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搏动灌注和非搏动灌注对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少强 魏松洋 +2 位作者 马志强 郑庆杰 祁延博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1年第3期149-151,155,共4页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CPB)时应用搏动灌注(PP)和非搏动灌注(NPP)对患者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拟行CPB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分为搏动灌注组(PP组)和非搏动灌注组(NPP组),每组30例。PP组在人工心肺机泵后串联双搏动式心肺辅助装...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CPB)时应用搏动灌注(PP)和非搏动灌注(NPP)对患者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拟行CPB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分为搏动灌注组(PP组)和非搏动灌注组(NPP组),每组30例。PP组在人工心肺机泵后串联双搏动式心肺辅助装置,在主动脉阻断期间采用搏动灌注。NPP组全程均采用非搏动灌注。两组灌流量控制在2.3~2.8 L/(min .m2)。分别于术前(T1)、CPB后4 h(T2)、12 h(T3)、24 h(T4)、48 h(T5)抽取外周静脉血及留取新鲜尿液,测定血清肌酐(Scr)、血清尿素氮(BUN)、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和尿β2-MG浓度。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1比较,两组血清Scr、BUN浓度在T4~T5明显升高(P<0.01);血清β2-MG、尿β2-MG浓度在T2~T5明显升高(P<0.05)。与NPP组比较,PP组血清Scr、BUN浓度在T4~T5明显降低(P<0.05);血清β2-MG、尿β2-MG浓度在T2~T5明显降低(P<0.05)。结论 PP能有效地减轻CPB后肾脏损伤,降低肾功能损害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搏动灌注 非搏动灌注 肌酐 尿素氮 血清Β2-微球蛋白 尿Β2-微球蛋白
下载PDF
盐酸多奈哌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2
作者 祁延博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14期2595-2596,共2页
目的研究盐酸多奈哌齐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清基质蛋白金属酶(MMP-9)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接... 目的研究盐酸多奈哌齐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清基质蛋白金属酶(MMP-9)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尼莫地平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血细胞比容(HCT)、纤维蛋白原(FIB)、血浆黏度(PV)、MMP-9水平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CT、FIB、PV及MMP-9水平较对照组低,MoCA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经盐酸多奈哌齐治疗后可改善血流动力学,降低血清MMP-9水平,提高患者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盐酸多奈哌齐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体外循环中搏动灌注和非搏动灌注对细胞因子影响的比较
3
作者 王少强 魏松洋 +2 位作者 马志强 郑庆杰 祁延博 《实用医药杂志》 2011年第8期673-675,共3页
目的评价体外循环(CPB)时应用搏动灌注(PP)和非搏动灌注(NPP)对患者术后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拟行CPB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分为搏动灌注组(PP组)和非搏动灌注组(NPP组),每组30例。PP组在体外循环机后串联双搏动式心肺辅助装... 目的评价体外循环(CPB)时应用搏动灌注(PP)和非搏动灌注(NPP)对患者术后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拟行CPB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分为搏动灌注组(PP组)和非搏动灌注组(NPP组),每组30例。PP组在体外循环机后串联双搏动式心肺辅助装置,在主动脉阻断期间采用搏动灌注。NPP组全程均采用非搏动灌注。两组灌流量控制在2.3~2.8 L/min.m2。分别于术前(T1);CPB期间0.5(T2)、1 h(T3);CPB后2(T4)、4(T5)、8(T6)、24 h(T7)抽取桡动脉血,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8和IL-10浓度。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与T1比较,两组TNF-α、IL-8、IL-10血清浓度在T2~T7均升高(P<0.01)。与NPP组比较,PP组TNF-α血清浓度在T2~T6降低(P<0.05);IL-8血清浓度在T3~T6降低(P<0.05);IL-10血清浓度在T3~T6升高(P<0.05)。结论 PP能有效地抑制TNF-α、IL-8的释放,并使IL-10的释放明显上调,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全身炎症反应,减轻组织脏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CPB) 搏动灌注 非搏动灌注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8 白细胞介素-10
下载PDF
心脏瓣膜置换术107例围手术期的处理 被引量:1
4
作者 马志强 魏松洋 +3 位作者 杨瑞丽 王少强 祁延博 郑庆杰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39-41,共3页
目的总结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选取解放军第一五五中心医院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行瓣膜置换术107例病例,均为风湿性二尖瓣和(或)主动脉瓣病变,分别行单瓣或双瓣置换术。结果102例病人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术后早期死亡5例,... 目的总结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选取解放军第一五五中心医院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行瓣膜置换术107例病例,均为风湿性二尖瓣和(或)主动脉瓣病变,分别行单瓣或双瓣置换术。结果102例病人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术后早期死亡5例,占4.9%。死亡原因主要为多脏器功能衰竭,术后并发症主要为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恶性心律失常、呼吸功能或肾功能严重损害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调整全身及心功能达到最佳状态,术中良好心肌保护、缩短主动脉阻断时间,或采用浅低温不停跳技术,同时纠正三尖瓣病变,术后积极防治低心排血量、室性心律失常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病 心脏瓣膜置换术 围手术期处理
原文传递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经验 被引量:12
5
作者 马志强 魏松洋 +4 位作者 杨瑞丽 王少强 祁延博 郑庆杰 蒋建强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202-203,共2页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治疗方法及经验。方法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237例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以抗凝、祛聚为主的非手术治疗198例,行介入手术治疗39例。结果 198例给予抗凝、祛聚为主的非手术治疗者中临...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治疗方法及经验。方法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237例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以抗凝、祛聚为主的非手术治疗198例,行介入手术治疗39例。结果 198例给予抗凝、祛聚为主的非手术治疗者中临床治愈85例(42.93%),有效108例(54.55%),无效5例(2.52%);39例给予介入手术治疗(均先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然后行球囊导管取栓治疗33例,行介入溶栓6例)者均临床治愈(100%)。总有效率为97.89%(232/237)。对39例行介入手术治疗患者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0个月),2例患者出现下腔静脉阻塞并发下肢DVT,经抗凝、祛聚等治疗后症状缓解;均未见滤器移位、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 DVT患者介入治疗效果优于非手术治疗,早期诊断和合理的治疗方案是DVT治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介入治疗 溶栓 抗凝 腔静脉滤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