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小山词社考论
被引量:
3
1
作者
祁宁锋
《中国韵文学刊》
2012年第3期83-91,共9页
"小山词社"是清代前期一个重要的词学组织。词社有一定的规模,在创作上也达到较高的水平,但是目前学界对小山词社关注较少,并且,其中一些问题至今没有厘清。如,小山词社乃附属于当时的诗社,"词社"或"小山词社&...
"小山词社"是清代前期一个重要的词学组织。词社有一定的规模,在创作上也达到较高的水平,但是目前学界对小山词社关注较少,并且,其中一些问题至今没有厘清。如,小山词社乃附属于当时的诗社,"词社"或"小山词社"名称,并不见于词社成员王时翔等人的作品,而是吴衡照、谢章铤等人逐渐建构起来的。小山词社成员均是太仓一地词人,并且以太原王氏家族为主导,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家族性特征。小山词社有明显的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王策、王时翔、顾陈垿的三人唱和,直接催生了《香雪词钞》、《香涛集》及《片香词》等词集;第二阶段乃有组织的社集分赋,题材多以咏物为主;第三阶段则是王时翔带领太仓晚辈词人进行创作。本文将其概括为前词社时期、词社时期、后词社时期。前词社与后词社时期,都与小山词社密不可分,其间王时翔起到了重要的枢纽作用,本文将其一并视为小山词社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山词社
王时翔
王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五代诗词中的岭南意象变化及其成因
被引量:
1
2
作者
祁宁锋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7期83-88,共6页
在唐宋之交的五代时期,对岭南的抒写出现了极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恰恰出现在新兴的曲子词上。这时期产生了不少吟咏南国风光的优秀作品,其中尤以李珣《南乡子》十七首为代表。李珣笔下的岭南风光是美丽可亲的,岭南女子是纯美动人的。同时...
在唐宋之交的五代时期,对岭南的抒写出现了极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恰恰出现在新兴的曲子词上。这时期产生了不少吟咏南国风光的优秀作品,其中尤以李珣《南乡子》十七首为代表。李珣笔下的岭南风光是美丽可亲的,岭南女子是纯美动人的。同时,这些作品语言自然,色调明丽,风格清远疏朗,在《花间集》中可谓别具一格。李珣之所以能够发现岭南之美,摆脱自古以来士人对岭南的偏见,有这样几个原因。首先,李珣乃波斯裔出身,没有汉人以中原为正统的强烈观念;其次,李珣以自由身份游历岭南,所以心态比较闲适平和,因而能客观地审视岭南风物;再次,李珣精通岭南草药,对岭南风物比较熟悉,所以能够将诸多的物象自然地写入词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代
岭南
李珣
《南乡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晏几道词“苦无铺叙”说新论——从李清照《词论》谈起
被引量:
1
3
作者
祁宁锋
《中国韵文学刊》
2011年第2期60-65,共6页
李清照在《词论》中对其之前的词坛名家逐一指摘,其中"苦无铺叙"即是对晏几道《小山词》的批评。"铺叙"是一种创作手法,虽然与慢词长调关系更加密切,但是小令同样可以适用。纵观小山词,其中亦有"铺叙"之...
李清照在《词论》中对其之前的词坛名家逐一指摘,其中"苦无铺叙"即是对晏几道《小山词》的批评。"铺叙"是一种创作手法,虽然与慢词长调关系更加密切,但是小令同样可以适用。纵观小山词,其中亦有"铺叙"之作,李清照的批评不免过分主观化。李清照对晏小山的批评最终指向的是"铺叙"手法的缺失所导致的审美缺陷问题,这牵涉到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以及李清照词须沉稳蕴藉的审美观。联系到李清照的自身创作,"铺叙"与"易安体"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北宋令词逐渐叙事化的倾向以及李清照"以赋为词"的词学通变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论》
铺叙
李清照
晏几道
以赋为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王策及其《香雪词钞》考略
4
作者
祁宁锋
《中国韵文学刊》
2014年第1期78-83,共6页
在小山词社词人群体中,王策成就最高。但是,关于王策生卒年,历来论者多误。根据相关资料考证,王策生于约康熙元年(1661),卒于约康熙四十七年(1708),在世大约四十八年。王策《香雪词钞》重在性情的抒发,在词中抒发身世之悲,表达不平之气...
