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肠道菌群-胆汁酸轴探讨高血压“土虚木郁”病机的生物学内涵
1
作者 司美龙 金华 +5 位作者 刘敏科 王宇 张秋菊 刘双芳 凌必时 祁尚文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3-18,共6页
肠道菌群与胆汁酸间存在双向关系,肠道菌群-胆汁酸轴代谢失衡与高血压密切相关。本文基于中医经典文献梳理及临床实践发现,“土虚”是高血压重要病理基础,“木郁”是高血压发病始动因素,“土虚木郁”是高血压的关键病机。结合现代医学... 肠道菌群与胆汁酸间存在双向关系,肠道菌群-胆汁酸轴代谢失衡与高血压密切相关。本文基于中医经典文献梳理及临床实践发现,“土虚”是高血压重要病理基础,“木郁”是高血压发病始动因素,“土虚木郁”是高血压的关键病机。结合现代医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成果,认为肠道菌群失调及胆汁酸代谢异常分别与中医“土虚”“木郁”密切相关,并且在高血压发病过程中肠道菌群-胆汁酸轴失衡与中医“土虚木郁”相契合。从肠道菌群-胆汁酸轴角度探讨高血压“土虚木郁”的生物学内涵,对于指导中医药防治高血压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胆汁酸轴 土虚木郁 高血压
下载PDF
针刺原俞配穴法对失眠大鼠脑组织p38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
2
作者 李薇 刘聪瑛 +4 位作者 高希言 李余洁 李玉冰 钱佳慧 祁尚文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7期883-887,共5页
目的:基于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通路探讨针刺原俞配穴法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成五组,即空白组、模型组、原穴组、背俞组、原俞配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四组采用腹腔注射氯苯丙氨酸混悬液(PC... 目的:基于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通路探讨针刺原俞配穴法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成五组,即空白组、模型组、原穴组、背俞组、原俞配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四组采用腹腔注射氯苯丙氨酸混悬液(PCPA)造模,造模成功后对各组实施相应干预措施,空白组与模型组大鼠仅抓取、不予针刺治疗;原穴组针刺双侧“神门”“太冲”;背俞组针刺双侧“心俞”“肝俞”;原俞配穴组针刺双侧“神门”“太冲”“心俞”“肝俞”。治疗结束后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状态,检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下丘脑组织p38MAPK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重下降显著,皮毛晦暗凌乱,焦躁,血清IL-6、TNF-α浓度和下丘脑中的p38MAPK的mRNA、蛋白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原穴组、背俞组、原俞配组大鼠体重下降较少,皮毛凌乱,精神状态有明显改善,焦躁症状明显减轻,血清中IL-6、TNF-α浓度和下丘脑中的p38MAPK的mRNA表达量和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0.05),且原俞配穴组效果优于原穴组、背俞组。结论:针刺可以改善失眠大鼠的睡眠情况,且原俞配穴效果更佳,其可能是通过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降低炎症反应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针刺 原俞配穴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炎症因子
下载PDF
炙甘草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心得 被引量:1
3
作者 祁尚文 王卫星 《内蒙古中医药》 2016年第2期60-61,共2页
目的:总结炙甘草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经验,为中医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开拓思路,丰富治疗方法。方法:1通过查阅古籍,检索近代文献,总结中医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认识;2基于炙甘草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总结组方用药规律。结果:明... 目的:总结炙甘草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经验,为中医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开拓思路,丰富治疗方法。方法:1通过查阅古籍,检索近代文献,总结中医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认识;2基于炙甘草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总结组方用药规律。结果:明确炙甘草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作用机理,提高临床疗效。结论:炙甘草汤在改善病毒性心肌炎症状及患者远期预后方面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炙甘草汤 病毒性心肌炎 临床经验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共性病机及基本用药
4
