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现有桑蚕品种抗氟性测定初报 被引量:3
1
作者 石美宁 林水超 +5 位作者 顾家栋 沈昌平 闭立辉 胡乐山 罗坚 冯振强 《广西蚕业》 2000年第3期1-6,共6页
对广西现有的桑蚕品种进行了氟化物的抗性差异测试研究。测试出供试的 4 4个桑蚕品种之间抗氟性差异 ,其中演金黄抗氟性最强 ,全龄连续添食 2 0 0 ppm氟化钠溶液 ,虫蛹生命率达 92 .11% ,4~ 5龄连续添食 50 0 ppm,虫蛹生命率 94 .12 %... 对广西现有的桑蚕品种进行了氟化物的抗性差异测试研究。测试出供试的 4 4个桑蚕品种之间抗氟性差异 ,其中演金黄抗氟性最强 ,全龄连续添食 2 0 0 ppm氟化钠溶液 ,虫蛹生命率达 92 .11% ,4~ 5龄连续添食 50 0 ppm,虫蛹生命率 94 .12 %。同时通过对不同品种、不同添食浓度的虫蛹生命率差异的方差分析及氟化物中毒病斑出现的时间将供试品种的抗氟性划分为强、较强、中等、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蚕品种 抗氟性 测试 比较
下载PDF
桑蚕新品种“三新”“5091”的试繁体会
2
作者 胡乐山 何彬 +5 位作者 钟坚 朱春锦 郭沛云 祁广军 李标 石美宁 《广西蚕业通讯》 1989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前,我区桑蚕品种比较单一.全年饲养“桂夏二号”,占用种量的90%以上.虽然“桂夏二号”抗高温多湿性能强,但茧层率、茧丝质量和出丝率低.在自然环境条件较好的春季以及中、晚秋季,仍然饲养这种夏秋蚕品种,经济效益的提高受到一定的限制... 目前,我区桑蚕品种比较单一.全年饲养“桂夏二号”,占用种量的90%以上.虽然“桂夏二号”抗高温多湿性能强,但茧层率、茧丝质量和出丝率低.在自然环境条件较好的春季以及中、晚秋季,仍然饲养这种夏秋蚕品种,经济效益的提高受到一定的限制.为了改变这种被动局面,使我区桑蚕品种多样化,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需要、区蚕业指导所育成了春秋兼用二化多丝量中系新品种“三新”和日系新品种“50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蚕新品种 试繁 “三新” 熟蚕 蚕业 “桂夏二号” 种茧 上簇 桑蚕品种 壮蚕期
下载PDF
家蚕抗血液型脓病新品种桂蚕N2的选育 被引量:29
3
作者 石美宁 闭立辉 +11 位作者 顾家栋 费美华 祁广军 韦博尤 黄君霆 黄玲莉 苏红梅 蒙艺英 张桂征 张雨丽 黄旭华 黄文功 《广西蚕业》 2012年第4期1-12,共12页
桂蚕N2是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选配育成的第一对抗家蚕血液性脓病的强健性夏秋用家蚕新品种,省级实验室联合鉴定和农村试验鉴定表明:该品种适合广西等亚热带地区饲养。在常规条件饲养下,蚕体强健性、蚕茧产量和质量等主要经济性状与... 桂蚕N2是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选配育成的第一对抗家蚕血液性脓病的强健性夏秋用家蚕新品种,省级实验室联合鉴定和农村试验鉴定表明:该品种适合广西等亚热带地区饲养。在常规条件饲养下,蚕体强健性、蚕茧产量和质量等主要经济性状与对照种两广二号相仿或略有提高;该品种在2龄起蚕经口添食NPV多角体病原的LC50(半数致死浓度)为1×10^9个/mL,比两广二号对照高1000倍,表现出较强的抗NPV特性。桑蚕品种桂蚕N2综合经济性状稳定,已通过品种鉴定,可以在广西各蚕区全年各蚕期饲养,特别在家蚕血液型脓病多发的蚕区和夏秋期饲养,更能表现出其强健丰产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新品种 血液型脓病 高抗性 桂蚕N2 育成
下载PDF
抗NPV感染蚕品种选育试验 被引量:15
4
作者 费美华 石美宁 +7 位作者 闭立辉 顾家栋 罗坚 韦博尤 冯振强 陆瑞好 胡乐山 黄君霆 《广西蚕业》 2006年第2期1-6,共6页