在小山词社词人群体中,王策成就最高。但是,关于王策生卒年,历来论者多误。根据相关资料考证,王策生于约康熙元年(1661),卒于约康熙四十七年(1708),在世大约四十八年。王策《香雪词钞》重在性情的抒发,在词中抒发身世之悲,表达不平之气,是王策词一个显著的特征。王策与小山词社关系密切,对小山词社的成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其词学宗尚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小山词社的理论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策
《香雪词钞》
小山词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观念差异与分体标准——清代词谱分体法的当代反思
5
作者
祁宁锋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1-110,共10页
由于和音乐的关系密切,宋代的和韵词常常表现出字数、句法、用韵的微异。在倚声填词的背景之下,唐宋词在格律上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其一,字数一般是两三字的差异。其二,句法的差异必须控制在一个韵句之中。其三,用韵存在漏韵、撞韵的情况...
由于和音乐的关系密切,宋代的和韵词常常表现出字数、句法、用韵的微异。在倚声填词的背景之下,唐宋词在格律上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其一,字数一般是两三字的差异。其二,句法的差异必须控制在一个韵句之中。其三,用韵存在漏韵、撞韵的情况,其中亦有用韵不拘者。从这个角度看,清人总结唐宋人创作,在词谱分体上存在不少矛盾之处,对于和韵作品与原作在体式上的不同,也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这说明,清人对词体的理解与唐宋人不尽相同,在词乐失传之后,清人机械式地划分别体并不恰当。因此,有必要对清代词谱的分体方法进行反思,重新总结更为合理的词调分体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谱
词体
分体
和韵词
弹性空间
原文传递
小山词社的理论建构与清初的词坛走向
6
作者
祁寧鋒
《词学》
CSSCI
2014年第2期103-117,共15页
小山词社是清代前期一个重要的词学组织,词社有一定的规模,在创作上也达到较高的水准。但是小山词社内部并没有统一的理论纲领,王时翔主张北宋,而毛健、顾陈垿则崇尚南宋,词社后期也逐渐走向崇尚南宋醇雅一派。王奕清总纂《历代诗余》...
小山词社是清代前期一个重要的词学组织,词社有一定的规模,在创作上也达到较高的水准。但是小山词社内部并没有统一的理论纲领,王时翔主张北宋,而毛健、顾陈垿则崇尚南宋,词社后期也逐渐走向崇尚南宋醇雅一派。王奕清总纂《历代诗余》、《钦定词谱》的问世,对词社理论的转向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小山词社作为一个跨越清代前中期的词人群体,透过其内部的词学分歧和前后变化,有助于我们体认清代词学从前期到中期的转变。此外,小山词社后期提出寄托说,并将其付诸于创作实践,深化了其词学思想,在词史上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小山词社表现出其他词人群体所没有的特色。其一,小山词社具有崭新的家族性特徵;其二,词社两代词人之间有明显的师法传授的痕迹。这两个特点,都直接促进了词社理论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山词社
王时翔
王奕清
《钦定词谱》
寄讬说
原文传递
题名
小山词社考论
被引量:
3
1
作者
祁宁锋
机构
南京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国韵文学刊》
2012年第3期83-91,共9页
文摘
"小山词社"是清代前期一个重要的词学组织。词社有一定的规模,在创作上也达到较高的水平,但是目前学界对小山词社关注较少,并且,其中一些问题至今没有厘清。如,小山词社乃附属于当时的诗社,"词社"或"小山词社"名称,并不见于词社成员王时翔等人的作品,而是吴衡照、谢章铤等人逐渐建构起来的。小山词社成员均是太仓一地词人,并且以太原王氏家族为主导,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家族性特征。小山词社有明显的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王策、王时翔、顾陈垿的三人唱和,直接催生了《香雪词钞》、《香涛集》及《片香词》等词集;第二阶段乃有组织的社集分赋,题材多以咏物为主;第三阶段则是王时翔带领太仓晚辈词人进行创作。本文将其概括为前词社时期、词社时期、后词社时期。前词社与后词社时期,都与小山词社密不可分,其间王时翔起到了重要的枢纽作用,本文将其一并视为小山词社内容。
关键词
小山词社
王时翔
王策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五代诗词中的岭南意象变化及其成因
被引量:
1
2
作者
祁宁锋
机构
南京大学文学院
出处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7期83-88,共6页
文摘
在唐宋之交的五代时期,对岭南的抒写出现了极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恰恰出现在新兴的曲子词上。这时期产生了不少吟咏南国风光的优秀作品,其中尤以李珣《南乡子》十七首为代表。李珣笔下的岭南风光是美丽可亲的,岭南女子是纯美动人的。同时,这些作品语言自然,色调明丽,风格清远疏朗,在《花间集》中可谓别具一格。李珣之所以能够发现岭南之美,摆脱自古以来士人对岭南的偏见,有这样几个原因。首先,李珣乃波斯裔出身,没有汉人以中原为正统的强烈观念;其次,李珣以自由身份游历岭南,所以心态比较闲适平和,因而能客观地审视岭南风物;再次,李珣精通岭南草药,对岭南风物比较熟悉,所以能够将诸多的物象自然地写入词中。
关键词
五代
岭南
李珣
《南乡子》
Keywords
the period of Five Dynasties
