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课不润人誓不休——听华应龙老师讲“半条被子”
1
作者 石雪纳 《教育视界》 2023年第5期13-15,共3页
华应龙老师创新设计的《半条被子》一课,以红色故事“半条被子”展开,学生通过画分数“1/2”、创分数“4/8”“2/8”、辨分数,手脑并用,在观、评、画、品中,逐渐由生活走向数学,由浅显走向深刻,水到渠成地理解、掌握了分数的本质含义和... 华应龙老师创新设计的《半条被子》一课,以红色故事“半条被子”展开,学生通过画分数“1/2”、创分数“4/8”“2/8”、辨分数,手脑并用,在观、评、画、品中,逐渐由生活走向数学,由浅显走向深刻,水到渠成地理解、掌握了分数的本质含义和读写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数的初步认识 半条被子 学科育人
下载PDF
数学文化素养话题之十五:有限与无限
2
作者 刘劲苓 石雪纳 《教育视界》 2023年第35期79-80,共2页
石雪纳:刘老师,人教版和北师大版的小学数学教材中都提到了《庄子·天下篇》的一段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一些学生对这段话非常感兴趣,但也十分困惑,他们认为木棍的长度是有限的,怎么会一直截不完呢?对于这个问题,您认为... 石雪纳:刘老师,人教版和北师大版的小学数学教材中都提到了《庄子·天下篇》的一段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一些学生对这段话非常感兴趣,但也十分困惑,他们认为木棍的长度是有限的,怎么会一直截不完呢?对于这个问题,您认为学生困惑的根源在哪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材 有限与无限 数学文化素养 刘老师 北师大版 人教版 学生困惑
下载PDF
数学文化素养话题之九: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3
作者 刘劲苓 石雪纳 裴杰 《教育视界》 2022年第17期77-80,共4页
刘劲苓:艺术是人类对世界的感性认知,而数学是人类对世界的理性认知。有人认为,数学家通过右脑工作,艺术家则通过左脑工作。数学和艺术,一个逻辑严谨,一个感性浪漫,完全不可能共生共存。但是,艺术和数学实际上是密不可分的,正如科学家... 刘劲苓:艺术是人类对世界的感性认知,而数学是人类对世界的理性认知。有人认为,数学家通过右脑工作,艺术家则通过左脑工作。数学和艺术,一个逻辑严谨,一个感性浪漫,完全不可能共生共存。但是,艺术和数学实际上是密不可分的,正如科学家开普勒所说,“数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而数学家哈尔莫斯也认为,“数学是一种别具匠心的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比乌斯带 哈尔莫斯 感性认知 理性认知 开普勒 共生共存 数学文化素养 逻辑严谨
下载PDF
残缺的分数墙,完美的探究素材——“分数的意义”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4
作者 何欣 石雪纳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22年第11期29-32,共4页
课前思考:为了更精准地度量出结果,必须将较大的度量单位进一步平均分产生更小的度量单位。如果原来的度量单位为“1”,那么新的测量单位就用分数单位表示。测量过程就是数分数单位的过程,测量结果“很自然地”用分数表示,学生能够真正... 课前思考:为了更精准地度量出结果,必须将较大的度量单位进一步平均分产生更小的度量单位。如果原来的度量单位为“1”,那么新的测量单位就用分数单位表示。测量过程就是数分数单位的过程,测量结果“很自然地”用分数表示,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分子是分数单位的个数,分母是把单位‘1’平均分的份数”,从而把握分数的本质:分数单位的累加。此外,从度量的角度认识分数能更好地、“实在地”体验到分数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度量单位 数分数 测量单位 分数单位 第一课时 平均分 测量过程 教学实录
下载PDF
在“感悟”中学“统计”——“简单的数据整理和统计表”教学实录与评析
5
作者 石雪纳 华应龙 《小学数学教师》 2003年第4期14-27,共14页
关键词 “简单的数据整理和统计表” 教学 评析 小学 数学
原文传递
退回到原点的化错之旅——记“圆木有几根”一课的研究过程
6
作者 石雪纳 《小学数学教师》 2019年第11期70-71,共2页
化错!首先想到的是课堂上面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如何机智地化解开来,变“废”为“宝”,化“错”养“正”,使课堂生成新的学习资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得到足够的尊重、理解,极大地提升自信,进而激发向上生长的力量。其实,教师虽是成人... 化错!首先想到的是课堂上面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如何机智地化解开来,变“废”为“宝”,化“错”养“正”,使课堂生成新的学习资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得到足够的尊重、理解,极大地提升自信,进而激发向上生长的力量。其实,教师虽是成人,在教学的道路上谁敢断言,自己过去不曾错过?自己现在不会出错?自己未来永远不错?是的,教师也会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生成 化错 尊重 回到原点 提升自信
原文传递
深度思考深度思考,不断逼近问题的本质——以“卖牙膏的故事”为例
7
作者 华应龙 石雪纳(整理) 《小学数学教师》 2021年第12期31-40,共10页
课前慎思学生告诉家长:"我们的华老师,是一位爱笑的老师!"听过我课的人都会夸奖我在课堂上真诚爽朗的笑声。于是,我就想研究自己的笑——什么时候笑的?为什么能笑?笑"醒"课堂了吗?我搜集资料,看到《一笑值千金》一... 课前慎思学生告诉家长:"我们的华老师,是一位爱笑的老师!"听过我课的人都会夸奖我在课堂上真诚爽朗的笑声。于是,我就想研究自己的笑——什么时候笑的?为什么能笑?笑"醒"课堂了吗?我搜集资料,看到《一笑值千金》一书中有一个"卖牙膏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思考 老师 逼近问题 搜集资料 牙膏 课堂 故事
原文传递
“我会用计算器吗”课堂实录与评析
8
作者 石雪纳 华应龙 《小学青年教师》 2005年第4期38-40,共3页
关键词 评析 课堂实录 板书 “计算器” 图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