经多年试验比较,初步认为CVDAR(CDR)对NPV感染抵抗性较强,用它杂交育成的系统或者用它组配的杂交组合,都有较强的抗性;在选育对NPV感染抵抗性蚕品种时,首先要找到抗性很强的品种作亲本材料;再进一步将抗性导入经济性状优良的蚕品种,同... 经多年试验比较,初步认为CVDAR(CDR)对NPV感染抵抗性较强,用它杂交育成的系统或者用它组配的杂交组合,都有较强的抗性;在选育对NPV感染抵抗性蚕品种时,首先要找到抗性很强的品种作亲本材料;再进一步将抗性导入经济性状优良的蚕品种,同时必须实行多代连续经口接种NPV以进行个体和蛾区(系统)选择;配制杂交组合时,中系、日系两方都应有强抗性的亲本;且即使抗性系统(品种)大体稳定或育成,还必须不断地进行NPV接种以实施抗性的选择;作为生产用的抗性杂交组合,其母种一代有必要进行NPV接种的抗性选择,以保持其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V 抵抗性 蚕品种选育
下载PDF
广西林用白僵菌生物农药对家蚕的致病性试验 被引量:12
5
作者 石美宁 朱方容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10年第10期1131-1133,共3页
为探讨广西森林防虫使用的白僵菌农药对家蚕的致病性,以南宁市林用白僵菌农药及环江爱山林场试验站生产的白僵菌农药对家蚕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以南宁市林用白僵菌农药感染二龄起家蚕时,家蚕白僵菌病发病率随白僵菌孢子悬浮液浓... 为探讨广西森林防虫使用的白僵菌农药对家蚕的致病性,以南宁市林用白僵菌农药及环江爱山林场试验站生产的白僵菌农药对家蚕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以南宁市林用白僵菌农药感染二龄起家蚕时,家蚕白僵菌病发病率随白僵菌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当白僵菌孢子悬浮液浓度为3.00×108个孢子/mL时,发病率达100.00%,其LC50为6.00×106个孢子/mL;以2.40×107个孢子/mL的环江爱山林场试验站生产的白僵菌农药感染二龄起家蚕,发病率亦高达100.00%;而在五龄第5 d蚕体表撒白僵菌农药,家蚕虽能正常摄食、熟蚕、上蔟结茧,但上蔟7 d后全部僵死在茧中,未能化蛹。可见,广西林用白僵菌生物农药对家蚕具有很强的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僵菌 家蚕 白僵病 致病性 广西
下载PDF
分子连锁分析探讨家蚕高抗BmNPV品系的抗性遗传基础 被引量:4
6
作者 高瑞 李春林 +5 位作者 童晓玲 曹明亚 石美宁 徐安英 鲁成 代方银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5-204,共10页
【目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BmNPV)所引发的血液型脓病是一种传染性强的蚕病,极大地影响蚕业生产。本研究旨在定位对BmNPV高抗的家蚕品系中控制其抗性的基因,进而解析其抗性遗传机制,为培育抗性素材... 【目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BmNPV)所引发的血液型脓病是一种传染性强的蚕病,极大地影响蚕业生产。本研究旨在定位对BmNPV高抗的家蚕品系中控制其抗性的基因,进而解析其抗性遗传机制,为培育抗性素材和品系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BmNPV高抗家蚕品系99R和较感品系Dazao-N为亲本,配制连锁分析(BC_1F)和定位分析(BC_1M)回交群体。首先对两个亲本品系进行浓度梯度添毒,统计感病死亡的家蚕头数,运用SPSS 17.0软件,计算其半致死剂量(LD_(50)),在此基础上确定BC_1分离群体的攻毒剂量,并通过单头定量攻毒,选取感病个体作为连锁定位分析材料;利用筛选得到的覆盖家蚕全套常染色体的多态性标记进行分型,并通过T检验计算各标记与抗性的连锁显著性水平(P值),筛选出与抗性相连锁的标记。在这些标记所在的染色体上加密标记,检测各标记在定位分析群体中的基因型,定位抗性基因。【结果】LD_(50)(99R)=2.92×10~6个多角体/头,LD_(50)(Dazao-N)=9.78×10~5个多角体/头,基于双亲的半致死剂量,选择介于两者之间且略高于其均值的剂量——2×10~6个多角体/头作为BC_1分离群体的攻毒剂量;先后于2014年秋季和2015年春季处理并检测连锁分析群体,前后两次所进行的连锁分析结果有较大差异,其中第一次找到Chr22上的多态性标记S2205与99R抗性连锁,而第二次的连锁分析显示标记S2205与抗性不连锁,也没有找到其他的连锁关系。