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长激素联用低热量肠外营养对多器官衰竭患者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石青军 杨正平 +2 位作者 马四清 孙斌 任小龙 《医学综述》 2006年第13期829-830,共2页
关键词 生长激素 低热量肠外营养 多器官衰竭 合成代谢 分解代谢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早期肠外肠内联合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石青军 杨正平 《青海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267-270,共4页
目的观察早期肠外肠内联合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将40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肠外肠内联合营养)、对照组(完全肠外营养),每组各20例,治疗后对其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和评估。结果治疗第14天时观察组前... 目的观察早期肠外肠内联合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将40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肠外肠内联合营养)、对照组(完全肠外营养),每组各20例,治疗后对其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和评估。结果治疗第14天时观察组前白蛋白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1),转铁蛋白、白蛋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营养指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治疗第7天时观察组IgG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1),第14天时观察组IgA、IgM、IgG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第14天时两组GC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肠外肠内联合营养支持对稳定和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病情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 早期 肠外营养 肠内营养
下载PDF
肠外营养支持在术后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石青军 杨正平 《青海医药杂志》 2006年第3期18-19,共2页
18例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均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营养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营养指标明显改善,所有病人均短时间脱机成功。肠外营养支持能改善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营养状况,缩短患者带机时间。
关键词 肠外营养 机械通气 术后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完全肠外营养支持对危重症病人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石青军 杨正平 《青海医药杂志》 2006年第5期23-24,共2页
危重症病人能量消耗大、营养状况差,我们对危重病人采用完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10天后患者的营养指标均明显升高,营养代谢由负氮平衡转为正氮平衡,营养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
关键词 肠外营养 危重病 代谢
下载PDF
重症哮喘机械通气治疗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石青军 杨正平 孙斌 《青海医药杂志》 1999年第7期12-13,共2页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哮喘危重状态时的疗效;方法:选择12例哮喘伴严重呼吸功能不全,呼吸性酸中毒患者,行低通气量、低频率的机械通气方式,监测带机前与带机后24小时内血气变化;结果:酸中毒、缺氧、二氧化碳潴留明显改善(P...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哮喘危重状态时的疗效;方法:选择12例哮喘伴严重呼吸功能不全,呼吸性酸中毒患者,行低通气量、低频率的机械通气方式,监测带机前与带机后24小时内血气变化;结果:酸中毒、缺氧、二氧化碳潴留明显改善(P均<0.01),无气压伤发生;结论:适宜的机械通气短期可纠正缺氧,改善二氧化碳潴留,防止气压伤发生,在哮喘危重状态的救治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呼吸功能不全 酸中毒 机械通气
下载PDF
生长激素联合低热量肠外营养对多器官衰竭病人的影响
6
作者 石青军 杨正平 +2 位作者 马四清 孙斌 任小龙 《青海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215-218,共4页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联合低热量肠外营养(PN)疗法对多器官衰竭(MOF)病人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多器官衰竭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采用(PN)+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剂量为8u/d,皮下注射;对照组20例,只采用PN治疗,连续7天。监测所...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联合低热量肠外营养(PN)疗法对多器官衰竭(MOF)病人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多器官衰竭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采用(PN)+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剂量为8u/d,皮下注射;对照组20例,只采用PN治疗,连续7天。监测所有病人的相关指标。结果所有病人在治疗前血清白蛋白、血清转铁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免疫指标均明显降低,处于负氮平衡。应用rhGH后治疗组病人第8日血清白蛋白、血清转铁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负氮平衡得到纠正(P<0.05),而对照组病人治疗前后差异不明显(P>0.05),仍处于负氮平衡(P>0.05);治疗组IgA、IgM、IgG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1),而对照组仅IgG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患者有6例(30%)出现血糖升高,而对照组仅有4例(20%),至15天时对照组病死率为45%,而治疗组仅为15%(P<0.01)。结论合理使用rhGH+PN疗法,能有效纠正MOF病人的营养代谢障碍,增强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激素 低热量肠外营养 多器官衰竭
