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形状出口处的人员拥挤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成龙 李元洲 +1 位作者 孙焕 祁鑫鑫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7-141,共5页
通过对人员疏散过程中出现的拥挤现象的动力学研究,揭示了人员疏散过程中速度的变化规律,以及人员在运动过程的受力状态,阐明了前后拥挤和左右拥挤对人员疏散的影响,并用Pathfinder疏散模拟软件,分别对拥有"一"字形、"十... 通过对人员疏散过程中出现的拥挤现象的动力学研究,揭示了人员疏散过程中速度的变化规律,以及人员在运动过程的受力状态,阐明了前后拥挤和左右拥挤对人员疏散的影响,并用Pathfinder疏散模拟软件,分别对拥有"一"字形、"十"字形、"T"形、"┴"形安全出口的防火分区进行数值模拟,得出了不同形状出口处人员的拥挤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管理工程 人员疏散 速度分析 受力分析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喷淋对大空间喷头上方羽流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祁鑫鑫 李元洲 +1 位作者 林彬 范梦琳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0-146,共7页
基于经典羽流模型,通过全尺寸试验测量大空间喷头上方羽流中心线不同高度处的温度和速度,分析羽流中心线温度和速度的变化规律,并与经典羽流模型做比较,得出喷淋对大空间喷头上方羽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淋启动前,羽流温度和速度随... 基于经典羽流模型,通过全尺寸试验测量大空间喷头上方羽流中心线不同高度处的温度和速度,分析羽流中心线温度和速度的变化规律,并与经典羽流模型做比较,得出喷淋对大空间喷头上方羽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淋启动前,羽流温度和速度随高度增加的变化趋势与经典羽流模型基本一致;喷淋启动后,各高度处温度显著降低,速度显著减小,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与喷淋压力有关,且温度和速度随高度增加的变化趋势发生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喷淋 全尺寸试验 大空间 羽流特性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的细水雾在汽车涂装车间喷漆室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林彬 姚斌 祁鑫鑫 《火灾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9-166,共8页
采用FDS软件对细水雾扑救汽车涂装车间喷漆室火灾的灭火效能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着重探讨了喷漆室纵向通风、细水雾雾滴粒径、雾滴喷射速度、汽车障碍物等对扑灭油漆火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细水雾与油漆火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细水雾对火... 采用FDS软件对细水雾扑救汽车涂装车间喷漆室火灾的灭火效能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着重探讨了喷漆室纵向通风、细水雾雾滴粒径、雾滴喷射速度、汽车障碍物等对扑灭油漆火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细水雾与油漆火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细水雾对火源的表面冷却和隔氧窒息作用显著;为了防止室内氧气得到补充,在开启细水雾灭火的同时应当联动控制关闭纵向通风系统;在模拟工况条件下雾滴粒径为100μm^300μm的细水雾灭火效果优于粒径为400μm、500μm的细水雾;雾滴在一定喷射速度范围内速度越大灭火效果越好,喷射速度为10m/s的雾滴灭火效果明显优于3m/s和5m/s的雾滴,但是为了防止火焰横向蔓延,喷射速度不宜过高;在汽车障碍物火灾中部分微小的细水雾雾滴受到火焰的卷吸作用,可以绕过障碍物进入火区发挥冷却作用,细水雾灭火系统能够有效控制障碍物火灾,可以应用于汽车涂装车间喷漆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涂装车间喷漆室 细水雾 数值模拟 灭火效能
下载PDF
金属抛光车间除尘系统防火防爆优化设计
4
作者 祁鑫鑫 林彬 +1 位作者 葛坤明 贾崇占 《山东化工》 CAS 2022年第7期177-179,共3页
从我国工业历史的发展情况来看,由于企业缺乏对粉尘爆炸危害的认识,除尘能力不足、粉尘清扫不及时等问题导致粉尘爆炸事故时有发生。本文以抛光打磨作业场所的集尘除尘装置作为研究对象,从除尘系统中最容易发生火灾及爆炸事故的集尘桶... 从我国工业历史的发展情况来看,由于企业缺乏对粉尘爆炸危害的认识,除尘能力不足、粉尘清扫不及时等问题导致粉尘爆炸事故时有发生。本文以抛光打磨作业场所的集尘除尘装置作为研究对象,从除尘系统中最容易发生火灾及爆炸事故的集尘桶与除尘罩入手进行研究,对现有的集尘设备和工作台灭火抑爆系统进行改良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粉 防火抑爆 集尘系统 集尘桶
下载PDF
钢铁冶金企业轧机动力电缆防火布耐火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林彬 祁鑫鑫 +1 位作者 王鹤寿 吴磊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63-665,共3页