通过与前人对BmNPV抗性的连锁定位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发现连锁定位分析结果的不可重复性是一个普遍的问题。AY380833是GenBank中已公布的在家蚕高抗品系NB和871C中与其抗性位点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本研究调查发现其与99R和871C的抗性位点均不连锁。【结论】分子连锁分析结果证明,家蚕对BmNPV的抗性在不同抗性品系中遗传基础有很大的差异性,同一品系可能具有多个抗性位点;家蚕对BmNPV的抗性是一种复杂性状,在符合"质量-数量性状"结论的同时,其数量性状特征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BMNPV 抗性 分子标记 连锁分析
下载PDF
抗家蚕血液型脓病蚕品种桂蚕N2 被引量:12
7
作者 石美宁 潘志新 +4 位作者 韦廷秀 闭立辉 唐亮 黄红燕 祁广军 《中国蚕业》 2016年第3期82-84,共3页
桂蚕N2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应用抗病育种技术育成的抗家蚕血液型脓病、抗高温多湿的强健性夏秋用家蚕新品种。介绍了家蚕新品种桂蚕N2原种和一代杂交种的特性和饲养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实验室鉴定成绩和农村饲养成绩表明... 桂蚕N2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应用抗病育种技术育成的抗家蚕血液型脓病、抗高温多湿的强健性夏秋用家蚕新品种。介绍了家蚕新品种桂蚕N2原种和一代杂交种的特性和饲养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实验室鉴定成绩和农村饲养成绩表明:桂蚕N2综合经济性状稳定,抗高温多湿环境,对家蚕血液型脓病具有较高的抵抗性,抗病、抗逆性强,一代杂交种繁育系数高,丝质稳定,适合在广西等亚热带地区饲养,也可在长江流域夏秋蚕期和华南省区全年饲养,特别是在家蚕血液型脓病多发的蚕区和高温多湿的蚕期饲养,更能表现出其强健丰产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品种 桂蚕N2 血液型脓病 Bm NPV 高温多湿 养蚕
下载PDF
酵素菌在蚕沙无害化处理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石美宁 唐亮 +4 位作者 潘志新 黄深惠 陆瑞好 黄玲莉 黄旭华 《广西蚕业》 2012年第3期1-7,共7页
探讨用不同有效活菌数、纤维酶活含量的发酵菌种对蚕沙发酵腐熟及其中常见家蚕病原微生物灭活作用,研究蚕沙含水率对蚕沙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每100kg蚕沙中有效菌数总量不低于500亿个,纤维素酶活总量不低于2 500ug的发酵菌种,并且对... 探讨用不同有效活菌数、纤维酶活含量的发酵菌种对蚕沙发酵腐熟及其中常见家蚕病原微生物灭活作用,研究蚕沙含水率对蚕沙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每100kg蚕沙中有效菌数总量不低于500亿个,纤维素酶活总量不低于2 500ug的发酵菌种,并且对蚕沙堆放盖膜处理,保证蚕沙的含水率不低于60%,才能够在短时间内让蚕沙迅速升温发酵,发酵温度达到60℃以上且持续7d以上,15d内蚕沙充分发酵腐烂降解,有效缩短堆肥时间。腐熟后的蚕沙全N为2.83%、全P2O5为1.83%、全K2O为4.4%、有机质含量67.88%,碳含量为26.25%,碳氮比(C/N)9.27,均能达到堆肥配比的要求,不需添加任何配料可直接回田使用,达到对蚕沙无害化处理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素菌技术 蚕沙 病原微生物 碳氮比(C N)
下载PDF
桑蚕新品种“桂蚕N2”的推广应用初报 被引量:14
9
作者 石美宁 唐亮 +7 位作者 黄红燕 韦廷秀 潘志新 汤庆坤 祁广军 浦月霞 莫云霞 贾雪峰 《广西蚕业》 2015年第3期27-31,共5页