下载PDF
早期肠外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石青军 《青海医药杂志》 2011年第6期5-7,共3页
目的:观察早期肠外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蛋白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40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术后即开始给予营养配制液行肠外营养支持;对照组20例,术后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复方氨基酸、30%脂肪乳... 目的:观察早期肠外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蛋白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40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术后即开始给予营养配制液行肠外营养支持;对照组20例,术后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复方氨基酸、30%脂肪乳分别静脉滴注。治疗后对其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和评估。结果:观察组治疗第7天时前白蛋白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第14天时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白蛋白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负氮平衡转为正氮平衡,而对照组仍处于负氮平衡;观察组治疗第14天时GC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早期合理的肠外营养支持对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神经功能恢复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 早期 肠外营养 代谢
下载PDF
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治疗高原地区与平原地区感染性休克的效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刘娟丽 杨正平 +5 位作者 马四清 孙斌 石青军 陈强 何宗钊 许雪霞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030-3032,共3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治疗高原地区与平原地区感染性休克的效果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5月医院收治的高原地区感染性休克患者42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平原地区感染性休克患者39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乌司他...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治疗高原地区与平原地区感染性休克的效果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5月医院收治的高原地区感染性休克患者42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平原地区感染性休克患者39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PICCO测量数据:心排血指数(CI)、心输出量(CO)、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体循环阻力(SVR)变化,并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脑型利钠肽(BNP)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59.52%,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4.62%,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降低(P<0.05);与治疗前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CI、CO、EVLWI均明显降低,SVR明显升高,且对照组患者的CI、CO、EVLWI及SVR改善程度优于观察组(P<0.05);与治疗前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IL-6、PCT及BNP水平均显著降低,且对照组患者的IL-6、PCT及BNP降低水平较观察组变化更显著(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治疗平原地区感染性休克的效果优于治疗高原地区感染性休克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血必净 感染性休克 高原地区 平原地区
下载PDF
VD化疗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肾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强 孙斌 +2 位作者 刘娟丽 杨正平 石青军 《肿瘤药学》 CAS 2018年第4期577-580,592,共5页
目的观察血液净化辅助VD化疗方案治疗骨髓瘤肾病的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52例多发性骨髓瘤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6例。两组患者均应用VD化疗方案及常规治疗手段,观察组联合血液净化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肌酐、血尿酸、血... 目的观察血液净化辅助VD化疗方案治疗骨髓瘤肾病的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52例多发性骨髓瘤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6例。两组患者均应用VD化疗方案及常规治疗手段,观察组联合血液净化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肌酐、血尿酸、血钙和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肌酐、血尿酸、血钙和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肌酐、血钙和血尿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多发性骨髓瘤肾病患者采用血液净化辅助治疗可有效降低血清肌酐和血尿酸水平,提高治疗效果,有效改善肾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肾病 血液净化 血清肌酐 血尿酸
下载PDF
