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临界二氧化碳轴流透平级流动损失评估
1
作者 张磊 石赜 +3 位作者 舒伟林 杨锐 杨国英 邓清华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4-144,共11页
为进一步探究超临界二氧化碳透平内部的损失机制,针对某透平级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其流动特性,将静叶与动叶通道内的损失进行分解,定量计算了各项损失大小及其占比,明晰了超临界二氧化碳透平级的损失大小序列。结果表明,超临界二氧化碳... 为进一步探究超临界二氧化碳透平内部的损失机制,针对某透平级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其流动特性,将静叶与动叶通道内的损失进行分解,定量计算了各项损失大小及其占比,明晰了超临界二氧化碳透平级的损失大小序列。结果表明,超临界二氧化碳介质密度大和透平叶高小导致其隔板密封和叶顶密封的泄漏损失巨大,级负荷为0.93,静叶间隙相对高度为0.012,动叶间隙相对高度为0.010时,泄漏损失占级总损失的38.23%,其中隔板密封泄漏损失占比为21.94%,叶顶密封泄漏损失占比为16.29%。除泄漏损失外:静叶栅通道内,叶片平均最大厚度比弦长为0.33,展弦比为2.07时,型面损失远高于端壁损失和尾迹损失,占级总损失的9.68%;动叶栅通道内,叶片平均最大厚度比弦长为0.28,展弦比为1.73时,型面损失、端壁损失和尾迹损失相差不大,型面损失仍然占比最高,达到级总损失的15.39%;动叶通道内的二次流影响范围更大,导致其端壁损失远高于静叶端壁损失,其壁面附近流体的黏性耗散和马蹄涡、通道涡等造成的二次流损失是端壁损失的主要来源。研究结果可为超临界二氧化碳透平的优化设计提供方向指引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透平级 熵产率 流动损失
下载PDF
煤基分布式能源技术研究与经济性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磊 张俊杰 +3 位作者 王顺森 刘辉 张东青 石赜 《节能技术》 CAS 2021年第5期403-406,412,共5页
本文针对我国煤炭应用现状,提出实施能量供给侧结构改革,探索发展基于煤基分布式的多能互补能源系统,以大幅降低污染物排放,并有效提高能量利用水平的可行性。本文分析了分布式能源以及煤基分布式能源的发展现状,对煤基分布式能源节能... 本文针对我国煤炭应用现状,提出实施能量供给侧结构改革,探索发展基于煤基分布式的多能互补能源系统,以大幅降低污染物排放,并有效提高能量利用水平的可行性。本文分析了分布式能源以及煤基分布式能源的发展现状,对煤基分布式能源节能与环保排放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煤基分布式能源既能明显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又能有效降低污染物排放,发展煤基分布式是实施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基 分布式 供热 节能 环保排放
下载PDF
典型煤基多联供系统对比研究
3
作者 张磊 程上方 +2 位作者 张俊杰 李博 石赜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2-79,共8页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时代大背景下,为实现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满足人民生产生活中的能源需求,煤基多联供系统将发挥关键作用。基于自主研发的TPIS软件平台,对工业锅炉、背压式汽轮机和吸收式制冷机/热泵等关键设备进行了建模,并对多...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时代大背景下,为实现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满足人民生产生活中的能源需求,煤基多联供系统将发挥关键作用。基于自主研发的TPIS软件平台,对工业锅炉、背压式汽轮机和吸收式制冷机/热泵等关键设备进行了建模,并对多种典型多联供系统进行了模型搭建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煤基热电联供系统的供热煤耗率明显低于单独供热,其中采用单效吸收式热泵的方案煤耗率最低;煤基冷电联供系统性能劣于独立的压缩式制冷机,但冷电联供作为冷热电联供的一部分或考虑其他可利用的余热时,仍然具有综合优势;随着汽轮机进汽温度和压力的升高,热电联供系统和冷电联供系统的煤耗率均呈下降趋势。本文详细讨论了煤基多联供系统的优势和不足,并给出了推荐的工程方案,具有较高的工程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基多联供 工业锅炉 背压机 吸收式热泵 对比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