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与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费民毅 祁维良 季章荣 《高血压杂志》 CSCD 1998年第3期200-202,共3页
目的探讨反映植物性神经功能受损的昼夜血压变化节律在糖尿病合并神经炎病人中的情况。方法收集糖尿病病人60例按WHO的诊断标准,分为合并有神经炎症状的32例为DMN组,28例无神经炎表现的NDMN组。以指套式动态血压仪监... 目的探讨反映植物性神经功能受损的昼夜血压变化节律在糖尿病合并神经炎病人中的情况。方法收集糖尿病病人60例按WHO的诊断标准,分为合并有神经炎症状的32例为DMN组,28例无神经炎表现的NDMN组。以指套式动态血压仪监测24小时动态血压。结果除白天收缩压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别外,24小时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24小时血压负荷、血压昼夜差别值、节律变化率在两组之间都有统计学上的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血压 糖尿病 血压昼夜节律 植物神经紊乱
下载PDF
心力衰竭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改变 被引量:1
2
作者 伍彩霞 赵鸿宝 +1 位作者 祁维良 陈瑶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1999年第3期157-158,共2页
目的:观察心力衰竭组(心衰组)、非心力衰竭组(对照组)各44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昼夜节律变化。方法:用血压监测仪监测24小时内最低、最高、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心率,计算昼夜节律百分率。结果:发现心衰组41例(41/44)昼夜... 目的:观察心力衰竭组(心衰组)、非心力衰竭组(对照组)各44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昼夜节律变化。方法:用血压监测仪监测24小时内最低、最高、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心率,计算昼夜节律百分率。结果:发现心衰组41例(41/44)昼夜节律异常,占93.2%,3例(3/44)昼夜节律存在,占6.8%;对照组23例(23/44)昼夜节律存在,占52.3%,21例(21/44)昼夜节律异常,占47.7%。两组比较呈极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提示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中昼夜节律异常是心力衰竭患者的一种有意义的血压幅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血压监测 昼夜节律
下载PDF
60秒心率变异度的临床评价
3
作者 季章荣 张珍娣 祁维良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1期660-660,662,共2页
心率变异度(Heart rate variabitity,HRV)即窦性心律不齐程度,与心脏迷走神经活性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Wolf等利用60秒心电图节律条测定HRV值。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肌梗塞 心率变导率
下载PDF
实验狗急性心肌梗塞刺激迷走神经后出现的室性异位节律
4
作者 祁维良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1974年第3期174-175,共2页
心动过缓能促发室性异位活动。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常出现心动过缓,认为这是由于冠状窦、房间隔后部以及左冠状动脉紧邻部位的迷走神经反射所致。鉴于在急性心肌梗塞的初期,亦即心动过缓最常出现的时刻,发生突然死亡的危险性最大,因而设想... 心动过缓能促发室性异位活动。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常出现心动过缓,认为这是由于冠状窦、房间隔后部以及左冠状动脉紧邻部位的迷走神经反射所致。鉴于在急性心肌梗塞的初期,亦即心动过缓最常出现的时刻,发生突然死亡的危险性最大,因而设想心动过缓可能是促成心室颤动的因素。Harris报道在实验狗,结扎冠状动脉后有三个时相。在闭塞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后的10~30秒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 心脏停搏 促发 第十对脑神经 副交感神经系统 急性心肌梗塞 室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用作暂时性经静脉心室起搏的“漂浮”导管
5
作者 祁维良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1974年第3期188-189,共2页
临床上偶而需要很快建立起有效的心室起搏,时间上不允许把患者送至X线室进行插管。为此,过去曾有几种在心电图控制下作盲目插入用的电极导管,但其成功率最多在70~80%左右。最近,作者采用一种新型的“漂浮”电极导管作床边心室起搏,认... 临床上偶而需要很快建立起有效的心室起搏,时间上不允许把患者送至X线室进行插管。为此,过去曾有几种在心电图控制下作盲目插入用的电极导管,但其成功率最多在70~80%左右。最近,作者采用一种新型的“漂浮”电极导管作床边心室起搏,认为其具有快速、安全和可靠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极导管 气囊 心室起搏 起搏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