谷氨酰胺肠外营养对创伤后多器官衰竭患者的营养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四清 杨正平 +1 位作者 孙斌 石青军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5年第2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补充谷氨酰胺(Gln)的肠外营养在严重创伤后多器官衰竭(MOF)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60例MOF患者分为Gln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Gln组给予Gln1.5ml/kg联合常规治疗[热量104~125kJ/(kg·d),其中脂肪供热40%... 目的探讨补充谷氨酰胺(Gln)的肠外营养在严重创伤后多器官衰竭(MOF)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60例MOF患者分为Gln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Gln组给予Gln1.5ml/kg联合常规治疗[热量104~125kJ/(kg·d),其中脂肪供热40%,氮供给量为0.2~0.25g/(kg·d)的完全胃肠外营养(TPN)支持];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连续7d。对照分析营养指标、免疫指标、并发症及临床结果。结果所有患者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和免疫指标(IgG、IgA、IgM)明显减低,处于负氮平衡。第8天时,Gln组营养指标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负氮平衡得到纠正(P<0.05),而对照组仅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较治疗前增高(P<0.05),仍处于负氮平衡(P>0.05)。Gln组免疫指标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1),而对照组仅IgG高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14例(46.7%)出现了血清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和血糖的升高,而Gln组仅4例(13.3%)增高(P<0.05),至14d时对照组病死率为36.7%,而Gln组仅为10%,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Gln的肠外营养能够明显纠正MOF患者的营养代谢障碍,纠正负氮平衡,增强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及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衰竭 创伤和损伤 肠外营养 谷氨酰胺
下载PDF
高原肺水肿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监测 被引量:3
11
作者 石青军 马四清 +1 位作者 杨正平 孙斌 《高原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26-27,共2页
探讨高原肺水肿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以明确在高原低氧环境下高原肺水肿的血流动力学特点,为进一步防治高原肺水肿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高原 肺水肿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乌司他丁治疗西宁地区急性肺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石青军 杨正平 马四清 《青海医药杂志》 2011年第9期5-7,共3页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西宁地区急性肺损伤(ALI)的疗效。方法:将50例急性肺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5例,对照组25例,所有患者均行ICU综合治疗,实验组加用乌司他丁,观察两组患者呼吸频率(RR)、血气指标、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西宁地区急性肺损伤(ALI)的疗效。方法:将50例急性肺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5例,对照组25例,所有患者均行ICU综合治疗,实验组加用乌司他丁,观察两组患者呼吸频率(RR)、血气指标、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及死亡率变化。结果:治疗第7天实验组患者RR、APACHEⅡ评分、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ARDS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显著改善西宁地区急性肺损伤患者的氧合,降低ARDS发生率,对改善预后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西宁地区 急性肺损伤
原文传递
谷氨酰胺并肠外营养支持在外科术后危重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石青军 《青海医药杂志》 2012年第2期15-16,共2页
目的:观察谷氨酰胺并肠外营养支持在外科术后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30例外科术后危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5例,对照组15例,两组患者均于术后第一日行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按(1.5~2)mL/kg加入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注射液。... 目的:观察谷氨酰胺并肠外营养支持在外科术后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30例外科术后危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5例,对照组15例,两组患者均于术后第一日行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按(1.5~2)mL/kg加入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注射液。治疗后检测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免疫指标。结果:治疗第7天观察组营养指标及免疫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加用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的肠外营养支持能明显改善外科术后危重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 肠外营养 危重患者
原文传递
西宁地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行肺保护性通气的临床研究
14
作者 石青军 杨正平 马四清 《高原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1-23,共3页
