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商鲁翔 赵阳 +4 位作者 李瑞 张文慧 祖克拉.吐尔洪 张疆华 汤宝鹏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8年第5期379-383,共5页
目的探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因AMI入院、LVEF> 50%、Killip分级Ⅰ级或Ⅱ级的患者,根据是否发生院内死亡,... 目的探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因AMI入院、LVEF> 50%、Killip分级Ⅰ级或Ⅱ级的患者,根据是否发生院内死亡,分为院内死亡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基线临床资料,分析院内死亡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736例患者,其中院内死亡组有45例患者(6. 1%),对照组有691例(93. 9%)。两组患者年龄、男性比例、脑血管病史、既往AMI病史、发病至入院时间、入院方式、梗死部位、血运重建、心电图QRS波宽度、B型利钠肽、心肌酶和肾功能等均有显著差异(均为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高龄[比值比(OR)=2. 521]、既往AMI病史(OR=2. 741)、发病至入院时间延长(OR=1. 687)、下级医院转诊(OR=2. 372)、前壁或广泛前壁心肌梗死(OR=3. 231)和肾小球滤过率降低(OR=2. 077)是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男性(OR=0. 512)和血运重建治疗(OR=0. 237)是院内死亡的保护性因素。结论高龄、既往AMI病史、发病至入院时间延长、下级医院转诊、前壁或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和肾功能不全是LVEF正常的AMI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而男性和血运重建治疗为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射血分数 急性心肌梗死 院内死亡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犬急性阈上迷走神经刺激介导型心房纤颤模型心房重构的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叶坤 芦颜美 +8 位作者 张玲 周贤惠 李耀东 张疆华 邢强 祖克拉.吐尔洪 张银玲 布阿杰尔.古丽 汤宝鹏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7期811-815,共5页
目的对比2种非瓣膜病变急性房颤模型中心房肌电生理、结构指标、神经指标的变化,了解最佳模拟急性房颤模型心房重构的方法。方法 13只比格犬,随机分为2组,GroupI为心房快速起搏(rapid atria pacing,RAP)6h组,GroupII为RAP+迷走神经刺激(... 目的对比2种非瓣膜病变急性房颤模型中心房肌电生理、结构指标、神经指标的变化,了解最佳模拟急性房颤模型心房重构的方法。方法 13只比格犬,随机分为2组,GroupI为心房快速起搏(rapid atria pacing,RAP)6h组,GroupII为RAP+迷走神经刺激(vagal nerve stimulation,VNS)6h组,2组均在1、3、6h后给予测量心房肌单相动作电位(monophasic action potential,MAP)、房颤诱发率;实验结束后取标本测量2组马松染色(MASSON染色)、糖原染色(PAS染色)、神经指标的变化。结果 2组心房肌MAP随着心房快速起搏时间的延长,出现振幅减小、时限缩短的趋势。2组房颤诱发率以GroupII为高。2组心房糖原染色、神经丛中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和胆碱乙酰转氨酶(Choline acetyl transaminase,CHAT)染色和定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阈上迷走神经刺激的介入加剧心房重构的恶化,使用心房快速起搏+迷走神经刺激建立的房颤模型成功率高、周期短、重复性强,同时也为研究迷走神经在房颤发病及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纤颤 心房重构 迷走神经刺激 络氨酸羟化酶 胆碱乙酰转氨酶
下载PDF
低蛋白血症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心源性猝死的相关性 被引量:7
3
作者 商鲁翔 赵阳 +3 位作者 张文慧 祖克拉.吐尔洪 张疆华 汤宝鹏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8年第8期764-766,共3页
目的探讨低蛋白血症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发生院内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的相关性。方法发生院内SCD的AMI患者84例为SCD组,同期住院治疗的84例AMI患者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 目的探讨低蛋白血症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发生院内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的相关性。方法发生院内SCD的AMI患者84例为SCD组,同期住院治疗的84例AMI患者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SCD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危险因素与SCD的相关性。结果 SCD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48.88±9.81)%]、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33.05±6.05)g/L]低于对照组[(56.70±10.33)%、(36.28±7.59)g/L],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7 037(1 843,15 000)ng/L]、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水平[2.42(0.85,6.68)μg/L]高于对照组[1 199(408,7 609)ng/L、0.96(0.35,1.55)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BNP、cTnT与SCD呈正相关(r=0.319,P<0.001;r=0.515,P<0.001),LVEF、ALB与SCD呈负相关(r=-0.409,P<0.001;r=-0.242,P=0.002);在校正LVEF、BNP、cTnT后,低蛋白血症AMI患者发生院内SCD风险是ALB水平正常患者的1.688倍。结论低蛋白血症是AMI患者发生院内SCD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低蛋白血症 心源性猝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