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贝母叶斑病病原真菌的分子鉴定及杀菌剂筛选
1
作者 卢诗雨 温思思 +3 位作者 杭群莺 祁依佳 朱振洪 赵伟春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835-842,851,共9页
[目的]明确浙贝母叶斑病的致病菌种类,并筛选有效杀菌剂。[方法]采用病组织分离法,从浙贝母叶斑病病株中分离纯化真菌,以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基因组DNA的内源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 [目的]明确浙贝母叶斑病的致病菌种类,并筛选有效杀菌剂。[方法]采用病组织分离法,从浙贝母叶斑病病株中分离纯化真菌,以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基因组DNA的内源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翻译延伸因子-1a(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1a,TEF-1a)和微管蛋白基因(tubulin gene,TUB)并双向测序,经DNAMAN 9.0软件拼接后利用基本局部对齐搜索工具(basic local alignment search tool,BLAST)进行分析。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以鉴定真菌种类,采用菌饼接种寄主植物和组培苗的柯赫氏法检测致病性,以生长速率法和抑菌圈法室内筛选病原真菌的有效杀菌剂。[结果]从浙贝母叶斑病病株中分离纯化获得1种间座壳属(Diaporthe)真菌。分离物的ITS、TEF-1a和TUB扩增片段与GenBank中Diaporthe eres(无性型为Phomopsis oblonga,P.oblonga)相应片段的同源性分别为100%、99.73%和96.95%(登录号:LC342971、MW804672、MT561360)。在间座壳属中,分离物与P.oblonga的亲缘关系最近。该菌株接种浙贝母植株和组培苗后诱发浙贝母叶斑病。吡唑醚菌酯、咯菌腈、异菌脲、苯醚甲环唑、腈菌唑、咪鲜胺对该真菌的半最大效应浓度(concentration for 50%of maximal effect,EC_(50))分别为0.174、0.084、1.092、0.041、0.619和0.004μg·mL^(-1);6种杀菌剂对P.oblonga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为咪鲜胺>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腈菌唑>咯菌腈和异菌脲。[结论]本研究证实,P.oblonga是浙贝母叶斑病病原真菌,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是防治浙贝母叶斑病的有效杀菌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贝母 叶斑病 分子鉴定 病原真菌 Phomopsis oblonga 杀菌剂筛选 咪鲜胺
下载PDF
贝母属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昕禹 袁淑贤 +2 位作者 张熙悦 祁依佳 赵伟春 《中国科技纵横》 2023年第9期163-165,共3页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贝母的大规模种植和实验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解决了贝母有性繁殖成活率低、鳞茎繁殖种质易退化和病害累积等一系列问题。综述了贝母属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培养基种类、激素组合、环境条件、外植体处理、种质...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贝母的大规模种植和实验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解决了贝母有性繁殖成活率低、鳞茎繁殖种质易退化和病害累积等一系列问题。综述了贝母属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培养基种类、激素组合、环境条件、外植体处理、种质保存等的研究进展,为优化贝母属植物组织培养工艺条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母 快速繁殖 组织培养
下载PDF
浙贝母黑斑病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分子检测 被引量:8
3
作者 徐云飞 祁依佳 +2 位作者 温思思 王丹依 赵伟春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111-118,共8页
[目的]分离、纯化和鉴定浙贝母黑斑病的病原真菌,为浙贝母黑斑病的监测及防治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采用患病组织分离法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otato dextrose agar,PDA)培养基上分离纯化病原真菌,PCR扩增基因组DNA的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n... [目的]分离、纯化和鉴定浙贝母黑斑病的病原真菌,为浙贝母黑斑病的监测及防治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采用患病组织分离法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otato dextrose agar,PDA)培养基上分离纯化病原真菌,PCR扩增基因组DNA的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翻译延伸因子-1α(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1α,TEF-1α)、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3PDH)和RNA聚合酶Ⅱ亚基(the second largest subunit of the nuclear RNA polymerase enzymeⅡ,RPB2)序列并双向测序、拼接,与GenBank中序列同源性比对后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真菌种类,以摩擦接种法检测致病性。[结果]从浙贝母黑斑病病株中分离纯化获得2种链格孢属真菌。分离物1的ITS、TEF-1α、G3PDH、RPB2扩增片段与GenBank中链格孢菌(登录号:MG182428、KY175227、XM018523704、MG250634)的同源性均为100%;分离物2则与细极链格孢菌(登录号:MK967997、LC136862、KY290574、LT707523)的同源性均为100%。经摩擦接种确定两种链格孢属真菌均为浙贝母黑斑病致病菌。[结论]浙贝母黑斑病的病原真菌有链格孢菌和细极链格孢菌,其中细极链格孢菌首次被证明可引起浙贝母黑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贝母 黑斑病 DNA条形码 链格孢菌 细极链格孢菌
下载PDF
腹水草水提液对胃溃疡大鼠PGE2和COX-2表达的影响
4
作者 张海霞 任伟铭 +2 位作者 祁依佳 沈贵芳 赵伟春 《海外文摘》 2019年第17期123-125,共3页
研究腹水草Veronicastrum axillare水提液对乙醇造模胃溃疡大鼠前列腺素E2(PGE2)和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8只。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0.9%生理盐水灌胃;雷尼替丁组给予0.027 g/kg·d雷尼替丁混悬液灌胃;腹水... 研究腹水草Veronicastrum axillare水提液对乙醇造模胃溃疡大鼠前列腺素E2(PGE2)和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8只。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0.9%生理盐水灌胃;雷尼替丁组给予0.027 g/kg·d雷尼替丁混悬液灌胃;腹水草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2.8 g/kg·d、1.4 g/kg·d和0.7 g/kg·d腹水草水提液灌胃。连续给药14d,于最后一次灌胃后,用无水乙醇制备胃溃疡模型。采用夹心ELISA、RT-PCR和Western Blot分析腹水草水提液对大鼠胃组织PGE2含量、COX-2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胃组织中PGE2含量、COX-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而腹水草水提液显著提高大鼠胃组织中PGE2含量、COX-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论:腹水草水提液通过调节COX-2表达水平,使得胃组织中PGE2的含量增加,从而保护胃黏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水草 胃溃疡 前列腺素E2 环氧合酶2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