"桂蚕N2"是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育成的适合我区的抗血液型脓病较强的强健性夏秋用四元杂交桑蚕新品种,2013-2014年示范推广4.5万张,通过两年对"桂蚕N2"一代杂交种繁育生产及农村饲养成绩调查及专家对"桂蚕N2&... "桂蚕N2"是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育成的适合我区的抗血液型脓病较强的强健性夏秋用四元杂交桑蚕新品种,2013-2014年示范推广4.5万张,通过两年对"桂蚕N2"一代杂交种繁育生产及农村饲养成绩调查及专家对"桂蚕N2"一代杂交种农村饲养现场测产。结果表明:"桂蚕N2"体质强健,抗高温多湿对血液型脓病具有较高的抵抗性,一代杂交种繁育系数高、丝质稳定等特性。全年不同季节饲养,年平均蚕期发病率"桂蚕N2"比两广二号降低5.45百分点,死笼率比两广二号降低8.79百分点,平均单张(标准张25 000头)产茧量32.93 kg,与现行品种两广二号相比,张种平均增产3.47kg。高温季节饲养,平均蚕期发病率比两广二号降低11.53百分点,平均张种收茧量比两广二号张种增产8.19 kg,死笼率比两广二号降低19.31百分点;在茧丝质量方面上车茧率、解舒率高,高温季节丝质成绩比两广二号稳定。该品种综合经济性状稳定,适宜亚热带蚕区夏秋期应用,可在长江流域夏秋、华南省区全年应用,特别在家蚕血液型脓病多发的蚕区和夏秋期饲养,更能表现出其强健丰产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秋蚕品种 桂蚕N2 示范推广 增产效果
下载PDF
广西菜粉蝶微孢子虫对家蚕的病原性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黄旭华 朱方容 +3 位作者 刘吉平 石美宁 罗梅兰 李进 《广西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9年第4期415-419,共5页
对广西某菜地和桑园周围的菜粉蝶成虫的调查结果表明,菜粉蝶微粒子病自然感染率在30%以上,且上半年高于下半年;菜粉蝶微孢子虫与典型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N.b)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菜粉蝶微孢子虫呈长椭圆形,大小约4.70μm×2... 对广西某菜地和桑园周围的菜粉蝶成虫的调查结果表明,菜粉蝶微粒子病自然感染率在30%以上,且上半年高于下半年;菜粉蝶微孢子虫与典型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N.b)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菜粉蝶微孢子虫呈长椭圆形,大小约4.70μm×2.30μm,与N.b存在差异,采用PCR技术鉴别也证明菜粉蝶微孢子虫与N.b不同;通过添食感染家蚕,发现菜粉蝶微孢子虫对家蚕有较强的食下感染能力,也有轻微的胚种传染能力,证明菜粉蝶微孢子虫对蚕种生产具有潜在的危害性,应重视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粉蝶 家蚕 微孢子虫 病原性
下载PDF
从野外昆虫体内分离的5株微孢子虫的生物学特性与分子系统发育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黄旭华 祁广军 +8 位作者 汤庆坤 潘志新 朱方容 黄元姣 林强 罗梅兰 石美宁 吴勇浒 黄深惠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64-872,共9页
从广西蚕区的野外昆虫菜粉蝶(Pieris rapae)、桑尺蠖(Hemerophila atrilineata)、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的体内收集到5株对家蚕有一定食下感染力的微孢子虫,通过生物学性状、分子系统发育研究,为其分类鉴定提供依据。来自野外昆虫... 从广西蚕区的野外昆虫菜粉蝶(Pieris rapae)、桑尺蠖(Hemerophila atrilineata)、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的体内收集到5株对家蚕有一定食下感染力的微孢子虫,通过生物学性状、分子系统发育研究,为其分类鉴定提供依据。来自野外昆虫的5株微孢子虫均具有Nosema属的生物学特性:显微镜下观察形状均呈长卵圆形,与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Nb)有较明显差异;在生活史的各发育阶段均为双核,以二分裂方式增殖,最后形成双核成熟孢子;与Nb抗血清均产生阳性凝聚反应;超微结构观察均具双核,极丝圈数在12~14圈之间,极丝倾斜角与Nb有差异。根据5株野外昆虫微孢子虫与其它昆虫微孢子虫基于SSU rRNA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以及基于SSU rRNA和rRNA ITS基因序列进行的相似性和遗传距离分析,初步认为5株野外昆虫微孢子虫与家蚕微孢子虫同属异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外昆虫 微孢子虫 生物学特性 分子系统发育