Lingnan
Li Xun
Nan Xiang Zi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晏几道词“苦无铺叙”说新论——从李清照《词论》谈起
被引量:
1
3
作者
祁宁锋
机构
南京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国韵文学刊》
2011年第2期60-65,共6页
文摘
李清照在《词论》中对其之前的词坛名家逐一指摘,其中"苦无铺叙"即是对晏几道《小山词》的批评。"铺叙"是一种创作手法,虽然与慢词长调关系更加密切,但是小令同样可以适用。纵观小山词,其中亦有"铺叙"之作,李清照的批评不免过分主观化。李清照对晏小山的批评最终指向的是"铺叙"手法的缺失所导致的审美缺陷问题,这牵涉到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以及李清照词须沉稳蕴藉的审美观。联系到李清照的自身创作,"铺叙"与"易安体"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北宋令词逐渐叙事化的倾向以及李清照"以赋为词"的词学通变思想。
关键词
《词论》
铺叙
李清照
晏几道
以赋为词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王策及其《香雪词钞》考略
4
作者
祁宁锋
机构
南京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国韵文学刊》
2014年第1期78-83,共6页
文摘
在小山词社词人群体中,王策成就最高。但是,关于王策生卒年,历来论者多误。根据相关资料考证,王策生于约康熙元年(1661),卒于约康熙四十七年(1708),在世大约四十八年。王策《香雪词钞》重在性情的抒发,在词中抒发身世之悲,表达不平之气,是王策词一个显著的特征。王策与小山词社关系密切,对小山词社的成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其词学宗尚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小山词社的理论建构。
关键词
王策
《香雪词钞》
小山词社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观念差异与分体标准——清代词谱分体法的当代反思
5
作者
祁宁锋
机构
南京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1-110,共10页
基金
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基金项目"词调形态与词学演进"(CXZZ12_0017)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由于和音乐的关系密切,宋代的和韵词常常表现出字数、句法、用韵的微异。在倚声填词的背景之下,唐宋词在格律上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其一,字数一般是两三字的差异。其二,句法的差异必须控制在一个韵句之中。其三,用韵存在漏韵、撞韵的情况,其中亦有用韵不拘者。从这个角度看,清人总结唐宋人创作,在词谱分体上存在不少矛盾之处,对于和韵作品与原作在体式上的不同,也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这说明,清人对词体的理解与唐宋人不尽相同,在词乐失传之后,清人机械式地划分别体并不恰当。因此,有必要对清代词谱的分体方法进行反思,重新总结更为合理的词调分体标准。
关键词
词谱
词体
分体
和韵词
弹性空间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小山词社的理论建构与清初的词坛走向
6
作者
祁寧鋒
机构
郑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词学》
CSSCI
2014年第2期103-117,共15页
文摘
小山词社是清代前期一个重要的词学组织,词社有一定的规模,在创作上也达到较高的水准。但是小山词社内部并没有统一的理论纲领,王时翔主张北宋,而毛健、顾陈垿则崇尚南宋,词社后期也逐渐走向崇尚南宋醇雅一派。王奕清总纂《历代诗余》、《钦定词谱》的问世,对词社理论的转向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小山词社作为一个跨越清代前中期的词人群体,透过其内部的词学分歧和前后变化,有助于我们体认清代词学从前期到中期的转变。此外,小山词社后期提出寄托说,并将其付诸于创作实践,深化了其词学思想,在词史上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小山词社表现出其他词人群体所没有的特色。其一,小山词社具有崭新的家族性特徵;其二,词社两代词人之间有明显的师法传授的痕迹。这两个特点,都直接促进了词社理论的形成。
关键词
小山词社
王时翔
王奕清
《钦定词谱》
寄讬说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小山词社考论
祁宁锋
《中国韵文学刊》
2012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唐五代诗词中的岭南意象变化及其成因
祁宁锋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晏几道词“苦无铺叙”说新论——从李清照《词论》谈起
祁宁锋
《中国韵文学刊》
201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王策及其《香雪词钞》考略
祁宁锋
《中国韵文学刊》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观念差异与分体标准——清代词谱分体法的当代反思
祁宁锋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0
原文传递
6
小山词社的理论建构与清初的词坛走向
祁寧鋒
《词学》
CSSCI
201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