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雅云作品选
1
作者 石雅云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5-146,共2页
关键词 石雅
下载PDF
湘西土家织锦的形态演化与民族文化融合阐释
2
作者 石雅云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CSSCI 2024年第4期84-91,共8页
土家织锦作为土家族独有的织锦类型,既是土家族与相邻族群互动交往的产物,也是多民族文化交融共生的极佳例证。通过不同民族间的共同探索与交融,土家织锦完成了“从布到锦”的历史演进,催生出形态丰富的纹样类型,并在新形成的“技术共... 土家织锦作为土家族独有的织锦类型,既是土家族与相邻族群互动交往的产物,也是多民族文化交融共生的极佳例证。通过不同民族间的共同探索与交融,土家织锦完成了“从布到锦”的历史演进,催生出形态丰富的纹样类型,并在新形成的“技术共同体”内实现了更大程度的传承与共享。但土家织锦现代发展中的多主体共享,也导致了智识阶级对底层群体的知识挪用。振兴传统手工艺,要在文化共享的基础上保护原传承主体的参与性和话语权,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织锦 纹样 民族文化融合 技术共同体
下载PDF
自然因素对民居建筑形态的影响分析——以湘西老司城土家族民居建筑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石雅云 刘俊 《美术大观》 2015年第1期78-79,共2页
本文主要从自然环境因素的角度着眼,探讨自然因素是如何对老司城民居建筑特点进行影响的。
关键词 老司城 自然因素 民居建筑
下载PDF
试论案例教学法在设计理论课程教学中的优势——以《设计概论》课程为例
4
作者 石雅云 张业林 《戏剧之家》 2017年第24期198-198,共1页
设计理论课程是设计类学生的重要课程,在授课时往往会遭遇学生重视不够、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好等一系列问题。这与传统授课模式息息相关,教学模式急需改革。文章以《设计概论》课程为例,对现存问题及案例教学法的优势进行分... 设计理论课程是设计类学生的重要课程,在授课时往往会遭遇学生重视不够、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好等一系列问题。这与传统授课模式息息相关,教学模式急需改革。文章以《设计概论》课程为例,对现存问题及案例教学法的优势进行分析,试图将案例教学法引入课堂,改善理论教学的现存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教学 设计理论课程 设计概论
下载PDF
浅谈案例教学在设计理论课程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以《设计概论》课程为例
5
作者 石雅云 张业林 《戏剧之家》 2017年第22期207-207,共1页
文章以《设计概论》课程为例,对"案例教学"的授课方式进行探讨,并通过课堂再设计、建立和更新数据库以及课堂效果反思优化三大举措,试图改善理论教学的现存问题,并通过自身实践总结出"案例教学"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的... 文章以《设计概论》课程为例,对"案例教学"的授课方式进行探讨,并通过课堂再设计、建立和更新数据库以及课堂效果反思优化三大举措,试图改善理论教学的现存问题,并通过自身实践总结出"案例教学"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教学 设计理论课程 设计概论
下载PDF
质的研究在苗锦芭排田野调查中的运用
6
作者 石雅云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36-42,共7页
质的研究是一种将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重视研究关系、强调研究伦理的研究范式。将质的研究的原则、方法运用到苗锦芭排田野调查之中,能从"如何进入研究现场"、"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处理研究关系"三... 质的研究是一种将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重视研究关系、强调研究伦理的研究范式。将质的研究的原则、方法运用到苗锦芭排田野调查之中,能从"如何进入研究现场"、"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处理研究关系"三方面对田野调查进行有效指导。从而瓦解传统田野调查中研究者的话语权威,促进文化相关者的平等对话和多维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的研究 苗锦芭排 田野调查
下载PDF
湘西苗锦芭排的数字化保护与实践
7
作者 石雅云 《西部皮革》 2021年第5期138-139,共2页
苗锦芭排是湘西地区部分苗区所特有的一种织锦类型,受制于传承体量较小、传承区域偏远等因素,芭排织造技艺长期被学界和大众所忽略,现已到濒临消亡的境地。“非遗”数字化保护是未来“非遗”保护的必然发展趋势。芭排实物鲜明的审美性... 苗锦芭排是湘西地区部分苗区所特有的一种织锦类型,受制于传承体量较小、传承区域偏远等因素,芭排织造技艺长期被学界和大众所忽略,现已到濒临消亡的境地。“非遗”数字化保护是未来“非遗”保护的必然发展趋势。芭排实物鲜明的审美性、个人性和平面化特征,让它在视觉化、图像化的新媒体平台开发、传播中拥有先天的可能性和优势。将数字化手段运用到苗锦芭排的保护之中,利用手机App等形式,能有效增强芭排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开启芭排的遗产文化教育价值,逐步改善芭排的生存空间及访问空间的局限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锦芭排 数字化保护 App设计
