所充注的油... 岩心观察、录井资料和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孤岛潜山曾有过两期油气充注。早期充注的油藏受到了强烈的生物降解作用改造,绝大多数样品中均存在25-降-17α,21β-藿烷。晚期所充注的油藏未受到生物降解作用的改造。早期和晚期所充注的油藏流体分别来自于沙三段和沙一段烃源岩。已成藏于古潜山中的油藏受到改造和破坏后,先存油藏向上运移聚集到上覆不同层位的储层中,形成多层位充注和上部层位较下部层位油气相对富集的特征,使古潜山中不能形成规模性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岛 古潜山 油藏流体 生物降解 充注
下载PDF
地震描述技术在新滩油田储量计算中的应用
12
作者 石砥石 谭俊敏 +1 位作者 王大华 范云 《海洋石油》 CAS 2002年第3期22-26,共5页
在一定地质条件下 ,地震描述技术能有效地区分储层与围岩 ,从而更直观地描述储层 (或油层 )的发育情况。应用于油气地质储量计算 ,能有效地提高储量计算的精度。新滩油田馆陶组油层发育受构造、岩性双重因素控制 ,油层发育横向连通性差 ... 在一定地质条件下 ,地震描述技术能有效地区分储层与围岩 ,从而更直观地描述储层 (或油层 )的发育情况。应用于油气地质储量计算 ,能有效地提高储量计算的精度。新滩油田馆陶组油层发育受构造、岩性双重因素控制 ,油层发育横向连通性差 ,变化快 ,单层厚度小。常规方法用钻井资料、构造等值线圈定含油面积 ,所计算的石油地质储量误差较大 ,应用地震描述技术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描述技术 新滩油田 储集层 测井 反演 储量计算 构造 岩性
下载PDF
垦东凸起上第三系油气成藏条件 被引量:1
13
作者 石砥石 陈秀广 《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 2000年第4期7-9,共3页
垦东凸起四面临近生油洼陷,油气资源丰富。上第三系披覆沉积在中生界背景上,发育了构造、岩性、岩性—构造等多种圈闭类型。洼陷中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在三个运聚系统内形成了以馆上段为主要含油层系,以披覆构造为背景,以构造、岩性—构... 垦东凸起四面临近生油洼陷,油气资源丰富。上第三系披覆沉积在中生界背景上,发育了构造、岩性、岩性—构造等多种圈闭类型。洼陷中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在三个运聚系统内形成了以馆上段为主要含油层系,以披覆构造为背景,以构造、岩性—构造油藏为主的多油藏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垦东凸起 上第三系 运聚系统 披覆构造 油藏类型 控制因素
下载PDF
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以济阳坳陷新近系为例 被引量:243
14
作者 张善文 王永诗 +1 位作者 石砥石 徐怀民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0,共10页
根据济阳坳陷新近系油气成藏特点 ,提出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概念。该体系为 3层结构 :下部为油源通道网层 ,中部为仓储层 ,上部为油气聚集网层 ,这种岩相结构由河流层序发育过程中可容空间的变化速率从小到大所决定。在济阳坳陷北部 ,油... 根据济阳坳陷新近系油气成藏特点 ,提出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概念。该体系为 3层结构 :下部为油源通道网层 ,中部为仓储层 ,上部为油气聚集网层 ,这种岩相结构由河流层序发育过程中可容空间的变化速率从小到大所决定。在济阳坳陷北部 ,油源通道网层由古近系和断裂网构成 ,切入烃源岩的油源断裂起油气向上运移的单向阀作用 ,为新近系提供它源油气 ;仓储层为新近系馆陶组下段低位域辫状河流相砂砾岩 ,连通性好、分布广、厚度大 ,蓄积来自古近系的油气形成毯状聚集 ;油气聚集网层为新近系馆陶组上段、明化镇组的退积域和高位域沉积 ,以曲流河相为主的砂体平面呈树枝状 ,剖面呈透镜状 ,油气通过砂体 断裂输导网络运移聚集。对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中石油运移、聚集过程的二维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 ,在油源断裂幕式活动的地震泵作用下 ,周期性沿断裂向上输送的油气首先充注仓储层 ,呈毯式以放射状方式运移 ,通过沟通仓储层与上覆岩层的断裂进入上覆砂层的油在断裂两侧的砂体聚集成藏。济阳坳陷新近系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已发现 3类 9种油 (气 )藏类型 ,潜山披覆构造主体及其周围分布构造型油气藏组合 ,储量丰度大 ;岩性型油气藏组合受河道控制 ,分布范围广 ,横向变化大 ,油水关系复杂 ;缓坡构造带分布地层型油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毯式 油气成藏体系 济阳坳陷 新近系 河流相层序 油源断裂 浅层断裂网 垂向运移 侧向运移 浅层次生油气藏 石油地质学
