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圈养大熊猫肠道乳酸菌分离及益生特性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倜 胡昕 +6 位作者 张潇月 杨晨曦 李静 曹雪笛 石雪雪 邹立扣 赵珂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063-4077,共15页
【背景】大熊猫数量稀少、繁殖困难,在其生长过程中极易感染消化系统疾病甚至死亡。【目的】分析圈养大熊猫肠道可培养乳酸菌的群落结构与功能,筛选具有益生特性的乳酸菌菌株,为大熊猫消化系统疾病的预防和肠道微生物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背景】大熊猫数量稀少、繁殖困难,在其生长过程中极易感染消化系统疾病甚至死亡。【目的】分析圈养大熊猫肠道可培养乳酸菌的群落结构与功能,筛选具有益生特性的乳酸菌菌株,为大熊猫消化系统疾病的预防和肠道微生物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及菌种资源。【方法】采用3种培养基分离大熊猫粪便中的乳酸菌,通过革兰氏染色镜检和过氧化氢试验对分离的菌株进行初步鉴定,基于BOXA1R-PCR图谱遗传多样性选取代表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并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同时分析乳酸菌菌株安全性和益生特性。【结果】通过初步鉴定共分离获得58株乳酸菌,根据BOXA1R-PCR结果挑选20株菌进行测序,结果显示20株菌分属于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肠球菌属(Enterococcus)、魏斯氏菌属(Weissella)和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这4个属,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段的大熊猫肠道乳酸菌群落结构存在差异。20株乳酸菌均不溶血,17株乳酸菌对11种抗生素均敏感;11株菌耐pH值2.0酸性条件,14株菌对0.3%的胆盐具有良好的耐受性。5株菌SW-51、SW-48、MQ-41、SW-58和MX-23对3种指示菌均具有抑菌效果,50%以上的供试菌株具有自凝聚和共凝聚能力,3株菌的产酸和生长速率较一致,其中乳酸明串珠菌(Leuconostoc lactis)MX-23生长最快且产酸能力最强。【结论】大熊猫肠道内蕴藏着丰富的乳酸菌资源,其结构与组成受其年龄影响,具有较好的益生特性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圈养大熊猫 乳酸菌 分离 益生特性
原文传递
三星堆出土古象牙表面病害微生物分离鉴定及抑菌剂效果评价 被引量:5
2
作者 何砚秋 蒋璐蔓 +12 位作者 陈俊橙 王宁 肖嶙 王冲 李思凡 曲靖文 程乾 石雪雪 谭玉兰 曹雪笛 张紫薇 邹立扣 赵珂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43-552,共10页
为科学有效防控三星堆出土古象牙的微生物病害,采用可培养技术对三星堆出土古象牙残片表面滋生的细菌和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测定苯扎氯铵、苯并咪唑、制霉菌素、三氯生、特泯菌5种抑菌剂对微生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析抑菌效果,确定... 为科学有效防控三星堆出土古象牙的微生物病害,采用可培养技术对三星堆出土古象牙残片表面滋生的细菌和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测定苯扎氯铵、苯并咪唑、制霉菌素、三氯生、特泯菌5种抑菌剂对微生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析抑菌效果,确定科学的使用剂量.通过可培养方法从三星堆古象牙残片上分离出4株分属于4个属的细菌,分离出29株分属于3个门16个属的真菌,其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7个属、担子菌门(Basidiomycotina)7个属以及半知菌门(Deuteromycetes)2个属.抑菌结果表明,除苯并咪唑外,其他4种抑菌剂的抑菌浓度虽然存在差异,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都能达到完全抑菌的效果.苯扎氯铵、三氯生、特泯菌能够抑制所有细菌生长的MIC分别为64、256、8 mg/L,在复配处理中,3种抑菌剂苯扎氯铵(MIC 16 mg/L)、三氯生(MIC 64 mg/L)、特泯菌(MIC 2 mg/L)两两随机复配均能达到完全抑菌效果;苯扎氯铵、三氯生、制霉菌素能够抑制所有真菌生长的MIC分别为8000、400、400 mg/L,在复配处理中,制霉菌素与苯扎氯铵MIC分别为200、4000 mg/L时复配能完全抑制所有供试真菌的生长.可见,三星堆出土古象牙表面分布着种类丰富的微生物,不同抑菌剂对不同种类微生物的抑制效果存在差异,复配抑菌剂的抑菌效果优于单一菌剂;结果可为三星堆出土古象牙微生物病害防治和古象牙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图8表6参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星堆 古象牙 可培养微生物 抑菌剂 最小抑菌浓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