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滴灌灌水控制下限对温室番茄产量、品质、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祁金虎 张玉龙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98-201,共4页
采用温室小区栽培试验的方法,设置4个滴灌灌水处理,其控制下限土壤水吸力分别为20、30、35、40 k Pa,各处理灌水控制上限土壤水吸力均为6 k Pa。研究了滴灌不同灌水处理对番茄产量、品质、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室肥力较低... 采用温室小区栽培试验的方法,设置4个滴灌灌水处理,其控制下限土壤水吸力分别为20、30、35、40 k Pa,各处理灌水控制上限土壤水吸力均为6 k Pa。研究了滴灌不同灌水处理对番茄产量、品质、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室肥力较低的棕壤试验地上,灌水控制上限、下限土壤水吸力分别为6、30 k Pa时,番茄节水、高产、优质、省工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 滴灌 灌水控制下限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灌溉方法对温室栽培番茄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刘影 张玉龙 +1 位作者 张凯 祁金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用温室小区栽培试验的方法,研究滴灌、渗灌、沟灌三种灌溉方法对番茄养分吸收、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番茄栽培采用渗灌灌溉,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1 m3灌溉用水生产出的番茄数量是沟灌的1.9倍、滴灌的1.2倍,滴灌则... 用温室小区栽培试验的方法,研究滴灌、渗灌、沟灌三种灌溉方法对番茄养分吸收、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番茄栽培采用渗灌灌溉,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1 m3灌溉用水生产出的番茄数量是沟灌的1.9倍、滴灌的1.2倍,滴灌则是沟灌的1.6倍;在番茄生长的整个生育期内,滴灌土壤水吸力平均值最大为24.20 k Pa,渗灌次之为23.11 k Pa,沟灌最小为22.01 k Pa;土壤温度表现出一定差异,但差异相对较小。沟灌处理番茄果实氮素含量高于滴灌和渗灌,而滴灌能够促进番茄的营养器官对氮素的吸收。渗灌和滴灌能有效地调控耕层土壤水分,有利于土壤养分供应,具有明显的节水、增产效果,是理想的设施番茄栽培灌溉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方法 番茄 养分吸收 水分利用
下载PDF
灌溉方式对保护地土壤微团聚体及其碳、氮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阎亭廷 张玉龙 +1 位作者 李爽 祁金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78-282,共5页
以连续13年沟灌、滴灌和渗灌3种不同灌溉方式灌溉的保护地土壤为对象,研究不同灌溉处理保护地土壤微团聚体的分布及其碳、氮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灌溉处理间,0-10cm和10-20cm土层土壤微团聚体含量均以渗灌处理最高,且0-10cm土层灌溉... 以连续13年沟灌、滴灌和渗灌3种不同灌溉方式灌溉的保护地土壤为对象,研究不同灌溉处理保护地土壤微团聚体的分布及其碳、氮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灌溉处理间,0-10cm和10-20cm土层土壤微团聚体含量均以渗灌处理最高,且0-10cm土层灌溉处理间差异大于10-20cm土层;各灌溉处理0-10cm土层和10-20cm土层土壤微团聚体均以0.01~0.05mm粒级为优势粒级,0.05~0.25mm粒级为次优势粒级,而<0.01mm粒级土壤微团聚体含量最少;灌溉处理间0-10cm和10-20cm土层各粒级土壤微团聚体全氮含量分布的总体趋势是滴灌高于沟灌和渗灌,且颗粒越小、这一处理间差异越明显,而处理间各粒级土壤微团聚体总碳含量差异不明显;0-10cm土层某粒级土壤微团聚体总碳和全氮含量高于10-20cm土层同粒级土壤微团聚体,而在同一土层微团聚体粒径越小、其总碳和全氮含量越高。从土壤结构及养分性状考虑,滴灌和渗灌比沟灌更适合于保护地蔬菜栽培灌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地 灌溉方式 土壤微团聚体 碳、氮分布
下载PDF
抚育间伐对辽东山区人工红松林土壤物理性质及持水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4
4
作者 祁金虎 杨会侠 +2 位作者 丁国泉 陶玉柱 白荣芬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8-51,共4页