下载PDF
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在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42
15
作者 张善文 王永诗 +1 位作者 彭传圣 石砥石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91-796,共6页
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是在济阳坳陷30多年油气勘探的实践中,对新近系油气成藏机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这种油气运聚方式决定了那些与洼陷内油源断层直接相接的继承性披覆背斜构造带是油气运移成藏的主要部位。在盆缘,如果发育较稳定的... 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是在济阳坳陷30多年油气勘探的实践中,对新近系油气成藏机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这种油气运聚方式决定了那些与洼陷内油源断层直接相接的继承性披覆背斜构造带是油气运移成藏的主要部位。在盆缘,如果发育较稳定的盖层,仓储层会形成地层超覆圈闭,在油源大断层发育而次生断层不发育的情况下,油气在仓储层中横向运移后易形成地层超覆油气藏;在盆内,那些与大油源断层直接相接的次生断裂带,或者具备油源断层与仓储层相接、且次生断裂与仓储层和有利储盖组合的储集层相接的区带,可形成岩性油气藏。根据该理论,深入分析了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各要素,使济阳坳陷的新近系盆缘地层超覆油气藏与盆内岩性油气藏勘探均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凹陷 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 新近系 地层超覆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
下载PDF
宏观导电机理下的泥质砂岩含水饱和度解释模型 被引量:19
16
作者 朱家俊 耿斌 +2 位作者 耿生臣 王学军 石砥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5-77,共3页
认为泥质砂岩的导电体积由两部分组成 ,即完全被束缚水占据的微孔隙 (孔喉半径小于 0 .1μm ,其中的流体不能渗流 )导电体积和有效孔隙中被可动水、束缚水占据部分的导电体积 ,泥质砂岩的整个导电响应为二者之和 ,但二者导电体的导电特... 认为泥质砂岩的导电体积由两部分组成 ,即完全被束缚水占据的微孔隙 (孔喉半径小于 0 .1μm ,其中的流体不能渗流 )导电体积和有效孔隙中被可动水、束缚水占据部分的导电体积 ,泥质砂岩的整个导电响应为二者之和 ,但二者导电体的导电特性不同 ,各有其不同的几何因子。考虑成岩过程中地层水的变化和阳离子的交换吸附作用 ,提出泥质砂岩含水饱和度的双孔隙导电体积解释模型 ,模型所有特征参数均可由测井解释获得 ,并有明确的地质和物理意义 ,可与岩心数据对比。应用该模型解释胜利油区孤东油田 3口井的馆陶组泥质砂岩含水饱和度 ,解释结果与其油基钻井液取心分析的含水饱和度数据对应良好。图 2表 1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质砂岩 微孔隙 地层水 导电机理 含水饱和度
下载PDF
沾化凹陷上第三系油气成藏机理及勘探实践 被引量:46
17
作者 王永诗 张善文 +1 位作者 曾溅辉 石砥石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1年第6期32-34,共3页
依据上第三系的石油地质条件 ,设计了比较符合实际的地质模型。通过模拟实验 ,深化了油气运移、聚集机理 ,明确了馆下段块状砂岩及馆陶组内部次级断层作为油气运移疏导体系的作用 ,指出了馆下段顶部低幅度构造油藏和馆上段、明化镇组以... 依据上第三系的石油地质条件 ,设计了比较符合实际的地质模型。通过模拟实验 ,深化了油气运移、聚集机理 ,明确了馆下段块状砂岩及馆陶组内部次级断层作为油气运移疏导体系的作用 ,指出了馆下段顶部低幅度构造油藏和馆上段、明化镇组以岩性、地层为主控因素且与次级断层相连通的隐蔽油气藏是胜利油区今后上第三系油气勘探的重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沾化凹陷 陆相盆地 上第三系 成藏机理 模拟试验 隐蔽油藏