下载PDF
几种药物对家蚕脓病的抑制试验 被引量:3
12
作者 石美宁 顾家栋 闭立辉 《广西蚕业》 2002年第3期11-13,共3页
本试验通过 10种蚕药对核型多角体病毒抑制效果试验表明 :3~ 5龄起蚕进行较高浓度连续接种添食核型多角体病毒后 ,连续添食供试药物 ,不同药物间虫蛹生命率各有差异 ,其中蚕病杀星 1号其虫蛹生命率高达 73.2 6 % ,而蚕病杀星 3号及新... 本试验通过 10种蚕药对核型多角体病毒抑制效果试验表明 :3~ 5龄起蚕进行较高浓度连续接种添食核型多角体病毒后 ,连续添食供试药物 ,不同药物间虫蛹生命率各有差异 ,其中蚕病杀星 1号其虫蛹生命率高达 73.2 6 % ,而蚕病杀星 3号及新药 C虫蛹生命率为 0 ,经与对照区方差分析比较得出 :蚕病杀星 1号对核型多角体病毒抑制效果极显著 ;新药 A、红霉素 +蚕病灵对核型多角体病毒病的抑制效果显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试验 家蚕 脓病 多角体病毒 药物 药效试验
下载PDF
广西地区家蚕品种资源对BmNPV抵抗性的初步调查 被引量:9
13
作者 陆瑞好 石美宁 +2 位作者 闭立辉 顾家栋 黄君霆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7-120,共4页
以广西地区现有的84个家蚕品种品系为材料,于2龄起蚕经口接种BmNPV,调查不同品种品系对BmN-PV经口感染的抵抗性。结果表明:不同蚕品种间对BmNPV经口感染的抵抗性存在显著差异,供试品种中7532(B)的发病率最低,为21.46%;Z6、中黄4、9497... 以广西地区现有的84个家蚕品种品系为材料,于2龄起蚕经口接种BmNPV,调查不同品种品系对BmN-PV经口感染的抵抗性。结果表明:不同蚕品种间对BmNPV经口感染的抵抗性存在显著差异,供试品种中7532(B)的发病率最低,为21.46%;Z6、中黄4、9497等品种的发病率高达100%;发病率55%以下的品种中绝大多数为日系品种;同一品种不同品系间的抵抗性也有一定的差异。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选育抗性品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品种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抵抗性
下载PDF
商品小蚕的质量标准及现代化的商品小蚕生产模式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石美宁 《广东蚕业》 2011年第3期5-7,共3页
商品小蚕生产是蚕业生产中的一个新兴行业,是由小蚕共育衍变而成。商品小蚕作为一种商品,就存在着产品质量标准问题。目前,尚未制定商品小蚕的生产管理和产品质量标准。针对当前广西商品小蚕生产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对商品小蚕的生产管... 商品小蚕生产是蚕业生产中的一个新兴行业,是由小蚕共育衍变而成。商品小蚕作为一种商品,就存在着产品质量标准问题。目前,尚未制定商品小蚕的生产管理和产品质量标准。针对当前广西商品小蚕生产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对商品小蚕的生产管理及质量标准进行探讨,并提出现代化的商品小蚕生产模式要同时具备规模化、设施化、技术标准化三个条件,以及这三个条件在商品小蚕生产中对商品小蚕的质量所起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小蚕 质量标准 规模化 标准化 设施化 现代化
下载PDF
提高家蚕饲料效率的研究进展(下) 被引量:1
15
作者 石美宁 朱方容 《广西蚕业》 2001年第3期13-16,共4页
本文综述了围绕提高家蚕饲料效率的蚕育种、桑树育种、桑树栽培技术。
关键词 家蚕 饲料效率 育种 养蚕 桑树
下载PDF