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测试与分析,研究了不同抚育间伐强度下,人工红松林土壤物理性质及其持水特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0-20 cm土层,弱度、中度和强度抚育间伐处理的土壤密度分别减少了1.36%、17.10%、13.46%;土壤总孔隙度分别是... 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测试与分析,研究了不同抚育间伐强度下,人工红松林土壤物理性质及其持水特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0-20 cm土层,弱度、中度和强度抚育间伐处理的土壤密度分别减少了1.36%、17.10%、13.46%;土壤总孔隙度分别是对照的1.02、1.14、1.23倍,土壤毛管孔隙度分别是对照的1.00、1.14、1.21倍,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分别是对照的1.13、1.14、1.40倍;土壤最大持水量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0.52%、13.90%、23.18%,土壤非毛管持水量分别高出了12.79%、14.30%、39.65%;土壤饱和入渗系数分别是对照的2.81、3.45、4.99倍。〉20-40 cm土层所表现出的规律与0-20 cm土层基本一致,方差分析显示,各抚育间伐处理均能显著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及其持水性能,且以中度及强度抚育间伐处理的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育间伐 辽东山区 红松 土壤物理性质 持水特性
下载PDF
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栎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与理化性质的关系 被引量:19
5
作者 祁金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5-140,171,共7页
通过对设置在辽东山区本溪市草河口镇和庄河市仙人洞镇两个典型天然次生栎林(Quercus spp.)样地内的土样进行分层(0—10,10—20,20—30,30—40cm)采集和室内分析,研究了0—4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等含量的剖面分布特征,探讨了... 通过对设置在辽东山区本溪市草河口镇和庄河市仙人洞镇两个典型天然次生栎林(Quercus spp.)样地内的土样进行分层(0—10,10—20,20—30,30—40cm)采集和室内分析,研究了0—4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等含量的剖面分布特征,探讨了有机碳与理化性质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及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阳离子交换量的含量均随土层加深而降低,而土壤容重随土层加深而增加,由t检验和方差分析得知,各指标含量在土层间差异均达到5%显著水平;土壤有机碳与粉粒、pH、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阳离子交换量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0.430 9~0.919 0,n=44,P<0.01),与土壤容重、砂粒间均呈显著负相关(r=0.388 3~0.670 6,n=44,P<0.01),而与黏粒间无显著相关性;由逐步回归分析得知土壤碱解氮、碳氮比、全钾、pH、全氮与有机碳间关系最为紧密。土壤有机碳与其他理化性质间关系密切,且以全氮、碱解氮、碳氮比、全钾和pH对其影响最大;同时,各指标均具有明显的剖面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山区 天然次生林 栎林 土壤有机碳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灌溉方法对日光温室土壤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杨洋 张玉龙 +2 位作者 祁金虎 范庆锋 王展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890-2895,共6页
于日光温室内用小区栽培番茄的试验方法研究了沟灌、滴灌和渗灌3种灌溉方法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土壤呼吸采用静态箱-碱液吸收法测定。结果表明,番茄生育期内沟灌、滴灌和渗灌3种灌溉处理土壤呼吸速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最大... 于日光温室内用小区栽培番茄的试验方法研究了沟灌、滴灌和渗灌3种灌溉方法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土壤呼吸采用静态箱-碱液吸收法测定。结果表明,番茄生育期内沟灌、滴灌和渗灌3种灌溉处理土壤呼吸速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最大值分别出现在水分处理后的第28、30和36天;3种灌溉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不同,CO2累积释放量差异明显:分别为604.46、529.52和448.70 g·m^(-2)。统计分析表明,3种灌溉处理土壤日均呼吸速率与其各自对应的5、15和25 cm深处土壤日均温度呈显著指数相关,与15 cm深度处土壤日均含水量呈显著线性相关。选择合理的灌溉方法,不仅能够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水分条件,而且也能有效地调控设施内空气的CO2浓度,对于蔬菜生产高产优质、土壤固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方法 温室 土壤呼吸 设施农业 CO2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