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下不同方法切除结直肠息肉的效果评价
1
作者 侯向红 陈佳 +3 位作者 史新龙 石铭鸿 杨洁 姜瑞 《当代医学》 2023年第36期91-96,共6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不同切除方法切除结直肠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于甘肃省人民医院内镜诊疗中心行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的1121例患者的内镜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根据内镜下息肉特征采取不同切除方式,并分为冷... 目的探讨内镜下不同切除方法切除结直肠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于甘肃省人民医院内镜诊疗中心行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的1121例患者的内镜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根据内镜下息肉特征采取不同切除方式,并分为冷活检钳钳除组、冷圈套器切除(CSP)组、热圈套器切除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组、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ESD)组。分析患者一般情况及息肉病理特征,分析内镜治疗结果,比较各组手术指标(息肉最大径、手术时间)、结直肠息肉病理特征(息肉大体形态、组织学类型、病理学类型)、治疗效果(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121例患者中,共发现息肉3122枚,男性息肉数多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例患者随机选出1枚有术后病理检查的息肉,最终纳入1121枚息肉,中位直径0.85(0.3~3.0)cm;息肉大体形态以非侧向发育型肿瘤(LST)(97.23%)为主,组织学类型以管状腺瘤(71.63%)为主,病理学类型以低级别上皮内瘤变(79.13%)为主,息肉部位以乙状结肠至降结肠(43.62%)最多,横结肠至升结肠(34.43%)次之。11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内镜下息肉切除治疗。其中114例行冷活检钳钳除(冷活检钳钳除组),629例行CSP(CSP组),277例行热圈套器切除(热圈套器切除组),86例行EMR(EMR组),15例行ESD(ESD组)。不同切除方式息肉最大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息肉最大径、手术时间>EMR组>热圈套器切除组>CSP组>冷活检钳钳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切除方式息肉大体形态、组织学类型、病理学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切除方式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内镜下切除结直肠息肉需根据息肉特征合理选用适宜的切除方式,以减少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提高息肉整块、完全切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息肉 完全切除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
下载PDF
预切开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患者中应用对比
2
作者 陈佳 侯向红 +2 位作者 石铭鸿 杨洁 姜瑞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27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预切开内镜下黏膜切除术(Pre-cut-EMR)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结直肠LST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 目的:探讨预切开内镜下黏膜切除术(Pre-cut-EMR)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结直肠LST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予以ESD治疗,观察组予以Pre-cut-EMR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应激指标、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观察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中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e-cut-EMR在结直肠LST治疗中效果更佳,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轻应激反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预切开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术中出血量 并发症
下载PDF
早期结直肠病变患者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发生电凝综合征的高危因素
3
作者 陈佳 侯向红 +2 位作者 石铭鸿 杨洁 姜瑞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23期147-150,共4页
目的:分析早期结直肠病变患者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后发生电凝综合征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26例行ESD治疗的早期结直肠病变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其术后电凝综合征的发生率,根据是否发... 目的:分析早期结直肠病变患者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后发生电凝综合征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26例行ESD治疗的早期结直肠病变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其术后电凝综合征的发生率,根据是否发生电凝综合征将患者分为发生组(n=21)和未发生组(n=105),另收集两组的年龄、性别等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SD后发生电凝综合征的高危因素。结果:行ESD治疗的早期结直肠病变患者中术后有21例发生电凝综合征,发生率为16.67%(21/126)。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性别、体重指数(BMI)、文化程度、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年龄>60岁、病变直径≥5 cm、结肠病变、恶性肿瘤、广基息肉、分块切除患者占比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β=1.928,OR=6.875,95%CI:2.428,19.468)、病变直径≥5 cm(β=2.033,OR=7.639,95%CI:2.573,22.679)、结肠病变(β=1.973,OR=7.192,95%CI:2.257,22.918)、恶性肿瘤(β=1.525,OR=4.595,95%CI:1.644,12.843)、广基息肉(β=1.705,OR=5.500,95%CI:2.013,15.027)、分块切除(β=2.491,OR=12.073,95%CI:3.984,36.586)为早期结直肠病变患者ESD后发生电凝综合征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ESD后发生电凝综合征的风险较高,而年龄>60岁、病变直径≥5 cm、结肠病变、恶性肿瘤、广基息肉、分块切除等是早期结直肠病变患者ESD后发生电凝综合征的高危因素,临床需予以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病变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电凝综合征 高危因素
下载PDF
上消化道出血中西医治疗概况
4
作者 石铭鸿 卢启明 +1 位作者 麦平 童海香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2期91-93,共3页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重症,亦是常见的死亡病因,多年来一直是临床研究的关注点之一。相比较而言,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要好于单纯的西药或中药治疗。因此提出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发挥其优势,在疗效...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重症,亦是常见的死亡病因,多年来一直是临床研究的关注点之一。相比较而言,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要好于单纯的西药或中药治疗。因此提出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发挥其优势,在疗效方面取得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血证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四磨汤联合铝碳酸镁片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分析
5
作者 石铭鸿 卢启明 《甘肃科技》 2016年第11期135-136,143,共3页
观察四磨汤联合铝碳酸镁片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疗效。将内镜下证实的84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铝碳酸镁片,每片500 mg,每次1片,每日3次,嚼服。四磨汤口服液10m L,每日3次,治疗6周:对照组给... 观察四磨汤联合铝碳酸镁片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疗效。将内镜下证实的84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铝碳酸镁片,每片500 mg,每次1片,每日3次,嚼服。四磨汤口服液10m L,每日3次,治疗6周:对照组给予铝碳酸镁片,每片500 mg,每次1片,每日3次,治疗6周。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后6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胆汁反流及黏膜炎症表现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后症状积分降低更加明显(P<0.05);胃镜检查查结果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3.2%)明显优于对照组(77.5%)(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四磨汤联合铝碳酸镁片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比单用铝碳酸镁片具有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磨汤 胆汁反流性胃炎 铝碳酸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