广西家蚕血液型脓病发病因子及其病原分子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霞 黄旭华 +5 位作者 蒋满贵 唐亮 董桂清 黄深惠 石美宁 潘志新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69-676,共8页
【目的】明确病原[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寄主(家蚕品种)和环境条件(温湿度)的相关性并掌握BmNPV的感染力差异及传播规律,为蚕业生产上有效防控家蚕血液型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测定从广西不同蚕区和不同季节收集的BmNPV毒... 【目的】明确病原[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寄主(家蚕品种)和环境条件(温湿度)的相关性并掌握BmNPV的感染力差异及传播规律,为蚕业生产上有效防控家蚕血液型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测定从广西不同蚕区和不同季节收集的BmNPV毒株在不同温湿度条件下对不同家蚕品种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调查病原、寄主和环境条件三者对家蚕血液型脓病发生的影响;并基于bro-a和bro-c基因序列构建不同来源BmNPV毒株的系统发育进化树及进行相似性和遗传距离分析。【结果】15株不同来源BmNPV毒株对家蚕品种两广二号的LC50为2.1×10^6~4.2×10^6多角体/mL,毒株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BmNPV毒株在不同环境条件[春季(温度25℃和湿度90%)、夏季(温度35℃和湿度95%)、秋季(温度30℃和湿度85%)]下对家蚕的LC50排序均表现为春季>秋季>夏季,在夏季和秋季条件下,不同蚕品种对BmNPV的感染抵抗力排序为桂蚕N2>两广二号>桂蚕2号,桂蚕N2对BmNPV的感染抵抗力显著高于两广二号和桂蚕2号(P<0.05)。不同BmNPV毒株在基于bro-a和bro-c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上均聚在同一分支上,不同BmNPV毒株间的bro-a基因序列相似性很高、遗传距离较小,但不同BmNPV毒株间的bro-c基因序列相似度相对低、遗传距离相对较大。【结论】温湿度条件是广西蚕区家蚕血液型脓病发生的重要因子,且血液型脓病的发生流行与家蚕品种抗性也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 感染力 发病因子 bro-a基因 bro-c基因
下载PDF
家蚕血液型脓病流行规律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7
作者 唐亮 蒋满贵 +7 位作者 石美宁 董桂清 王霞 胡文娟 黄深惠 陈小青 黄旭华 潘志新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17-1223,共7页
【目的】摸清广西家蚕血液型脓病流行规律,并研究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建立病虫害预测预报的动态数学模型,为精准防控蚕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西2008-2018年的蚕病调查数据和气象数据为基础,将家蚕血液型脓病危害情况与主要气... 【目的】摸清广西家蚕血液型脓病流行规律,并研究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建立病虫害预测预报的动态数学模型,为精准防控蚕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西2008-2018年的蚕病调查数据和气象数据为基础,将家蚕血液型脓病危害情况与主要气象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构建回归预测模型。【结果】2008-2018年广西家蚕血液型脓病呈波动发生态势,年均发生率为11.35%,危害等级为重度(Ⅲ级)和超重度(Ⅳ级)的出现频率达55.56%;月均发病趋势呈正态分布,7月发病率最高(18.04%),其次是6和8月,发病率分别为16.00%和15.36%。