作者 祁尚文 王卫星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第23期57-58,共2页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理论的核心,共性病机是针对病机相同而临床表现不同的一大类病证的高度概括。通过研究中医古代医典,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在取得实际明确临床疗效的同时,旨在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共同病机及基本用药,以期...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理论的核心,共性病机是针对病机相同而临床表现不同的一大类病证的高度概括。通过研究中医古代医典,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在取得实际明确临床疗效的同时,旨在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共同病机及基本用药,以期为中医工作者临床治疗冠心病提供一个相对清晰的临床思路,并通过对于基本方的临证加减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共性病机 基本用药
下载PDF
镇肝熄风汤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及粪便菌群的影响
5
作者 刘双芳 金华 +4 位作者 凌必时 祁尚文 司美龙 张秋菊 王宇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76-85,共10页
目的:观察镇肝熄风汤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及粪便菌群的影响。方法:9周龄雄性SHR75只随机分为SHR组、贝那普利组(1.00 mg·kg^(-1)·d^(−1))、镇肝熄风汤高剂量组(34.5 g·kg^(-1)·d^(−1))、中剂量组(17.25 g&#... 目的:观察镇肝熄风汤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及粪便菌群的影响。方法:9周龄雄性SHR75只随机分为SHR组、贝那普利组(1.00 mg·kg^(-1)·d^(−1))、镇肝熄风汤高剂量组(34.5 g·kg^(-1)·d^(−1))、中剂量组(17.25 g·kg^(-1)·d^(−1))、低剂量组(8.625 g·kg^(-1)·d^(−1)),同源9周龄雄性Wistar-Kyoto(WKY)大鼠15只为正常组,正常组、SHR组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连续干预8周,给药期间定期检测大鼠血压。干预结束后,用无菌冻存管收集新鲜粪便,进行16S扩增子信息采集与分析;收集大鼠血浆、海马及回肠组织,进行超高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检测。结果:镇肝熄风汤降低了SHR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与SHR组比较,镇肝熄风汤降低了SHR粪便菌群多样性;门水平,镇肝熄风汤增加了SHR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物种相对丰度,降低了互养菌门(Synergistetes)、软壁菌门(Tenericutes)、Candidatus Saccharibacteria物种相对丰度。种水平,与SHR组比较,镇肝熄风汤增加了Blautia wexlerae、Fusicatenibacter saccharivorans、嗜黏蛋白阿克曼氏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物种相对丰度;降低了薰衣草梭菌(Clostridium lavalense)、产丁酸肠杆菌(Intestinimonas butyriciproducens)、Acetatifactor muris、拉瓦异普雷沃菌(Alloprevotella rava)、缬草杆菌(Oscillibacter valericigenes)物种相对丰度。经Spearman相关分析,大鼠收缩压与产乙醇杆菌属(Ethanoligenens)、气球菌属(Aerococcus)、丁酸弧菌属(Butyrivibrio)、欧陆森氏菌属(Olsenella)、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梭菌属XIVBb(Clostridium XIVBb)、异杆菌属(Allobaculum)、梭菌杆菌属(Fusicatenibacter)物种相对丰度呈负相关,与异普雷沃菌(Alloprevotella)物种相对丰度呈正相关。镇肝熄风汤升高了SHR血浆、海马5-羟色胺(5-HT)、回肠5-羟吲哚乙酸(5-HIAA)含量,降低了回肠5-HT、血浆5-HIAA含量,且海马与回肠5-HT含量呈负相关。结论:镇肝熄风汤可降低SHR血压,可能与降低SHR菌群多样性、调节菌群结构,增加产5-HT、短链脂肪酸菌的相对丰度,降低与肠道炎症相关致病菌相对丰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肝熄风汤 高血压 粪便菌群 5-羟色胺(5-HT)
原文传递
肠道菌群在高血压合并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
6
作者 司美龙 金华 +4 位作者 刘敏科 刘双芳 凌必时 祁尚文 马雪莉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9-453,共5页
高血压和骨质疏松症(OP)是中老年人群常见疾病,近年来两者共病患者逐渐增多。由于该病起病隐匿,病至后期则易引起骨折及心脑肾的严重并发症,不仅严重损害患者生活质量,而且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因此,加强对此病的研究尤为必要。肠道菌群... 高血压和骨质疏松症(OP)是中老年人群常见疾病,近年来两者共病患者逐渐增多。由于该病起病隐匿,病至后期则易引起骨折及心脑肾的严重并发症,不仅严重损害患者生活质量,而且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因此,加强对此病的研究尤为必要。肠道菌群紊乱会导致OP的发生,而高血压患者肠道菌群明显失调。本文认为肠道菌群可能是高血压合并OP的关键影响因素,肠道菌群失调会导致短链脂肪酸代谢失衡、免疫炎症反应和交感神经活性增强,从而致使骨稳态失衡并促进OP的发生,由此提出调节肠道菌群可能是干预高血压合并OP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骨质疏松症 肠道菌群
原文传递
肠道菌群-胆汁酸轴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凌必时 金华 +5 位作者 张秋菊 王宇 祁尚文 刘双芳 司美龙 何彦虎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43-1051,共9页