目的:观察西宁地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应用肺保护性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0例,采用肺保护通气;对照组20例,采用传统通气,观察两组患者血气指标、呼吸动力学指标、呼吸机相... 目的:观察西宁地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应用肺保护性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0例,采用肺保护通气;对照组20例,采用传统通气,观察两组患者血气指标、呼吸动力学指标、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发生率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治疗第7天实验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氧合指数(PaO2/FiO2)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实验组气道平台压(Pplat)、吸入峰值压(Ppeak)、呼气末正压(PEEP)、潮气量(VT)较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两组间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肺保护性通气能明显改善西宁地区ARDS氧合,降低VILI发生率,对改善预后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宁地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保护性通气
原文传递
高原严重多发伤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及治疗策略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四清 吴新民 +4 位作者 杨正平 叶成杰 赵琳 石青军 孙斌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97-99,138,共4页
目的探讨高原严重多发伤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危险因素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4年12月及2005年1月-2007年12月分别收住我院ICU的严重多发伤患者93例和98例,前者... 目的探讨高原严重多发伤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危险因素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4年12月及2005年1月-2007年12月分别收住我院ICU的严重多发伤患者93例和98例,前者为A组,后者为B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y score,APACHE Ⅱ)、创伤严重度评分(iujury severityscore,ISS)、低氧血症、休克、脓毒症、凝血障碍、腹腔室隔综合征(abdomer compartment syndrome,ACS)、急性肾功能衰竭、高血糖等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同时分析不同处理方式对严重创伤病死率的影响。结果A组和B组中分别有45(45/93)例和48例(48/98)严重创伤患者早期并发MODS,这些患者在休克、低氧血症、脓毒血症、ACS、凝血障碍、APACHE Ⅱ评分、ISS评分方面明显高于无MODS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患者由于治疗策略转变,除治疗原发病外,还采用了早期液体足量复苏、纠正休克、纠正凝血紊乱、早期机械通气、目标血糖控制、充分镇静镇痛、抑制炎症反应、伴腹腔高压者早期行腹腔引流等措施,其病死率下降,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休克、低氧血症、脓毒血症是MODS发生的主要因素(P〈0.01)。结论高原地区严重创伤患者并发MODS的危险因素与休克、低氧血症、脓毒血症以及与临床处理的方式有关。积极纠正低氧血症、纠正休克、纠正凝血紊乱、目标血糖控制、充分镇静镇痛、抑制炎症反应是防止严重多发伤早期发生MODS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危险因素 病死率 高原
原文传递
西宁地区重症肺部感染合并MODS18例的特点及治疗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正平 马四清 +2 位作者 孙斌 石青军 任小龙 《高原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27-28,共2页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重症肺部感染合并MODS的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分析18例重症肺部感染合并MODS的特点并提出治疗原则。结果:合并2个器官衰竭10例,3个器官衰竭8例,4个器官衰竭4例。存活12例,死亡6例。结论:西宁地区重症肺炎易合并MODS,...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重症肺部感染合并MODS的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分析18例重症肺部感染合并MODS的特点并提出治疗原则。结果:合并2个器官衰竭10例,3个器官衰竭8例,4个器官衰竭4例。存活12例,死亡6例。结论:西宁地区重症肺炎易合并MODS,早期支持呼吸,改善组织氧合,是防治MODS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感染 重症 MODS 西宁地区
原文传递
西宁地区严重创伤后早期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治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四清 吴新民 +3 位作者 杨正平 叶成杰 赵琳 石青军 《高原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严重创伤患者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0例DIC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白陶土部分凝血酶原时间(K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D-Dimer试验(D-D)...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严重创伤患者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0例DIC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白陶土部分凝血酶原时间(K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D-Dimer试验(D-D)和血小板(PLT)计数和临床表现,并进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指标(APACHEⅡ)评分,脏器衰竭数目评定,提出治疗对策。治疗原发病,支持脏器功能,补充凝血因子,早期使用小分子肝素是治疗的关键。结果:20例DIC中,成活14例,死亡6例。