下载PDF
沾化凹陷沙三段下亚段泥岩裂缝储层岩性分类及测井识别 被引量:24
18
作者 宋梅远 张善文 +2 位作者 王永诗 石砥石 孟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22,112,共5页
泥岩裂缝油气藏在很大程度上受控于裂缝储层的发育,储层的研究至关重要。以岩心观察为基础,结合分析化验资料,划分了沾化凹陷沙三段下亚段泥岩裂缝储层岩性组合类型,根据泥岩裂缝在测井曲线上的响应特征,明确裂缝发育与录井、测井响应... 泥岩裂缝油气藏在很大程度上受控于裂缝储层的发育,储层的研究至关重要。以岩心观察为基础,结合分析化验资料,划分了沾化凹陷沙三段下亚段泥岩裂缝储层岩性组合类型,根据泥岩裂缝在测井曲线上的响应特征,明确裂缝发育与录井、测井响应的对应关系,建立不同岩性组合类型裂缝发育的岩电识别标准。根据取心层段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将泥岩储层划分为4种主要岩性组合类型:灰质泥岩与泥灰岩(上下泥岩、油泥岩)组合、变质泥岩与火成岩组合、油页岩与油泥岩互层、含砂质条带泥岩与油页岩组合。灰质泥岩与泥灰岩组合及变质泥岩与火成岩组合易发育泥岩裂缝;油页岩与油泥岩互层仅部分区域发育裂缝;含砂质条带泥岩与油页岩组合裂缝发育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岩裂缝 岩性组合 岩电识别标准 裂缝发育区 沾化凹陷
下载PDF
水基钻井液浸泡对浅层声波测井的影响及校正方法 被引量:12
19
作者 朱家俊 张善文 +2 位作者 王永诗 石砥石 顾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0-92,共3页
采用水基钻井液时 ,浅层声波时差测井受井眼垮塌及泥岩蚀变的影响严重 ,而采用油基钻井液能获得原状地层的声波时差。分析胜利油区水基钻井液和油基钻井液条件下馆陶组声波时差变化与岩性的对应关系 ,建立了声波测井环境校正方程。 40... 采用水基钻井液时 ,浅层声波时差测井受井眼垮塌及泥岩蚀变的影响严重 ,而采用油基钻井液能获得原状地层的声波时差。分析胜利油区水基钻井液和油基钻井液条件下馆陶组声波时差变化与岩性的对应关系 ,建立了声波测井环境校正方程。 40余口井用该方法校正声波测井资料 ,用校正后资料做的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实际地震道的相位、能量的对应关系良好。图 5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波测井 油基钻井液 水基钻井液 钻井液浸泡 环境校正
下载PDF
冲积-河流相层序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20
20
作者 国景星 戴启德 +2 位作者 吴丽艳 王永诗 石砥石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5-19,共5页
运用沉积学及层序地层学原理 ,分析了河流类型及其形成发育特征 ,借鉴国内外有关冲积河流环境下的层序地层模式 ,特别是近海冲积环境下层序地层模式 ,并以济阳坳陷新近系为例 ,建立了更具普遍意义的冲积河流相层序地层模式 ,探讨了不同... 运用沉积学及层序地层学原理 ,分析了河流类型及其形成发育特征 ,借鉴国内外有关冲积河流环境下的层序地层模式 ,特别是近海冲积环境下层序地层模式 ,并以济阳坳陷新近系为例 ,建立了更具普遍意义的冲积河流相层序地层模式 ,探讨了不同体系域的特征及其与河流类型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冲积河流相地层的体系域划分具有 4分性特征 ,即主要发育有低水位体系域、扩张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 ,当基准面缓慢下降时 ,还可发育收缩体系域。根据济阳坳陷新近系沉积特征 ,指出了各体系域对应的沉积体系及相类型。其中 ,低水位体系域时期以侵蚀下切、冲积扇辫状河沉积为主 ;扩张体系域时期是由辫状河向曲流河过渡 ;高水位体系域时期以曲流河为主 ;收缩体系域时期是由曲流河向辫状河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积-河流相 层序地层学 辫状河 曲流河 体系域 油气地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