夏蚕期(6-8月)广西蚕区家蚕血液型脓病危害等级大部分达Ⅳ级,占比为62.79%,各蚕区发病率由高至低排序为贵港(18.15%)>南宁(17.89%)>河池(16.27%)>百色(15.82%)>柳州(14.16%);春蚕期(3-5月)发病率绝大部分在中度(Ⅱ级)以内,发病率由高至低排序为柳州(10.13%)>河池(9.65%)>百色(7.43%)>贵港(7.00%)>南宁(6.68%);秋蚕期(9-10月)各蚕区发病率均在Ⅱ级以内,差异不显著(P>0.05)。降雨量和气温是影响广西蚕区家蚕血液型脓病发病率的最主要气象因子,据此建立的预测预报模型为y=0.15116+0.0037371x1+0.00018527x2+0.000051826x3-0.0000030415x4-0.00000082702x5+0.00063798x6(y为家蚕血液型脓病发病率,x1为旬平均气温与23.75℃差值的二次方,x2为上一旬降水量,x3为上两旬平均气温的二次方,x4为上两旬日照时数的二次方,x5为前三旬降雨量之和的二次方,x6为近四旬降雨量之和),发病等级的建模拟合准确率为78.89%,对2018年9批监测数据的预测准确率为66.67%。【结论】广西家蚕血液型脓病危害较严重,夏蚕期(6-8月)是发病高峰期。建立的预测模型可用于广西蚕桑生产中家蚕血液型脓病发生危害的预测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血液型脓病 气象因子 回归模型 相关性分析 广西
下载PDF
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的感染力及其增殖情况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黄旭华 潘志新 +6 位作者 朱方容 林强 罗梅兰 石美宁 邱长玉 唐亮 黄深惠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6期664-667,共4页
【目的】了解广西野外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交叉感染及增殖情况,为有效防治家蚕微粒子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野外昆虫菜粉蝶、桑尺蠖、斜纹夜蛾的体内收集到5种不同来源的微孢子虫,以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N.b)为对照,检... 【目的】了解广西野外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交叉感染及增殖情况,为有效防治家蚕微粒子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野外昆虫菜粉蝶、桑尺蠖、斜纹夜蛾的体内收集到5种不同来源的微孢子虫,以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N.b)为对照,检测不同来源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的感染力,并通过镜检和染色观察各种昆虫微孢子虫在蚕体内繁殖情况。【结果】从菜粉蝶分离获得的微孢子虫(PrLM)、从不同来源桑尺蠖分离获得的2种微孢子虫(PaBMI和PaBMII)、从不同来源斜纹夜蛾分离获得的2种微孢子虫(SlMI和SlMII)及家蚕微孢子虫(N.b)对家蚕的半数感染浓度(IC50)分别为4.67×10^4、8.12×10^5、1.13×10^7、8.14×10^7、3.51×10^7和1.16×10^4个/mL;各种昆虫微孢子虫在蚕体内孢子增殖力均很低,镜检发现,PrLM和PaBMI每个视野下见到1-10个孢子,而PaBMII、SlMI和SlMII需要几个视野才见到1个孢子;染色观察发现,PrLM和PaBMI感染后可以形成大量裂殖体,但很难形成成熟孢子。【结论】广西野外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具有较强的交叉感染危害,尤其是对蚕种生产危害很大,但在蚕体内增殖能力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昆虫微孢子虫 感染力 增殖
下载PDF
从稻纵卷叶螟分离的一株微孢子虫的生物学特性与分子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黄旭华 祁广军 +9 位作者 汤庆坤 潘志新 朱方容 刘玉生 于先哲 罗梅兰 蒋满贵 石美宁 唐亮 虞崇江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43-550,共8页