20例患者在第一天均出现DIC指标的异常,每个病人脏器衰竭的数目都在2个以上,两组差别两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活组APACHEⅡ评分为(26.1±8.48)分,死亡组为(26.5±8.56)分,两组差别两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20例病人经过治疗7天后,死亡组患者DIC指标明显恶化,6例患者均出现PLT明显下降,D-Dimer明显升高,同时FBG明显降低,PT、APTT继续延长,而成活组仅有5例上述指标异常,两组比较差别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成活组APACHEⅡ评分下降为(17.6±5.7)分,而死亡组为(28.6±6.1)分,两组比较差别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器官衰竭数目均达到4个以上,而成活组存在3个器官衰竭的仅5例,两组比较差别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创伤患者易并发DIC,尤其在高海拔地区,积极治疗原发病,加强受损器官的监测与支持,并及时应用低分子肝素,会明显提高抢救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创伤 诊治 西宁地区
原文传递
不同病原菌与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皓 孙斌 石青军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9年第4期17-21,共5页
目的 观察不同病原菌与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7年7月青海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1例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根据痰培养结果分为单纯G+菌组、单纯G-菌组及细菌+真菌组.单纯G+菌组患者24 例,男... 目的 观察不同病原菌与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7年7月青海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1例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根据痰培养结果分为单纯G+菌组、单纯G-菌组及细菌+真菌组.单纯G+菌组患者24 例,男11 例,女13例,年龄(49. 87 ± 7. 59)岁,年龄范围为39~65岁;单纯G-菌组患者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49. 18 ± 8. 77)岁,年龄范围为37 ~66 岁;细菌 +真菌组患者35 例,男19 例,女16 例,年龄(50. 97 ± 6. 53)岁,年龄范围为34~67岁,比较三组患者痰培养阳性结果前最近一次的血常规、生化、凝血六项及降钙素原.并运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三组患者撤离呼吸机成功率的差异.结果 单纯G+菌组的血小板[(171. 75 ± 51. 28) ×109 个/L]高于单纯G-菌组[(121. 40 ± 44. 78) × 109 个/L]及细菌+真菌组[(102. 51 ± 36. 42) ×109 个/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单纯G-菌组与细菌+真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单纯G+菌组与单纯G-菌组白蛋白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细菌+真菌组的白蛋白[(25. 42 ± 2. 10)g/L]低于单纯G+菌组[(27. 62 ± 1. 88)g/L]及单纯G-菌组[(26. 78 ± 2. 19)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单纯G+菌组与单纯 G-菌组的二聚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细菌 + 真菌组的二聚体[(11. 94 ± 5. 79)mg/L]高于单纯G+菌组[(7. 08 ± 3. 21)mg/L]及单纯G-菌组[(9. 09 ± 3. 99)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单纯G+菌组及单纯G-菌组的降钙素原高于细菌+真菌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细菌+真菌组的呼吸机使用时间[(30. 42 ± 5. 53)d]显著高于单纯G+菌组[(26. 66 ± 4. 97)d]及单纯G-菌组[(21. 40 ± 4. 72)d],且单纯G+菌组的呼吸机使用时间也高于单纯G-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单纯G+菌组,单纯G-菌组及细菌+真菌组呼吸机使用时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 05).结论 呼吸机相关肺炎真菌感染过程伴随着血小板减少及凝血、纤溶系统的激活.真菌感染可以使呼吸机使用时间明显延长.因此,在控制细菌感染的同时避免真菌的二重感染在临床上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肺炎 病原菌 细菌 真菌
原文传递
加强对地震伤挤压综合征救治的作用和意义
19
作者 马四清 褚以德 +5 位作者 杨正平 许雪侠 石青军 孙斌 林丽君 刘晓琴 《高原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加强治疗对玉树地震伤挤压综合征(crush syndrome,CS)作用及意义。方法:分析3例严重CS致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ARF)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治疗体会。结果:3例均出现了骨筋膜室综合征合并ARF,均为藏族,男2例,女1例... 目的:探讨加强治疗对玉树地震伤挤压综合征(crush syndrome,CS)作用及意义。方法:分析3例严重CS致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ARF)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治疗体会。结果:3例均出现了骨筋膜室综合征合并ARF,均为藏族,男2例,女1例,年龄(39.67±9.30)岁,地震伤后获救时间为(6.83±1.60)h,入院时尿素氮(BUN)为(32.02±6.94)mmol/L,血肌酐(Scr)(634.67±146.20)μmol/L,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14279.67±4636.87)IU/L,血清钾(K+)(6.67±0.76)mmol/L,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25.33±1.53)分,入院后首次进行血液透析时间(92.67±3.06)h,共血透或血滤时间为(256.67±124.23)h,少尿期为(17.00±2.65)d,机械通气时间为(14.00±19.29)h。3例患者均存活,痊愈出院。结论:严重的CS易致ARF,早期积极液体复苏、实施有效清创和截肢术、血液净化治疗、有效抗感染会明显提高抢救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综合征 急性肾功能衰竭 地震伤 救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