高血压作为非传染性慢性病中发病范围最广、危害最大的疾病,已成为全球死亡率与疾病负担最大的单一因素^([1])。据流行病学推算,我国高血压现患人数达2.45亿^([2])。作为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得到有效防... 高血压作为非传染性慢性病中发病范围最广、危害最大的疾病,已成为全球死亡率与疾病负担最大的单一因素^([1])。据流行病学推算,我国高血压现患人数达2.45亿^([2])。作为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得到有效防治对人类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高血压发病受遗传与内环境因素影响,与代谢水平、神经调节、免疫及炎性反应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负担 心脑血管疾病 流行病学 代谢水平 神经调节 发病范围 危险因素 肠道菌群
原文传递
王卫星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经验
8
作者 祁尚文 王卫星 《湖南中医杂志》 2016年第5期19-20,共2页
介绍王卫星教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经验。王教授认为对本病宜中西结合、辨机明理,病证同辨、辨病为先,病证互联、分期论治,善用补中益气汤加减结合西医治疗,临床疗效较好。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 名医经验 王卫星
原文传递
基于井穴特异性反应的针刺治疗顽固性失眠的临床疗效:随机对照试验
9
作者 褚文明 高希言 +6 位作者 曹原 高崚 李余洁 李玉冰 李薇 祁尚文 钱佳慧 《中国针灸》 CAS 2024年第7期779-786,共8页
目的:评价基于井穴特异性反应检测的辨经针刺治疗顽固性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4例顽固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脱落1例,剔除1例)和对照组(32例,剔除1例)。观察组以井穴检测的经脉失衡值为依据针刺相应原穴及背俞穴;... 目的:评价基于井穴特异性反应检测的辨经针刺治疗顽固性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4例顽固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脱落1例,剔除1例)和对照组(32例,剔除1例)。观察组以井穴检测的经脉失衡值为依据针刺相应原穴及背俞穴;对照组取百会、四神聪及双侧神门、三阴交、申脉、照海行常规针刺,并予井穴检测进行盲法处理。两组均每日1次,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观察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中医症状量表评分,并于治疗后评定两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经脉失衡值,并与PSQI总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2、4周后,除催眠药物因子与对照组治疗2周后睡眠障碍因子外,两组患者PSQI各因子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4周后,除催眠药物因子及对照组睡眠障碍因子外,两组患者PSQI各因子评分及总分均低于治疗2周后(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入睡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除睡眠障碍及催眠药物因子外,观察组患者PSQI各因子评分和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ISI评分及中医症状量表评分均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两项评分均低于治疗2周后(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高于对照组的90.3%(28/31,P<0.05)。64例患者仅对照组出现1例轻微血肿,其余无不良事件发生。64例患者经脉失衡频次≥30次的经脉为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少阴心经,经脉失衡频次≥20次的经脉为足少阴肾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除对照组手太阴肺经外,两组患者治疗后各经脉失衡值均降低(P<0.05,P<0.001,P<0.01)。两组经脉失衡值与PSQI评分均呈线性正相关。结论:基于井穴特异性反应检测的辨经针刺能显著降低顽固性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相关症状,促进患者经脉状态由失衡转向平衡,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失眠 穴位特异性 井穴 针刺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基于肠道菌群探讨高血压从肝论治机理
10
作者 司美龙 金华 +3 位作者 刘敏科 刘双芳 凌必时 祁尚文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737-741,共5页
高血压是现代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心脑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中医认为此病的发生与肝、肾、脾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随着现代医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的不断深入,肠道菌群与包括高血压在内的诸多心血管疾病的密切... 高血压是现代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心脑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中医认为此病的发生与肝、肾、脾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随着现代医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的不断深入,肠道菌群与包括高血压在内的诸多心血管疾病的密切联系逐渐被发现和阐释。然而,中医从脏腑论治高血压只有纯中医理论的支撑,其现代科学内涵还需进一步阐明。本文从中西医结合角度出发,基于中医经典文献和肠道菌群的相关研究成果,阐述中医从肝论治高血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以期为高血压的防治及相关研究提供一定依据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高血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