从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稻纵卷叶螟体内分离到1株微孢子虫,编号为CmM1。CmM1微孢子虫的孢子形状为卵圆形,大小为(1.71±0.16)μm×(2.82±0.22)μm;在生活史的各发育阶段均为双核,以二分裂方式增殖,发育周期为120 h;可以与... 从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稻纵卷叶螟体内分离到1株微孢子虫,编号为CmM1。CmM1微孢子虫的孢子形状为卵圆形,大小为(1.71±0.16)μm×(2.82±0.22)μm;在生活史的各发育阶段均为双核,以二分裂方式增殖,发育周期为120 h;可以与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Nb)抗血清产生阳性凝聚反应;超微结构具双核,极丝11~13圈。以上生物学性状显示CmM1微孢子虫具有微粒子属(Nosema)的基本分类特征。对CmM1微孢子虫的SSU rRNA基因序列进行PCR扩增与测序,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及进行序列相似性和遗传距离的分析,进一步证实CmM1微孢子虫属于Nosema属,与家蚕微孢子虫的亲缘关系很近。将该微孢子虫暂命名为Nosema sp.CmM1。调查CmM1微孢子虫对稻田中的稻纵卷叶螟的自然感染率为3.68%~5.14%。CmM1微孢子虫对家蚕的半数感染浓度(IC50)为1.16×104mL-1,是Nb的0.47倍,对家蚕的平均胚种传染率为2.86%,说明CmM1微孢子虫对家蚕具有较强致病性和危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孢子虫 稻纵卷叶螟 生物学特性 家蚕 感染性
下载PDF
不同来源的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的感染力与体外发芽率调查 被引量:4
20
作者 黄旭华 潘志新 +6 位作者 朱方容 石美宁 林强 蒋满贵 汤庆坤 罗梅兰 莫云霞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8-141,共4页
从广西蚕区的野外昆虫菜粉蝶、桑尺蠖、斜纹夜蛾的体内收集到5种微孢子虫,以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Nb)为对照,检测不同来源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的感染力,并调查各种微孢子虫在体外用家蚕肠液与KOH混合液(pH10.5)处理后的发芽率... 从广西蚕区的野外昆虫菜粉蝶、桑尺蠖、斜纹夜蛾的体内收集到5种微孢子虫,以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Nb)为对照,检测不同来源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的感染力,并调查各种微孢子虫在体外用家蚕肠液与KOH混合液(pH10.5)处理后的发芽率。从菜粉蝶分离的微孢子虫(PrL M)、从不同来源桑尺蠖分离的2种微孢子虫(PaB MⅠ和PaB MⅡ)、从不同来源斜纹夜蛾分离的2种微孢子虫(Sl MⅠ和Sl MⅡ)以及家蚕微孢子虫对家蚕(蚁蚕)的半数感染浓度(IC50)分别为2.15×105、2.90×105、5.62×106、3.38×107、9.05×106和1.86×105mL-1;PrL M、PaB MⅠ、PaB MⅡ、Sl MⅠ、Sl MⅡ和Nb的体外发芽率分别为76.75%、76.00%、12.50%、2.25%、2.75%和59.25%。PrL M和PaB MⅠ对家蚕的半数感染浓度与Nb接近,对家蚕的致病性较强,2种微孢子虫经家蚕肠液与KOH混合液处理后的体外发芽率也较高;PaB MⅡ、Sl MⅠ和Sl MⅡ对家蚕的半数感染浓度依次是Nb的30倍、182倍、49倍,说明这3种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的感染力较弱,并且3种微孢子虫的体外发芽率也很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微孢子虫 家蚕 致病性 体外发芽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