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的暴力镜像探究
1
作者 祁灵怡 《艺苑》 2017年第4期26-29,共4页
台湾导演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将一桩三十年前的少年杀人案件搬上银幕,用近四个小时的时长为观众讲述了一个青春残酷寓言,希望通过那个年代的线索让时人看清当时的时代。以往对于这部影片的解读大多集中在叙事方面,本文希望... 台湾导演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将一桩三十年前的少年杀人案件搬上银幕,用近四个小时的时长为观众讲述了一个青春残酷寓言,希望通过那个年代的线索让时人看清当时的时代。以往对于这部影片的解读大多集中在叙事方面,本文希望打破这一多角度的分析模式,集中于主人公小四的自我构建过程,运用镜像阶段理论将人物关系简化为一个主要人物和多个镜像的叙事模式,从而更有重点地解析以小四为代表的外省二代少年在暴力语境下的心理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暴力镜像 探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