下载PDF
设计主导下当代土家织锦生产的问题与风险 被引量:3
8
作者 石雅云 刘晓春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2年第2期74-78,34,共6页
当代土家织锦的生产正经历着设计者与制作者相分离的重要转变。设计者通过“降低工艺难度”“剔除手工性”“增强故事性”的方式,不断弱化织造工艺和织造群体的价值,并就此获得了织锦生产的主导权。服务于商业资本逻辑的设计主导生产后... 当代土家织锦的生产正经历着设计者与制作者相分离的重要转变。设计者通过“降低工艺难度”“剔除手工性”“增强故事性”的方式,不断弱化织造工艺和织造群体的价值,并就此获得了织锦生产的主导权。服务于商业资本逻辑的设计主导生产后,手工艺人对技艺和本土文化的所有权遭到剥夺,由此带来了“去技艺化”“去主体化”“去意义化”的风险。设计的助推与动力作用不应以遮蔽手工艺人群体的创作力与文化主体性为代价。正视设计主导当代传统手工艺生产可能产生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探索传统手工艺当代传承与发展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织锦 设计主导 技艺的话语权
下载PDF
艺术无界限
9
作者 余强 石雅云 《当代美术家》 2010年第3期74-74,共1页
石雅云(以下简称"石"):如何在众多的设计学院、或者各个高等院校的设计专业中,获得竞争力,就需要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在这方面,四川美术学院的设计学院的优势在哪里?又有哪些符合自身的特色教学呢?余:因为我们四川美院有这样... 石雅云(以下简称"石"):如何在众多的设计学院、或者各个高等院校的设计专业中,获得竞争力,就需要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在这方面,四川美术学院的设计学院的优势在哪里?又有哪些符合自身的特色教学呢?余:因为我们四川美院有这样的特色。首先从纵向来看,是它的传统,学统。因为从最早我们这个设计艺术学院最早的工艺美术,是国内办的最早的之一。我们当时最早办的是染织专业,李有行先生还有沈复文先生。李有行先生是流学法国的,福文先生是留学日本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美术学院 特色教学 高等院校 留学日本 设计艺术学院 学统 四川美院 办学特色
下载PDF
湘西民间美术欣赏——凤凰纸扎
10
作者 石雅云 《中国美术教育》 2014年第6期91-95,共5页
纸扎是一种采用竹篾与纸帛进行制作加工的传统民间工艺,通常是先将竹篾进行三维立体造型,在此基础上裱糊纸帛,然后再加以彩绘而成.它造价低廉,却能达到丰富的艺术效果.纸扎工艺的起源,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灵魂信仰以及土葬和厚葬风俗息... 纸扎是一种采用竹篾与纸帛进行制作加工的传统民间工艺,通常是先将竹篾进行三维立体造型,在此基础上裱糊纸帛,然后再加以彩绘而成.它造价低廉,却能达到丰富的艺术效果.纸扎工艺的起源,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灵魂信仰以及土葬和厚葬风俗息息相关.自古以来,中国人习惯于“入土为安”的土葬风俗,并且相信人逝去后灵魂会在另一个世界继续生活.因此,人们不光讲究丧葬过程中的一系列的习俗和过程,还重视逝者到另一个世界中继续生活所需的人工物件,由此产生了殉葬制度.在中国古代殷、周甚至春秋时期,都有用活人殉葬的习俗,以保证帝王们到“阴间”的生活品质.战国、秦汉之后,活人殉葬逐渐被象征着活人的“俑”所取代,秦始皇陵兵马俑、汉代说唱俑、唐代的三彩俑等,都在此列.但无论是活人殉葬,还是以俑代替,都只适用于王公贵族,无法满足普通老百姓在丧葬上的需求.百姓们便模仿王公贵族,用成本低廉的纸剪成器皿、动物,甚至人的形状来代替俑用于丧葬祭祀.这时的纸扎还是二维的,早期的纸扎店也叫做“纸马人物店”.后来逐渐出现了用竹篾扎形、以纸裱糊后上色的立体纸扎.由于这种形式比平面的剪纸更接近真实造型,更能满足百姓的心理需求,因而能被一直沿用并流传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工艺 剪纸 美术欣赏 中国传统思想 秦始皇陵兵马俑 另一个世界 凤凰 湘西
原文传递
当代湘西土家织锦的复合形态 被引量:5
11
作者 石雅云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6-110,共5页
当代湘西土家织锦消费正经历着从"物的消费"到"符号消费"的重要转变,出现了消费群体从当地民众到都市中产、消费目的从"用"到"送"与"藏"、消费关注点从物质实体到意象性体验的三大... 当代湘西土家织锦消费正经历着从"物的消费"到"符号消费"的重要转变,出现了消费群体从当地民众到都市中产、消费目的从"用"到"送"与"藏"、消费关注点从物质实体到意象性体验的三大鲜明变化。通过消费,土家织锦转变为一种审美资源和文化符号,其原本相对稳定的传承形态因为新的、现代化元素的渗入而发生改变,以"艺术品化""景观化""纯天然化"的方式被建构为一种新的复合形态。怀抱"本真"的想象,对消费语境下传统手工艺新形态进行"伪民俗"的激烈抨击会让其陷入当代传承的困境;将其理解为传统手工艺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形态,重视城乡消费与生产间的互动关系,才能寻觅传统手工艺进一步发展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织锦 符号性消费 艺术品化 景观化 纯天然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