选用3种材料和2种厚度的防火布为研究对象,通过小尺寸实验测量火焰温度和防火布包覆下电缆表面的温度,得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并比较不同材料、不同厚度防火布包覆下稳定阶段的平均温度,得出3种防火布的耐火性能和对电缆的保护作用... 选用3种材料和2种厚度的防火布为研究对象,通过小尺寸实验测量火焰温度和防火布包覆下电缆表面的温度,得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并比较不同材料、不同厚度防火布包覆下稳定阶段的平均温度,得出3种防火布的耐火性能和对电缆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陶瓷纤维防火布对电缆的保护作用最好,且厚度增加后,电缆表面温度降幅最明显;其次为石棉纤维防火布,碳素纤维防火布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火布 小尺寸实验 温度 耐火性能
下载PDF
不同升温速率对烟煤热解过程的影响及其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林彬 祁鑫鑫 +2 位作者 王厚旺 吴磊 王鹤寿 《煤矿现代化》 2022年第3期54-57,共4页
为了研究烟煤升温速率对热解过程的影响,使用热重分析仪对烟煤样品进行了热解。研究了烟煤在不同升温速率下(20、30、40和50℃/min)升至终温为1000℃的热解过程,并采用Coats-Redfern二级反应来分析煤的热解过程,对热解反应的主要热解阶... 为了研究烟煤升温速率对热解过程的影响,使用热重分析仪对烟煤样品进行了热解。研究了烟煤在不同升温速率下(20、30、40和50℃/min)升至终温为1000℃的热解过程,并采用Coats-Redfern二级反应来分析煤的热解过程,对热解反应的主要热解阶段和二次脱气阶段进行线性拟合,得到热解反应的特征参数。研究表明:烟煤的挥发分的快速释放在热解的初始阶段(0℃~200℃),在200℃~600℃为烟煤的主要热解阶段,在600℃~1000℃为烟煤的第二次脱气阶段。不同的升温速率下烟煤热解的最终失重情况比较接近,高升温速率能够加剧热解反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煤 非等温 热解 升温速率 Coats-Redfern积分法
下载PDF
"六一"节的礼物
7
作者 祁鑫鑫 《小学生作文向导》 2005年第4期30-31,共2页
"六一"节快到了。 爸爸问大刚:"大刚,今年’六一’ 节我送你什么礼物呀?" 大刚想了想说:"我想在’六一’ 节那天用您送给我的礼物为班级做一 件有益的事情,留个纪念。" ①爸爸问:"你想要什么样的礼... "六一"节快到了。 爸爸问大刚:"大刚,今年’六一’ 节我送你什么礼物呀?" 大刚想了想说:"我想在’六一’ 节那天用您送给我的礼物为班级做一 件有益的事情,留个纪念。" ①爸爸问:"你想要什么样的礼物, 为班级做一件有益的事情呀?" ②大刚摸了摸后脑勺,认真地说: "我们班办了一个图书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物 图书角 事情 指示代词 疑问代词 小学六年级 词的用法 详略得当 争着做 针线包
原文传递
Scalar dark matter and muon g-2 in a U(1)_(L_(μ)-L_(τ)) model
8
作者 XinXin Qi AiGeng Yang +1 位作者 Wei Liu Hao Sun 《Chinese Physics C》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8期23-33,共11页
We consider a simple scalar dark matter model within the frame of gauged L_(μ)→T_(τ) symmetry.A new gauge boson Z',as well as two scalar fields S and Φ,are introduced to the Standard Model(SM),where S and Φ a... We consider a simple scalar dark matter model within the frame of gauged L_(μ)→T_(τ) symmetry.A new gauge boson Z',as well as two scalar fields S and Φ,are introduced to the Standard Model(SM),where S and Φ are SM singlets but both carry U(1)_(L_(μ)-L_(τ)) charge.The real component and imaginary component of S can acquire different masses after spontaneously breaking symmetry,and the lighter one can play the role of dark matter,which is stabilized by an extra Z_(2) symmetry.We consider the possibility of light dark matter as well as the co-annihilation case in our model and present the current(g-2)_(μ) anomaly,Higgs invisible decay,dark matter relic density,and direct detection constraints on the parameter space.Direct detection gives the most stringent restriction on the model,and we found that although most of the parameter space is excluded,a mass region of a few GeV is still allowed where the co-annihilation process is also permitted in the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alar dark matter model Z_(2)symmetry co-annihil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